



柑橘是我國主要的果樹種類之一,也是全球重要的水果,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和生態價值。我國柑橘品種多樣,產量大,主要分布在江、浙、閩、桂、湘等省(區),柑橘產量在全國總產量中占比較大。伴隨著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湖南省雙峰縣柑橘產業異軍突起,成為鄉村振興的支柱產業。然而,隨著全球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消費者對產品品質、安全衛生、營養保健等要求也越來越高,這些新觀念新要求給雙峰縣柑橘產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和挑戰,通過對雙峰縣柑橘產業現狀的調研分析,探索柑橘產業的發展趨勢與方向,做柑橘產業發展的踐行者,促進柑橘產業健康持續發展,使之成為鄉村產業振興的有力“推手”。
1 基本情況
1.1 柑橘的生理特性
柑橘是蕓香科柑橘屬小喬木植物,分枝多,刺較少;葉片披針形、橢圓形或闊卵形;花單生或簇生,花柱細長;果實通常為扁圓形,果皮薄而光滑,或厚而粗糙,淡黃色,朱紅色或深紅色,果肉酸或甜,或有苦味,或另有特殊氣味。富含維生素C,營養價值高,藥用保健功能顯著,深受水果市場喜愛,消費者一直非常青睞。
柑橘喜光、較耐陰,喜溫暖氣候,具有較強的抗寒性,對土壤的適應范圍較廣,但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至中性土壤最為適宜。
1.2 雙峰縣的氣候條件
雙峰縣位于湖南中部,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濕潤區,突出的優點是熱量豐富,縣內年平均氣溫17 ℃,無霜期長,在263~300天,嚴寒期短,日平均氣溫小于0 ℃的天數,多年統計為 4.3天,雨量充沛,年降雨量在1200~1350毫米,光照充足,年日照時數為1 621.8小時,太陽總輻射年平均為105.73千卡/厘米2,優越的氣候條件為柑橘的生長提供了良好的生長環境。
2 雙峰縣柑橘產業現狀
2.1 柑橘產業基地建設加快
近年來,我國柑橘產業發展迅猛,湖南省也已成為柑橘重要的生產基地。隨著柑橘產業規模不斷發展壯大,雙峰縣柑橘產業的發展路徑按照農業現代產業園的方式,通過“公司+基地+種植戶”有機結合的方式,同頻推進三產融合發展新模式,推行“線上線下”共謀發展新途徑。在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引導下,柑橘產業形成了多個基地“共同體”發展之路,主要種植品種有:紅肉臍橙、紅心柚、葡萄柚、黃金貢柚(圖1)、溫州蜜橘等優良品種,種植面積逐步增加。其中雙峰縣是溫州蜜橘適栽區,曾出口日本、韓國,是雙峰柑橘走出國門的“代表作”。截至目前柑橘種植面積1.1萬畝,掛果面積8500畝,產量2.3萬噸,產值1.38億元。
2.2 基地引領破柑橘發展瓶頸
雙峰縣走馬街鎮湘盛農業柑橘種植基地,按照縣委縣政府提出“引進一個新品種、熟化一項新技術、形成一個好產業、創立一個好品牌、致富一方老百姓”的總體思路,以金秋砂糖橘(圖2)、臍橙等為主要推廣品種,確定“公司+基地+農戶+標準+科研”的發展模式,對金秋砂糖橘、黃金貢柚等高端柑橘類品種創新種植。如金秋砂糖橘具有早熟、高糖低酸、化渣、無核豐產、適應性強等特點,上市時間較普通砂糖橘早45天左右,有著較好的市場前景,采取有限措施促進其提品質增效能。同時根據金秋砂糖橘、黃金貢柚的適應性、豐產性和抗病性特點,優化管理方式,開拓產業發展新路徑,使之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主推手”產業。
2.3 “土專家”帶領柑橘產業“破繭成蝶”
雙峰縣湘盛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雙峰縣存希種養農民專業合作社)把680多畝昔日的荒山變成了碩果累累的“花果山”,一株株果樹成為“送金獻銀”的“財神爺”,一個個果子鋪就了貧困戶的“脫貧致富大道”。該基地水果基地共有柚、蜜橘、沙糖橘、臍橙等12大品種10多個名優品牌,不斷做大基地的“蛋糕”,種植面積越拓越廣,果類品種越種越多,果業效益越來越好。如今共有680多畝的果園基地,走“公司+土專家+貧困戶”的發展模式,創辦人“土專家”譚文明邀請106家貧困戶入股加盟,當專職果類“保姆”的貧困戶就有12人,主要從事果樹施肥、中耕、日常管理等工作。同時示范帶領周邊村民,免費提供技術指導與培訓服務,催生種養合作社和家庭農場達60多家,使柑橘產業成為引領農民致富的“領頭羊”產業、農業產業的“主力軍”和一道獨特的靚麗風景線。
3 當前柑橘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3.1 品種老化,新品種推廣滯后
雙峰縣柑橘栽植品種結構不合理,現在主要栽植的是紅肉臍橙、紅心柚、葡萄柚等,種植面積占比50%以上,雜柑類品種占比較低,優良的新品種少。成熟期比例嚴重失調,也與市場需求不相適應,中晚熟品種較多,集中上市造成價格低下銷售壓力大,經濟效益下降。同時柑橘樹老齡化嚴重,使得老園改造工作量大。
3.2 管理粗放,果品品質下降
不斷擴大生產規模,注重產量,輕視品質,是造成當前問題的首要原因。近年來全球氣候變暖,柑橘生產帶北移,出現品質下降和退化的現象,使得果實皮厚且口味不佳。同時,種植戶追求以產量體現產值的心理驅動,只關注產量而忽視提升品質問題。散戶較多,各自為戰,管理水平低下,投入少,重種輕管,果實品質較差,經濟收益低。樹勢逐漸衰弱,病害逐年嚴重,品質提升很難實現,以致于成本與收益背道而馳,品牌化程度低,銷售難度增大。消費終端不斷升級,生產源頭卻在固步自封。
3.3 柑橘標準化生產滯后
經過調查,有的苗圃、幼齡果園和盛果期果園,出現嚴重的土壤板結現象,有機質含量低,與高標準果園差距較大。部分果園株行距不規范,不適應現代農業的機械化操作要求。
3.4 大實蠅和木虱危害
3.4.1 柑橘大實蠅 危害柑橘類,以酸橙和甜橙受害嚴重,幼蟲在果實內部,會造成果實未熟先黃,早期落果,影響產量。隨著柑橘種植面積的增加和果實調運等,發生柑橘大實蠅病害的范圍迅速擴大,近年來大實蠅發生嚴重,直接影響雙峰縣柑橘產量、品質以及柑農的經濟收益,極大地制約了柑橘產業健康發展。
3.4.2 柑橘木虱 主要危害臍橙的嫩枝、嫩葉,受害后的嫩梢,嫩芽干枯萎縮,新葉扭曲變形,還可誘發煤煙病的發生,導致樹勢衰弱和產量、品質下降,對柑橘生產危害極大。目前在雙峰縣的個別生產基地已經發現,因此果農要及早做好防治工作(圖3)。
3.5 栽培技術參差不齊
不同的生態條件、不同的土壤條件、不同的砧穗組合,其整形修剪、肥水管理及保花保果技術等也不相同。如2019年柑橘開花期遇到連續陰雨天氣,部分果園灰霉病發生嚴重、導致坐果率低; 2020年4月多雨寡照,影響春梢老熟和幼果轉綠,梢果生長矛盾嚴重,5月初,遇到連續高溫干旱,導致生理落果嚴重。投資者和種植戶缺乏豐富種植經驗和種植技術,尤其在品種、苗木、建園、施肥、修剪、保果、病蟲害防治等方面技術不夠系統,或者種植面積過大管理不到位,導致產量低、品質差、效益差。
4 發展趨勢及對策
4.1 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
加快產業品種結構的調整,擴大名特新優品種的種植面積,適當發展早熟蜜橘品種,做到早中晚品種協調發展,切實做到豐產增收。例如經過多年觀察,沃柑在雙峰的幾個基地試驗種植,表現為不適宜雙峰氣候,應及時改良品種,或高接改種。
4.2 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力度
要以鄉村產業振興為發展契機,加大對農村道路、水利條件等基礎設施建設的力度,提高群眾種植積極性,為本地區柑橘產業規模化發展、產品銷售途徑的暢通提供重要保障。
4.3 加大科技投入,全面提升產品品質
4.3.1 加大推廣力度 不斷加大優質柑橘生產技術的推廣應用力度,結合生產實際,把“產學研”有機結合,促進柑橘果品品質提升新技術的創新應用。
4.3.2 提高管理水平 積極做好科技服務、技術培訓和指導,提高果農的管理水平,進而促進生產效益的增加。加強從業者的技術培訓是行之有效的手段,以高素質農民培育等項目的實施為依托,重點加強農技人員和種植戶的技術培訓,通過培訓,更新從業者的經營管理理念,提高管理技術水平。
4.3.3 注重采后處理 加強柑橘采收后處理,提高果實商品率,制定分級標準,實現分級銷售,全面提高果實品質,實現提質增效目的。
4.3.4 防治好病蟲害 做好柑橘大實蠅(圖4)和木虱蟲害防治工作。以“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為方針,加強冬季清園管理,斷絕蟲源,減少蟲害基數,同時加強栽培管理,科學合理施肥,保持橘樹生長健壯。
4.4 提高果園的標準化生產水平
強化現代柑橘產業科技創新,突出抓好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新產品在規劃區產業發展中的轉化應用工作。立足資源優勢,發展優質雜柑產業,充分利用養殖業的優勢,發展“畜-沼-果”種養循環農業,提高果園土壤的有機質含量,改善果園土壤肥力,大力推廣先進的實用技術、地布覆蓋、水肥一體化等先進技術,生產出優質果品,以優良品質為基礎,打造當地地標品牌,提高市場競爭力。
4.5 拓展銷售渠道
政府加大宣傳力度,通過直播帶貨等渠道,拓展柑橘銷售渠道,線上線下協同并進,解決種植戶的后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