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昀地 史洪杰 馮銳 紀源 盛晶博



摘要:基于風云三號衛星歸一化植被指數(NDVI)數據和平均溫度、平均水汽壓、降水量、日照時數等9種氣候因子數據,采用趨勢分析、Pearson相關系數等方法,開展2009年-2019年遼寧省全域及分區域NDVI與氣候因子相關性和時間滯后性分析。結果表明:遼寧省NDVI與平均水汽壓相關性最好,與日照時數相關性最差;分區域NDVI與氣候因子的相關性,除遼南外,與NDVI相關系數均高于全省。除平均相對濕度外,植被生長季(4-10月)NDVI與氣候因子相關性均低于全年。降水量、氣溫和地溫對NDVI的影響均存在著一定程度的時間滯后性,并且對植被生長茂盛期的影響要更為滯后。
關鍵詞:遼寧省;MERIS NDVI;氣候因子;相關性;滯后性
中圖分類號:X16 文獻標志碼:A
前言
由于自然資源開發過度,土地生產力被破壞。研究氣候變化對植被的影響,有助于植被恢復,改善生態環境。NDVI是植被生長狀態及植被覆蓋的最佳指示因子,被廣泛用于植被長勢監測和植被一氣候關系等研究。研究表明,氣溫、降水量、濕度和季節等氣候因素均對NDVI值產生顯著的影響。在進行ND-VI與氣候因子關系的研究時,需要針對特定的研究區域和時間范圍進行更深入的分析和探討。目前,風云衛星的數據積累已超過12年,具有監測全球生態環境變化和自然災害的能力。但FY3/MERIS NDVI數據與氣候因子的關系研究較少。文章基于FY3/MERIS NDVI數據集,選取平均溫度、最高溫度、最低溫度、地表溫度、5cm地溫、平均水汽壓、降水量、相對濕度、日照時數9種氣候因子,采用數理分析方法,開展2009年-2019年遼寧省植被動態變化分析及其對氣候變化的響應,為遼寧省植被恢復、生態系統安全保障、水土保持以及生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實現提供科學依據。
1 研究區概況
遼寧省位于歐亞大陸東岸,南北橫跨4個緯度,東西縱覽7個經度,大小河流多達300多條,水系發達,多年平均降水量約在600-1100mm之間,東南多西北少,東濕西干,空間差異性明顯。遼寧省多年平均氣溫約7℃-11℃,由南向北氣溫遞減,遼東沿海地區受到海洋性氣候影響,冬季降溫和春季回溫相對于內陸地區較為緩慢。地勢北高南低,山地丘陵分列東西,依據地理特征及氣候條件,將遼寧省分為5個區域(遼北、遼西、中部、遼南、遼東)(如圖1所示),針對遼寧省全域和5個不同區域分別進行植被變化及其對氣候因子的響應分析。
2 材料與方法
2.1 數據及處理
FY3/MERSI數據來源于遼寧省氣象局地面直收站,以FY3B/MERSI為主,FY3A/MERSI作為補充,數據分辨率250m,采用等經緯度投影,經定位校正后進行逐日 NDVI計算,通過最大值合成法建立旬值NDVI,利用SG濾波生成2009年-2019年遼寧省NDVI數據集。
氣象數據來自遼寧省氣象局61個觀測站點,主要包括2009年-2019年全省61個站點的平均溫度、最高溫度、最低溫度、地表溫度、5cm地溫、平均水汽壓、降水量、相對濕度、日照時數數據。通過質量控制檢測出錯誤數據,采用剔除或用多年平均值取代等方式修正錯誤數據,對缺測數據進行了插補處理,訂正后的氣候要素數據具有較好的連續性。
2.2 研究方法
2.2.1 相關分析
采用皮爾遜(Pearson)相關系數進行NDVI與各氣候因子的相關分析,Pearson相關系數的變化范圍為-1到1,絕對值越大代表擬合程度越高。計算公式如式(1):
式(1)中,r為相關系數,n為研究時段年數;X、Y為相關分析的兩個變量,Xi、Yi分別為樣本值。
2.2.2 滯后性分析
植被對氣候變化的響應存在滯后效應,利用滯后相關系數分析遼寧省植被生長季NDVI對氣候響應的滯后性,將旬NDVI最大值與同期、前1旬、前2旬、前3旬……的旬氣候數據進行相關性分析,根據相關系數進行統計學分析,并對相關系數進行顯著性檢驗,當P<0.05時,說明二者線性相關,相關系數越大,兩者間相關性越強。通過比較相關性的大小來確定時間滯后關系。計算公式如式(2):
R=max{R0,R1,R2,…,R-1,Rn} 式(2)
式(2)中,R為最大的相關系數,R0,R1,…,Rn分別為NDVI與同期、前1旬……前n旬氣候因子間所計算出的相關系數。若R=Rn,則NDVI對這一氣候因子變化響應的滯后時間為n旬。
3 結果分析
3.1 NDVI時空變化特征
基于2009年-2019年遼寧省NDVI數據集,利用ENVI進行時序變化趨勢率計算,得到遼寧省旬NDVI變化趨勢率。2009年-2019年遼寧省NDVI變化趨勢率在-0.001a-1-0.0017a-1之間,NDVI變化不明顯。
基于2009年-2019年遼寧省NDVI數據集,將5個區域內的NDVI進行平均計算,得到2009年一2019年遼寧省各區逐句NDVI(如圖2所示)。從圖2中可以看出,遼寧省5個區域的旬NDVI最大值多出現在8月上旬,旬NDVI最小值多出現在12月中旬。每個生長季,遼東NDVI均高于其他4區,4-6月份尤為明顯,與遼東有大面積的森林有關,與劉艷偉等人利用MODIS/NDVI的研究結論基本一致。2009年-2019年遼寧省NDVI年際變化呈震蕩趨勢,2014年、2015年和2017年遼寧省NDVI值偏低,可能與這幾年遼寧省均發生大范圍干旱有關。
3.2 NDVI與氣候因子的相關性
3.2.1 全年NDVI與氣候因子相關性
將年內各旬NDVI取最大值,得到遼寧省2009年-2019年逐年NDVI,將其與9種氣候因子進行相關系數計算(如圖3所示),均通過了0.01顯著性檢驗,從圖3中可以看出,遼寧省全省NDVI與不同氣候因子的相關系數差別較大,與平均水汽壓相關系數最大,為0.79,與日照時數相關系數最低,為0.14,與溫度類的氣候因子相關系數均較高,在0.73-0.78之間。高溫會導致植物光合作用減弱、蒸騰作用增加、水分虧缺加劇;低溫則會減緩植物體內化學反應的速率,使植物的生長周期延長。67%的分區NDVI與不同氣候因子的相關系數高于全省,尤其是遼北和中部,9個氣候因子的相關系數均高于全省;在溫度類別氣候因子中,遼北、中部、遼東三個區相關系數均高于遼寧全省,尤其是平均5cm地溫,與NDVI的相關系數大于0.8,呈極強正相關。在水分類別氣候因子中,除遼南外,其余四區與NDVI相關系數均高于遼寧全省,平均水汽壓與NDVI相關系數均達0.8以上,呈極強正相關。遼南對水分類需求少于其他地區,尤其降水量,可能是由于遼南臨海水分條件好,也可能是水體面積較大,對NDVI數值提取產生影響。
3.2.2 生長季NDVI與氣候因子相關性
為更好的描述植被生長與氣候因子之間的關系,將遼寧省2009年-2019年植被生長季(4-10月)各旬NDVI進行最大值計算,得到生長季NDVI,將其與氣候因子進行Pearson相關系數計算(如圖4所示),均通過了0.01顯著性檢驗。從圖4中可以看出,遼寧全省植被生長季NDVI與平均水汽壓相關系數最大,為0.66,其次是與溫度類氣候因子,相關系數在0.55-0.63之間,與相對濕度相關系數為0.53,與日照時數相關系數最低,為-0.12。遼北、遼中、遼東三個區域生長季平均氣溫與NDVI相關系數高于遼寧全省,達到0.66。在溫度類別氣候因子中,遼北、遼西、中部和遼東四個區域的NDVI與平均5cm地溫的相關系數最好,地溫可以影響植物的根系活動和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動,進而影響植物的養分吸收和水分利用效率;在水分類別氣候因子中,平均水汽壓與NDVI相關性最好,除遼南外,相關系數均達到0.65以上,當空氣中的水汽充足時,能與土壤中的水分形成平衡,使土壤不容易干旱,同時有助于有機質的積累。
對比圖3和圖4得出,遼寧省植被生長季NDVI與相對濕度相關系數大于全年。生長季NDVI與溫度類氣候因子相關系數小于全年,可能是由于在4-10月溫度較高,溫度不是植被生長的限制因素,溫度與NDVI的相關性較小;生長季NDVI與降水量的相關系數小于全年,可能是由于遼寧省夏季雨水充沛,降水過于集中會使植被生長受到非生物脅迫,并且在農田區域,受人工灌溉、排澇等影響較大。
3.2.3 春、夏、秋季NDVI與氣候因子相關性
將遼寧省的5個氣候分區的NDVI按照春季(3-5月)、夏季(6-8月)、秋季(9-11月)分別進行最大值計算,得到春、夏、秋季NDVI,將其與氣候因子進行相關性分析,并采用柱形圖表示出5個分區全年NDVI與氣候因子相關性(如圖5所示),利于對同一分區不同時間尺度NDVI與氣候因子相關性進行分析。春季遼中、遼南、遼北相對濕度與NDVI相關系數沒有通過顯著性檢驗,夏季遼寧全省、遼西、遼北日照時數;遼東、遼南相對濕度;遼南地面溫度與NDVI相關系數沒有通過顯著性檢驗,其余氣候因子與NDVI相關系數均通過了顯著性檢驗(P<0.05)。由圖5得出,除降水量外,其余氣候因子在秋季與NDVI的相關系數均好于春、夏兩季。可能是由于春季植物生長緩慢、夏季NDVI基本達峰值,隨NDVI變化不明顯,秋季生長季的延長與氣候因子相關。秋季和春季日照時數與NDVI的相關性高于全年,遼東、遼南、遼中夏季NDVI與日照時數相關系數絕對值小于0.2,表現為不相關或相關性極弱。由于夏季日照充足,當達到光飽和點時,光合作用的強度不會隨光照強度增加而增加。遼北秋季與平均氣溫、最高氣溫、地面溫度、5cm地溫的相關性高于全年。5個區域中,遼北、遼中與溫度相關系數最高,可能是由于緯度相對較高,對溫度變化相對敏感。
3.3 NDVI與氣候因子相關時滯性
為研究降水與氣溫對NDVI影響的積累性與滯后性,選取植被生長茂盛期(6-8月)、植被生長季(4-10月)NDVI值與同期及前期氣候因子進行相關性分析(如表1所示)。結果表明除遼東外,植被生長茂盛期6-8月NDVI與前7旬的平均氣溫、5cm地溫相關性最大,這可能由于遼寧省3-5月氣溫、地溫較低,植被生長茂盛期受前期溫度影響較大。這與畢馨予等利用SPOT/VEGE-TATION逐旬NDVI數據,研究遼寧省NDVI對溫度的滯后天數在遼寧省東南部向西北部逐漸延長結論部分相同。除遼寧東部、南部外,植被茂盛期6-8月NDVI與前7旬的降水量的相關系數最大。這可能是由于遼東的本溪和丹東、遼南的大連地區降水相對較為充足,降水因素不足以成為植被茂盛期生長的限制性因子。遼寧省中部和西部有大范圍大田作物集中種植區,作物前期生長發育對氣溫、地溫、降水有一定需求。另外遼寧西部屬于半干旱地區,高溫干旱時有發生,溫度及降水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植被生長。無論植被是生長季還是茂盛期,平均水汽壓對NDVI影響基本不存在滯后效應,這與研究MODIS NDVI與MODIS EVI對氣候因子響應結果相同,降水量對植被生長影響的持續時間比平均水汽壓長。
4 結論
遼寧全省NDVI與9種氣候因子中平均水汽壓相關性最好,其次是5cm地溫。分區域后,遼北、遼中、遼東溫度類氣候因子與NDVI相關性提高。除遼南外水分類氣候因子與NDVI相關性提高。生長季NDVI與9種氣候因子相關性中,依舊與平均水汽壓相關性最好。分區域后,遼北、遼中、遼東植被生長季平均氣溫與NDVI相關性提高。從時間尺度分析,除降水量外,秋季NDVI對氣候因子最為敏感,其次是春季。從時間滯后性分析,遼東地區植被茂盛期ND-VI受前期溫度影響更為明顯,而其余地區均受前期降水量和溫度的共同影響。NDVI與氣候因子表現出一定的相關性,但影響植被變化的因素還受土壤、地形、人為因素等影響,有待于今后開展進一步研究,從而更好的揭示植被變化的復雜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