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藥品專利期限延長制度旨在解決藥品因上市過程中為滿足藥品監管部門要求開展的臨床試驗和行政審批占用的專利保護期限,導致藥品上市后因專利保護而實際獲得的市場獨占期被相對縮短的問題,對藥品的相關專利給予一定時間的期限延長,以激勵藥品研發企業研發新藥的積極性,更好地解決公共健康問題。該制度起源于美國,其后,日本、韓國、歐洲、加拿大等國家和地區也先后建立了類似制度。雖然藥品專利期限延長制度側重于保護專利權人或者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的相應權利,但是在相關制度設計中,并沒有一味追求對相應權利的強保護,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對仿制藥企業和公平利益進行了平衡,以促進原研藥產業和仿制藥產業的協同發展。
關鍵詞:藥品;專利期限延長;法律制度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藥品價格競爭與專利期限恢復法案》(Drug Price Competition and Patent Term Restoration Act, 又稱《Hatch-Waxman法案》)出臺前夕,美國醫藥市場以原研藥為主,仿制藥供應嚴重不足,在藥品監管制度、知識產權保護相關制度方面也存在諸多問題。一方面,1962年通過《Kefauver-Harris法案》后,美國對藥品上市開展了十分嚴苛的監管審批,要求仿制藥與原研藥一樣,需要通過進行臨床試驗來證明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導致仿制藥研發上市成本極大增加,在仿制藥銷售價格普遍低于原研藥的情況下,藥企沒有積極性再去研發生產仿制藥,致使原研藥專利期限屆滿后因沒有仿制藥及時上市,市場上藥品價格長期居高不下。另一方面,在Roche訴Bolar案中,美國聯邦巡回上訴法院判決Bolar公司在安眠藥鹽酸氟西泮相關專利期限屆滿前,為滿足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有關仿制藥上市監管要求而實施該專利的行為侵犯了Roche公司的專利權,致使仿制藥企業只能在原研藥專利期限屆滿后才能為滿足FDA有關仿制藥監管要求而實施相關專利,導致仿制藥無法在原研藥專利期限屆滿后及時上市,實際上變相延長了原研藥的市場獨占期。聯邦巡回上訴法院雖然指出判決Bolar公司侵權不盡合理,但認為上述問題只有通過修改法律才能解決。
為解決相關問題,美國于1984年出臺了《Hatch-Waxman法案》。該法案主要涉及仿制藥簡略新藥申請制度、藥品專利鏈接制度、藥品專利期限延長制度(Patent Term Extension,PTE)、藥品試驗數據保護制度和Bolar例外制度。《Hatch-Waxman法案》的出臺,簡化了仿制藥監管審批程序,無需再通過開展臨床試驗證明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仿制藥企業可以在原研藥專利期限屆滿前為研發仿制藥而實施相關專利,以在原研藥期限屆滿后及時上市;同時通過延長專利期限和提供試驗數據保護,賦予原研藥相應的市場獨占期;并且在仿制藥企業提交仿制藥上市許可申請后,原研藥企業即可提起訴訟,提前解決部分潛在的專利糾紛。這一系列制度設計,相對平衡了原研藥企業、仿制藥企業和社會公眾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醫藥產業和公共健康當時所面臨的問題,為美國藥品監管審批和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的進一步完善奠定了基礎。
本文將圍繞藥品專利期限延長制度,在法律制度層面介紹該制度有關人用藥品的相關規定,專利期限延長制度有關醫療器械、食品添加劑或者色素添加劑、獸藥等的規定不屬于本文討論范圍,不再贅述。其中,《美國法典》(United States Code,U.S.C.)第35編(即美國《專利法》)第156條就藥品專利期限延長制度(PTE)的主要內容作出框架性規定,聯邦法規(Code of Federal Regulations,C.F.R.)第37編第I章A分章1節F分節第1.710條至第1.791條以及專利審查程序手冊(Manual of Patent Examining Procedure,MPEP)第2750節至第2766節就PTE相關內容作出細化規定,《聯邦法規》第21編第I章A分章60節第60.1條至第60.46條就PTE程序中涉及FDA職責的相關內容作出細化規定。
一、PTE適用藥品范圍
(一)PTE適用藥品范圍的原則性規定
35 U.S.C.(《美國法典》第35編)156 (a)(4)規定,符合專利期限延長的產品,應當在商業銷售或者使用之前經歷過一段時間的監管審查。同時,35 U.S.C.156 (a)(5)(A)規定,該產品在監管審查期間后獲準的商業銷售或者使用,是按照據以進行此類監管審查的法律的規定,該產品的第一次獲準商業銷售或者使用;35 U.S.C.156 (a)(5)(b)規定,如果專利要求保護產品制備方法,而該制備方法主要使用重組脫氧核糖核酸技術來制造該產品,那么,該產品在此類監管審查期間后獲準的商業銷售或者使用,是依照該專利要求保護的方法制備的產品的第一次獲準商業銷售或者使用。同時結合35 U.S.C.156 (f)及35 U.S.C.156 (g)(1)相關規定,適用于該制度的產品,應當是根據美國《聯邦食品、藥品和化妝品法》(FDamp;CA)進行監管審查后,首次獲得上市許可的產品。
關于“產品”,35 U.S.C.156 (f)對其進行了界定,在其根據35 U.S.C.156 (f)(1)(A)指代“藥品(drug product)”時,是指新藥(new drug)、抗生藥物(antibiotic drug)或者人用生物制品(human biological product)的活性成分(active ingredient),包括該活性成分的任何鹽或者酯,其可以是單一組分或者與其他活性成分的組合物,上述定義在35 U.S.C. 156 (f)(2)(A)中作出規定。
綜合考慮35 U.S.C.156 (a)(f)的上述規定,可以得出PTE適用藥品范圍的原則性規定,即FDA首次批準上市的人用藥品活性成分,包括該活性成分的任何鹽或者該活性成分的任何酯。
(二)活性成分的定義和理解
上述關于PTE適用藥品范圍的原則性規定提出了“活性成分”這一概念,但35 U.S.C.156并沒有對其進行定義。若要理解PTE適用藥品范圍的原則性規定,首先需要理解美國相關法律制度中對“活性成分”是如何定義的。
21 C.F.R.(《聯邦法規》第21編)60.3 (b)(2)規定,活性成分是指在疾病的診斷、治療、緩解或者預防中提供藥理活性或者其他直接作用,或者影響人體或者其他動物體的結構或者任何功能的組分(component)。該術語包括在藥品生產過程中可能發生化學變化并以旨在提供特定活性或者效果的改性形式存在于藥品中的組分。
在理解該條有關“活性成分”的定義時,筆者認為宜將其理解為藥品組合物中存在的某一個完整組分,即完整分子,而不僅是該完整分子中的活性部分,主要考慮如下:
第一,21 C.F.R.314.3 (b)對“活性成分”和“活性部分(active moiety)”分別進行了定義。其中,有關“活性成分”的定義與21 C.F.R.60.3 (b)(2)的定義完全相同,而“活性部分”則定義為在藥品中發生生理或者藥理作用的分子或者離子,該分子或者離子不包括使藥物成為酯、成為鹽(包括含氫鍵或者配位鍵的鹽)或者成為其他非共價衍生物(例如配合物、螯合物或者包合物)的附加部分。由此可見,21 C.F.R.將“活性成分”和“活性部分”明確定義為指代不同的含義,在理解35 U.S.C.156有關“活性成分”的含義時,便不應將二者等同,而應將“活性成分”理解為包括“活性部分”和“附加部分”的完整分子。
第二,MPEP第2751節第II部分指出,對于具有相同化學部分(chemical moiety)的多個活性成分,如果一種形式的活性成分已在先批準并上市銷售或者使用,另一種形式活性成分的藥品相關專利也具有獲得PTE的資格。MPEP該部分還通過引用司法判例PhotoCure訴Kappos案以及Glaxo Operations UK Ltd.訴Quigg案,通過示例的方式進行了說明,指出具有特定化學部分的酯形式的活性成分,與具有相同化學部分的鹽形式的活性成分相比,即使該鹽和酯用于治療相同的疾病,二者也是不同的;據此,在在先已經批準了兩種頭孢呋辛鹽的情況下,要求保護頭孢呋辛酯的專利仍然具有獲得PTE的資格。在進行上述說明之后,MPEP該部分就適用藥品作出總結,即判斷藥品專利是否具有獲得PTE資格的問題可歸結為,最終劑型中存在的活性成分是否已由FDA在先批準。據此,筆者認為基于MPEP的上述規定可以得出以下結論,即具有相同活性部分(化學部分)、但具有不同附加部分的活性成分,可被認為屬于不同的活性成分。因此,35 U.S.C.156規定的“活性成分”,應當是指包括“活性部分”和“附加部分”的完整分子。
此外,MPEP第2751節第II部分還指出,活性成分是指在給藥前的最終劑型中存在的成分,而不是在給藥后可能獲得的形式(例如代謝物)。也就是說,就PTE而言,該活性成分在給藥時必須存在于藥品之中。
(三)其他需要說明的問題
1.關于對前述原則性規定的理解
如前所述,PTE適用藥品范圍的原則性規定如下:FDA首次批準上市的人用藥品活性成分,包括該活性成分的任何鹽或者該活性成分的任何酯。關于“包括該活性成分的任何鹽或者該活性成分的任何酯”,筆者認為可作如下理解。
根據上述21 C.F.R.的相關規定和分析,“活性成分”被理解為“完整分子”,因此,無論其“活性部分”不同,還是其“附加部分”不同,均被認為屬于不同的活性成分,進而可就相關專利提出PTE請求?;诖耍蓪ⅰ鞍ㄔ摶钚猿煞值娜魏嘻}或者該活性成分的任何酯”理解為“注意規定”,即在法律條文中,無論是否明確規定該內容,均可認為對于不同的鹽或者酯,只要該活性成分是FDA首次批準上市的,即可就相關專利提出PTE請求。筆者認為,35 U.S.C.156之所以就其作出進一步規定,可能是想要特別強調首次批準上市的活性成分的任何鹽或者任何酯的適用。
2.關于涉及多種活性成分的藥品
35 U.S.C.156 (f)(2)規定,術語“藥品”是指新藥、抗生藥物或者人用生物制品的活性成分,包括該活性成分的任何鹽或者任何酯,該活性成分可以單獨使用或者與其他活性成分聯合使用。結合35 U.S.C.156 (a)(5)相關規定,該活性成分應當是首次批準上市的,如果與其他活性成分聯合使用,對其他活性成分是否應當是首次批準上市的,沒有特別要求。這一點在MPEP中得到印證。
MPEP第2751節第V部分指出,如果藥品包含多種活性成分,那么只要其中任一種活性成分是此前尚未被批準過的,就可以構成獲得PTE的基礎。據此,如果多種活性成分都是已經在先批準的,包含該多種活性成分的藥品將無法獲得PTE。MPEP該部分明確指出,具有兩種活性成分的已批準藥品,將不會被認為是具有由該兩種活性成分構成的單一活性成分,即該兩種活性成分不會被認為是“一種”新的活性成分。
3.關于對映異構體的適用
MPEP第2751節第V部分指出,在考慮要求保護對映異構體(該對映異構體經歷了上市前的監管審查)的專利是否因為相應外消旋體的在先批準而不予延長專利期限時,法院判決該對映異構體為與該外消旋體不同的藥品,并且每種均應當支持專利期限延長。根據MPEP該部分規定,不同的對映異構體可被認為屬于不同的活性成分,因而相關專利具有獲得PTE的資格。
關于此,21 C.F.R.60.3 (b)(2)以及21 C.F.R.
314.3 (b)有關“活性成分”的定義沒有明確指出在認定活性成分時是否需要考慮其立體結構。筆者認為,如果在就不同的對映異構體是否屬于不同的活性成分進行認定時,不僅考慮構成該活性成分的原子、離子、基團等結構組成,而且要考慮該活性成分的立體構型,那么將不同的對映異構體認定為屬于不同的活性成分,進而均可獲得PTE是恰當的。否則,這種認定將與前述PTE適用藥品范圍的原則性規定相沖突。
4.不適用于PTE的藥品范圍
基于上述規定和分析,原則上僅對首次批準上市的活性成分相關專利給予PTE,對于不是首次批準上市的活性成分,無法就相關專利獲得PTE。因此,筆者認為,對于在相關活性成分已被在先批準上市后,再針對包含該活性成分的藥品進行后續研發,如果在后批準上市的藥品不涉及對已在先批準上市的活性成分本身作出改進,例如含有已在先批準上市活性成分的新劑型、新處方工藝、新給藥途徑、新復方制劑(如果該新復方制劑的多種活性成分均已被在先批準上市)、新適應癥等的藥品,即使要求保護其的相關專利申請被授予專利權,也將無法獲得PTE。
二、相關專利可以獲得PTE的條件
(一)專利類型
35 U.S.C.156 (a)規定,要求保護產品、產品使用方法或者產品制備方法的專利,符合獲得PTE條件的,可以自原始專利期限屆滿日起予以延長。據此,PTE對專利類型沒有特別限制,產品、制備方法、使用方法專利均可獲得PTE。
MPEP第2751節第II部分進一步指出,符合獲得PTE條件的相關專利,可以是要求保護活性成分本身的專利,也可以是要求保護包含該活性成分的不同活性成分的組合物或者制劑的專利,只要該組合物或者制劑是首次批準上市的。
(二)專利期限尚未屆滿
35 U.S.C.156 (a)(1)規定,在根據35 U.S.C.
156 (d)(1)提出PTE申請時,相關專利期限應未屆滿。其中,35 U.S.C.156 (d)(1)規定了PTE申請提交的時間要求以及申請應當包括的內容。需要說明的是,根據該條規定提交的申請為正式申請,而不是臨時申請,有關臨時申請的內容將在下文詳細介紹。
關于上述規定中的專利期限,其指的是原始專利期限。根據35 U.S.C.156 (a)相關規定,原始專利期限包括根據35 U.S.C.154 (b)給予的專利期限調整(patent term adjustment,PTA),即原始專利期限為自專利申請日起20年與經PTA調整后期限的總和。就藥品專利而言,通常專利授權在先,藥品獲得上市許可在后,在提出PTE申請時(藥品獲得上市許可之日起60日內)專利往往已被授權,而PTA是由美國專利商標局(USPTO)在專利授權時自動計算獲得的。因此一般而言,在經PTA調整后的專利期限屆滿前提出PTE申請,即可滿足上述規定的要求。
(三)專利期限尚未被延長過
35 U.S.C.156 (a)(2)規定,提出PTE申請的相關專利期限應當從未依據35 U.S.C.156 (e)(1)延長過。其中,35 U.S.C.156 (e)(1)規定在相關專利符合35 U.S.C.156 (a)、(d)相關要求的情況下,USPTO應向PTE申請人頒發PTE證書,延長根據35 U.S.C.156 (c)確定的期間。根據該條規定,一項專利僅可就一個監管審查期間獲得一次PTE。據此可將其理解為,如果一項專利保護涉及兩個以上監管審查期間的藥品,那么在該專利已經針對涉及其中一個監管審查期間的藥品獲得過PTE的情況下,該專利將無法再針對涉及其他監管審查期間的藥品再次獲得PTE。
MPEP第2751節第III部分對上述規定作了進一步解釋,關于其所規定的專利期限從未被延長過,不包括根據37 C.F.R.1.701、1.760、1.790獲得的延長。其中,根據37 C.F.R.1.701獲得的延長是指專利期限調整,即PTA;根據37 C.F.R.1.760和1.790獲得的延長,分別是指35 U.S.C.156 (e)(2)和(d)(5)規定的臨時期限延長(有關臨時期限延長的內容將在下文詳述)。也就是說,專利獲得PTA和臨時PTE,不影響其獲得正式PTE。
(四)一個監管審查期間僅可就一項專利獲得PTE
35 U.S.C.156 (c)(4)規定,在任何情況下,對于經歷相同監管審查期間的任何藥品,根據35 U.S.C.156 (e)、(i)延長期限的專利不得超過一項。37 C.F.R.1.720 (h)也就此作出相同規定。根據上述規定,對于經歷了同一個監管審查期間的藥品,只有一項專利可以獲得PTE。
基于上述原則,37 C.F.R.1.785和MPEP第2761節就針對相應藥品的監管審查期間,基于一項專利或者多項專利提出多個PTE申請的處理規則,作出如下規定:
如果不同申請人就同一項專利提交多個PTE申請,且都符合獲得PTE的條件,將針對最早提交的PTE申請給予PTE。
如果同一申請人針對多個藥品的監管審查期間,就同一項專利提交多個PTE申請,根據37 C.F.R. 1.750作出的最終決定將為專利權人提供一個時間段(通常為1個月)選擇希望獲得PTE的藥品。專利權人選擇的同時,應當主動撤回未選擇藥品的PTE申請。如果專利權人未在指定期限內選擇,USPTO將指定一個藥品給予PTE。
如果同一申請人針對同一個藥品的相同監管審查期間,就多項專利提交多個PTE申請,當基于該藥品的相同監管審查期間的多項專利都符合獲得PTE的條件時,根據37 C.F.R. 1.750作出的最終決定將為專利權人提供一個時間段(通常為1個月)來選擇希望獲得PTE的專利。專利權人選擇的同時,應當主動撤回未選擇專利的PTE申請。如果專利權人未在指定期限內選擇,將針對最早授權的專利給予PTE。
如果不同申請人針對同一個藥品的相同監管審查期間,就多項專利提交多個PTE申請,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藥品上市許可申請人)將有資格獲得PTE。如果PTE申請人均不是藥品上市許可申請人,(基于該監管審查期間)獲得藥品上市許可申請人授權的PTE申請人將有資格獲得PTE。
三、延長期間的專利權保護范圍
(一)法律規定
35 U.S.C.156 (b)對期限延長期間的專利權保護范圍作出了規定,除臨時期限延長外,根據35 U.S.C.156予以期限延長的專利所派生的權利,在PTE期間:
如果專利要求保護產品,所述權利限于該產品經批準的用途,該用途是在專利期限屆滿前根據據以進行相應監管審查的法律,對其進行了監管審查的用途,并且是在作為專利期限延長基礎的相應監管審查期間或者其后經批準的用途;
如果專利要求保護產品使用方法(即醫藥用途),所述權利限于該專利所要求保護的、且該產品經批準的用途,其中關于用途的進一步限定與上述產品專利要求的規定相同;
如果專利要求保護產品制備方法,所述權利限于經批準產品的制備方法。
(二)相關判例
關于PTE期間的專利權保護范圍,Pfizer訴Dr. Reddy’s案對35 U.S.C.156相關規定的適用作出了解釋。Pfizer擁有一項專利US 4,572,909,要求保護氨氯地平苯磺酸鹽和氨氯地平馬來酸鹽,其中,氨氯地平苯磺酸鹽獲得FDA批準上市,并基于此就該項專利獲得PTE。Dr. Reddy’s就氨氯地平馬來酸鹽提交了新藥上市許可申請。該案中,Pfizer主張該專利在PTE期間的專利權保護范圍延及此前未曾獲得過FDA批準的氨氯地平馬來酸鹽,因而認為Dr. Reddy’s侵犯其專利權。Dr. Reddy’s則辯稱該專利在PTE期間的專利權保護范圍僅涉及已由FDA批準上市的氨氯地平苯磺酸鹽,不侵犯Pfizer相關專利權。聯邦巡回上訴法院就該案二審后,推翻了一審法院的判決,認為PTE期間的專利權保護范圍為活性成分氨氯地平,包括氨氯地平的任何鹽或者任何酯,因此該專利在PTE期間保護氨氯地平苯磺酸鹽和氨氯地平馬來酸鹽,判決Dr. Reddy’s侵犯Pfizer專利權。但在該案中,Mayer法官對此持反對意見,認為這種認定違背了35 U.S.C.156 (a)(4)規定的有關專利期限延長要求,即相關產品(活性成分)在商業銷售或者使用之前必須經歷一定期間的監管審查,也就是說,該專利在PTE期間的專利權保護范圍僅涉及氨氯地平苯磺酸鹽,而不是氨氯地平或者氨氯地平馬來酸鹽。
(三)理解適用
1.關于PTE期間專利權保護范圍限于經歷了相應監管審查的活性成分的理解
關于“活性成分”的定義,聯邦巡回上訴法院在前述Glaxo Operations UK Ltd.訴Quigg案和Pfizer訴Dr. Reddy’s案中采用了不同的認定標準。其中,在Glaxo Operations UK Ltd.訴Quigg案中,將“活性成分”認定為包括“活性部分”和“附加部分”的完整分子,據此認定具有相同“活性部分”、不同“附加部分”的不同的鹽或者不同的酯屬于不同的活性成分;而在Pfizer訴Dr. Reddy’s案中,則將“活性成分”認定為等同于“活性部分”,在不同鹽的“活性部分”相同的前提下,認定具有相同“活性部分”的不同鹽屬于相同的活性成分。由此可見,在涉及PTE適用藥品范圍和PTE期間專利權保護范圍的問題上,聯邦巡回上訴法院對“活性成分”的認定采用了不一致的標準,但都是對專利權人有利的標準。
關于此,筆者基于如下考慮,贊同Mayer法官在Pfizer訴Dr. Reddy’s案中提出的不同意見,對該案判決持不同觀點:
第一,如前所述,根據21 C.F.R.的相關規定,應將“活性成分”和“活性部分”理解為指代不同的含義,不應將二者等同。其中,“活性成分”應當理解為包括“活性部分”和“附加部分”的完整分子。據此,在前述Pfizer訴Dr. Reddy’s案中,氨氯地平苯磺酸鹽和氨氯地平馬來酸鹽應被認為屬于不同的活性成分,在氨氯地平苯磺酸鹽已被FDA批準上市,并已就US 4,572,909獲得PTE的情況下,根據35 U.S.C.156 (a)(2)有關提出PTE申請的相關專利期限從未被延長過的規定,便無法再針對氨氯地平馬來酸鹽就該項專利獲得PTE。從這一角度出發,PTE期間的專利權保護范圍應僅涉及氨氯地平苯磺酸鹽。
第二,建立專利期限延長制度的目的是對因開展相應的監管審查而實際占用的專利權保護期限進行補償,因此,對專利期限進行延長的基礎是受專利保護的活性成分經歷了一定期間的監管審查,這一原則在35 U.S.C.156 (a)(4)等條款中作出相應規定?;诖?,對于受原專利保護的、但未經歷過相應監管審查的化合物,例如Pfizer訴Dr. Reddy’s案中的氨氯地平馬來酸鹽,便不存在給予PTE的前提和基礎,因而PTE期間的專利權保護范圍不應延及至涵蓋此類化合物。
第三,在前述Pfizer訴Dr. Reddy’s案中,氨氯地平苯磺酸鹽和氨氯地平馬來酸鹽經歷的監管審查期間不同,計算得出的專利延長期限也不應相同。但是,如果認為PTE期間的專利權保護范圍可以延及氨氯地平馬來酸鹽,那么氨氯地平馬來酸鹽將基于US 4,572,909在先獲得的PTE,享有與氨氯地平苯磺酸鹽相同的延長期限,也就是說,氨氯地平馬來酸鹽并沒有基于FDA對其開展的監管審查享有PTE期間的相應權利,這與前述給予PTE的前提和基礎相沖突。因此,不應將PTE期間的專利權保護范圍延及至涵蓋氨氯地平馬來酸鹽。
2.關于PTE期間專利權保護范圍限于經歷了相應監管審查的用途(適應癥)的理解
35 U.S.C.156 (b)規定,如果專利要求保護產品,所述權利限于該產品經批準的用途,該用途是在專利期限屆滿前根據據以進行相應監管審查的法律,對其進行了監管審查的用途,并且是在作為專利期限延長基礎的相應監管審查期間或者其后經批準的用途。對于使用方法專利,就用途限定作出與如上產品專利相同的規定。
筆者認為,關于如上所述的用途限定,可將“在專利期限屆滿前根據據以進行相應監管審查的法律,對其進行了監管審查的用途”理解為在專利期限屆滿后獲得FDA批準的用途不屬于PTE期間專利權保護范圍;同時可將“在作為專利期限延長基礎的相應監管審查期間或者其后經批準的用途”理解為在作為PTE基礎的監管審查期間之前獲得FDA批準的用途不屬于PTE期間專利權保護范圍。也就是說,關于PTE期間的專利權保護范圍,該用途限定明確排除了在作為PTE基礎的監管審查期間之前,以及在專利期限屆滿后獲得FDA批準的用途。
此外,關于“在作為專利期限延長基礎的相應監管審查期間或者其后經批準的用途”,根據字面含義,似可將其理解為:對作為PTE基礎的相應監管審查期間所涉及的適應癥(下文簡稱“適應癥A”)或者該監管審查期間之后、涉及其他監管審查期間的適應癥(下文簡稱“適應癥B”),都屬于PTE期間的專利權保護范圍。但筆者認為不宜采用這種理解,PTE期間的專利權保護范圍應僅限于與作為PTE基礎的相應監管審查期間有關的特定適應癥(即適應癥A),不應延及至涵蓋涉及其他監管審查期間的適應癥(即適應癥B)。
筆者認為,既然藥品專利期限延長制度基于FDA開展的“監管審查”進行設計,而對于同一個活性成分的不同適應癥,通常需要針對每個適應癥開展相應的臨床試驗并經過行政審批,即每個適應癥涉及不同的“監管審查期間”,因此,提出請求并獲得PTE所涉及的藥品活性成分,應當是經歷相應監管審查的適用于某特定適應癥(即適應癥A)的活性成分,在PTE期間的專利權保護范圍,也應當僅限于經歷該特定監管審查的涉及該特定適應癥(即適應癥A)的活性成分。
另一方面,如果某一項專利在PTE期間的專利權保護范圍涵蓋適應癥A和適應癥B,因適應癥A和適應癥B經歷的監管審查期間不同,那么適應癥A將基于該專利獲得期間為a的專利權保護,適應癥B將基于該專利獲得期間為b的專利權保護,該專利將基于不同的監管審查期間a和b獲得兩次PTE,這種情形與35 U.S.C.156 (a)(2)有關一項專利只能獲得一次PTE的規定相沖突。而且,適應癥A和適應癥B所涉及的活性成分相同,因二者經歷的監管審查期間不同,基于適應癥B的活性成分的批準可以認為是對該活性成分的第二次批準上市,如果可以基于不同的監管審查期間a和b獲得兩次PTE,將與35 U.S.C.156 (a)(5)有關只能針對首次批準上市的活性成分就相關專利提出PTE申請并獲得PTE的規定相沖突。所以,筆者認為,關于35 U.S.C.156 (b)規定的有關PTE期間專利權保護范圍的理解,應僅限于經歷了作為PTE基礎的相應監管審查期間的適用于某特定適應癥的活性成分。
四、延長期限
(一)延長期限的計算方法
35 U.S.C.156 (c)(3)、(g)(6),37 C.F.R. 1.775以及MPEP第2758節對PTE延長期限的計算方法作出如下規定:
延長期限 = RRP - PGRRP - DD - ? (TP - PGTP),
其中,根據35 U.S.C.156(c),“RRP”是指監管審查期間(regulatory review period)的總天數,“PGRRP”是指專利被授權之日和之前的RRP天數,“DD”是指申請人沒有履行盡責義務的RRP天數(即未盡責時間),“TP”是指35 U.S.C.156 (g)(1)(B)(i)規定的試驗階段期間,“PGTP”是指專利被授權之日和之前的TP天數,其中減去? (TP - PGTP)以扣除一半天數。
關于延長期限,如果監管審查期間開始之日早于專利被授權之日,則需要扣除專利被授權之日和之前的時間,僅針對專利被授權之后的時間計算延長期限。這一點是容易理解的,因為專利授權之前,并沒有因為開展藥品臨床試驗和行政審批而占用專利保護期限,不存在給予期限延長的基礎,與該制度建立的初衷是相符的。
根據上述規定,PTE延長期限的計算方法還可以表述為臨床試驗時間的一半加上行政審批時間,即:延長期限=?(臨床試驗時間-申請人未盡責時間-專利授權前時間)+(行政審批時間-申請人未盡責時間-專利授權前時間)。其中,臨床試驗時間為研究用新藥(IND)臨床試驗申請被批準至新藥申請(NDA)首次提交之間的期間,行政審批時間為NDA首次提交至FDA批準藥品上市之間的期間,申請人未盡責時間的確定程序可參見下文。專利延長期限以天為單位進行計算。
(二)最長延長期限
1. 計算獲得的延長期限
35 U.S.C.156 (g)(6)以及MPEP第2758節規定,如果專利在1984年9月24日(法案頒布日期)以后授權,計算獲得的延長期限不超過5年。如果專利在1984年9月24日以前授權,而監管審查期間開始于該日期之后,計算獲得的延長期限不超過5年。如果專利在1984年9月24日以前授權,并且監管審查期間開始于該日期之前,但在該日期之后才獲準商業銷售或者使用,計算獲得的延長期限不超過2年。35 U.S.C.156和MPEP作出上述規定,主要是考慮到溯及力的問題,即該制度原則上適用于制度建立后授權的專利以及制度建立后由FDA首次批準上市的活性成分,在該原則基礎上有限溯及至制度建立前授權的專利,但對于這種情形,在活性成分何時被批準上市這一條件上作出嚴格限定,即該活性成分應當是在制度建立后才被首次批準上市的。
關于計算獲得的延長期限,MPEP第2758節通過引用 Hoechst Aktiengesellschaft訴Quigg案的裁判結果,指出對于1984年9月24日以前授權的專利,如果監管審查期間開始并結束于1984年9月24日之前,將僅受到14年最長保護期限的限制,計算獲得的延長期限可以超過5年。筆者對該判決持有不同觀點,認為不宜對法案頒布之前批準上市的藥品給予PTE,主要考慮如下:
第一,35 U.S.C.156 (g)(6)僅就專利在1984年9月24日以前授權,監管審查期間開始于該日期之后,以及監管審查期間開始于該日期之前、結束于該日期之后的情形作出明確規定,沒有對監管審查期間結束于該日期之前的情形作出任何規定,法院作出這樣的判決在35 U.S.C.156中是找不到法律依據的。而且,MPEP第2751節明確指出,如果專利要求保護自1984年9月24日之后首次商業銷售或者使用的藥品,則該專利具有獲得PTE的資格。
第二,根據上述規定,對于專利在1984年9月24日以前授權的情形,監管審查期間開始于該日期之后的,計算獲得的延長期限不超過5年,而對于監管審查期間開始于該日期之前、結束于該日期之后的,計算獲得的延長期限不超過2年,基于這兩種情形的對比可以看出,隨著監管審查期間相對于法案頒布日期的前移,計算獲得的最長延長期限有所縮短。也就是說,以法案頒布日期作為基準,臨床試驗開始日早于該基準的藥品與晚于該基準的藥品相比,計算獲得的最長延長期限更短,按照這一邏輯,對于臨床試驗開始日更早,以致藥品上市許可日也早于該基準的藥品,如果適用的話,計算獲得的最長延長期限應當比2年更短,甚至不應給予PTE,而不是可以獲得超過5年的延長期限。
第三,計算獲得的延長期限不得超過5年,專利最長保護期限不得超過14年的規定,應是立法過程中平衡原研藥企業和仿制藥企業、專利權人和社會公眾利益的制度設計,超出相關期限的延長,難免會偏向于保護原研藥企業或者專利權人的利益。關于此,在相關文獻中得到印證,即在立法過程中,國會并不打算將任何藥品的專利期限延長至超過5年。
此外還需要說明的是,在Hoechst Aktiengesellschaft訴Quigg案中,即使法院判決相關專利可以獲得6.8年的延長期限,但可以溯及至1984年9月24日以前批準上市的藥品范圍也十分有限,其僅涵蓋法案頒布之前60日內批準上市的藥品,之所以可以作出如上理解,是因為35 U.S.C.156 (d)(1)規定PTE申請需要在藥品被批準上市之日起60日內提交。
2.專利最長保護期限
35 U.S.C.156 (c)(3)規定,根據據以進行監管審查的法律規定,自經批準產品的批準之日起,如果原始專利剩余期限加上計算獲得的延長期限超過14年,則專利總保護期限應被縮減至使上述兩個期限的總和不超過14年。也就是說,原始專利剩余期限加上計算獲得的延長期限的總和不得超過14年,其中原始專利剩余期限包括自專利申請之日起的20年和根據35 U.S.C.154 (6)的PTA調整期限,前述規則在MPEP第2753節和第2758節也作出相應規定。
五、臨時期限延長
藥品獲得上市許可時,相關專利通常具有數年保護期限,滿足相關條件的,在其期限屆滿前即可獲得PTE。但不排除有的專利在藥品獲得上市許可前即已期限屆滿,或者在USPTO作出給予PTE決定前期限屆滿,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申請人無法就相關專利獲得PTE,制度效果可能會受一定影響,另外也有可能出現在原始專利期限屆滿后再獲得PTE,導致其間的一段時間存在權利真空的情況,故35 U.S.C.156、37 C.F.R.和MPEP就臨時期限延長作出相關規定,以解決上述問題。
(一)專利期限屆滿時FDA行政審批尚未完成
35 U.S.C.156 (d)(5)以及MPEP第2755.02節規定,如果專利權人或者其代理人合理地預期在相關專利期限屆滿時,FDA無法完成行政審批(35 U.S.C.156 (g)(1)(B)(ii)所述的監管審查期間),則可在專利期限屆滿前6個月至15日,向USPTO提出臨時期限延長申請。除批準上市日期等相關信息外,該申請所附材料與根據35 U.S.C.156 (d)(1)提出的PTE正式申請對材料的要求基本相同。
USPTO認為專利有資格獲得期限延長的,給予不超過1年的臨時延長期限,并在《聯邦公報》上公布相關決定,其中包括藥品相關信息。在USPTO作出決定前,無論是給予PTE的決定還是駁回PTE的決定,通常無需征求FDA意見,但一般會咨詢FDA。
對于已經獲得臨時期限延長的專利,專利權人或者其代理人可以在在先的臨時延長期限屆滿前60日至30日內,再次申請臨時期限延長。在后的臨時期限延長申請最多可提交4次。在后臨時期限延長申請需要提交在先臨時期限延長申請中所不包括的相關監管審查信息。
臨時期限延長在藥品獲得商業銷售或者使用批準之日起60日屆滿時終止。在前述期間內,申請人可將該批準通知USPTO,并根據35 U.S.C.156 (d)(1)提出正式PTE申請,同時提交臨時期限延長申請沒有包括的相關材料(需要提交的材料具體參見37 C.F.R.1.740 (a)以及MPEP第2754.02節),在這種情況下,相關專利可以根據35 U.S.C.156的規定,獲得自原始專利期限屆滿之日起不超過5年的期限延長。
針對該情形給予的臨時延長期限,不得超過根據35U.S.C.156(c)的正式PTE申請可以獲得的最長延長期限。
臨時期限延長期間的專利權保護范圍如下:如果專利要求保護產品,保護范圍限于正在對其進行監管審查的任何用途;如果專利要求保護產品使用方法,保護范圍限于該專利要求保護的、正在對其進行監管審查的任何用途;如果專利要求保護產品制備方法,保護范圍限于正在進行監管審查的產品的制備方法。
(二)專利期限屆滿時USPTO尚未作出給予PTE的決定
35 U.S.C.156 (e)(2)以及MPEP第2755.01節規定,如果申請人根據35 U.S.C.156 (d)(1)提交了正式PTE申請,但在專利期限屆滿前USPTO無法作出給予或者駁回PTE的決定,那么,USPTO認為該專利有資格獲得期限延長的,可將專利期限延長不超過1年的時間。
針對這種情形的臨時期限延長申請應當在專利期限屆滿前的至少3個月提出,USPTO可以給予不超過1年的臨時延長期限,直至作出是否給予PTE的最終決定。該臨時延長期限的時間長度使USPTO能夠作出最終決定即可,且不得超過相關專利可獲得的最長延長期限。需要說明的是,上述3個月并非強制性的,基于合理的理由在更短期限內提出的申請也可能會被考慮。此外,無論申請人是否提出上述臨時期限延長申請,USPTO均可根據35 U.S.C.156 (e)(2)給予相關專利臨時期限延長。
如果在相關專利已經獲得了臨時期限延長之后,該專利被認為不具有獲得PTE的資格,那么該臨時期限延長會被撤銷,且自始即不存在。
六、申請人
35 U.S.C.156 (a)(3)、(d)(1)規定,專利權人或者其代理人可以向USPTO提出PTE申請。
37 C.F.R.1.730對專利權人或者其代理人作出進一步規定。其中,如果申請由專利權人提交,該申請必須由符合37 C.F.R.3.73 (b)規定的專利權人或者代表專利權人的注冊執業者簽字。如果申請由代表專利權人的代理人(例如被許可人)提交,該申請必須由代表該代理人的注冊執業者簽字,USPTO可以要求提供證據,證明該代理人就代表專利權人從事相應行為獲得了授權。如果申請由注冊執業者簽字,USPTO可以要求提供證據,證明該注冊執業者就代表專利權人或者其代理人從事相應行為獲得了授權。
MPEP第2752節就申請人還作出如下規定,如果申請由受讓人提交,申請文件應當包括轉讓證明材料。如果專利文檔中沒有記載相關專利律師或者專利代理人,還應當提交專利權人對專利律師或者專利代理人的授權委托書。如果PTE申請人不是藥品上市許可申請人,那么專利權人和藥品上市許可申請人在監管審查期間必須存在代理關系,且為了說明PTE申請人可以依賴于藥品上市許可申請人開展的相關活動提出PTE申請,PTE申請人需要獲得上市許可申請人的特別授權。
七、PTE申請
(一)提交申請的時間
35 U.S.C.156 (d)(1)規定,除臨時期限延長申請外,PTE申請在藥品根據據以進行監管審查期間的法律規定獲得商業銷售或使用批準之日起60日內提交。
對于附條件批準上市的藥品,結合35 U.S.C.156 (i)的規定,因根據《聯邦食品、藥品和化妝品法》第505 (b)條或者《公共衛生服務法》第351 (a)(2)(C)條批準藥品上市的日期通常會晚于根據《聯邦食品、藥品和化妝品法》第571 (b)條附條件批準的日期,故附條件批準上市藥品的PTE申請提交時間為獲得上市許可之日起的60日內。
MPEP第2754.01節規定,上述60日不可延長。
(二)PTE申請日的確定
37 C.F.R.1.741 (a)和MPEP第2754節規定,PTE申請日是USPTO收到完整申請的日期,或者根據37 C.F.R.1.8的郵寄證明規定提交完整申請的日期。
完整申請應當符合35 U.S.C.156 (d)(1)和37 C.F.R.1.741 (a)的規定,包括:經批準產品的說明;進行監管審查的每項聯邦法案的說明;尋求PTE的專利的說明;該專利要求保護經批準產品,或者其使用方法或者制備方法的每項權利要求的說明;足以使USPTO根據35 U.S.C.156 (a)和(b)確定專利是否有資格獲得PTE和PTE期間的專利權保護范圍,以及使相關部門能夠根據35 U.S.C.156 (g)確定監管審查期間的信息;藥品上市許可申請人在相應的監管審查期間就經批準產品所開展的活動,以及此類活動相關重要日期的簡要說明。
需要說明的是,MEPE第2754節規定,前述有關37 C.F.R.1.741的要求是強制性的,必須在前述60日的PTE申請提交時間內完全得到滿足,以確定PTE申請日。此外,37 C.F.R.1.741 (b)為申請人提供了就USPTO發出的認為申請不完整的通知或者USPTO確定的PTE申請日提出異議的機會。
(三)申請文件相關要求
除上述37 C.F.R.1.741規定的為確定PTE申請日對申請文件提出的有關要求外,37 C.F.R.1.740以及MPEP第2753節就申請文件作為正式申請應當滿足的要求作出進一步規定。與37 C.F.R.1.741不同的是,申請人無需在藥品獲得上市許可之日起60日內完全滿足37 C.F.R.1.740規定的有關要求,并且是否滿足37 C.F.R.1.740的規定并不影響PTE申請日的確定(參見MPEP第2754節)。
作為正式申請,PTE申請文件應當包括以下內容:
1.經批準產品的完整說明,包括化學名稱和通用名稱、物理結構或者特征,以使USPTO能夠作出專利是否要求保護該經批準產品、該經批準產品的使用方法或者制備方法的決定。
2.聯邦法案的完整說明,包括據以進行監管審查所適用的相關法律規定。當根據一個以上聯邦法案對產品進行監管審查時,應當列出每個相應的法案,例如人用生物制品,其根據《聯邦食品、藥品和化妝品法》提交IND申請并進行試驗,但根據《公共衛生服務法》獲得批準。
3.該產品根據監管審查依據的相關法律規定獲得商業銷售或者使用批準的日期說明,該日期通常是監管機構表明監管批準的信件的郵寄日期。
4.對于藥品,提供該藥品所包括的每種活性成分的說明,以及該產品經批準的用途的說明。對于每種活性成分,提供其從未根據《聯邦食品、藥品和化妝品法》或者《公共衛生服務法》批準商業銷售或者使用的聲明;或者提供當活性成分已被批準用于商業銷售或者使用時(單獨使用或者與其他活性成分聯合使用),經批準的使用以及據以批準的法律規定的聲明。
5.該申請于藥品獲得上市許可之日起60日內提交的聲明,以及可以提交申請的最晚日期的說明。
6.尋求期限延長的專利的完整說明,包括發明人姓名、專利號、授權日,以及屆滿日。其中,所述屆滿日應當包括根據35 U.S.C.154 (b)的專利期限調整。
7.尋求期限延長的專利副本,包括權利要求書、說明書及其附圖。
8.該專利相關的放棄權利聲明副本、更正證明、維持費支付收據,或者再審證明。
9.該專利要求保護經批準產品,或者該經批準產品的使用方法或者制備方法的聲明,以及列出每項相應權利要求并說明該相應權利要求中的至少一項以如下方式撰寫的清單:
經批準產品,如果所列明的權利要求包括任何涉及該經批準產品的權利要求;
經批準產品的使用方法,如果所列明的權利要求包括任何涉及該經批準產品使用方法的權利要求;以及
經批準產品的制備方法,如果所列明的權利要求包括任何涉及該經批準產品制備方法的權利要求。
關于專利要求保護經批準產品,或者該經批準產品的使用方法或者制備方法的聲明,僅需要解釋產品權利要求如何保護該經批準的產品,使用方法權利要求如何保護該經批準產品的使用方法,制備方法權利要求如何保護該經批準產品的制備方法。
關于上述清單,應當清楚解釋所列每項權利要求與經批準產品的相關性。例如,當權利要求采用通用化學結構定義所要求保護的發明創造時,需要列明與該經批準產品相應的變量和取代基。
10.從新的頁面開始的聲明,包括涉及35 U.S.C.156 (g)的相關日期和信息,從而使FDA能夠確定相應的監管審查期間。其中,對于要求保護人用藥品、抗生藥物或者人用生物制品的專利,提供:
(A)研究用新藥(IND)申請的生效日期,以及IND編號;
(B)首次提交新藥申請(NDA)或者產品許可申請(PLA)的日期,以及NDA或者PLA編號;和
(C)NDA被批準或者產品許可被頒發的日期。
如果涉及在美國境外開展臨床試驗等相關情形,PTE申請中可能不會包括反映監管審查期間的試驗或者批準階段開始的監管事件,此時,申請人應當在PTE申請中說明其聲稱啟動批準或者測試階段的日期,以及申請人認為這些日期為相關日期的合理解釋。
11.從新的頁面開始的簡要說明,包括藥品上市許可申請人在相應的監管審查期間針對經批準產品開展的重要活動,以及與該活動相關的重要日期。
例如,所述活動包括向FDA提交新數據的日期,FDA和申請人之間關于測試產品的相關協議的溝通,FDA和申請人之間對于特定產品的上市前批準作出特別要求的溝通等。不要求申請人為滿足完整申請的要求,確定監管審查期間未盡責時間的存在。
此外,如果藥品上市許可申請人不是專利權人,其應當是專利權人的代理人。在這種情況下,USPTO不會幫助專利權人從藥品上市許可申請人那里獲得PTE申請所需要的信息。只要對相關活動的描述簡要地說明了藥品上市許可申請人為監管審批而開展的重要活動即可,無需提交無關緊要的細節或者非實質性溝通的說明。
12.從新的頁面開始的聲明,提供申請人認為該專利有資格獲得PTE的意見,并對所要求延長的期限(包括如何確定延長期限)作出聲明。
其中,申請人應當說明所要求的延長期限,并說明該延長期限是如何計算的,包括是否符合35 U.S.C.156 (c)(3)有關14年的規定以及(g)(6)(A)有關5年的規定。
13.聲明申請人獲知以下義務,即向USPTO以及FDA披露任何對于確定延長期限至關重要的信息。
14.收到和處理期限延長申請的規定費用。
15.PTE申請相關的聯系人姓名、地址和電話號碼。
此外,PTE申請還需要提交兩份額外的副本,即共三份;其中一份將轉送給FDA,第二份由專利法律行政辦公室(the Office of Patent Legal Administration)的法律顧問(Legal Advisor)使用。如果PTE申請不符合37 C.F.R.1.740規定的上述要求,會被確定為非正式的,USPTO將通知申請人。申請人可以自通知書郵寄日期之日起2個月內,或者通知書指定期限內補正。除非通知書明確指出,該補正期限可以根據37 C.F.R.1.136延長。
綜上,37 C.F.R.1.740規定了PTE申請作為正式申請應當滿足的要求。MPEP第2752節規定了可以提出PTE申請的適格主體。37 C.F.R.1.741和MPEP第2754節規定了用以確定PTE申請日所必須提交的申請信息的相關要求。
八、PTE申請的審查、決定、救濟和其他相關程序
MPEP第2756節指出,PTE申請是否滿足相關法案規定的要求,以及專利是否有資格獲得PTE屬于USPTO的職責范疇。但是,FDA具有相應法案要求的專業知識和記錄,并具有根據35 U.S.C.156確定監管審查期間的特定職責。因此,為了確定專利是否有資格獲得PTE,并允許FDA和USPTO根據35 U.S.C.156執行各自的職責,FDA與USPTO達成了有關“合作協議”,該協議確立了FDA協助USPTO根據35 U.S.C.156確定專利是否有資格獲得PTE的相關程序,并建立了FDA和USPTO之間根據法律規定,就監管審查期間確定、盡責調查和非正式聽證交換信息的程序。具體地,《聯邦法規》第21編第1章第A分章第60節就FDA在PTE程序中承擔的職責作出詳細規定,包括幫助USPTO確定PTE適格性相關問題、確定監管審查期間、審查和裁決盡責調查請求和舉行盡責調查聽證等。
下文將詳細描述FDA協助USPTO共同確定相關專利是否有資格獲得PTE的有關規定。PTE主要程序參見圖1。
(一)提交PTE申請
35 U.S.C.156 (d)(1)規定,在藥品獲得上市許可之日起60日內,專利權人或者其代理人可以向USPTO提出PTE申請。有關PTE申請日的確定及申請文件的相關要求參見上文。
(二)USPTO與FDA的第一次溝通(與專利是否有資格獲得PTE相關的信息)
35 U.S.C.156 (d)(2)規定,如果專利要求保護藥品、其使用方法或者制備方法,并且該藥品需要接受《聯邦食品、藥品和化妝品法》監管,那么在申請人提交PTE申請之日起60日內,USPTO應將該申請通知FDA,并將申請副本轉送給FDA。
具體地,MPEP第2756節規定,如果USPTO沒有明確的理由認為相關專利不具有獲得PTE的資格,或者如果申請人已被告知不符合37 C.F.R.1.740規定的有關非正式問題,但預期有關非正式問題可經補正修改或者解釋,USPTO將與FDA第一次溝通,書面咨詢與PTE資格有關的信息。此時,USPTO會將PTE申請的副本提供給FDA,但不要求確定相應的監管審查期間。
FDA在答復USPTO時,通常會對以下問題予以回應:
1.確認相關藥品在商業銷售或者使用之前,是否經歷了35 U.S.C.156 (g)規定的監管審查期間;
2.說明上市許可是否為該藥品(即活性成分)首次獲準的商業銷售或者使用;或者,如果涉及重組DNA技術,該商業銷售或者使用是否為根據專利所要求保護的方法首次獲準的;
3.說明該PTE申請是否為自藥品被批準銷售或者使用之日起60日內提交的;以及
4.提供其他與確定專利是否有資格獲得PTE的相關信息。
需要說明的是,根據21 C.F.R.60.10的規定,關于上述問題的答復,FDA在通知USPTO的同時,將一并提供給PTE申請人。
(三)USPTO與FDA的第二次溝通(專利是否有資格獲得PTE的初步決定)
MPEP第2756節規定,USPTO在收到FDA
上述答復后,將就專利是否有資格獲得PTE作出初步決定(非最終決定)。具體地,USPTO自收到答復之日起60日內,將針對FDA提供的信息與PTE申請中的相關信息進行比對,如果沒有發現重大差異并且確定該專利有資格獲得PTE,那么USPTO將與FDA第二次溝通,要求確定相應藥品的監管審查期間長度。相反,如果USPTO確定該專利不符合獲得PTE的相關條件,將駁回PTE申請。
MPEP第2757節規定,根據35 U.S.C.156的規定,FDA負責確定PTE申請所依據的經批準藥品的監管審查期間長度。FDA在收到USPTO的書面請求后,需在30日內審查PTE申請中所涉及的日期,并根據21 C.F.R.60.22確定相應的監管審查期間。但是,根據21 C.F.R.60.28的規定,在FDA開展的可能影響監管審查期間確定的相關工作尚未完成,USPTO請求FDA暫時中止相關程序,或者USPTO或者FDA收到新的信息、需要進一步延長確定監管審查期間所需時間等情形下,FDA可以延長前述30日期限。FDA據此作出涉及監管審查期間的決定后,將在《聯邦公報》上予以公布,并通知USPTO和PTE申請人,包括藥品的商品名稱和通用名稱、該藥品經批準的適應癥、專利號、監管審查期間總長度以及確定其所依據的相關日期。其中,監管審查期間分為初始或者試驗階段,以及最終批準階段。以上信息為USPTO提供了確定有資格獲得PTE的專利的實際延長期限所必需的內容。需要說明的是,FDA在答復USPTO時,將同時指出相關決定是在沒有考慮專利授權日和減去試驗階段一半時間的前提下作出的。《聯邦公報》在此次公布時,將設定一定的期限。在該期限內,任何人可以針對聯邦公報通知中涉及監管審查期間的相關內容提出書面異議,或者請求確定藥品上市許可申請人在監管審查期間是否履行了盡責義務。
1.書面異議的處理
21 C.F.R.60.24規定,在《聯邦公報》首次公布監管審查期間決定之日起60日內,任何人可以向FDA提出修改監管審查期間決定的請求,并說明理由(即就監管審查期間決定提出書面異議)。在該請求人不是PTE申請人的情況下,PTE申請人應在15日內對該請求作出答復。PTE申請人在答復時,可以提交與在監管審查期間發生的相關事件有關的、但是在原PTE申請中沒有包括的信息。需要說明的是,該修改請求不是盡責調查請求,也不是非正式聽證請求。如果PTE申請人沒有提交答復,FDA將基于PTE申請中記載的信息、修改請求以及FDA記錄,作出相關決定。FDA將根據21 C.F.R.60.22的規定考慮監管審查期間決定的修改請求。如果FDA修改了在先決定,將通知USPTO和PTE申請人相關修改,并在《聯邦公報》上公布,包括涉及修改原因的聲明等。
2.盡責調查請求的提出和處理(未盡責時間的確定)
35 U.S.C.156 (d)(2)(B)、MPEP第2757.01節以及21 C.F.R.60.30至60.36就盡責調查作出如下規定。
(1)盡責調查請求的提出
任何人可以在FDA根據21 C.F.R.60.20公布監管審查期間決定之日起180日內,向FDA提出請求,聲稱PTE申請人在FDA批準相關藥品的監管審查期間內沒有履行盡責義務,進而向FDA作出的監管審查期間決定發起挑戰。
請求書應當說明PTE申請人在監管審查期間的哪些部分沒有履行盡責義務,并充分列明相關事實,包括日期等,以供FDA調查PTE申請人是否履行了盡責義務。此外,請求書還應當包括一份證明,用以證明盡責調查請求人已經向PTE申請人提供了一份真實、完整的請求書副本。
(2)PTE申請人對盡責調查請求的答復意見
PTE申請人在收到盡責調查請求人提供的請求書副本之日起30日內,應就盡責調查請求向FDA提交書面答復意見。
PTE申請人可以在書面答復意見中提出新的事實和情況,以回應在請求書中提出的主張,但其僅限于與PTE申請人是否在監管審查期間履行盡責義務相關的問題。
如果PTE申請人沒有提交書面答復意見,FDA將根據PTE申請、盡責調查請求和FDA記錄所提供的信息作出決定。
(3)FDA對盡責調查請求的處理
FDA將自收到盡責調查請求之日起90日內,根據21 C.F.R.60.34 (b)的規定駁回請求,或者根據21 C.F.R.60.36的規定開展調查并確定PTE申請人是否在監管審查期間履行了盡責義務。FDA將在《聯邦公報》上公布盡責調查決定,并通知USPTO、PTE申請人和盡責調查請求人。
根據21 C.F.R.60.34 (b)的規定,如果盡責調查請求涉及以下情形之一,FDA將會駁回該請求:請求沒有按照21 C.F.R.60.30或者21 C.F.R.10.20的規定提交;請求沒有包含21 C.F.R.10.30要求的信息;請求沒有包含可以合理地確定PTE申請人在相應的監管審查期間沒有履行盡責義務的信息或者主張;請求所主張的PTE申請人沒有履行盡責義務的時間長度過短,致使FDA即便對PTE申請人未盡責時間予以確認,也不會影響相關專利可以獲得的最長延長期限。
(4)盡責調查標準
在確定PTE申請人是否履行了盡責義務時,FDA將審查PTE申請人在監管審查期間所實施相關行為的事實和情況,以確定PTE申請人在監管審查期間是否表現出合理預期的且通常實施的注意程度、持續專注的努力和及時性。FDA將考慮所有相關因素,例如從批準研究豁免或者研究許可至開始臨床研究之間的時間,以及開展臨床研究所需要的時間等。
需要說明的是,就盡責調查請求相關程序而言,藥品上市許可申請人,以及代理人、被許可人等為了藥品上市許可申請人或者PTE申請人的利益而實施相關行為的人的行為將會被視同為PTE申請人的行為。
3.盡責調查聽證請求的提出和處理
(1)(1)聽證請求的提出
任何人可以自FDA公布盡責調查決定之日起60日內,向FDA提出就該盡責調查決定舉行非正式聽證的請求。
聽證請求應當滿足以下要求:以書面方式向FDA提出;說明聽證相關的事實和行為;提供聽證請求人的姓名、地址等信息;證明聽證請求人已經向盡責調查請求人和PTE申請人提供了真實、完整的聽證請求書副本。
聽證請求還應當說明以下事項,即聽證請求人是否希望在FDA收到聽證請求之日起30日內或者60日內舉行聽證。
(2)聽證通知
舉行聽證前10日,FDA將以口頭或者書面的方式通知聽證請求人、PTE申請人和盡責調查請求人聽證的日期、時間和地點,向其提供作為當事人參加聽證的機會。
(3)聽證程序
盡責調查聽證按照21 C.F.R.第1章第A分章第60節(即《聯邦法規》第21編中就專利期限延長作出相關規定的部分)的要求進行,同時輔以21 C.F.R.第1章第A分章第16節(即《聯邦法規》第21編中就FDA前監管聽證作出相關規定的部分)中有關非沖突程序的相關規定。在盡責調查聽證中,PTE申請人和盡責調查請求人享有根據前述第16節的聽證請求人所享有的全部權利。
21 C.F.R.60.36規定的上述盡責調查標準同樣適用于盡責調查聽證。盡責調查聽證請求人在聽證會上將負有舉證責任。
(4)行政決定
在盡責調查聽證結束之日起30日內,FDA將維持或者修改根據21 C.F.R.60.34 (a)作出的盡責調查決定,并將在《聯邦公報》上公布盡責調查二次決定,通知USPTO、聽證請求人、PTE申請人和盡責調查請求人。
4.監管審查期間決定的最終確定
21 C.F.R.60.26規定,在根據21 C.F.R.60.30規定的180日盡責調查請求期限屆滿后,FDA會將相應的監管審查期間決定確定為是最終的,除非FDA收到以下信息或者請求:源自USPTO或者FDA記錄的影響監管審查期間確定的新的信息;根據21 C.F.R.60.24提出的修改監管審查期間決定的請求;根據21 C.F.R.60.30提出的盡責調查請求;根據21 C.F.R.60.40提出的聽證請求。
如果提交盡責調查請求的180日期限已經屆滿;或者如果FDA收到修改監管審查期間決定請求、盡責調查請求或者聽證請求,但相關問題已經得到解決,FDA將通知USPTO相應的監管審查期間決定是最終的,并同時通知PTE申請人。
USPTO收到FDA關于監管審查期間的最終決定通知后,將進行PTE資格的最終認定。
(四)給予PTE或者駁回申請的最終決定通知
MPEP第2758節規定,USPTO在審查FDA提供的信息之后,如果確定相關專利有資格獲得PTE,將根據相應的法律規定計算延長期限。有關延長期限的計算參見上文。記載延長期限及其計算方法的最終決定通知將會提供給PTE申請人,并在USPTO網站上與其他決定一同發布。該最終決定通知將提供通常為1個月的指定期限,在該期限內,PTE申請人可以就專利是否有資格獲得PTE的相關問題或者延長期限向USPTO提出異議。
如果PTE申請被確定為不具有獲得PTE的資格,將會向PTE申請人提供記載駁回申請和駁回理由的最終決定通知。同樣地,PTE申請人被賦予通常為1個月的指定期限,就該最終決定通知向USPTO提出異議。
(五)頒發PTE證書
MPEP第2759節就頒發PTE證書或者簽發臨時期限延長命令作出詳細規定。
35 U.S.C.156 (e)(1)規定,USPTO可以僅根據PTE申請中所包含的內容決定專利是否有資格獲得PTE。關于此,37 C.F.R.1.750和MPEP第2755節進一步規定,USPTO可以僅基于根據37 C.F.R.1.740或者1.790(根據35 U.S.C.156 (d)(5)的臨時專利期限延長)的規定提交的PTE申請中包含的內容,決定專利是否有資格獲得期限延長。在就專利是否有資格獲得期限延長作出最終決定之前,USPTO可以要求申請人進一步提供信息或者根據需要開展獨立調查。在USPTO要求申請人進一步提供信息的情況下,將給予申請人相應時間進行答復。申請人未在指定期限內答復,或者故意不提供所要求的信息,可能會導致最終決定對給予PTE不利。關于對USPTO可以僅根據PTE申請中涉及的信息決定專利是否有資格獲得PTE的理解,筆者認為,其并不意味著USPTO無需與FDA進行溝通,應當是指USPTO無需考慮第三人在PTE程序中直接提交給USPTO的相關材料,PTE程序中有關第三人參與的限制性規定參見下文。
如果USPTO確定,相關專利根據35 U.S.C.156 (a)的規定有資格獲得PTE,且滿足35 U.S.C.156 (d)規定的要求,那么在作出前述給予PTE的最終決定通知后,PTE申請人在指定期限內(通常為1個月)沒有提出異議的,USPTO將適時向PTE申請人頒發PTE證書原件并蓋章,延長根據35 U.S.C.156 (c)確定的期間;同時,USPTO將向監管機構提供證書副本。此外,如果根據35 U.S.C.156 (d)(5)給予臨時專利期限延長,USPTO無需頒發PTE證書,但應簽發給予臨時期限延長的命令。PTE證書或者命令將記載于相關專利的官方檔案中,并被視為原始專利的一部分。頒發證書或者簽發命令的通知將在USPTO官方公報上予以公布;而根據35 U.S.C.156 (d)(5)簽發的臨時期限延長命令的通知,包括正處于監管審查的藥品,將在USPTO官方公報和聯邦公報上予以公布。如果相關專利的期限沒有被延長,則不會頒發證書或者簽發命令。
(六)涉及商業秘密、保密信息和保護令的相關規定
如果向USPTO或者FDA提交的相關材料涉及不宜為公眾所知的內容,相關法律或者法規并沒有就此種情形如何處理作出明確規定。關于此,MPEP第2759節指出,專有信息或者商業秘密通常應當根據MPEP第724.02節的規定提交,必要時應當按照頁、行和字詞對其進行識別。USPTO不會承擔確定申請材料中哪些內容屬于專有信息或者商業秘密的責任,只有申請人才能就此作出決定。
在頒發PTE證書之前,相關信息不會作為專利文件的一部分予以公開。但是,USPTO在材料方面應當符合《信息自由法》(FOIA)的有關規定,其在確定是否需要根據FOIA公開相關材料之前,應當向PTE申請人發出通知并為其提供證實相關材料為專有信息的機會。
如果相關信息屬于根據35 U.S.C.156確定專利是否有資格獲得PTE或者任何其他USPTO職責的材料,那么在頒發PTE證書時將會公開。但是,如果申請人在頒發PTE證書之前請求刪除相應部分,商業秘密或者保密信息將會從文件中刪除并退回給PTE申請人。如果PTE申請人在頒發PTE證書之前沒有提出刪除請求,全部信息都將予以公開,供公眾查閱。
(七)披露義務相關規定
關于披露義務,35 U.S.C.156 (d)(4)規定PTE申請應當符合USPTO有關披露的要求,37 C.F.R.1.765 (a)至(c)和MPEP第2762節作出進一步規定。
專利權人或者其代理人,以及代表專利權人實質性參與PTE程序的所有人,都應當對USPTO和FDA負有誠信義務。前述所有個人如果知曉或者意識到可能會對給予PTE產生不利影響的相關信息,而該相關信息并未在PTE程序中有所記錄,則必須盡快提醒USPTO或者FDA注意該相關信息,并附具相應的書面文件。
如果認定存在欺詐或者企圖欺詐USPTO或者FDA的證據,或者因惡意或者重大過失違反了披露義務,將不會作出給予PTE的決定或者頒發PTE證書。
(八)第三人參與的限制
MPEP第2763節就是否允許第三人參與PTE相關程序作出如下規定。
PTE程序中負有披露義務的主體僅限于如前所述的相關個人,USPTO不會考慮第三人以異議或者其他方式向其提出的意見,任何此類意見將會被USPTO退回或者以其他方式予以處置。
需要說明的是,雖然如前所述,相關法律規定公眾可以在監管審查期間確定過程中介入,向FDA提出盡責調查請求,但此類規定與涉及USPTO職責的相關程序無關。因為PTE申請人已經負有向USPTO和FDA披露的義務,并且在立法過程中國會預期其將會是一個簡單的行政程序,所以不允許第三人介入涉及USPTO職責的相關程序,在不經USPTO允許的前提下,直接向USPTO提出任何此類意見的做法都是不合適的。據此,37 C.F.R.1.765 (d)禁止第三人或者代表第三人的主體向USPTO提交相關意見,進而使得PTE程序成為專利權人或者其代理人與USPTO之間的單方面事務。
(九)PTE申請的撤回
MPEP第2764節規定,在USPTO根據37 C.F.R.1.750作出決定之前,可以通過向USPTO提交由專利權人或者其代理人簽字的書面撤回聲明一式兩份,及時撤回PTE申請。在USPTO根據37 C.F.R.1.750作出決定之后,撤回PTE申請的請求必須在最終決定答復期限屆滿前(含屆滿日)提交,答復期限屆滿后將無法撤回申請。在USPTO書面確認后,撤回生效。需要說明的是,PTE申請被撤回的,申請費并不退還。
九、結語
1984年美國通過出臺《藥品價格競爭和專利期限恢復法》建立了藥品專利期限延長制度,以監管審查期限為單位,對首次獲得FDA批準上市的藥品活性成分相關專利給予一定時間的期限延長,消除藥品必須在上市前接受FDA監管審查而實際占用專利期限所產生的影響,作為對新藥研發的激勵措施。其后,主要于1988年和1993年對該制度進行了修改,在1993年修改時,增加了臨時期限延長的有關規定。
本文中,筆者以《美國法典》第35編、《聯邦法規》第21編和第37編,以及專利審查程序手冊中有關藥品專利期限延長的相關規定為基礎,圍繞適用藥品范圍、專利可以獲得PTE的條件、延長期間的專利權保護范圍、延長期限、臨時期限延長、申請人、PTE申請及相關程序等方面在法律制度層面進行了梳理研究。筆者認為,雖然藥品專利期限延長制度側重于保護專利權人或者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的相應權利,但是通過上文內容可以發現,在相關制度設計中,并沒有一味追求對相應權利的強保護,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對仿制藥企業和公眾利益進行了平衡,以促進原研藥產業和仿制藥產業的協同發展,更好地解決公共健康相關問題。此外,筆者在本文中列出了相關內容涉及的條款序號,提出對相關法律規定和司法實踐的理解和觀點,供后續開展進一步研究參考。
A Study on the Legal System of Patent Term Extension for Drugs in the United States
Abstract: The Patent Term Extension for Drugs aims to address the issue of shortened market exclusivity periods due to the time taken for clinical trials and administrative approvals required by regulatory authorities during the drug approval process, which often encroach upon the patent protection period, by providing a certain extension of time for drug-related patents, to encourage drug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mpanies to actively engage in developing new drugs and better address public health issues. This system originated in the United States, similar systems have been established in other countries and regions such as Japan, Korea, Europe, and Canada. Although The Patent Term Extension for Drugs focuses on protecting the rights of patent holders or drug marketing authorization holders, the design of related systems does not solely pursue strong protection of these rights.Instead, it balances, to a certain extent, the interests of generic drug companies and the public, aiming to promote the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of both the original drug industry and the generic drug industry.
Keywords: Drugs; Patent Term Extension; Legal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