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寧 安徽省阜陽市太和縣城關鎮馨香苑幼兒園

家長們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講文明、懂禮貌、知禮儀、有品德,殊不知這些良好的品質都是需要播下“種子”、辛勤“澆灌”,才能綻放花朵、收獲碩果的。
研究發現:幼兒階段是培養道德行為習慣的最佳時期。因此,家長和幼兒園應把品德教育放在首位,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和優秀的品德。具體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良好的教育環境有利于品德的形成和發展,兒童在與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會不斷調整自己的行為。例如,我園教室內外都張貼了圖片,內容有禮儀兒歌、禮儀警句等,如“見面微微笑”“花兒好看我不采”“伸伸手、彎彎腰,垃圾廢紙不見了”等。同時,室內墻上繪制了有教育意義的故事,如《小雞和小鴨》《小花貓交朋友》《三只小豬》等,讓孩子們在耳濡目染中養成誠實、勇敢、一心一意等優良品質。此外,班級里還布置了“我的祖國真大”“我的家鄉多么美”“我是環保小衛士”“媽媽,您辛苦了”等主題墻飾,激發了孩子愛祖國、愛家鄉、愛親人的情感。
家長、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和感染孩子。因此,進行品德教育時,我們需要對教師和家長進行禮儀培訓,讓教師和家長將各種禮儀常識內化成自己的言行,用進步的思想和文明的行為去感染孩子,使他們養成良好的品德。例如,我們開展了一個為白血病孩子獻愛心的活動,在國旗下,我們向孩子們講述了幼兒園中的一位小朋友得了白血病的事情,希望大家能伸出援助之手幫助他。隨后,老師和家長在全體孩子面前帶頭捐款,孩子們在老師和家長的感染和帶動下,也紛紛捐錢給患病的小朋友。孩子們的這種行為是自覺、自愿、發自內心的,在此次獻愛心活動中,他們感受到了關心他人、幫助他人的責任感。
幼兒園一日活動的各個環節中都滲透著德育因素。因此,教師可以在晨間接待、早操、飲水、進餐、盥洗、午睡、區角游戲、戶外活動等環節中,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晨間接待時,可引導孩子主動和老師、同伴打招呼,培養孩子講文明、懂禮貌的意識。做操時,要求孩子精神飽滿、情緒愉快、注意力集中。喝水時,教育孩子有序排隊、不推擠、不浪費水。進行區域游戲時,讓孩子放好物品、整理好玩具,培養孩子遵守規則、熱愛勞動的良好品德。用餐時,培養孩子良好的進餐習慣,讓孩子們吃完后自覺將餐具收拾好,做到“三凈”:碗里干凈、桌上干凈、地上干凈。午睡時,讓孩子將脫下的衣服疊整齊,并迅速入睡;起床后,要求孩子自己整理床鋪,自己穿衣。教師和家長要鼓勵孩子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會的事情學著做、學會的事情堅持做。家長對孩子的品德教育也不應是簡單的說教,而是要滲透進日常生活中,從而使孩子養成良好的品德。
在幼兒園內部開設禮儀課程,其主要的內容就是要求孩子對相關的禮儀知識進行學習。同時,教師要通過科學的教學方法,將禮儀課程的內容融入課堂的各個環節中。
首先要對禮儀課程的教學進行系統的、科學的設計,這樣能夠保證孩子不論是進入幼兒園,還是回到家中,都能夠接受禮儀教育,能夠自然而然地守禮儀、懂文明、講禮貌。
其次,對于不同年齡段的孩子,需要有針對性地編寫不同的禮儀指導教材。
由于大、中、小班幼兒能夠接受的知識難易程度不同,所以,需要根據孩子提出的需求,以及當前孩子發展的具體情況,在禮儀指導教材中融入故事、歌謠和表演等集體活動內容。
最后,還需要設計親子互動的環節,讓家長深入到幼兒園活動之中,在了解禮儀指導教材內容的基礎上,幫助孩子學習文明禮儀知識,同時自身也參與到幼兒園活動中,這樣才能達到家園共育的最佳效果。
例如,可以組織一系列的評比活動,如“文明小明星、文明小標兵、禮儀小天使”等,并邀請家長參與到活動中,幫助孩子爭取好的成績,這樣能夠激勵孩子在學習文明、禮儀知識的同時,改變自己的言行舉止,養成知禮儀、講文明的良好品德。
身教重于言教。家長應利用各種手段為孩子樹立良好榜樣,如陪孩子觀看禮儀教育相關的動畫片,給孩子講述關于禮儀教育的故事等,讓孩子在講講、看看、玩玩等親子活動中感受各種角色的形象、語言、行為,樹立學習的榜樣。好的榜樣能充分調動孩子模仿的積極性,使孩子在模仿的過程中學會講文明、遵禮儀。
家園合作能夠提高文明禮儀教育的質量,因此,幼兒園應通過家長會、家訪、親子活動、家長進課堂以及半日開放活動等渠道,讓家長了解教育目標,取得家長的支持與配合,培養孩子良好的禮儀習慣和品德修養。
比如,我們會出一些板報,發放育兒宣傳資料,介紹家庭品德教育的一些小常識。我們還邀請了專家來園開展禮儀講座,豐富家長的文明禮儀知識儲備,加強家園共育,增強教育效果。
此外,我們還請家長走進課堂,講述他們職業的內容、特點,這樣既讓孩子認識了不同職業的特點,了解到勞動的辛苦,還激發了孩子崇拜父母的情感,幫助家長建立了威信,可謂一舉兩得。
幼兒園通過扎實細致、持之以恒的品德教育,促進了孩子良好習慣的養成以及個性品質、品德修養的提升,為孩子的終身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作為教師、家長,我們要將最真、最善、最美的一面呈現給孩子,為孩子樹立良好榜樣;同時,要在共同生活、學習的過程中,走進孩子的心靈深處,在孩子心中播下美德的種子,使其生根發芽,開出一朵朵“美德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