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小飛
(上饒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江西 上饒 334000)
傳統民族服飾蘊含深厚的文化內涵以及極具個性的服裝款式、造型、色彩、材質及紋樣等元素,構成了差異化民族服飾,向人們訴說著一個民族的歷史變遷,極具藝術研究價值。近年來,中國傳統民族服飾逐漸受到廣泛關注,甚至傳播到其他國家。民族服飾中豐富多樣、寓意深刻的圖案設計能啟迪繪畫專業的學生,使其從造型、色彩、工藝等方面挖掘服飾圖案之美,提取藝術元素。繪畫課程教學與民族服飾圖案的結合也有助于學生藝術素養的提升,進一步加深學生對中華傳統文化的了解,促進我國傳統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發揚。
我國是多民族國家,各民族文化相互融合、相互影響,共同書寫了源遠流長的文化篇章,共同促進了文化的繁榮發展。在多民族背景下,民族服飾文化也表現出多樣化特征。
土家族主要聚集在湖南、湖北、重慶、貴州、四川等地,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生活習慣造就了土家族特色鮮明的民族服飾文化。荷花、石榴花、八仙過海等元素經常出現在土家族服飾中[1]。土家族服飾圖案與其他民族不同,多以線條為主,這些線條相互交叉重合,組成繁復的幾何圖案。另外,土家族服飾圖案運用了夸張設計手法,造型大膽,色彩飽和度高,如百鳥朝鳳、八仙過海等圖案,這些圖案的線條設計更加夸張,顏色艷麗飽滿,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土家族服飾最突出的特點在于其服飾上五彩斑斕、充滿活力的圖案紋樣,其中不僅包含富有深意的文字、自然景觀的描繪以及各種幾何圖案,還融入了土家族豐富的文化內涵和獨特的審美情趣,這是區分土家族服飾與其他民族服飾的關鍵。土家族服飾圖案經過數年的文化傳承與積累,其中的土花鋪蓋圖案設計已經臻于完美。這些圖案巧妙地運用方形、直線條和三角形等基礎幾何圖形,經過融合與創新,構成了獨具特色的花紋,如菜籽花、鉤花和巖墻花等,每一幅都展現了個性化的藝術魅力。此外,土家族服飾中的西蘭卡普紋樣更別出心裁,運用對比色,如將黑白色、暖色等高純度、高亮度的色彩巧妙地拼接在一起,形成一種極具張力和視覺沖擊力的藝術效果。這種色彩的拼接與搭配不僅彰顯了土家族服飾的風格,也讓人們在欣賞過程中可以深刻感受民族服飾圖案所蘊含的藝術美學。
畬族是我國人口較少的少數民族之一,在發展過程中尚未形成本民族文字體系,進而在服飾圖案中很少看到文字式樣。因此,幾何圖案是該民族服飾主要使用的元素。服飾中豐富的幾何圖案傳達了畬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對遠古圖騰的崇拜。例如,畬族服飾中經常出現龍犬圖騰,經過特殊處理,形成盤瓤這一特色圖案。在畬族文化中,鳳凰被認為是女神三公主的化身。為表達對女神的崇拜,鳳凰圖騰經常出現在畬族服飾中。另外,畬族服飾圖案的構圖注重對稱,多種圖案分類排布或對稱分布,尤其在彩帶設計上表現明顯。
苗族同樣沒有獨立的文字體系,因此,豐富多樣的服飾圖案成為傳遞民族文化的主要途徑。苗族服飾圖案具有象征意義,如龍、鳳、魚、蝴蝶等自然界的生物,往往被用來象征美好的愿望和寓意,如吉祥、幸福、繁衍等。同時,苗族服飾圖案中的幾何紋樣也占據重要地位,這些紋樣往往具有強烈的節奏感和規律性,反映了苗族人民的審美觀念。這些苗族服飾圖案大多通過精湛的刺繡工藝表現出來,最終呈現出的繡品色彩鮮艷[2]。此外,苗族服飾圖案會將自身文化、宗教信仰、民俗民風的內涵融入圖案設計中,如載歌載舞的人物圖像,這也從側面說明了苗族人民對圖騰的特殊感情以及對光明未來的殷殷期盼。
分析民族服飾在造型方面的特征,其實是挖掘其在視覺上的特色表現,包括民族服飾的色彩、圖案等。在民族服飾圖案中,自然風景、民俗民風相關的元素頻繁出現,如動植物紋樣、數學圖形的組合等。經過時間的洗禮,上述圖案通過創新生成了全新的紋樣,彰顯了別樣的活力。民族服飾圖案豐富多樣,外觀特征鮮明,但核心主旨都是宣揚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在眾多民族服飾圖案中,尤以瑤族的亂世桃花圖最具特色,其將幾何圖案的文化智慧與造型之美發揮到極致。此外,侗族服飾中也包含多樣的幾何圖案,如菱形圖案、八角圖案、格紋圖案、鋸齒圖案、三角圖案、曲線圖案等。研究發現,民族服飾中的幾何圖案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多種圖形的組合[3],進而傳遞出深刻的民族文化內涵;也可以通過夸張設計增強民族服飾的視覺效果。
民族服飾圖案在色彩設計方面多以高飽和度顏色為主,多種明艷的色彩相結合,極大地強化了視覺效果。除此之外,對比色也常出現在民族服飾中,多個民族都習慣依賴大紅、大綠的強烈對比彰顯服飾特色。另有青色和橙色等略顯柔和的顏色組合,這些色彩描繪的圖案具有民族特色且較為日常,具有鮮明的地域特征。如侗族服飾通過黑色、白色、藍色等冷色調展示出簡潔、大方、干練的特點,這些色彩組成的圖案也表現出侗族人民質樸、勤奮的性格特征。再如壯族服飾,鮮紅、明黃、翠綠的色彩組合是該民族服飾的主要特點,以上3種顏色作為服飾的底色,配合各種高明度、高飽和度、色相反差大的對比色,使整體服飾盡顯端莊大氣,氛圍感十足。相比之下,苗族服飾在色彩運用上以冷色調為主,如黑色、白色作為服飾底色,其間搭配天藍色、青草綠,體現了服飾的美感。
由于我國少數民族眾多,民族服飾也多種多樣,制作服飾的材料因民族所在地區不同而有所差異。大多數民族服飾的原材料為織錦,再加上不同民族的特色工藝手法完成基本裝飾,極大地優化了服裝的造型與質感。此外,手工面料等傳統材料也在部分民族服飾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如刺繡和蠟染是最具民族特色的工藝之一,其通過精細的繡線和精湛的染色技術,將各種圖案和花紋呈現在服飾上,展現出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民族風情。此外,民族服飾圖案還常采用絞結等裝飾手法,使服飾更加豐富多彩,美觀大方。
少數民族分布范圍廣泛,因所處地理位置不同,催生出不同的服飾文化。例如,藏族服飾會根據實際生活環境進行設計。大部分藏族人民生活在高海拔地區,氣溫較低,進而要求服飾具有較好的御寒性,至于圖案設計則甚少涉及[4]。大多數苗族人民生活在風景秀美的湘西地區,民族服飾無論是在種類、色彩、造型上還是在配飾、圖案等方面,都體現出“多”的特點。
民族服飾承載著一個民族文明的延伸與變遷,體現了人們對環境的適應性和內在的精神追求。如彝族人民多穿深黑色服飾,因為彝族的遠古先民是黑虎氏族,彝族人民對老虎、雄鷹、巨龍等圖騰較為崇拜,因此,黑色服飾深受彝族人民的推崇。
民族文化在民族服飾中的應用展現了民族歷史、信仰文化等方面的豐富內涵,體現了民族服飾的藝術美感。民族服飾中包含多種藝術元素,如圖形布局、紋樣設計、色彩運用等,這些元素匯聚在一起,構成了體裁巨大的素材庫,可供當代美術專業人士學習借鑒,拓展其藝術審美視野,開闊設計思維,為美術專業的持續發展助力。
民族服飾蘊含豐富的藝術元素,為美術教師提供了教學素材和創作靈感。以“造型設計”課程為例,教師可引導學生細致觀察并深入分析民族服飾圖案的構成規律,探索其背后的美學原則和創意構思。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僅有助于學生拓寬視野,深入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和審美觀念,還能激發他們的創意靈感,為個人的藝術創作提供新的可能和啟示。例如,某些民族服飾圖案主要采用幾何圖形作為設計元素,這些圖形以骨骼形式的結構分布,具有清晰的主次關系,內容豐富多彩,富有節奏感。點、線、面3種元素經過有序或無序的組合變換,組成了多種圖案造型。通過觀察,學生可以根據比例、反復、對比、漸變等形式美法則加以設計,賦予靜態圖動感,凸顯服飾圖案的韻律感。民族服飾圖案極具形式美感,設計元素眾多,繪畫專業學生可以提取其中幾種,經過重構、解構形成全新的圖案,設計出藝術氣息濃厚的創意服飾[5]。通過觀察民族服飾圖案,學生能深刻感受到從自然到設計、從寫實到抽象的變化,從而為造型設計所用,開闊美術思維。
以“色彩設計”課程為例,該課程主要的學習內容集中于顏料的使用與分析上。通過該課程的學習,讓學生認識色彩,明確其中的價值寓意,同時掌握民族服飾中的色彩特征,提取其中的重要元素為己所用,提高色彩搭配能力,革新創意思維。上文提到,民族服飾在色彩運用上采用夸張手法,高明度的色彩構成了服飾圖案,盡顯服飾藝術個性。民族服飾的色彩多以紅配綠、紅配藍、黃配綠和藍配紫等組合為主,同時使用黃、綠、青、白等顏色進行間隔,不僅給人強烈的視覺沖擊,還保持了畫面的整體和諧感,民族服飾明艷生動,厚重大氣。美術專業學生學會了民族服飾基本的色彩搭配后,能為現代繪畫配色所用,基于對民族服飾色彩文化的了解,加上古典設計思維與現代藝術設計的激烈碰撞,產生智慧的火花,設計出更具特色的少數民族美學作品。不僅如此,在學習了民族服飾色彩后,學生能從地域這一角度加深對色彩的理解,總結服飾色彩審美規律,成為民族文化的傳承者與發揚者。
在繪畫課程中,肌理效果設計對于專業學生能力的培養至關重要。在課程中引入民族服飾的裝飾加工美學和材料美學,能豐富學生的想象力,有利于其創新思維的形成。民族服飾的裝飾材料多以彩珠、繡花、金銀片、布貼等元素為主。如苗族的百鳥服,服飾上鳥的羽毛用繡花圖案加以裝飾,其間加入珍珠、亮片,使百鳥圖案充滿生機,為整件服飾注入個性活力。再如侗族服飾,多以銀制品作為裝飾材料,采用浮雕、圓雕、鐫刻和鏤空等加工手法,可以形成一整套配飾,造型獨特又不失和諧美感。另外,布貼工藝也常被民族服飾所用。手工藝者利用獨特的剪裁手法,將多種邊角料創意性地拼接起來,為風帽、鞋面、衣襟所用,起到良好的裝飾效果,凸顯民族服飾的精致美感。民族服飾獨特的材質美與工藝美能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在親身實踐中,學生的多項技能得到提升,豐富了藝術創作手法。
我國是多民族國家,多民族文化融合、積淀下來的文明智慧為現代多領域提供靈感。民族服飾中蘊含豐富的美學元素,這與繪畫課程教學高度契合。在當代繪畫課程中引入民族服飾文化,能開闊學生的藝術視野,使其掌握多民族服飾色彩、圖案、材質、工藝的運用規律,再將該規律融入現代繪畫創作中,實現古典與現代、民族與時尚的深度結合,提升學生的繪畫水平,促進學生多方面發展,使其成長為優秀的繪畫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