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各地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取得明顯成效。從2023長三角地方治理創新案例盤點來看,新時代基層治理在理念、方式和手段上都有鮮明的特征和變化趨勢。
理念之變:深入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加快推進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創新社會治理,要以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為根本坐標,從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
群眾利益無小事。為探索解決民生問題長效機制,2023年3月,安徽省委部署創辦《民聲呼應》,從各個渠道收集遴選問題線索,報省級負責同志閱批。
在省委示范帶動下,安徽16個市、104個縣(市、區)和相關部門都創辦了“民聲呼應”類載體,健全完善聽民聲、察民情、解民憂工作機制,各級黨政主要負責同志親力親為、頂格推進。
堅持人民至上,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才能把基層治理做到群眾心坎上。
在盤點中,這樣的案例還有很多。比如,蕪湖市把“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作為城市建設的核心理念和價值基準,推動城市建設的方方面面都發生巨大改變。
方式之變:從“被動處理”向“源頭治理”轉變,推動基層治理能力提升和治理體系變革。
解決民生問題,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從點上發現問題,在面上尋找答案,從“被動處理”向“源頭治理”轉變,力爭實現“回應一個訴求,解決一類問題,提升一個領域”,這是安徽構建“民聲呼應”工作機制力求實現的目標。
覆蓋各級的“民有所呼”訴求收集體系,變被動接收群眾訴求為主動收集問題線索,讓下情上達更加直接高效。同時,各地各部門加強《民聲呼應》共性問題梳理分析,主動查找薄弱環節,開展專項排查整治,推進源頭治理、系統治理。
從案例盤點來看,“源頭治理”已經成為各地基層治理創新的重要目標。比如,安徽桐城市創新新時代“六尺巷工作法”,核心就是直抵基層村組社區的源頭治理。通過將矛盾回溯至過程和起點,依托自治主體、法治主體及相應平臺,將大部分矛盾化解在源頭、攔截在過程中,形成“自治為基、德法兼容”為主要特征的源頭治理模式。
手段之變:從“治理”到“智理”,智能化成為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手段。
近年來,各地都在積極運用數字化手段進行基層治理。在數字化基礎上,當前基層治理正在向智能化方向演進。
南京市城市運行“一網統管”,與很多地方“智慧城市”系統類似。但南京的創新之處在于,在數字城市的基礎上進行了智能化應用探索。南京市采取城市數字化合伙人制度,與華為、阿里等50余家行業龍頭企業深度合作,緊扣城市治理的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探索智能化城市運行管理新模式。目前已推出“城市鴻蒙+”燃氣安全監測、電梯智慧安全監管等40多項智能化城市治理新方案。
數字化、智能化為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撐。當前,基層治理智能化探索方興未艾。可以預見,未來基層基層“智理”案例將層出不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