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中圖分類號:G80-05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24.03.000
備注:1
作者簡介:韓沁雨(2000—),女,碩士在讀,無職稱; 研究方向為體育管理、體育產業經濟、公共體育經濟。
普通作者:1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討城市公共體育空間生產機制的優化策略,以解決資金投入不足、土地利用不合理、政府與社會合作機制不完善及市場機制不健全等問題,促進健康生活方式的普及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通過文獻綜述和案例分析,本研究挖掘并分析了城市公共體育空間生產機制的關鍵問題,并分析提出了相應的解決策略和政策建議。加強政府部門的領導和責任、引導社會組織和民間力量的參與,以及完善市場機制和激勵機制是優化城市公共體育空間生產機制的關鍵。這些措施有助于實現健康生活方式的普及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公共體育空間;生產機制;路徑優化;探究
Research on Production Mechanism and Path Optimization of Urban Public Sports Space
Han Qinyu
School of Sport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ghai, 200237
China
Abstract: 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the optimization strategy of the production mechanism of urban public sports space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insufficient capital investment, irrational land use, imperfect government-society cooperation mechanism and inadequate market mechanism, and to promote the popularization of healthy lifestyles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 and case study, this study identifies and analyzes the key problems of the production mechanism of urban public sports space, and proposes corresponding solution strategies and policy recommendations based on the problem analysis. Strengthening the leadership and responsibility of government departments, guiding the participation of social organizations and civic forces, and improving the market and incentive mechanisms are the keys to optimizing the production mechanism of urban public sports space. These measures can help to realize the popularization of healthy lifestyles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Key Words: Public sports spaces; Production mechanism; Path optimization; Exploration
前言
隨著人們對健康生活的追求和體育活動的普及,公共體育空間的需求不斷增加。然而,目前存在著公共體育空間供給不足、使用效率低下等問題,嚴重制約了公眾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和健康生活的實現。在公共體育空間的生產機制方面,傳統的模式主要依靠政府投資和管理,但由于資源有限和管理不善,導致公共體育空間的供給不足。因此,研究如何優化公共體育空間的生產機制,提高供給效率,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1 城市公共體育空間生產機制分析
1.1 城市公共體育空間的定義和特點
城市公共體育空間是指城市中供市民進行體育活動的公共場所,包括公園、體育場館、健身房等。它具有以下特點:(1)公共性:城市公共體育空間是為廣大市民提供體育活動場所的公共設施,不論年齡、性別、職業等都可以自由使用。(2)多功能性:城市公共體育空間不僅僅是供市民進行體育鍛煉的場所,還可以用于舉辦體育比賽、展覽、演出等多種活動。(3)開放性:城市公共體育空間應該對市民開放,不受時間、地點、費用等限制,讓市民可以隨時隨地進行體育活動。(4)可持續性:城市公共體育空間應該具備可持續發展的特點,包括環境友好、資源節約等,以滿足長期的體育需求[1]。
1.2 城市公共體育空間生產的主體和關系
(1)社會組織和民間力量的參與:社會組織和民間力量可以與政府部門合作,共同籌集資金、資源和人力,共同參與公共體育設施的建設和管理。他們可以通過舉辦體育比賽、運動會等活動,豐富城市公共體育空間的內容和形式。此外,社會組織和民間力量的參與還可以增加居民的參與度和滿意度,提高公共體育空間的社會效益。
(2)市場機制的作用:市場機制可以通過市場競爭和供需關系的調節,提高公共體育空間的質量和效益。政府部門可以通過市場機制引導和激勵社會資本的投入,促進公共體育空間的發展和創新。市場機制還可以激發企業的創新活力,推動公共體育設施的更新和升級。同時,市場機制還可以提供經濟回報,吸引更多的投資者參與公共體育空間的建設和管理。
1.3 城市公共體育空間生產的制度環境
(1)資金投入和財政支持:資金投入和財政支持是公共體育空間建設和維護的重要方面。為了建設和維護公共體育空間,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這些資金主要用于土地購置、場地建設、設備購置和運營管理等方面的費用。首先,土地購置是公共體育空間建設的基礎。政府可以通過購買土地或者租賃土地的方式來滿足公共體育空間的需求。土地購置需要支付相應的費用,這些費用可以通過政府的財政支持來解決。其次,場地建設是公共體育空間建設的核心環節。場地建設包括場地平整、草坪鋪設、跑道建設等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政府可以通過撥款或者與企業合作的方式來提供資金支持,以確保公共體育空間的建設順利進行。設備購置是公共體育空間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公共體育空間需要購買各種運動設備,如籃球架、足球門、健身器材等。這些設備的購置費用也需要政府提供資金支持,以保證公共體育空間的設施完善[2]。最后,運營管理是公共體育空間維護的關鍵環節。公共體育空間的日常維護和管理需要專業的人員和資金支持。政府可以通過撥款或者與社會組織合作的方式,提供資金和人力資源支持,以確保公共體育空間的正常運營和管理。
(2)土地利用和規劃管理:政府可以通過土地規劃和管理,將一定比例的土地用于公共體育空間的建設,確保公共體育空間的供給。例如,政府可以在城市規劃中明確劃定公共體育空間的用地范圍和布局。此外,政府還可以通過土地出讓、土地租賃等方式提供土地資源,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公共體育空間的建設。例如,政府可以將一部分閑置土地出讓給社會資本,用于建設公共體育設施。
2 城市公共體育空間生產機制面臨的問題
2.1 資金投入不足和財政支持不均衡
城市公共體育空間的建設和維護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包括場地建設、設備購置、運營管理等方面的費用。然而,由于財政預算有限,城市公共體育空間的資金投入往往不足,導致設施建設水平低下,設備老化,無法滿足市民的體育需求。此外,城市公共體育空間的財政支持也存在不均衡的問題。一些發達地區和大城市往往能夠獲得更多的財政支持,建設更多、更好的公共體育空間,而一些貧困地區和小城市則面臨著資金短缺的困境,無法提供足夠的公共體育設施。
2.2 土地利用和規劃管理不合理
一方面,城市土地資源被過度開發和利用,很少留出空間用于建設公共體育設施。另一方面,城市規劃管理不夠科學和合理,沒有充分考慮到市民的體育需求,導致公共體育空間的布局不合理,分布不均衡。這些問題使得城市公共體育空間的供給無法滿足市民的需求,限制了人們參與體育活動的機會,影響了城市居民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因此,解決資金投入不足和財政支持不均衡、土地利用和規劃管理不合理的問題,是城市公共體育空間生產機制面臨的重要挑戰[3]。
2.3 政府與社會組織合作機制不完善
政府在規劃和建設城市公共體育空間時,缺乏與社會組織的有效溝通和合作,導致規劃與需求不匹配。政府只注重基礎設施建設,忽視了社會組織的管理和運營作用,導致脫節。政府與社會組織之間缺乏合作機制,導致管理和運營不高效和專業化。政府缺乏專業知識和經驗,而社會組織具備這方面能力。合作機制不完善,存在信息不對稱和責任不清晰等問題,導致效果不佳。
2.4 市場機制的不完善和市場需求的不匹配
首先,市場機制的不完善導致了公共體育空間的供給不足。由于市場機制的不完善,私人投資者往往不愿意投資公共體育空間的建設,因為其無法從中獲得足夠的經濟回報。這導致了公共體育空間的供給不足,無法滿足市民對體育活動的需求。其次,市場需求與公共體育空間的供給存在不匹配的情況。市場需求的不確定性和多樣性使得公共體育空間的規劃和建設難以滿足所有市民的需求。市場需求的變化和多樣性使得公共體育空間的規劃和建設需要更加靈活和多樣化的方式,然而目前的市場機制往往無法滿足這種需求。
3城市公共體育空間生產機制的路徑優化
3.1 改善土地利用和規劃管理
(1)合理規劃城市土地資源:合理規劃城市土地資源是指在城市發展過程中,對土地資源進行科學評估和合理利用的過程。首先,需要對城市土地資源進行全面的調查和評估,了解土地的利用狀況和潛力。這包括對土地的面積、地形、土壤質量、水資源等方面進行詳細的調查,以便更好地了解土地的利用潛力和限制條件。其次,要根據城市發展的需求和公共體育空間的需求,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規劃。這需要考慮到城市的人口密度、人口結構、居住區域分布等因素,確定公共體育空間的布局原則和指標。例如,根據人口密度高的區域需要增加公共體育空間的供給,以滿足人們的運動需求。同時,還應注重保護和合理利用城市的自然資源。這包括保護城市的綠地、湖泊、河流等自然景觀,避免過度開發和浪費。在規劃公共體育空間時,可以充分利用這些自然資源,打造具有獨特魅力的運動場所。
(2)科學規劃公共體育空間布局:首先,要考慮城市的交通網絡和交通流量,確保公共體育空間的便捷性和可達性。這可以通過合理規劃公共體育空間的位置和交通連接,使人們能夠方便地到達運動場所。其次,還要考慮公共體育空間的多樣性和多功能性。不同人群有不同的運動需求,因此需要提供多樣化的運動場所,如公園、體育館、游泳池等,以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同時,還可以考慮將公共體育空間與其他城市功能結合,如將運動場所與商業區、文化設施等相鄰,以提供更多的便利和選擇。在改善土地利用和規劃管理的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城市的整體規劃和發展方向,與城市的經濟、社會、文化等因素相協調。這需要政府、規劃部門、市民等各方的共同努力和合作。同時,還需要加強土地利用和規劃管理的監督和評估,及時發現問題并進行調整和改進。只有通過合理規劃和科學布局,才能優化城市公共體育空間生產機制,提高公共體育空間的利用效率和滿意度。
3.2 引導社會組織和民間力量的參與
(1)支持社會組織和民間力量的發展和壯大:①加強組織建設:支持社會組織和民間力量的組織建設,提供培訓和指導,提升其管理和運營能力,使其能夠更好地參與城市公共體育空間的生產。②激發創新活力:鼓勵社會組織和民間力量在城市公共體育空間的設計、建設和管理中提出創新的理念和方法,推動城市公共體育空間的不斷創新和發展。③加強監督和評估:建立健全的監督和評估機制,對社會組織和民間力量參與城市公共體育空間生產的情況進行監督和評估,及時發現問題并加以解決。通過以上措施,可以有效引導社會組織和民間力量參與城市公共體育空間的生產,充分發揮其積極作用,提升城市公共體育空間的質量和數量,滿足人民群眾對體育活動的需求。
(2)建立社會組織和政府部門的合作機制:①建立信息共享機制:政府部門可以與社會組織和民間力量建立信息共享平臺,通過共享信息,及時了解彼此的需求和資源。政府可以向社會組織和民間力量提供公共體育空間的規劃和建設信息,包括土地利用規劃、建筑設計方案等,以便社會組織和民間力量能夠根據政府的規劃進行合理的投入和參與。而社會組織和民間力量可以向政府提供公共體育空間的管理和運營情況,包括設施維護、活動組織等,以便政府能夠及時了解公共體育空間的使用情況和問題。②制訂合作協議:政府部門可以與社會組織和民間力量簽訂合作協議,明確各方的責任和權益,確保合作的順利進行。合作協議可以包括合作目標,即明確公共體育空間的規劃、建設、管理和運營的目標;合作內容,即明確各方在公共體育空間工作中的具體職責和任務;合作方式,即明確各方之間的合作方式和溝通機制;合作期限,即明確合作的時間范圍和終止條件等。通過簽訂合作協議,可以為雙方的合作提供法律保障,確保各方能夠按照協議的約定進行合作。③建立協調機制:政府部門可以設立專門的協調機構或委員會,負責協調社會組織和民間力量參與公共體育空間的生產工作。該機構或委員會可以由政府部門、社會組織和民間力量的代表組成,共同商討和決策相關事宜。協調機構或委員會可以定期召開會議,討論公共體育空間的規劃、建設、管理和運營工作,解決合作中的問題和難題,確保合作的順利進行。此外,協調機構或委員會還可以協調各方的資源和力量,推動公共體育空間的發展和提升。通過建立社會組織和政府部門的合作機制,可以充分發揮各方的優勢和資源,共同推動公共體育空間的發展和提升,為社會提供更好的體育活動場所和服務[4]。
3.3 完善市場機制和激勵機制
(1)探索多元化的資金籌措方式:首先,可以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城市公共體育空間的建設和運營。通過引入社會資本,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資者參與體育設施的建設和管理,提高資金的籌措效率。可以通過與社會資本合作,建立合作模式,共同投資建設體育設施,并通過租賃、銷售等方式獲取回報。其次,可以積極開展企業贊助和捐贈活動。通過與企業合作,可以獲得企業的贊助和捐贈,用于城市公共體育空間的建設和維護。可以通過與企業簽訂贊助協議,將企業的品牌與體育設施進行關聯,實現雙贏的效果。此外,還可以探索其他創新的資金籌措方式。例如,可以通過發行體育設施建設債券,吸引市民和機構投資,以籌集資金。還可以通過開展體育彩票等公益性活動,將其中一部分收益用于城市公共體育空間的建設和運營[5]。
(2)建立市場化的體育設施管理和運營機制:①引入競爭機制:通過招標、競價等方式選擇合作伙伴進行體育設施的管理和運營,可以確保選擇具備專業能力和管理經驗的機構或企業。這樣可以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使體育設施能夠更好地滿足用戶的需求。
②建立市場化的收費機制:通過合理定價,可以實現體育設施的自我運營和可持續發展。合理的收費機制可以保證設施的維護和更新,提供更好的使用體驗。③制定差異化的收費標準:根據不同的設施類型和使用需求,制定差異化的收費標準。例如,高檔設施可以設定較高的收費標準,而普通設施可以設定較低的收費標準。同時,可以提供不同的會員制度和優惠政策,吸引更多的用戶。④鼓勵社會組織和志愿者參與管理和運營:鼓勵社會組織和志愿者參與體育設施的管理和運營,共同承擔管理責任,提高管理效率。社會組織可以提供專業的管理服務,而志愿者可以參與體育設施的服務工作,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服務。這樣可以減輕政府的負擔,提高管理效率。通過以上措施,可以建立市場化的體育設施管理和運營機制,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滿足用戶的需求,實現體育設施的可持續發展。
4 案例分析
某城市的公共體育空間供給不足,市民對于體育活動的需求日益增長。為了滿足市民的體育需求,城市政府決定制定一套城市公共體育空間生產機制,并通過路徑優化來提高公共體育空間的利用效率。數據表格:
根據表1可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優化城市公共體育空間的生產機制和路徑:(1)增加供給量:根據市民對體育活動的需求,可以考慮增加公共體育空間的供給量。例如,在市中心附近建設新的體育中心,增加面積和使用率,以滿足更多市民的需求。(2)優化區域布局:根據不同區域的人口分布和需求情況,合理規劃公共體育空間的布局。例如,在人口密集的社區增加體育館和籃球場,方便市民進行體育活動。(3)優化資金投入:根據公共體育空間的使用率和投資額,評估投資回報率,并優化資金的分配。例如,對于使用率較低的公園籃球場,可以適當減少投資額,將資金用于其他更需要的公共體育空間。(4)多元化利用:公共體育空間可以考慮多元化利用,提高使用率和效益。例如,市體育中心可以舉辦各類體育比賽和活動,吸引更多市民參與;學校體育場可以向社區開放,提供場地給市民進行體育鍛煉[6]。通過以上優化方案,可以提高城市公共體育空間的利用效率,滿足市民的體育需求。
5 結語
綜上所述,在城市公共體育空間生產機制中,完善市場機制和激勵機制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可以通過引入社會資本、開展公私合作等方式來增加城市公共體育空間的投資來源,解決資金投入不足的問題。這可以包括吸引民間資本參與體育設施的建設和管理,以及與企業合作開發體育場館等。通過引入更多的資金來源,可以提高城市公共體育空間的建設和維護水平,滿足市民的體育需求。其次,建立市場化的體育設施管理和運營機制也是必要的。這可以通過引入競爭機制,讓不同的運營方競爭管理權,提高使用效率和服務質量。同時,可以引入市場定價機制,根據市場需求和供求關系來確定合理的價格,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此外,還可以通過建立市場化的場地預約和使用系統,方便市民進行預約和使用,提高公共體育空間的利用率。同時,通過建立獎勵機制和激勵措施,可以鼓勵各方參與城市公共體育空間的建設和管理,提高其積極性和創造性。例如,可以設立獎勵基金,對在城市公共體育空間建設和管理方面表現突出的個人、團隊或機構進行獎勵,激發他們的積極性。此外,還可以通過提供稅收優惠、減免租金等激勵措施,吸引更多的投資者和運營方參與城市公共體育空間的發展。通過完善市場機制和激勵機制,可以更好地推動城市公共體育空間的生產,促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石振國,馬超,趙雅萍等.公共體育設施布局與居民體育生活空間的耦合機制與優化路徑研究 [J]. 山東體育學院學報, 2021, 37 (05): 1-9.
[2] 袁繼芳,陳建國.城市體育休閑公共空間概念、特征及類型研究 [J]. 吉林體育學院學報, 2021, 37 (03): 21-27.
[3] 徐洪濤.公共體育設施與城市空間協同發展研究 [J]. 城市建筑, 2021, 18 (28): 48-52.
[4] 潘春宇.我國城市公共體育空間配置優化的研究[C]// 西部體育研究專題論文集. 淮南師范學院體育學院;, 2021: 7.
[5] 湯葉舟,董亞琦,周瓊等.大數據時代體育公共服務優化路徑研究 [J]. 遼寧體育科技, 2022, 44 (03): 43-46+81.
[6] 張煒,喬運佳,高岫. 城市公共空間情感化設計研究 [J]. 包裝與設計, 2022, (04): 18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