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曉峰,王正球,張 兵,黃春燕
[東麗酒伊織染(南通)有限公司,江蘇 南通 226000]
隨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們對衣物的舒適度、保溫性能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目前,市場上的內衣一般采用普通棉或者化纖混紡面料,但人體新陳代謝產生的油脂和水分一直通過表皮散發濕氣[1-2]。對于棉制的面料,因為棉纖維細度較小,有天然卷曲,截面有中腔,所以保暖性較好,穿著后剛開始比較舒適,但經過一段時間人體新陳代謝后會變得比較黏,容易出汗的人產生的濕氣更難揮發出去,尤其是冬天,人們感覺更濕冷,并且普通棉易縮、易皺,外觀不大挺括美觀。運用純化纖面料制作的衣服易引起皮膚干燥、摩擦產生靜電、起毛起球,存在悶氣或透氣性差、吸水性差以及洗滌時易抽絲、柔軟性不如純棉等缺陷[3-4]。
30%~35%聚酯纖維,20%~30%黏膠纖維,8%~15%氨綸纖維,20%~40%腈綸纖維。
經編網眼組織(圖1)。

圖1 經編網眼組織
拉舍爾經編機,型號RSE4-1,來自卡爾邁耶(中國)有限公司;擴布機,型號119 NO.99033,來自鴻榮染整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精煉機,型號BOD2000,來自鴻榮染整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定型機,型號TWINAIR B260 NO.45T8860,來自立信門富士紡織機械(深圳)有限公司;染色機,型號600VPH-FU-1LL,來自日本尼森;檢查機,型號HS-105C,2 400 mm,來自臺灣皇新。
前處理強化精煉—前處理定型—染色—浸軋樹脂處理—整理定型。
1.4.1 前處理強化精煉的條件
加入1.0~3.0 g/L高效除油劑(非離子表面活性劑混合物)、0.5~2.0 g/L螯合分散劑(丙烯酸均聚物),經過90 ℃熱處理后,在50~80 ℃環境下充分水洗,車速為20~30 m/min。其中,對于精煉槽的溫度設置,主槽依次為40、60、85 ℃,水洗槽依次為70、60、50、40 ℃。
1.4.2 前處理定型條件
定型溫度為180~200 ℃,車速為20~30 m/min。
1.4.3 染色條件
使用水流染色設備,在超低浴比的染色條件下,經過特殊的浴中處理,織物能獲得良好的吸濕性能。(1)將經過前處理后的織物投入盛有水溶性染液的染缸中,浴比為1∶10,在常溫環境下加入勻染劑和浴中柔軟劑,運轉5~10 min;(2)染色工藝的具體流程如下:升溫至50 ℃→加入純陽離子染料→升溫至110 ℃,速率為1.4 ℃/min→保溫30 min→降溫至40 ℃,3次排給水→添加直接染料,分3次加入芒硝→升溫至60 ℃,分3次加入純堿→保溫50 min→2次排給水-添加皂洗劑,升溫至70 ℃→保溫15 min→降溫排水洗凈→出布;(3)聚丙烯腈綸織物放入的純陽離子染料質量分數為0.1%~3.0%、直接染料質量分數為0.01%~0.05%,酸調節染浴pH至4.0~4.5。
染色曲線如圖2所示。

圖2 染色曲線
1.4.4 浸軋樹脂處理
浸軋流程如下:將染色擴布后的織物浸泡在樹脂液中2~6 s,通過尼龍壓輥進行軋壓,軋輥壓力為0.3~0.4 MPa,對不同織物的軋余率為35%~70%。在浸軋樹脂處理過程中,樹脂液的配制如下:聚氨酯類超親水整理劑為20.0~50.0 g/L,非離子表面活性劑復合物為1.0~5.0 g/L,有機chisso硫系化合抗菌劑為5.0~15.0 g/L,檸檬酸調節樹脂液pH為4.5~6.0。
1.4.5 整理定型
將軋壓后的織物在定型機上進行焙烘,焙烘溫度為140~160 ℃,焙烘時間為60~80 s。在高溫下,樹脂與織物纖維發生交聯反應,充分固化在織物纖維表面,從而保證了織物的吸濕抗菌性能。
根據JIS L 1902JI:2008《紡織品抗菌性試驗方法和抗菌效果》,靜菌活菌值不低于2.2。
根據GB/T 5453—1997《紡織品 織物透氣性的測定》,透氣性高于200。
根據GB/T 11048—2018《紡織品 生理舒適性 穩態條件下熱阻和濕阻的測定(蒸發熱板法)》,熱阻值不低于1。
根據織物抗菌性測試結果(表1)可知,織物成分控制為30%~35%聚酯纖維、20%~30%黏膠纖維、8%~15%氨綸纖維、20%~40%腈綸纖維,按照上述整理條件制成的面料符合“靜活菌值不低于2.2”的目標。

表1 織物抗菌性測試結果
根據織物透氣性測試結果(表2)可知,織物成分控制為30%~35%聚酯纖維、20%~30%黏膠纖維、8%~15%氨綸纖維、20%~40%腈綸纖維,按照上述整理條件制成的面料符合“透氣性高于200”的國標。

表2 織物透氣性測試結果
根據織物的熱阻值測試結果(表3)可知,織物成分控制為30%~35%聚酯纖維、20%~30%黏膠纖維、8%~15%氨綸纖維、20%~40%腈綸纖維,按照上述整理條件制成的面料符合“熱阻值不低于1”的國標。

表3 織物的熱阻值測試結果
成分為30%~35%聚酯纖維、20%~30%黏膠纖維、8%~15%氨綸纖維、20%~40%腈綸纖維的拉舍爾經編針織保溫內衣的整理條件如下:織物織造—前處理強化精煉—前處理定型—染色—浸軋樹脂處理—整理定型。
(1)在拉舍爾經編機上編織4梳櫛網眼組織。
(2)前處理強化精煉。加入1.0~3.0 g/L高效除油劑、0.5~2.0 g/L螯合分散劑,經90 ℃熱處理后,再在50~80 ℃條件下充分水洗,車速為20~30 m/min;對于精煉槽的溫度設置,主槽依次為40、60、85 ℃,水洗槽依次為70、60、50、40 ℃。其中,高效除油劑為非離子表面活性劑混合物,螯合分散劑為丙烯酸均聚物。
(3)前處理定型溫度為180~200 ℃,車速為20~30 m/min。
(4)在染色過程中,升溫至50 ℃→加入純陽離子染料→升溫至110 ℃,速率為 1.4 ℃/min→保溫30 min→降溫至40 ℃,3次排給水→添加直接染料,分3次加入芒硝→升溫至60 ℃,分3次加入純堿→保溫50 min→2次排給水-添加皂洗劑,升溫至70 ℃→保溫15 min→降溫排水洗凈→出布。
(5)在浸軋樹脂處理中,將染色擴布后的織物浸泡在樹脂液中2~6 s,之后通過尼龍壓輥進行軋壓,軋輥壓力0.3~0.4 MPa,對不同織物的軋余率為35%~70%。
(6)整理定型。將軋壓后的織物在定型機上進行焙烘,焙烘溫度為140~160 ℃,焙烘時間為60~80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