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興平市地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方便,光照充足,地下水資源豐富,十分適宜水果玉米的生長。水果玉米富含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具有味美、營養價值較高等特點,是新興的健康食品,備受消費者喜愛。近年來,興平市水果玉米種植面積逐年增加,然而如何通過科學的種植方法和綠色環保高效的病蟲害防治技術提高產量和品質,是廣大種植戶十分關注和急需解決的問題。
1 興平市農業生產概況
興平市位于陜西省關中平原中部,地處北緯34°12′50″—34°26′53″,東經108°17′49″—108°37′07″,海拔390.0~541.8米。總面積507.43 千米2。土地面積50 964.53 公頃。耕地面積3.54萬公頃,農業人口人均耕地766.71米2。全年太陽總輻射量為110.1卡/厘米2,日照時數為2 005.4小時,年平均氣溫13.1 ℃,最高溫度42.2 ℃,最低溫度-19.9 ℃,年平均降水量528.4毫米,是水果玉米種植優生區。
2 種植技術
2.1 土壤處理
水果玉米對土壤要求較高,需選擇無連作危害、土壤疏松肥沃、土層深厚、水肥條件良好的地塊。種植前應對土壤進行化驗,確保土壤的養分含量符合水果玉米生長的需求。可以根據化驗結果調整土壤的pH值,并添加有機肥料和礦質肥料,提高土壤的肥力和優化土壤結構,增強水果玉米的抗逆性和生長能力。
2.2 品種選擇
在種植水果玉米時,選擇適宜的品種非常重要。根據興平市的氣候條件、土壤條件和市場需求來選擇合適的品種。優質的品種能夠提高產量和品質,對病蟲害的抵抗力也較強。目前興平主要種植的水果玉米品種有玉金香、金冠218、雙色蜜脆(圖1)。
2.3 適宜的播種時間
播種時間對水果玉米的生長發育和產量有著重要影響。在通常情況下,水果玉米的最佳播種時間是在春季氣溫升高之后,避免大幅度的溫度變化。播種前應關注天氣預報,選擇適宜的時機進行播種。合理的播種時間為每年3月底至5月初或6月底至8月初。
2.4 合理的密植和間距
水果玉米的密植和間距直接關系到產量和品質。過于密植會導致養分競爭和病蟲害的傳播,而過于稀植則無法充分利用土地資源。根據品種特點和土壤條件,確定適宜的間距,并注意及時進行定苗或補植,確保每株玉米都能得到足夠的營養和陽光。播種量應根據當地地理條件等綜合因素確定,每畝播種3500~4000株。
2.5 設置隔離區
水果玉米與其他玉米混種時,會形成水果玉米為非甜玉米,非甜粒。所以,不同品種的玉米不應種植在同一個地方。普通玉米不宜種植在水果玉米地200米以內,增甜、超甜玉米應間隔200米。此外,與其他玉米混種時,注意將種植時間錯開20~30天,或種植距離至少相隔300米,以免發生花粉串粉,影響果穗玉米質量,降低甜度。
3 科學的田間管理
科學的田間管理是獲得高產量和優質水果玉米的關鍵。及時除草、中耕松土、合理的灌溉和施肥都是重要的管理措施。
3.1 苗期管理
注意苗期和抽穗期澆水,天氣干燥時及時澆水,水果玉米在整個生育期須澆水4~5次。水果玉米苗期應檢查是否有缺苗或死苗的現象,缺苗時應及時補苗。避免擁擠生長,注意間伐,間伐時間應在玉米長到3葉時進行,每穴留2苗。玉米5葉期定苗,每穴留1個壯苗。
3.2 授粉管理
水果玉米是雌雄同株異花,雄花在頂端,雌花下的每1條絲對應1顆種子,如開花授粉時遇陰雨天氣則需要進行人工授粉、搖植株,提高授粉率。
3.3 中耕除草
這是水果玉米管理作業中的重要一項,有提高地溫、保墑和改善營養的作用。中耕鋤草應堅持“淺-深-淺”原則,依據植株生長狀況,適時進行鋤草培土,中耕除草還有助于植株抗倒伏能力的提升。
3.4 科學用肥
為了提高水果玉米的產量和品質,還需要進行科學的施肥管理。播種前要施足底肥。根據興平市土壤肥力情況,每畝施用腐熟后的農家有機肥3000千克,加過磷酸鈣50千克。在施好底肥的情況下,根據水果玉米的需肥規律,可以在拔節期和抽雄前10天左右進行兩次追肥。每次追肥量為每畝施尿素15千克、全元微肥5千克,可以促進莖稈粗壯、穗大粒多、提高產量。
4 病蟲害防治
(1)生長周期管理不及時,會導致雜草叢生,植株長勢弱,若遇到連作或強降雨,水果玉米會患大、小斑病,追施磷鉀肥可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2)要特別注意病蟲害發生。常見的水果玉米病害如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莖腐病等。
A.玉米大斑病:主要危害葉片(圖2),嚴重時葉鞘和苞葉也會受害。發病初期連續噴藥2~3次,隔7天噴1次藥。防治效果較好的藥劑有:50%多菌靈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600倍液,90%代森錳鋅1000倍液,每畝噴100~150千克藥液。
B.玉米小斑病:從苗期到成熟期都有可能發生,與大斑病的危害一樣。發病初期可噴灑70%甲基硫菌靈2500~3000 倍液,發病中期可增加次數和濃度,但發病末期比較棘手,因此要早防早治。
C.莖腐病:在水果玉米拔節期使莖部腐爛,進而導致植株枯死。噴藥應在晴天上午露水干后或下午4—6時噴藥,嚴禁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
(3)常見的水果玉米蟲害有玉米螟、棉鈴蟲、薊馬、雙斑長跗螢葉甲(圖3)、玉米蚜蟲、紅蜘蛛和地下害蟲等,對玉米的蟲害防治,要選擇對癥藥劑,選準防治適期,才能對害蟲進行有效防治。
A.玉米螟:玉米螟(圖4)的防治可以通過在心葉上撒3%米樂顆粒來完成。或用每克含孢子100億以上的殺螟桿菌粉0.5千克,加水750~1000千克,灌注心葉,殺螟蟲效果好。或者用500克1%井岡霉素對水200千克在植物下部噴霧防治。
B.棉鈴蟲:在產卵初期的時候用害蟲天敵防治,釋放赤眼蜂殺卵,或在幼蟲高峰期用苯甲酸氨基阿維菌素、氯苯甲酰胺等進行化學防治。
C.地下害蟲和薊馬、灰飛虱、甜菜夜蛾和其他苗期害蟲:在水果玉米生長周期主要危害植株莖葉,可用噻蟲嗪、吡蟲啉、氯蟲酰胺、氰胺和丁二羰基化合物的種衣劑對種子包衣防治地下害蟲。
D.玉米蚜蟲:不同的水果玉米品種對蚜蟲的抵抗性也不同。在全生長周期蚜蟲的多發區,施用噻蟲嗪對后期玉米蚜蟲(圖5)防治效果較為明顯;在水果玉米抽雄期,用噻蟲嗪、吡蟲啉等藥劑防治蚜蟲效果較好。
E.紅蜘蛛:防治紅蜘蛛選用73%克螨特乳油1000倍液噴霧。
5 病蟲害綜合防治
因地制宜,準確把握關鍵時期,在整個防治環節,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農業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有機結合,化學防治應選擇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大力推廣綠色高效的綜合防治技術。
5.1 物理防治
采用物理防治可以減少水果玉米中農藥殘留對人體的危害,也有益于保護農業生態環境,對土壤肥力無損害。蟲類基本上都喜光,可利用這個特性放置誘蟲燈誘殺害蟲,這樣即環保又節約了投入成本。
5.2 化學防治
采用化學農藥來消滅水果玉米的病蟲害是種植戶常用的防治手段,這個方法可以簡單快速殺菌滅蟲,防止水果玉米受病蟲繼續危害。在實際管理過程中,種植戶技術水平參差不齊,對化學農藥的施用量和配比不能科學掌握,容易造成燒苗或燒穗現象的發生。例如種植戶對有毒有害農藥知識的不了解,有可能會使用高毒農藥,這樣會降低水果玉米的品質,影響經濟價值和收益。
5.3 生物防治
一是加強自然天敵保護。如玉米螟卵寄生率達60%以上時,可以不進行噴藥,利用天敵控制其害。二是釋放天敵降低害蟲種群基數。如7月上旬玉米螟百株落卵量達1.0~1.5時,每畝均勻設置10個放蜂點釋放赤眼蜂,時隔1個月再放1次蜂,2次畝放蜂總量2萬~3萬頭。三是噴施生物制劑控制病蟲危害。
6 適時收獲
水果玉米的收獲時間非常關鍵,早期收獲的谷物含量少,含糖量低,風味差;太晚會導致水分含量少、谷物老化、果皮厚、味道差和商品價值低。水果玉米一般從雌穗吐絲授粉之日計起,春植甜玉米21~25天,夏播甜玉米20~23天。此時花絲顏色轉為茶褐色,果穗籽粒飽滿,用指甲輕捻,有少量果漿溢出,風味甜,這時即為最佳收獲期。
7 結束語
實踐證明,科學的種植技術、管理措施和病蟲害防治技術,是有效提高水果玉米產量和品質、獲得更高經濟效益的重中之重。興平市水果玉米種植戶必須在生產實踐中,不斷學習和更新種植技術,采取病蟲害綠色防治、綜合防治的策略,才能不斷提高種植水果玉米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進而實現興平水果玉米產業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