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稿日期:2023-09-1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修回日期:2023-10-07
作者簡介:任繼如,女,講師,研究方向為市場營銷。
基金項目:2022年山西省高等學校教學改革創新項目(一般性項目)“‘市場營銷學’思政案例設計與效果評價研究”(J20221118)
摘" " 要:為了有效提升“市場營銷學”課程思政案例教學效果,文章立足學生第一視角,從學習投入、學習動力、案例認知、團隊支持、教師支持等方面,運用結構方程模型對影響思政案例教學效果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機理進行實證研究。結果顯示,學習投入是影響思政案例教學效果的直接前因,學習動力、案例認知、團隊支持和教師支持均通過影響學習投入間接作用于思政案例教學效果。據此提出3點建議,以利于更好地提高思政案例教學水平。
關鍵詞:學生視角;思政案例;教學效果;結構方程模型
中圖分類號:G641" "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2-4107(2024)03-0086-04
一、引言
課程思政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途徑,課程思政的實施效果關系到人才培養質量和教育改革的方向。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指出,科學的教學效果評價,對于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有重要作用。
課程思政案例是教師將政治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等思政元素與傳統案例的知識建構和能力培養有機融合,形成可供學生研討、分析的教學組成。相關研究受到學術界的關注,教學實踐也在創新升級,理論和實踐均已證實,思政案例對于知識建構、能力培養和價值引領“三元”教學目標的達成具有促進作用。現有研究集中在2個方面。第一,課程思政案例教學的重要性和思政元素融入案例教學的設計、流程、方法。學生是案例教學的主體,在感受精神浸潤的同時獲得了成長和發展,是課程思政最直接的體驗者,而以往教師視角的案例教學常常與學生的心理需求相悖。第二,“經驗+對策”的主觀推斷,注重課程思政案例的實踐邏輯,關注課程思政案例的設計實施和流程構建,欠缺理論依據和定量研究法的應用。
思政案例是市場營銷學科實現全方位育人和理論聯系實際的主要方法,對其教學效果做出準確評價和有效反饋,是“市場營銷學”課程思政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因此,文章立足學生第一視角,以“市場營銷學”課程為例,運用結構方程模型對課程思政案例教學效果的影響因素及其作用機理進行實證研究,為思政案例教學活動的反思提供了依據,可以視作案例教學設計調整的信號。
二、文獻基礎與研究假設
(一)學習投入對思政案例教學效果評價的影響
思政案例教學效果評價是指學生對課程中思政案例教學有效性的感知與判斷。學習投入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學習任務及學業所展現出來的努力程度,以及隨之產生的積極情感。國內外研究普遍認為,學習投入至少包含行為、認知和情感投入3個維度。在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向混合式教學模式轉變的過程中,學習投入測量研究逐漸由真實教學場景中的單模態數據演進為基于物聯網和人工智能技術的混合學習環境下多模態數據的測評[1]。已有研究證實,飽滿的學習投入是學生學業成績表現的有效預測因素,是量化學生全部學習過程質量的主要觀測指針[2]。學生投入越多,思政案例中的價值觀念和理想信念會逐步厚植于心、外化于行,思政案例教學效果相應會越高。因此,提出假設1。
H1:學習投入顯著正向影響思政案例教學效果,學習投入程度越高,感知到的思政案例教學效果越好。
(二)學習動力因素的影響
“市場營銷學”課程思政案例教學是以案例為載體創設營銷情境的“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交互式教學模式。新時代學生最匱乏的已經不是外部條件和學習資源,而是某種深遠的精神力量。反應個體內在欲求的學習動力對于學習的行為和變化具有特殊的價值,個人內在欲求的滿足可以最持久地支持學習活動的持續進行[3]。綜合學者研究成果,文章將學習動力定義為觸發與保持學生學習的活動,且直接指向一定學習目標的內驅力,由學習態度和學習韌性構成。學習態度體現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展現的一種相對穩定的心理傾向,能夠激勵和調節個體的學習行為,對學生的學業成績有直接的促進作用。學生在學習新的課程知識和運用新的技能時會面對困難、產生壓力、身處逆境,較強的學習韌性可以幫助學生自我調節,迅速適應思政案例的學習過程,堅定戰勝困難的勇氣和決心,恢復和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因此,提出假設2。
H2:學習動力顯著正向影響學習投入,且通過學習投入影響思政案例教學效果。
(三)案例認知因素的影響
“市場營銷學”課程思政案例教學通過案例交流、研討、總結,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德要求和規范內化為學生的營銷品格,外化為學生自覺自愿地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的營銷行為。作為案例教學的載體,思政案例質量是影響思政案例教學效果的核心要素,包括案例內容和教學方法2個主要方面[4]。有研究表明,學生對案例的代表性、創新性和應用性的認知是影響學生真正參與案例分析和討論的關鍵因素。只有內容新穎、與個體學習目標相吻合的思政案例,才能讓學生積極地融入到課堂討論中。因此,提出假設3。
H3:案例認知顯著正向影響學習投入,且通過學習投入影響思政案例教學效果。
(四)團隊支持因素的影響
團隊交流、分工合作、互評總結是“市場營銷學”課程思政案例學習的主要形式,在混合式教學模式中表現為課下的資料收集和小組總結、課堂上的小組討論和成果展示,以及線上平臺的主題討論和留言反饋。團隊支持相關研究的文獻數據總體不多,相較于其他維度的研究而言發展緩慢,主流觀點認為,團隊支持包含任務支持和情感支持。L.維果斯基(L. Vygotsky)的社會文化理論強調,社會互動對人的認知發展起著重要作用。已有研究表明,團隊互動和社交氛圍對學生的學習投入有著直接或間接影響。因此,提出假設4。
H4:團隊支持顯著正向影響學習投入,且通過學習投入影響思政案例教學效果。
(五)教師支持因素的影響
在教師維度對學習投入的影響因素中,出現頻率最多的是教師支持因素。教師在學生的思政案例學習過程中給予不同類型反饋、有效監督管理和恰當的鼓勵等構成了教師支持的具體內容。當教師給予學生適當的鼓勵和關心時,學生會感到受到重視和認可,從而激發出更強烈的學習愿望。教師提供個性化的指導和反饋,幫助學生克服困難和挑戰,從而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教師關注學生的興趣和需求,引導學生深度思考,鼓勵學生大膽提出自己的觀點。現有研究表明,教師在教學中為學生提供適當的引導和情感支持能夠促進學生的學習投入,從而提高學業成績[5]。文章中教師支持包含了教師反饋和情感支
持,并提出假設5。
H5:教師支持顯著正向影響學習投入,且通過學習投入影響思政案例教學效果。
基于以上論述,文章提出學生視角下的“市場營銷學”課程思政案例教學效果評價影響因素概念模型(圖1)。
三、研究方法與過程
(一)研究變量的測量
文章認同學習投入多維構建,包括行為、情感和認知3個維度。借鑒J. A.弗雷德里克斯(J. A. Fredricks)等人開發的學習投入量表或在線學習投入量表[6-7],結合研究目的和實際情況進行修訂后形成學習投入量表。其余量表均自行開發完成。初始量表包含27個測量題項,文章所有研究變量均采用李克特五級量表進行測量。
在正式調查之前先進行預調查,從而對初始量表的有效性進行檢測。預調查于2023年4月23日—29日通過現場填寫和問卷星方式收集,共回收75份問卷,有效問卷69份。運用SPSS 23.0檢驗初始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根據各測量項校正的項總相關系數(Corrected Item-Total
Correlation, CITC)大于0.5對測量項提純,參照各分量表和總體量表的Cronbach’s α(克隆巴赫系數)大于0.6的標準衡量各分量表的結構效度,應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檢驗量表的收斂效度和區別效度,刪除不符合標準的題項后形成包含25個測量題項的最終量表。
學習動力分量表包括“我認為思政案例教學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教學方式”“我認為思政案例教學是學習理論知識與應用技能的重要途徑”“我認為思政案例教學有助于開拓思路,更多元地思考營銷問題”“我愿意挑戰思政案例學習上的難題”“學習思政案例的壓力使我感覺有力量”“我可以在短時間內調整我在學習中產生的負面情緒”6個題項。案例認知分量表包括“‘市場營銷學’課程課堂上的思政案例與相關理論聯系緊密”“‘市場營銷學’課程思政案例的問題和任務具有啟發性”“‘市場營銷學’課程思政案例采取傳統與現代教學方法相結合的方式”“課堂組織討論、角色扮演、辯論賽等方式對‘市場營銷學’課程思政案例教學效果很重要”4個題項。團隊支持分量表包括“團隊成員之間充分的討論能夠觸發我新的靈感”“團隊成員之間能夠相互鼓勵、相互幫助”“與團隊成員分工合作,能夠更好地完成思政案例任務”3個題項。教師支持分量表包括“教師鼓勵我們進行批判和辯論”“教師在
思政案例教學中的價值闡述是生動的”“對于相關活動和任務,教師給予我們足夠的反饋”3個題項。學習投入分量表包括“我會反復閱讀與琢磨思政案例,甚至查閱相關資料或求助他人”“我會積極參與思政案例討論,主動表達和分享自己的看法”“我會積極參與并認真完成思政案例作業,不會敷衍了事”“在每次思政案例研討結束后,我會反思在哪些地方需要改進”“我覺得學習思政案例是一件很快樂的事”5個題項。思政案例教學效果分量表包括“思政案例討論和交流的過程讓我獲益良多”“思政案例教學引導我進行正確的價值判斷”“思政案例教學有助于提升運用理論思考和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思政案例教學能夠幫助我把知識融會貫通”4個題項。各分量表的Cronbach’s α分別為0.952、0.917、0.892、0.879、0.919、0.873,旋轉后因子載荷系數分別為:0.911、0.898、0.843、0.906、0.907、0.896、0.884、0.882、0.856、0.900、0.917、0.896、0.894、0.900、0.902、0.866、0.846、0.870、0.825、0.849、0.846、0.882、0.822、0.859、0.756。
(二)數據收集
正式調查于2023年5月8日—6月15日進行,調查對象為工商管理專業大一學生。為確保數據質量,調查問卷通過問卷星平臺進行現場發放、現場填答、現場回收,共發放問卷311份,回收有效問卷293份,問卷有效回收率為94%。性別結構中男女占比分別為47%、53%,生源地中農村和城鎮占比分別為57.4%、42.6%;父親受教育程度中初中及以下、高中或中專、大專或本科、碩士及以上的占比分別為45.4%、30.8%、22.1%、1.7%;母親受教育程度中初中及以下、高中或中專、大專或本科、碩士及以上的占比分別為49.2%、30%、19.1%、1.7%,詳情見表1。
(三)信度和效度檢驗
采用SPSS 23.0軟件檢驗問卷的內部信度。結果顯示,總量表的信度系數Cronbach’s α=0.830gt;0.8,各分量表的信度系數均高于判斷標準0.6,說明量表的內部一致性和穩定性較好。
量表的效度檢驗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EFA)和驗證性因子分析法(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CFA)來進行。由探索性因子分析結果可知:量表的檢驗統計量KMO值為0.852(gt;0.7),Bartlett’slt;
0.0001,表示該量表適用于因子分析。采用最大方差法和主成分分析法旋轉因子并提取公因子,結果顯示,測量指標共產生6個共因子,旋轉后總方差解釋率為79.043%(gt;60%),測量題項在各潛變量上的標準化因子載荷均大于0.6,交叉載荷均小于0.35的標準,說明量表具有良好的收斂效度和區別效度。
(四)模型的擬合
使用AMOS 23.0軟件分析結構模型和數據的擬合程度,表2為結構方程模型和標準化路徑系數。結構方程模型的擬合指標顯示,x2/df=1.566lt;3,RMSEA=0.044lt;0.08,GFI=0.940gt;0.9,NFI=0.927gt;0.9,CFI=0.972gt;0.9,TLI=0.969gt;
0.9,IFI=0.973gt;0.9,表明模型與數據的擬合程度良好。
根據表2可知,學習投入是影響思政案例教學效果的直接前因(=0.300),假設H1成立;學習投入受到學習動力、案例認知、團隊支持、教師支持4個因素的正向影響。其中,案例認知對學習投入的影響最強(0.280),其次為學習動力(0.244)和教師支持(0.228),團隊支持的影響最弱(0.103)。假設H2、H3、H4、H5均被驗證。
四、結論與建議
(一)研究結論
第一,學習投入顯著正向影響思政案例教學效果感知。這說明學生的學習投入程度越高,對案例教學效果的感知越好。要提升“市場營銷學”課程的思政案例教學效果,需要重視并提升學生的學習投入程度。因此,設計多樣化思政案例參與方式從而提升學生學習投入是提高思政案例教學效果的一條重要路徑。
第二,學習動力、案例認知、團隊支持、教師支持均通過影響學習投入間接影響思政案例教學效果感知。其中,案例認知對學習投入的驅動力最強,其次是學習動力和教師支持,而團隊支持對學習投入的影響較弱。思政案例能否與相關理論緊密聯系,案例問題是否發人深省,案例教學方式是否新穎獨特,既是評估案例質量的重要指標,也是促使學生參與思政案例討論的直接前因。教師通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以幽默和溫情的方式創造思政案例高效精彩的教學課堂,鼓勵并激發學生學習樂趣,使學生樹立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持之以恒的毅力,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營造良好的師生互動和團隊合作的學習環境,促使學生高級心理能力的養成。
(二)對策建議
1.提升學生的學習動力。教師可以借助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先進信息技術,在混合式教學模式中充分挖掘課程數據,掌握學生知識基線水平,了解學生的思想變化和學習動態,精準描繪學生的群體畫像和個體畫像。根據學生群體和個體差異形成個性化的思政案例設計,同時融合社會的時事熱點問題,增強思政案例教學的情感關懷和新穎性,提升學生的學習動力。
2.鼓勵教師開展思政案例教學的系統化設計。思政案例設計只有做到有高度、有廣度、有深度、重實踐,才能發揮育人作用。“有高度”就是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有廣度”就是拓寬學生的專業視野、歷史視野和全球視野;“有深度”就是對知識進行深層次思考和探索;“重
實踐”就是關照國情、世情解決現實問題,與企業營銷崗位現實需求相結合,幫助學生深刻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豐富內涵,使學生把人生抱負同民族復興的偉大使命結合起來[8]。教師可以組織角色扮
演、課堂辯論、情景模擬等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和參與,并提供及時的指導和反饋。同時,靈活應用案例分析報告等多種評價方式,準確評價學生對思政案例教學的掌握程度和思想品質的培養情況。
3.提升教師專業素養和人文關懷。教師是提高思政案例教學效果的關鍵,只有做到真懂真信,才能通過言行感染和影響學生,“讓有信仰的人講信仰”,學生信其道才愿受其教。教師要不斷提高所授課程的理論功底并學習跨學科理論知識和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并將其綜合應用于思政案例教學實踐中。同時,教師應積極參與到企業實踐中,提升自身的解決問題能力、經驗和閱歷,這樣才能更好地洞悉思政案例教學的情景特征和價值訴求,才能在思政案例總結評價時給予高質量的點評和引導,促進思政案例教學的高效開展。
五、結束語
通過對思政案例教學效果的深入評價和影響因素的全面分析,可以發現思政案例教學的不足,明確思政案例教學改革的方向和方法,從而有效促進思政案例教學的高質量發展。基于學生視角的思政案例評價有利于教師更好地掌握影響學生案例學習效果的因素,從而采取有效措施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提升學生核心素養,促進學生全面成長。
參考文獻:
[1]" 王麗英,何云帆,田俊華.在線學習行為多模態數據
融合模型構建及實證[J].中國遠程教育,2020(6):
22-30;51;76.
[2]" BEVAN S J, CHAN C W L, TANNER J A. Diverse
assessment and active student engagement sustain deep
learning:a comparative study of outcomes in two parallel
introductory biochemistry course[J].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education,2014,42(6):474-479.
[3]" 劉慶昌.學習動力與人的自我存在[J].高等教育研
究,2022,43(10):22-30.
[4]" 羋凌云,王文順,俞學燕,等.基于MBA學員視角的
案例教學效果影響因素實證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
究,2018,36(11):139-144.
[5]" 劉斌,張文蘭,劉君玲.教師支持對在線學習者學習
投入的影響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7,38(11):
63-68;80.
[6]" FREDRICKS J A, BLUMENFELD P C, PARIS A
H. School engagement: potential of the concept, state
of the evidence[J].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2004,74(1):59-109.
[7]" LAM S, JIMERSON S, WONG B P H, et al. Under-
standing and measuring student engagement in school:
the results of an international study from 12 countries[J].
School psychology quarterly,2014,29(2):213-232.
[8]" 任繼如.“市場營銷學”課程思政案例設計研究[J].
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23,77(10):31-35.
■ 編輯∕丁俊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