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閱讀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遙
人類的大腦經歷了漫長的 進化過程后,逐漸擁有了三重 大腦 本能腦、情緒腦和理 智腦;而蛇、蜥蜴等爬行動物只 有本能腦遙
寓言故事《農夫與蛇》,除 了提醒世人謹防恩將仇報外, 還包含著對農夫缺乏理智、盲 目施恩的批評遙爬行動物蘇醒 后,或戰斗,或逃跑,純屬本能遙 指望只有本能腦的蛇感恩報 恩,當真可悲可笑遙認知應有 則,善良應有度,物我應有界遙
以上文字引發了你怎樣的 聯想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 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得 寫成詩歌;不要套作,不得抄 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 審題指導
早在五四時期,先輩們就振臂高呼“人的文學”,高考作文命題亦秉持這一經久不衰的主題,始終引導學生去觀照自己,關心他人,著眼人類。當今社會,科技創新讓世界日新月異,海量信息洶涌而至。青年學子如何面對這個瞬息萬變的外在環境,如何于內在精神世界塑造自我,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本題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第一段,呈現出人腦的三個層次,即在人類進化的漫長歷程中,我們的大腦經歷了從本能腦到理智腦的演變,擁有了豐富的情感和理智的思考,與爬行動物只具有本能腦存在根本的區別。寓言故事《農夫與蛇》是第二部分,它提醒人們,要學會運用理智腦,知道怎么做正確,怎么做錯誤,如何幫助別人是合適的,如何幫助別人是越界了。第三部分即最后一句,總結題旨,確定最佳立意。理智看待世界,理解每種生物的生存方式,既尊重它們,也保護好自己,實現物我和諧。
本題呈現出清晰的邏輯鏈條,“三重腦”為原因,“農夫與蛇”是形象化闡釋,“有則、有度、有界”是方法論。
脆弱渺小的人類,因為進化出了理智腦,得以從躲避野獸到馴化野獸,從為果腹奔波到實現科技創新,從原始社會走向現代文明。與生俱來的本能讓人類生存下來,復雜多樣的情緒帶給人類豐富的情感體驗,而理智則能幫助人類規避本能和情緒附加的傷害。本能是情緒、理智存在的前提,理智是本能、情緒的約束和保障。回望歷史,理智腦推動著社會不斷前進。從工業革命到科技革命,每一次技術的突破都離不開理智的思考,每一次創新發展都需要理智的引領。從本能到情緒,再到更高階的思維——理智,這些概念轉化為具體的行為準則:認知應有則,善良應有度,物我應有界。這對于中學生來說,有教育意義,既能更好地保護自己,也能逐步養成辯證深入的思維方式。
當然,過分理智則未免偏“冷”,需以情緒“溫”之。人如果只偏重理智腦,那將與機器無異,故更深層次的論述可以談及人類與人工智能的區別。若能準確把握“認知應有則,善良應有度,物我應有界”的原則、程度、界限,則更顯思維品質之高。在寫法上,可以從教材中找尋靈感,讀寫結合,學以致用。如選擇性必修下冊第四單元的“關注論證的隱含前提”“間接論證”“引入虛擬論敵”等,都是實操性很強的論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