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馬詩涵 江蘇省昆山市開發區夏駕幼兒園

人生就是一個大舞臺,家長們盼望孩子站上最高、最大的舞臺,靜立于聚光燈下,成為“閃閃發光”的主角,擁有璀璨的人生、光輝的未來。這并非沒有可能,關鍵是高樓廣廈起于一磚一瓦,要想孩子成長為國之棟梁、人中龍鳳,必須從點滴小事抓起,從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開始,從重視孩子的日常教育開始。
陶行知先生是我國著名的教育家,他指出:“從生活與教育的關系來說,是生活決定教育。”只要有社會生活的地方,便有教育存在。從教育活動的范圍來看,教育和生活是相同的。因此,陶行知強調隨著生活的變化,教育也要發生相應的變化。總的來說,教育必須來源于生活,決定于生活,又服務于和反作用于生活。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對幼兒教師培養孩子的良好行為習慣有著巨大的啟發和引導作用。我認為,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為指導,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陶行知先生非常注重環境對兒童的作用,他指出:“傳統學校環境是孤立于社會的,學校有著高不可攀的圍墻,掛著‘閑人勿入’的招牌,令人望而生畏。”從這句話中我們可以看出,陶行知先生是不贊同傳統封閉的學校環境的。因此,教師在創設教育環境時,要汲取經驗教訓,結合社會發展情況、兒童的實際情況,通過營造良好的環境來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當下,雖然“三胎政策”已經開始實施,但孩子們從小深受家長寵愛,早已養成了不愿與人分享、不懂得寬以待人、以自我為中心的行為習慣。面對這樣的情況,必須結合孩子的實際情況,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逐漸培養孩子的分享意識,提升他們的思想道德水平。比如,在日常生活中,要促進孩子間的相互交流,讓每個孩子都有與同伴溝通交流的機會。據調查,孩子們比較喜歡的交往方式有玩玩具、做游戲、看圖書、畫畫、折紙、跳繩、爬樓梯、值日(擦桌椅、掃地等)、做作業、唱歌、說話、一起吃東西等。
應該增加游戲和自由活動的時間。具體來說,一是消除等待時間,在各個教學環節和日常生活中要“區別對待”,不搞“一刀切”,讓能力較強的孩子先參加游戲或自由活動;二是保證每天下午的游戲和自由活動正常進行。此外,要根據孩子的需求,積極創設各種活動區角,讓孩子們在自己喜歡的活動區角中學會與人交往,增進感情。當孩子們之間產生了親密的友誼,他們的分享意識也會自然而然形成,進而養成關心他人、樂于分享的良好行為習慣。還可以通過樹立榜樣,促進孩子良好習慣的養成。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自古以來,許多教育家都提倡榜樣示范、言傳身教。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認為,兒童的行為可以通過“觀察+習得”,因此,發揮榜樣的作用,獎勵兒童適當的行為,有利于兒童良好行為的發展。比如,當有小朋友做得好時,可以當著所有小朋友的面表揚他:“ xx 小朋友真能干,不僅能自己吃飯,還不挑食,每次都把飯吃得干干凈凈!”之后,其他孩子也會模仿他,學習自己吃飯。在日常生活中,應充分發揮榜樣的教育作用,形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氛圍,讓每個孩子都能克服依賴性,變得獨立、有責任感。
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關鍵是要激勵他們主動去做,教師要因勢利導,促使他們學會做事、做人。“教學做合一”是陶行知教育理論的實踐方法論。陶行知先生認為,教、學、做是同一件事情,而不是三件事情,教師應該在做中教,孩子應該在做中學。孩子們活潑好動,動手欲望強,為他們提供“做中學”的機會,可以鍛煉他們的手部肌肉,使他們在良好的氛圍中掌握知識與技能,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記得有一次,我在藝術區和孩子們一起參與了扎染活動。扎染是我國的傳統藝術之一,具有悠久的歷史,展現了我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在教孩子們扎染圍巾時,我先讓他們欣賞各種扎染圍巾的作品,提醒他們動手創作時要牢記幾種簡單的扎染方法,如中心扎、四角扎、對邊卷折扎等,然后就讓他們自己動手進行創作。孩子們將需要扎染的圍巾按老師教的方法折疊好,隨后用皮筋將織物根據自己的喜好扎緊,并進行上色,最后將上色好的圍巾做吸水處理,一塊美麗的扎染圍巾就做好了。之后,我讓孩子們展示自己做好的作品,這激發了他們的成就感。這樣的動手操作活動培養了孩子積極思考的良好習慣,對他們的長遠發展大有裨益。
家長是孩子的啟蒙教師,在培養孩子良好行為習慣方面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目前,一些家長缺乏健康教育的知識,盲目溺愛孩子,過分滿足孩子的不合理需求,導致孩子難以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比如讓孩子在進餐時隨著孩子的性子來飲食。一些家長盲目地認為,只要孩子高興,他們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不想吃什么也不用逼他們吃。他們很少考慮孩子的健康需要,也不會進行科學的飲食搭配,這樣會導致孩子進入幼兒園后出現不吃水果、蔬菜等挑食、偏食現象。在這種情況下,幼兒園教師要與家長加強聯系與合作,構建交流紐帶,促使家長在家中也能培養孩子的良好行為習慣。
教師可以建立QQ 群或微信群,通過這些社交平臺與家長進行交流,并在這些平臺上上傳一些育兒類文章,比如如何矯治幼兒任性行為、如何解決幼兒挑食行為等,鼓勵家長針對這些文章發表自己的看法,提高家長的育兒認知,使他們能夠科學育兒,培養孩子的良好行為習慣。
為了加強家園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我園特地制定了養成教育指導手冊,將其作為家庭養成教育資源包發放給家長,從而指導家長陪孩子玩出好習慣,并通過親子交流對話、親子共讀故事、親子共玩游戲、親子共同實踐、親子共觀影等活動,引導孩子在自然、自主的狀態下習得良好的行為習慣。同時,要實現幼兒園、家庭養成教育目標相互協調、行動相互配合、情感相互鼓勵、成長相互分享,為孩子提供良好的習慣養成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