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以嘉靖時期陶瓷紋飾為基礎,將其與現代材料相結合,設計開發出既令人耳目一新,又具有文化傳承意義的新藝術品,進而提升當代藝術品的文化價值,賦予當代藝術品豐富的文化內涵,同時讓大眾了解明嘉靖時期的文化特色與審美趣味。與此同時,保護與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和傳統工藝,使其在當代市場中綻放出新的光彩。方法:從嘉靖時期陶瓷紋飾的藝術特色入手,而后延伸到現當代設計上,通過元素分類提取、數字化分析、轉化等藝術設計專業方法進行創新性設計,并以多類材料為載體,以多種技藝制作當代藝術品。結果:嘉靖時期陶瓷紋飾有鮮明的時代特點,在陶瓷工藝領域有極大的發展,不僅繼承了前朝的特色,還樹立了自己的風格。將嘉靖陶瓷紋飾與現代材料相結合的設計,不僅受到社會各界人士的喜愛和推崇,還得到了很多專家學者的認同。結論: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快銷品市場首先發展起來,快節奏的生活壓力下,人們更青睞于新鮮有趣的物體,因此將嘉靖陶瓷紋飾應用于現代設計中有比較可觀的前景。
關鍵詞:嘉靖時期;陶瓷紋飾;現代設計
中圖分類號:K876.3;TB4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4)06-00-02
0 引言
明代后期,受嘉靖皇帝分外信仰道教的影響,這一時期的陶瓷上出現了大量和道教相關的吉祥紋飾。當前時代背景下,消費者關注的藝術品多趨于流行派,風靡一時卻很快被淘汰,不能達到持續抓住人心的效果。現代設計有無數細分領域,不應局限于單一類目,更應全方位、多樣化發展。嘉靖時期的陶瓷紋飾具有獨特且鮮明的風格特征,因此現代設計不必局限于陶瓷上,可以多類材料為載體,更好地彰顯嘉靖陶瓷紋飾的藝術特色,以開拓現代藝術品市場。
1 嘉靖時期陶瓷產業的發展概況
嘉靖時期的陶瓷產量巨大,特別是官窯的生產幾乎從未間斷。這一時期,大件陶器明顯增加,形態造型也豐富多彩,有大梅瓶、大魚缸、大蓋罐、大葫蘆瓶、大花瓶等[1]。嘉靖時期的對外交流和貿易比較繁榮,陶瓷作為重要的對外貿易商品,大規模向國外出售,由此促進了陶瓷品類和紋飾的發展。其中,嘉靖皇帝對道教的尊崇更是對陶瓷紋飾創新產生了至關重要的影響,當時裝飾有道教元素的瓷器產量巨大[2]。
2 嘉靖時期陶瓷紋飾的藝術特色
2.1 形式與造型特點
嘉靖時期出現了很多方器,且多數陶瓷的造型繁復,有厚重敦實的特點,和成化時期的陶瓷風格大相徑庭。在大型陶器中,壺、尊、罐等最為常見。在這一時期,官窯燒制的瓷器胎體厚重,胎質堅硬細膩,釉層肥厚滋潤,釉色濃艷。釉面大多為青翠色或黃綠色,粉青、梅子青、灰青較多。另外,這一時期也出現了不少精美的釉上彩器,如紅釉、藍釉、綠釉、黃釉等,其中紅釉最為名貴。有些官窯還出現了斗彩瓷器,這類瓷器色彩鮮艷,釉層肥厚勻凈,色彩之間過渡自然。同時官窯中的青花瓷器數量較多。
2.2 紋飾與圖案構成
嘉靖時期的瓷器紋飾雖然不如明代早期豐富,但仍有鮮明的時代特點。紋飾開始多樣化,龍紋、鳳紋、花卉紋、海水江崖紋等都有出現。由于這一時期瓷器紋飾風格十分多樣,所以繪制上比較自由,多見隨意、夸張的風格,紋飾具有較強的裝飾性。這一時期,陶瓷紋飾的主要特征是紋飾線條細瘦,造型精巧,圖案多由變形手法構成,多為動物圖案和花卉圖案,風格清新俊秀[3]。
2.3 工藝技術與制作方法
嘉靖時期的青花瓷一般施在瓷胎的上部或中部,釉面上布滿大小不等的開片。這些開片大小不一,形狀各異,有規則的菱形開片,也有不規則的,有的開片像魚鱗,有的開片像牛毛,還有的開片像波浪。同時,還有一種被稱為“窯變釉”的特殊釉色品種,這一釉色是燒制溫度不夠導致的。窯變釉是瓷器釉色的一種變異現象,在高溫時呈藍色或紫色,冷卻后為黑色。窯變釉的出現說明當時陶瓷制作技術水平已大幅提高,制瓷工藝有了新的發展。
3 嘉靖時期陶瓷紋飾在現代設計中的應用
3.1 常見紋飾與意義
嘉靖時期的陶瓷紋飾是明代紋飾中最具代表性的。整體來看,紋飾以花卉、蟲魚、山水為主。花卉紋飾中,牡丹、蓮花等最為常見,同時梅、蘭、竹、菊等也是常見紋樣[4]。這些紋飾追求寫實的效果。這一時期的官窯瓷器中,除了常見的龍紋之外,還有鳥紋和魚紋。龍紋是最具代表性的陶瓷紋飾。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在商周時期就已被視作四神之一,多出現在青銅器上。后來龍成為帝王的象征。由于嘉靖皇帝的喜好,這一時期瓷器道教風格的紋飾中,龍和麒麟為主要角色。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時期所生產的帶有龍紋的瓷器上,龍大多帶有龍首和龍爪。嘉靖時期的瓷器上,龍、鳳、龜等紋樣往往組合出現,這樣的紋飾被稱為“龍鳳呈祥”“龜鶴延年”,寓意美好、長壽。
此外,瓷器上也常見“吉語紋”。由于嘉靖皇帝的喜好,因此這一時期官窯生產的瓷器上所用紋飾大多具有“大吉祥”“大富貴”的意味,多為“升平”“如意”“千秋萬代”等,而民間瓷器上的吉語紋則大多與喜慶、祝福有關,常見“如意”“萬年吉”等紋飾。
3.2 市場應用前景
當前,人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升,對生活品質與精神需求逐漸有了更高的追求。嘉靖時期的陶瓷紋飾具有多樣的代表意義,且是人們喜聞樂見的經典紋樣,充滿正能量,有極為廣闊的開發利用前景。與此同時,嘉靖時期的陶瓷紋飾題材廣泛,多有吉祥寓意,且多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典型的吉祥寓意紋飾如蝙蝠、鹿、魚、喜鵲、牡丹以及松竹梅等。這些吉祥紋飾不僅符合中國人期待美好幸福人生的愿望,還充分體現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
嘉靖時期的陶瓷紋飾能應用到現代的各類材料上,多樣的材料也能為現代紋飾設計和嘉靖時期陶瓷文化的傳播提供更多可能。具體可應用到以下材料上。
金屬材料:金屬材料很早就已被應用到陶瓷裝飾中,如明清時期的茶具、酒具、餐具等器具上都能見到金屬材質的紋飾。
玻璃陶瓷:將玻璃原料處理后制成的一種新型裝飾材料,其主要特點是可進行各種造型處理,可保證高透明度,因此可用于陶瓷裝飾,也可設計成嘉靖時期陶瓷紋飾樣式的藝術品。常應用于餐具、茶具、酒具等。
樹脂:具有無毒、無味、可再生和可降解等特點,其應用范圍比較廣泛,如家具的表面裝飾以及室內裝飾等。
塑料:是一種新型的環保型材料,具有質輕、耐腐蝕的特點,具有防水、抗紫外線等性能。其主要應用于家居裝飾以及建筑領域。
皮革:是一種比較理想的裝飾材料,其不僅可以用于服裝領域,還可以用于各種日用品的裝飾。經過鞣制后,皮革具有自然的色澤和質感,易于加工且便于清洗。
木材:是一種非常環保的裝飾材料,具有很好的自然特性和可塑性。
織物:是一種新型環保材料,具有優良的物理性能和較強的抗腐蝕能力。
總而言之,嘉靖時期的陶瓷紋飾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這些紋飾不僅具有明顯的中國特色,還能體現中國人追求幸福美滿生活的愿望。這些紋飾與中國傳統文化相互影響,具有深刻的社會意義和豐富的歷史內涵。人們在欣賞這些紋飾時不僅能感受到濃郁的藝術氣息,還能體會到豐富且深刻的文化內涵。
3.3 嘉靖時期陶瓷紋飾對傳統文化傳承與創新的影響
陶瓷紋飾是陶瓷藝術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陶瓷藝術的精髓[5]。嘉靖時期的陶瓷紋飾對整個中國古代陶瓷的發展都起到了顯著的促進作用,并且對陶瓷工藝的持續發展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貢獻,在整個古代陶瓷發展史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6]。
這一時期陶瓷裝飾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對傳統紋飾風格的繼承與創新。這一時期,陶瓷紋飾不僅繼承了前朝瓷器紋飾的特色,還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這種風格受到當時社會各界人士的喜愛和推崇。明代文人士大夫們喜歡在瓷器上題詩作畫,比如文徵明的《桃花魚》、唐寅的《蘭亭序》等[7]。在嘉靖時期,中國瓷器紋飾題材實現新發展,如在人物紋方面出現了人物與花鳥相結合的紋飾,以及八仙過海圖和福祿壽圖,等等;動物紋飾方面出現了虎紋和鹿紋[8]。同時更加注重構圖、布局和表現手法,尤其注重寫意性表達。
另一方面,這一時期的陶瓷裝飾也影響了人們對傳統文化傳承與創新的認識和理解。以往人們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只停留在對知識內容以及藝術表現手法上的創新與改變,而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人們認知水平的提升,對于傳統紋飾的創新不再僅停留在藝術表現手法等方面,還包括對傳統紋飾各方面題材和紋飾整體審美趣味方面的創新和改變。
4 結語
嘉靖時期的陶瓷紋飾是明代紋飾中最具代表性的紋飾,對中國陶瓷的發展產生了至關重要的影響。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們認知水平的提升,陶瓷紋飾的題材、表現手法,以及人們對陶瓷紋飾整體的審美趣味都在逐漸改變。今天,嘉靖時期的陶瓷紋飾仍具有顯著的文化意義和應用價值,將其應用于當前的藝術品設計中,不僅有利于創新當代藝術品,還有利于傳播和推廣傳統文化。希望本文對嘉靖時期陶瓷紋飾的系列分析能給當代設計師帶來新的啟示,進而推動當代設計藝術的多元發展。
參考文獻:
[1] 陳昀.明代嘉靖、萬歷時期五彩瓷器的初步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08.
[2] 黃逢時.嘉靖時期的青花瓷上道教紋飾研究[D].武漢:武漢紡織大學,2017.
[3] 黃浩庭.晚明瓷器紋飾與社會文化及藝術[D].臺灣:臺灣成功大學,2010.
[4] 劉晉晉.圖像與符號:藝術史與視覺文化中的符號學與反符號學[D].北京:中央美術學院,2014.
[5] 王健華.明初青花瓷發展的原因及特點[J].陶瓷鑒賞,1998(1):75-82.
[6] 劉毅.論“官搭民燒”與明嘉靖民窯青花發展及藝術新風[J].中國陶瓷,2011,47(12):83-85.
[7] 呂靖波.明嘉靖文人游幕風氣的忽熾及與文學之關系[J].齊魯學刊,2011(1):119-123.
[8] 鄔星波.明代八仙的圖像學研究[D].贛州:贛南師范學院,2015.
作者簡介:張恬暢(1998—),女,湖北武漢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公共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