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增銳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縣五顯鎮中心學校(小學部)

從教24 年,我一直擔任高年級語文教學。今年,應上屆合作伙伴的邀請,承蒙她的信任,我接任了一年級(3)班的語文教學工作。
面對43 張陌生的小面孔,我感到責任重大。
教育常識告訴我:對剛從幼兒園到一年級的孩子來說,此階段是孩子成長的轉折點,一年級啟蒙教育對他們的將來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經過近一個月的悉心相處,我深深意識到,做好一年級的語文老師是不容易的。
從43 名新生剛入學開始,我就寸步離不開學生,剛入學的一年級孩子對于小學生活感到好奇而又陌生。
所以從第一天開始,或者說接下來的兩周,以至于一兩個月的時間,最重要的是對他們行為習慣的教育和養成。
我和班主任陳老師從一點一滴做起。首先教他們坐姿,站姿,如何上下樓梯,如何到學校食堂去用餐,如何向老師問好,如何回答老師的提問等。
第一節課,他們不知道如何起立,當我叫起立后,他們有的坐著,有的站著,有的在玩東西,有的還在與同學打鬧呢……我真的有點兒哭笑不得了。
稍稍平息一下自己的心情,我心里默念著“他們是一年級的新生啊”,亟待自己去教育。
于是我表情嚴肅地告訴他們:“同學們!你們聽到上課的口令,全體學生都應迅速起立,放下手中的一切東西,抬頭挺胸,眼睛看著老師,用自己洪亮的聲音向老師道一聲‘老師好’。坐下的時候,必須在板凳上坐端正,兩手放在桌上,認真聽老師講課,有事要舉手。”
至于如何舉,舉哪只手,我都一一示范給孩子看。如何舉手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我也耐心地示范一遍。
學生如何握筆、如何書寫這些常識,我在后來的語文課堂,一點一點地教他們并注意讓每個孩子養成正確的書寫姿勢和習慣。
一開始就應該讓他們意識到小學一年級與幼兒園階段有著很多不同。
班上有一名叫小杰的孩子,行為習慣比較差。他每天上課總要動手打周圍的同學,看到前面有人擋著自己,就一下子把別人推開,行為看上去非常霸道。
看到小杰這樣的行為,我慢慢地給他講道理:“現在你是小學生了,要遵守《小學生守則》哦。你不可以把別人推開自己先走,你要做個文明的小學生。”
一開始,小杰根本聽不進我說的話。
我耐著性子繼續說教,有時還表揚表揚他。可是這個孩子軟硬不吃,仍然是我行我素。我只能與他的家長溝通,讓家長配合老師共同教育好孩子。我通過了解得知,他的父親常年外出務工,母親一人帶兩個孩子,既要上班,又要帶孩子,小杰姐姐上小學五年級,小杰剛上一年級,平時父母疏于管教,造就了“二寶”現在的性格。
家校溝通后,我對小杰的教育更有信心了,這個孩子我絕不放棄。
我采取了談心、鼓勵、示范等多種方法去影響他、改變他。一段時間后,他的行為習慣稍微有了一些改善。
班上還有一個孩子叫小謙,小小的年紀卻飽受了命運的折磨,在幼兒園的時候,就被查出了患有白血病,父母花費了一百多萬元才將他從死神手中奪了回來。
由于在幼兒園沒有受到完整的教育,他到小學似乎落伍了。
孩子家長想讓孩子很快地適應小學生活。現實是小謙這個孩子根本就不會寫字。他每天上課坐不住板凳,不是自己做小動作,就是影響旁邊孩子聽課。
記得有一次,我讓他們做課堂練習時,他竟然在座位上拿著紙巾甩來甩去,惹得全班同學都朝他看。
看到孩子的這種行為我真是哭笑不得,我又苦惱又著急。我擔心長時間下去,這個孩子會影響到全班學生的學習。
我撥通小謙母親的電話,詳細地把小謙在校表現描述一遍,對方有些驚訝和無措,但表示一定與我配合教育,這次與家長溝通,家長愿意配合我們共同教育孩子如何去遵守小學的課堂紀律。
觀察一段時間后,我們看到他有所改變。有一次,他把寫字本交給我,字寫得認真。我說:“王小謙,你字寫得不錯啊!”“老師老師,我還要努力!班上有很多同學比我寫得好啊!”王小謙開始轉變,變得和謙虛了,于是我抓住時機,當著全班同學,大聲地表揚了他:“王小謙,王小謙,我們叫他小謙小謙。小小的謙虛,就會有大大的進步啊!”王小謙不好意思地低下頭,我見時機難得,率先做出鼓掌的動作,孩子們心領神會,教室里剎那間報以熱烈的掌聲。
班上的孩子對于打掃衛生還是比較積極的,總是爭先恐后地去做,擦黑板更是如此。
我大加贊賞,鼓勵道:“會勞動的孩子都不差,學習上一定是個好樣子。”
我教孩子關于課堂紀律的兒歌,每周班會課我總要提醒孩子們要注意的事項。
一年級的工作,是瑣碎的。上課前我要把孩子們的桌子擺齊,放學后還要把教室衛生打掃干凈,桌子要擦得一塵不染,窗臺、開關盒也不放過。
直到教室里沒有衛生死角, 我才感覺到總算完成了一天的工作。每天同樣的工作,我同孩子們一如既往地認真開展著,這就是一年級老師的日常工作。
課堂上我有時講到口干舌燥,嗓子發啞,但看到一個個天真可愛的小臉孔,看到他們一天天一點點地進步,我頓時感到苦也值得。
其實一年級的學生就像一張白紙,我們在上面畫什么,他就成為什么。
特級教師于永正說過,不會教一年級的老師,不是個完全的小學老師。
我現在開始深深懂得他這句話的含義了。一年級老師要有一顆博愛的心,要熱愛每一個學生。
教育實踐中,微笑必不可少,但嚴厲也不能全無,寬嚴恩威要掌握好度。
這個年齡的孩子模仿能力很強,老師的一言一行對他們都會產生很大影響,言傳身教在這個階段尤其重要。
因此作為老師必須身范心正,孜孜不倦,才能教育出優秀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