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亞熱帶地區高溫高濕的氣候是火龍果發生病蟲害的重要因素。經調研,發現大坡鎮等海口市的鄉鎮種植的火龍果主要有莖軟腐病、炭疽病、潰瘍病等病害和薊馬、螞蟻、實蠅等蟲害,并提出農業防治、化學防治等主要防治方法,旨在為海口市火龍果產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參考借鑒。
關鍵詞:火龍果;病害;蟲害;防治方法
火龍果(Hylocereus undulatus Britt)屬仙人掌科量天尺(三角柱)屬植物,又名紅龍果、香蜜果、仙人掌蜜果、芝麻果等,為多年生攀緣性肉葉植物,屬于喜光植物,喜高溫、耐干旱。近年來,全國的火龍果種植面積達到70萬畝,海南省的種植面積達到10萬畝,海南省海口市地區的火龍果種植面積5000畝左右,主栽品種以大紅系列(京都一號、大紅二號)的品種為主,已開始有逐漸擴大種植面積的趨勢,尤其是冬季的反季節燈光果的品質和價格更好些[1]。但是,火龍果種植過程中的病蟲害會不同程度地影響火龍果的品質和產量,包裝過程中會造成分級[2],從而導致經濟收益的減少,因此加強火龍果病蟲害的辨別和防治具有重要意義。筆者調研大坡鎮等海口市主要火龍果種植基地,總結主要的病蟲害類型,提出其防治方法,為海口市火龍果產業發展提供依據和參考借鑒。
1 火龍果主要病害的危害癥狀和發病規律
1.1 莖軟腐病
火龍果感染莖軟腐病發病初期在肉質莖上的一面出現黃色不規則形狀的病斑,病斑有微凸起癥狀,病斑會逐漸向莖組織的周邊擴展并出現有濕腐的癥狀。發病嚴重時,枝條病部多肉組織全部腐爛,僅存中心木質化組織。不良的風雨天氣造成土壤積水過多,果園排澇不順暢易發生莖軟腐病(圖1)[3]。
1.2 炭疽病
火龍果感染炭疽病,其肉質莖、花、果受害部位會產生壞死黑色病斑,病斑上有時出現不明顯輪紋。在高溫高濕環境條件下,分生孢子易萌發,借助風雨傳播到果實上,附著在果實上進行潛伏侵染,待到果實成熟后,病原菌通過果實或鱗片的傷口侵入,病果開始發病,同時偏施過量氮肥或者果園通風透氣性差會使病害加重(圖2)[4]。
1.3 潰瘍病
火龍果感染潰瘍病,其莖、花、果實、幼芽均易感病,其中幼芽最易感病。發病初期莖上出現圓形凹陷褪綠病斑,病斑逐漸變成橘黃色,嚴重時整條肉質莖上密布病斑,枝條出現腐爛;果實發病會形成黑色潰瘍病斑,引起果實不同程度的開裂。高溫、高濕環境是潰瘍病發生的重要因素,尤其是臺風過后更容易出現病害大面積的爆發和流行[5],海口周邊區域一般5—10月份是發病的流行季節(圖3、圖4)。
1.4 瘡痂病
火龍果感染瘡痂,其病莖表面出現不規則的磚紅色壞死斑或者鐵銹壞死斑,微微凸起;此病菌以風、雨、昆蟲傳播為主,空氣濕度是決定發病嚴重與否的主要因素,空氣濕度高則容易引起瘡痂病的暴發,造成莖粗糙或果實花皮。
2 火龍果主要蟲害的危害癥狀和發病規律
2.1 螞蟻
螞蟻主要群集蛀食火龍果莖的嫩芽部位,被螞蟻危害過的嫩芽會腐爛(圖5),因此與莖軟腐病癥狀類似,很容易引起判斷的混淆;也蛀食火龍果根、花、果實,使火龍果不能正常生長,對火龍果的產量和品質影響很大。在火龍果的根部周圍和莖稈上構筑泥被和泥線,在泥被和泥線內隱蔽生活,也可以在火龍果園周圍筑巢,白天進園危害[5]。
2.2 果實蠅
果實蠅在果實轉色期產卵于果實內,卵孵出幼蟲后在果實內取食,造成果實腐爛、脫落,嚴重影響品質和產量。一年可發生8~9代,每年的7—9月份發生嚴重,果實蠅會在果實表面產卵,蟲卵孵化后幼蟲會蛀入果實危害,果實受害后會出現早熟、變黃、脫落、腐爛等癥狀,即使未脫落也會引起腐爛,降低果實的商品價值;而且老熟幼蟲會在樹杈、裂皮、土內等處化蛹次年繼續危害[5](圖6~圖8)。
2.3 蝸牛
海南常見的危害火龍果莖的蝸牛以同型巴蝸牛為主,主要危害火龍果莖和果實(圖9),常引起果實凹陷狀并腐爛,嚴重影響品質和產量。海口區域一般1年發生2~3代,常見卵產于疏松潮濕的土壤及石縫落葉中,而幼蟲取食土中的腐殖質,成蟲危害多種作物,白天藏匿于陰暗潮濕處,晚上及陰雨天外出危害作物,全年危害時間可達200天之久,以房前屋后、陰坡潮濕、間作蔬菜等果園發生較嚴重。
2.4 薊馬
危害火龍果的薊馬成蟲體長近1毫米,金黃色,卵長0.2毫米,長橢圓形、淡黃色。薊馬主要危害火龍果幼嫩組織,包括莖梢部及花苞(圖10)、果實,果實受害節點是小花苞到摘花尾后1周左右,以及果實等部位,成蟲多在葉脈間或花苞的鱗片下吸取汁液,因其體積較小不易被觀察到,直接導致果面出現不同程度的花皮現象,嚴重影響果實的商品性。
3 火龍果主要病蟲害的防治措施
3.1 病害防治
3.1.1 農業防治 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減少田間病源:可采用人工清除的措施,及時剪除發病莖節部位,集中無害化處理病殘體,同時剪除果樹的病弱枝,減少病害進一步侵襲或蔓延。及時清理果園的雜草、枯枝等并移出果園進行無害化處理,最大程度上減少病源。
(2)加強果園的肥水管理:果園的肥水管理會對火龍果的生長產生重要影響,也是預防病害的有效措施。日常管理中要施足基肥,以腐熟的有機肥(添加功能性的微生物菌劑效果更好)為主,適時追肥,合理配置氮磷鉀肥,注重中微量元素的補充及有機水溶肥等肥料的補充,能明顯提高火龍果的抗逆性[6],通過改善果樹的營養狀況來提高其抗病能力。根據田間土壤含水量,做好排灌措施,以15~30畝為單位開好外圍的排水溝渠,防止雨季出現水澇,干旱季節則要及時抽水灌溉,但同時要避免大水漫灌,有條件最好采用滴灌的方式。
3.1.2 化學防治 當病害暴發面積大時,需要采用化學藥劑進行防治。針對莖軟腐病、炭疽病、潰瘍病、瘡痂病等病害可用健攻15毫升(12%氟唑菌酰胺·苯醚甲環唑懸浮劑)或卓壯(27%寡糖·吡唑醚菌酯水乳劑)+40毫升加收米(2%春雷霉素水劑)或正抗(33%春雷·喹啉銅懸浮劑)+液體亞磷酸鉀50克對水30千克進行噴霧防治,間隔10天噴施1次,連續噴施2~3次即可達到較好的防治效果;目前結合植物誘抗劑正業海島素(5%氨基寡糖素水劑)類型的生物農藥,提高作物對病害的抗性,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量,也有些果園采取噴施波爾多液防治以上幾種病害。
3.2 蟲害防治
3.2.1 農業防治 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減少田間蟲源:及時清理果園的雜草、枯枝等,最大程度減少病蟲源。可在果園四周撒施生石灰或草木灰,起到物理隔離的作用,減少蟲害的入侵,尤其是發現蝸牛等蟲卵時,及時清除殺滅。減少薊馬的危害應采取懸掛藍色粘蟲板,15~18米2懸掛1塊藍板,并定期進行更換。
(2)加強果園的肥水管理:日常管理中要施足基肥,以完全腐熟的生物有機肥為主或者液體的有機水溶肥配合進行根系淋施,適時追肥,合理配置氮磷鉀肥,通過改善果樹的營養狀況來提高抗病能力。建議采用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措施。
3.2.2 化學防治 采用藥物防治時不能長期使用同一種農藥,以免產生抗藥性,要多種藥劑輪換使用;合理掌握用藥時間,合理噴施,盡量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數量及頻率。針對不同的蟲害,則要采用不同的治理措施。螞蟻可以采用毒餌誘殺的方法,用5千克麥麩放進鍋內炒香,再用5%聯苯菊酯懸浮劑+10%烯啶蟲胺水劑混合稀釋500倍液噴灑于麥麩,攪拌均勻后再噴灑糖水,或使用紅暴(0.05%茚蟲威餌劑)35~50克/米2將其撒于螞蟻途經之處即可;或者用4.5%氯氟氰菊酯水乳劑稀釋800倍液+25%噻蟲嗪水分散粒劑2000倍液噴霧,也可達到較好的防治效果。蝸牛的防治可在清晨或陰雨天人工捕捉,集中殺滅,或者是大雨過后,在周圍撒上石灰粉,又或是在幼螺盛發期,均勻撒施6%四聚乙醛顆粒劑600~800克/畝。果實蠅的防治可采用果實套袋處理,采用黃色粘板誘捕成蟲,或者用95%敵百蟲500倍液+3%的糖醋液誘殺。薊馬的防治重點在于幼蟲階段,尤其是對于卵的防治;根據海南島南部的火龍果防治經驗在傍晚或夜間噴施化學藥劑防治效果較理想,建議使用正業威龍(20%多殺菌素·甲維鹽懸浮劑)稀釋3000倍液或搏盡(45%吡蟲啉·蟲螨腈)懸浮劑稀釋3000倍液噴施,或使用5%甲維·蟲螨腈水乳劑+36%寡糖素·聯苯·噻蟲胺懸浮劑稀釋1000~1500倍液噴施(抗性薊馬可使用此方案)。
4 結 語
果樹生產是綜合性系統農事操作,以上總結了火龍果在海口當地常見及主要的病蟲害情況,分析了病蟲害對火龍果產量、品質產生的重要影響,尤其是對種植戶經濟收益的影響,因此加強火龍果病蟲害的防治具有重要意義。在火龍果種植過程中要掌握全面的病蟲害預防措施,包括農業措施、化學措施和物理措施,不僅要重視病蟲害的治理,更要重視病蟲害的預防,以提高火龍果種植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 蘇明,任太軍,袁水清,等.海南火龍果反季節生產技術初探[J].中國南方果樹,2018,47(1):83-86.
[2] 蘇明,彭壽宏,黃建祥,等.大紅火龍果采收的外觀分級技術規范[J].果農之友.2022(6):65-70.
[3] 彭超,羅志文,范鴻雁,等.海南地區火龍果病害調查[C]//中國園藝學會.現代果業標準化示范區創建暨果樹優質高效生產技術交流會論文匯編. 2015:33-35.
[4] 李向榮.火龍果的主要病蟲害及防治策略[J].鄉村科技,2016(12):79-80.
[5] 龍興桂,馮殿齊,苑兆和,等.中國現代果樹栽培(上冊)[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8:535-627.
[6] 李威,黃建祥,蘇明,等.幾種高鉀復合肥的施用對火龍果的效果研究[J].農業科技通訊,2021(12):209-212.
作者簡介:陳林君(1990年—),男,漢族,本科學歷,助理農藝師,主要從事農技推廣服務。E-mail:1907351927@qq.com。
*通信作者:黃建祥(1986年—),男,漢族,碩士,高級農藝師,主要從事農技推廣服務。E-mail:hjx2330151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