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中考那年,爸媽離婚了,此后我便一直跟著媽媽生活。在我的記憶里,有關爸媽恩愛的片段實在太少了,而爭吵的場景卻有很多,因此,對于爸媽離婚這件事,我雖有抵觸情緒,但后來也慢慢地接受了。
我上高中之后,媽媽用所有的積蓄在學校附近開了一家面館,每天守在店里,從早忙到晚,很少有空閑時間。媽媽的拿手菜是“片兒川”,在附近小有名氣,因此常有很多顧客慕名前來店里吃面。有時,我做完作業后就會去店里幫媽媽招呼客人。
那天,一個佝僂著背的老婆婆帶著一個小男孩走進了店里,小男孩扯著老婆婆的衣角,撒嬌地說:“奶奶,我想吃青菜排骨湯面。”老婆婆瞇著眼睛,小心翼翼地詢問媽媽面條多少錢一碗,同時顫顫巍巍地從口袋里掏出一把皺巴巴的鈔票。
媽媽見她似乎不識字,又看了看那些零錢,便偷偷地報低了一半的價格。
我看著媽媽動作利索地下面條,還悄悄地多下了一些,便小聲問道:“這樣難道不會虧錢嗎?”
媽媽笑著回答:“做人要善良,退一步海闊天空,誰都有不容易的時候?!?/p>
看著媽媽下面條的模樣,我的心也變得柔軟起來。
我很高興媽媽的面館因為不同的人和故事而變得溫暖起來。當然,開面館和人生一樣,不僅只有溫暖,還會有殘酷的時候。有些客人會在店里各種挑刺,比如會投訴蝦不新鮮了、環境不好、價格太貴了……媽媽偶爾會被這些困難絆倒,一個人偷偷地躲在房間里哭,但哭完后又會抹干眼淚,繼續開始新一天的征程。
她告訴我說:“不夠熱烈快樂,但這就是人生。生活不會給你太多傷心的時間,我們得盡快振作起來?!?/p>
在媽媽的言傳身教之下,整個高中時期,我的成績一直都很穩定。我也開始對世界上的一些事物有了自己的認知。我知道,媽媽人生中的苦難,有一部分其實來源于善良。不是說善良不好,只是這個世界偶爾也有糟糕的時候。
高考結束后,我被北方的一所大學錄取了。那幾天,我在網絡上查了好多關于大學生活的注意事項,以及南北方的飲食文化差異。對于即將到來的大學生活,我既期待又有幾分緊張,因為這是我第一次真正離開媽媽。
上了大學以后,我和媽媽的交流大多是在電話里。每次有什么“風吹草動”,媽媽都會第一時間打電話和我訴說,比如今天碰到了我高中同學的爸爸來吃面,最后結賬時給人家便宜了好幾元錢;有一天見到了我兒時的玩伴,沒想到小時候胖胖的他現在竟然變成了一個大帥哥……很多時候,我都只是笑笑,安靜地聽著她的訴說。
不知道中年人是不是也會有焦慮感,有段時間,媽媽總是問我,會不會覺得她煩,總是覺得自己老了。而我總會俏皮地回答她:“媽媽在我心里就是少女,永遠都不會老?!?/p>
每次放假回家,媽媽都會給我精心準備一碗片兒川。片兒川其實就是雪菜筍干肉絲面,在很多地方都有,可我在別的城市里從來沒有嘗到過媽媽做的味道。
四方食事,一碗人間。媽媽做的片兒川之所以口味獨特,也許是因為她加了一種秘制調料,那就是母愛。而當時正值青春期的我并不懂,只覺得她和爸爸離婚太過自私,從沒問過我的意見,沒有考慮過我的感受。直到我踏過那些歲月的迷茫之后,我才真正理解了媽媽曾經的無助,她一定是掙扎了許久,才選擇踏出這一步的。但無論歲月有多么艱苦,她都從來沒有放棄愛我,默默地保護了我這么多年。
未來,我會帶著這份愛繼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