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中圖分類號:G80-05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24.03.000
備注:1
作者簡介:李今朝(1999—),男,碩士研究生,無職稱; 研究方向為籃球教學訓練與實踐 、籃球文化。
普通作者:1
摘要:中國式現代化背景下,體育發展戰略應重點關注競技體育和群眾體育的協調發展,以踐行中國式現代化發展要求,實現體育強國建設。研究發現:中國式現代化背景下我國競技體育與群眾體育協同發展是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基本要求;是推動體育強國建設的重要支撐;也是助力健康中國建設的有效方式。但目前,仍面臨競技體育體制與群眾體育發展的協同能力一般;競技優勢資源與公眾多元訴求不相適應;體育項目大眾化普及和推廣不深入。建議構建協同聯動機制,激活群眾體育發展動力;推動競技社會化和群眾體育項目化發展;促進競技體育訓練成果的群眾化普及;打造交融式體育賽事,建立標準化體系。
關鍵詞:中國式現代化;競技體育;群眾體育;協同發展Research on the path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competitive sports and mass sports in the context of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Li Jinchao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Beijing, 100071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competitive sports and mass sports in China is an important carrier to implement national strategic decisions. However, currently, there is still a lack of synergy between the competitive sports system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ass sports;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resources are not in line with the diverse demands of the public; The popularization and promotion of sports projects are not deep enought. Suggest building a collaborative mechanism to activate the development momentum of mass sports; Promote the socialization of sport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ass sports projects; Promote the popularization of the results of competitive sports training among the masses.
Key words: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Competitive sports; Mass sports;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應“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我國各領域發展提供了宏觀引導。體育作為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重要內容,積極推動競技體育和群眾體育等體育事業發展,對于國家形象塑造、國民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二十大報告也進一步強調,應“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加強青少年體育工作,促進群眾體育和競技體育全面發展,加快建設體育強國”。說明在中國式現代化背景下,體育發展戰略應重點關注競技體育和群眾體育的協調發展,以踐行中國式現代化發展要求,實現體育強國建設[1]。
1 中國式現代化背景下我國競技體育與群眾體育協同發展的時代價值
1.1 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基本要求
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是體育工作的核心。這一理念強調人民的健康和全面發展,體現在競技體育與群眾體育的協調發展中。競技體育的成果應惠及人民,使人民共享發展成果。這一理念的實現,需要在競技體育與群眾體育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使兩者能夠協調發展,共同推動人民的健康和全面發展[2]。
隨著社會現代化的深入發展,全民健身活動的形式將更加豐富多元,以適應公眾多樣化的健身需求,提升公眾的身體素質。這需要我們建立一個高效優質的公共服務體系,通過全民健身活動,塑造健康活躍的公民群體。同時,競技體育的資源優勢和領導作用體現在其科技、設施、人才等方面的優勢,以及通過競技體育創造的文化環境、資源、科學方法和專業指導,推動全民健康。這需要充分發揮競技體育的多功能性和資源優勢,構建一個多元化、高質量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以推動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的全面進步。
1.2 推動體育強國建設的重要支撐
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競技體育與群眾體育協調發展的時代價值顯得尤為重要。這兩者的協調發展不僅是加快推動體育強國建設的重要基礎,也是實現體育事業均衡協調發展的關鍵[2]。
體育強國建設需要處理好競技體育與群眾體育的關系,發揮競技體育對群眾體育的帶動作用,實現體育事業的均衡協調發展。首先,全民健身和競技體育在健康中國建設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它們不僅提升了人民的健康素質,也推動了社會的健康發展。同時,競技體育還能增強民族的凝聚力和自信心,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精神支持。因此,更加重視體育事業的發展,讓其更好地服務于“大健康”需求,滿足人民群眾對健康生活的期待,是當前的重要任務。
1.3 助力健康中國建設的有效方式
全民健身和競技體育在健康中國建設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它們不僅提升了人民的健康素質,也推動了社會的健康發展。同時,競技體育還能增強民族的凝聚力和自信心,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精神支持。
全民健身作為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支撐,被視為小康社會的標志,體現了社會進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全面提升中華民族健康素質、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以及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目標被明確提出。這是對體育事業的新要求,也是對體育事業發展方向的明確指示[3]。
競技體育可以助力人的健康、社會健康和民族健康,通過轉化科技成果、推廣精神文化、打造賽事產業、促進生態體育發展等方式。競技體育的發展,可以推動科技進步,提高科技水平,推動科技成果的轉化。競技體育的發展,可以推廣精神文化,提高人民的精神文化素質,增強民族的凝聚力和自信心。競技體育的發展,可以打造賽事產業,推動經濟發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競技體育的發展,可以促進生態體育的發展,保護環境,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
2 中國式現代化背景下我國競技體育與群眾體育協同發展的現實問題
2.1 競技體育體制與群眾體育發展的協同能力一般
當前,盡管競技體育在國際賽場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競技體育與群眾體育、體育產業和學校體育的聯動不足,與健康、教育、醫療、產業、民政等領域協同不足。這種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競技體育的社會影響力和公眾參與度,也限制了其對群眾體育的推動作用。
同時,競技體育的綜合效能的驅動機制主要依賴于政府部門,通過行政手段進行體育事務的管理。這種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競技訓練、比賽、人才和科技等元素主動融入全民健身的路徑。同時,競技體育所積累的科學訓練方法、先進的醫療技術、專業團隊和優質的場館設施等資源,難以對全社會開放,運動訓練科技的成果大多數被限制在競技體育系統內部[4]。
2.2 競技優勢資源與公眾多元訴求不相適應
當前,競技體育與群眾體育在資源利用上往往存在偏差。其中競技體育的資源配置往往集中于訓練設施、科研支持、優秀教練團隊等方面,而這些資源在群眾體育中的普及和應用卻相對有限。這種資源配置的不平衡,不僅限制了群眾體育的發展空間,也減弱了體育資源整體效益的發揮[5]。
同時,競技體育的專業性限制了其在群眾體育中的應用。競技體育的高門檻和專業要求,使得其運動項目往往難以轉化為群眾體育的休閑活動。這種專業與休閑之間的鴻溝,不僅影響了競技體育成果的社會普及,也限制了群眾體育的多樣化發展。
2.3 體育項目大眾化普及和推廣不深入
從競技體育角度來看,目前,競技體育的普及程度不高,主要面向專業人群。由于競技體育項目往往對技術要求高、規則復雜,這使得普通大眾難以直接參與其中。此外,競技體育的普及和推廣活動不足,導致大眾對于競技體育的了解和參與度遠遠不如群眾體育。這種情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競技體育對社會大眾的吸引力和影響力[6]。
再者,社會普遍存在對競技體育價值功能的局限認識,仍舊聚焦于成績取得。在這種觀念的影響下,競技體育的社會價值被簡化為獎牌和榮譽,而忽視了其在促進國民體質提升、增強國民身心健康等方面的潛在作用。這種片面的認識不僅影響了競技體育的全面發展,也削弱了其在社會體育中的地位。
3 中國式現代化背景下我國競技體育與群眾體育協同發展的實現路徑
3.1 構建協同聯動機制,激活群眾體育發展動力
首先,構建體育系統內部的協同聯動機制。在戰略層面,需要制定全面的體育發展規劃,明確競技體育與群眾體育的發展目標、路徑和方法。資源方面,要實現競技體育資源向全民健身的轉化,這不僅包括人才培養的互通有無,還包括科技成果的轉化應用,以及體育設施的共享。例如,可以將競技體育訓練中的科學訓練方法和康復技術應用到群眾體育中,提高全民健身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其次,建立多元化的體育治理體系,是確保體育發展順利進行的保障。這要求政府、社會和市場三方面的協同工作。政府要發揮宏觀調控的作用,制定合理的政策和法規,為體育發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社會組織要發揮橋梁和紐帶的作用,連接政府和市場,傳遞信息,提供服務;市場要發揮資源配置的作用,通過市場機制激發體育產業的活力,推動體育產品和服務的多樣化發展。
3.2 推動競技社會化和群眾體育項目化發展
首先,運動項目作為體育活動的載體,其項目化特性是推動全民身體健康向更高水平進步的內在動力。將競技體育項目轉型為大眾化的形式,是一個重要的策略,旨在引導各種競技項目回歸社會,深入到大眾體育活動中。這個轉型過程需要通過增強對競技體育項目的宣傳力度和科學引導,向社會大眾推廣競技項目的功能性價值和參與方式,以提升項目的吸引力。同時,也需要注重競技項目的精神塑造和文化引領,使其成為推動全民身體健康的重要動力。。
其次,推動競技運動項目協會組織的社會融入,以引導運動項目協會服務全民健身,發揮全國性單項體育協會主體作用。對此,需要通過創新競技體育項目的大眾參與形式,做好競技項目“競轉民”推廣,對競技運動項目進行科學化改造和升級,增強運動項目的游戲性、趣味性和普適性。
3.3 促進競技體育訓練成果的群眾化普及
首先,競技體育在運動訓練、營養、醫學、體能訓練和康復等方面積累的先進科技和經驗,應當通過科學的方法和途徑,轉化為全民健身的實踐知識。這一轉化過程需要建立一個多層次、多維度的交流與合作平臺,通過政府引導、專業機構實施、社會力量參與的方式,將競技體育的科技成果轉化為群眾體育的普及內容。例如,可以通過舉辦公開課、研討會和體育科普活動,將競技體育的科學訓練方法和健康理念普及給廣大民眾。
其次,應充分利用競技體育中涌現的新科技,如人工智能、生物技術在內的尖端科學,為不同年齡、不同需求的人群量身定制健康指導方案。這些方案應當基于科學研究,結合個體差異,提供個性化的健康管理和運動指導。例如,可以開發智能運動設備和應用程序,通過數據分析為用戶提供運動處方和健康建議,從而提升全民健身的效率和效果。
4 結語
競技體育與群眾體育的協同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中國式現代化的背景下,需要構建競技體育與群眾體育的協同聯動機制,推動競技體育的大眾化轉型,使更多的人能夠參與到競技體育中來。同時,也需要打造全民參與的競技運動賽事,使競技體育的優勢資源和先進成果能夠與全民共享。這不僅可以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也可以推動體育事業的發展,實現體育強國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彭國強,高慶勇.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競技體育與群眾體育協調發展:時代價值、現實困境與創新路徑[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23,40(04):396-404.
[2]彭國強,高慶勇.體育強國進程中我國競技體育與群眾體育協同發展的歷史脈絡與經驗啟示[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23,46(04):1-12.
[3]邵桂華,王晨曦.競技體育與群眾體育協同發展的多主體適應行為模式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20,43(12):71-83.
[4]程宇飛.新時代我國競技體育與群眾體育共生發展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20,40(04):6-9.
[5]卞余琴,劉應.健康中國視域下群眾體育與競技體育協同發展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9(10):31-36+48.
[6]陳玉萍,郭修金.我國競技體育與群眾體育和諧共生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9(9):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