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 薇
(湖南師范大學 美術學院,湖南 長沙 410081)
隨著國內電影產業的繁榮發展,電影海報作為電影的必要宣傳手段備受關注。電影海報是觀眾了解電影時最先接觸到宣傳形式之一,同時也是影片營銷的關鍵環節。黃海是近年來我國電影海報設計界最具代表性的設計師,從2007年他的電影海報首作《太陽照常升起》到2014年一組《黃金時代》令其聲名大噪。黃海創作的許多電影海報因飽含深意的視覺表達和寫意的視覺敘事手法受到海內外觀眾和設計師的關注,這種關注反映了大眾對電影海報設計的新思考,一方面是觀眾審美意識的增強,對電影海報視覺形式乃至內涵表達提出了新要求;另一方面是大眾對目前電影海報所暴露的單一化、模式化等不良現象的鄙夷以及急切為電影海報發展找尋“新出路”的期盼。本研究從敘事學角度出發,探討黃海海報設計中的敘事話語構建,以海報中視覺符號的敘事性為切入點,對其代表性案例進行分析,揭示其電影海報中的視覺符號與電影內容之間的敘事關系。
法國社會學家羅蘭·巴特認為:“任何材料都適宜于敘事,除了文學作品以外,還包括繪畫、電影、連環畫、社會雜聞、會話,敘事承載物可以是口頭或書面的有聲語言、固定或活動的畫面、手勢以及所有這些材料的有機混合。”[1]電影海報的實質是圖像敘事,以視覺圖像為媒介承載敘事內容,黃海的海報創作展現出明顯的個人風格,創作時海報中的圖形、色彩、文字、空間服務于敘事內容,呈現出獨具一格的敘事風格。
“圖形”一詞在《辭海》中解釋為“用線條、顏色描繪的事物形象”,而在現代視覺設計中,“圖形”已成為視覺語言,完全訴諸視覺的形象語言[2]。一切以圖形化形式出現的視覺形式都可稱為圖形。電影海報中的圖形并不單純作為圖案或標識存在,創作者根據電影特定的語境,對各類圖形進行有目的的編排,圖形便成為表現電影情節乃至思想的藝術手段和敘述媒介。創作者利用海報中象征物和被象征物之間的潛在聯系,將被象征物所蘊含的深意更快速、清晰地傳遞給觀者,使電影海報通過圖形達到雙層敘事效果。其中,第一層表現為海報圖像表層信息的傳達,滿足觀眾獲取電影基本信息與內容的需要;第二層則是海報圖像的深層語意映射,向觀眾傳達電影的精神內核及表層敘事外的深層隱喻。
在電影海報中運用象征性圖形是黃海慣用的手法,使接收者在對圖形符號進行解碼的過程中探析電影深層次的內涵表達,從而對電影作品產生更深刻的認識。如電影《花木蘭》的海報,黃海將盔甲和唇形構建的輪廓置于海報中心,隱喻電影所述的戰爭背景與主人公,畫面處理非常簡潔。這幅海報并沒有以直白的敘事形式呈現,而是加入了一些具有暗示性的視覺元素,通過象征性的圖形傳達影片的內容。又如海報《黃金時代》中國臺灣版,設計師將浮于水面的羽毛與右上方蕭紅的剪影置于一處,通過剪影的回首,將羽毛與人物聯系起來,借物喻人,以此表現蕭紅漂泊的一生。通過圖形隱喻,電影海報改變了以往人物肖像、道具、場景機械化堆砌的創作形式,以圖形隱喻創造出一種特殊的召喚結構,即一種誘使或吸引讀者解讀隱喻中的秘密或謎團的勢能,引發讀者產生解碼沖動的動能,將觀者從單向的視覺感觀上升到雙向的情感體驗上來。
敘事學是最早開始于文學領域的一種對敘事文本進行的理論,文學作品以文字敘述特定的故事,故敘事性可謂是文字本身的定語。漢字是一種表意文字,其在漫長的演變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以形表意、形意結合的特征,使人能“望文生義”讀“字”而明“義”,具有獨特的清晰明了的視覺魅力和傳達效應[3]。因此,借文字傳達深意是海報設計中常見的創作形式。在電影海報中,文字既是獨立的敘事文本,又是圖形敘事的載體,文字的意義不僅體現在自身所傳達的文本信息上,也包括對文字的形態進行再設計后所傳達出字面以外的內涵與深意。一方面,文字作為文本,使敘事內容清晰,將電影的大致內容及信息傳遞給觀者;另一方面,文字圖形化、藝術化處理及與其他視覺符號之間的呼應成為聯系畫面的媒介,將文字與敘事內容及影片基調緊密結合,從而更好地引起觀者共鳴。
黃海在設計電影海報時會根據電影主題靈活選擇不同的字體、字形,通過文字的風格和形態、筆畫的排列結構與編輯排版方式等,使文字除原有字面意思之外還具有字外“深意”。如電影《影》的海報(圖1),片名“影”字選用豪放的書法字體,字形一半剛勁一半飄逸,破碎化處理的文字肌理與電影暗流涌動的故事基調相呼應。又如電影《花木蘭》海報,一方面,主題字設計以篆書為原型,借古體字的歷史感與電影背景相聯系;另一方面,通過字形的再設計營造契合電影主題的精神。黃海將“木”字本應圓轉的行筆改為直筆,而其余二字不作更改,使整體上既有標準篆書體行筆圓轉、線條勻凈的特點,又增添了剛直、質樸之感,映射木蘭剛柔相濟之姿。

圖1 《影》海報
色彩是電影海報設計中常見的視覺元素之一,英國心理學家格列高里認為:“顏色知覺對我們人類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它是視覺審美的核心,深刻地影響著我們的情緒狀態。”[4]與其他視覺符號相比,人們對色彩往往更加敏感,色彩對信息的最終傳達效果以及接收者的情感具有直接影響,是電影海報的重要組成部分。色彩作為電影海報的敘事媒介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色彩本身具有象征性,不同的色彩傳遞了不同的情緒感受,借助色彩引起觀者的聯想,對人的情緒和精神產生影響;另一方面,電影海報的色彩選擇往往基于電影的整體基調,包含對電影主題和風格的凝練表達。在電影海報中,除了利用色彩的象征性傳達特定情緒外,通過色彩間的相互配合創造符合電影主題和基調的視覺敘事效果也是電影海報設計非常重要的一點。
黃海的海報在用色上同樣極具巧思,一方面要貼合電影的敘事基調與核心思想,另一方面要對觀者進行視覺引導,以色彩預設實現情緒上的烘托。通過色彩的巧妙運用引導受眾對色彩進行剖析,賦予海報更強的感染力。如電影《大魚海棠》海報設計(圖2),海報的主基調為紅、青二色,輔以藍、紫、黃等色。根據色彩心理學的理論,紅色在視覺上具有迫近感和擴張感,給人生命力十足、飽滿、充滿力量之感,而青色、藍色則會讓人產生神秘、幽深等聯想,冷暖色彩對比碰撞出強烈的沖突感。在色彩的布置上,黃海將寓意希望、生命力的色彩置于中央,映射出主人公在險惡的周遭環境中對生的渴求,紅、青二色蜿蜒流動,仿若陰陽相生,又與電影推崇的道家飄逸、空靈的美學風格相契合。

圖2 《大魚海棠》海報
敘事空間涵蓋了人物、環境,而空間敘事則著重于環境實存(即地點、場景等空間物理性要素)對敘事的影響[5]。人類天生就有觀察、比較、分析其所處物質空間的能力和將物質空間抽象、再現、升華為心理空間的創造力,電影海報設計中的空間就是這種創造力的體現。海報的空間構成形式不是對現實的無節制模仿,而是在各種視覺隱喻的形象中建構起來的,空間是視覺的作用場。在這個作用場中,一方面人們努力順從圖像開啟的內容進入其試圖讓人們看到的畫面,另一方面圖形語言中必然含有的抽象性、公共性部分又不斷把人們推出這一畫面。畫面的構成以及與視覺符號之間聯系直接影響作品最終的敘事效果,也影響甚至決定著電影海報中畫面敘事內容的感知結果及情感表達。
海報設計中的空間場景編排是傳遞情感、抒發主旨的方法之一。黃海的電影海報的空間塑造以意境營造為主,根據電影基調對畫面的時空場景進行組合與重構,從而傳遞特定的情感。以《念念》的海報設計為例(圖3),黃海將電影的主角育美的剪影與天臺、深海、魚尾、天光等元素以一種矛盾的次序置于同一空間內,統一的色調和簡潔、富有韻律的排列方式構建了一種奇異的敘事場域。海報雖呈現出“無厘頭”的畫面感但又有和諧、融洽的美感,與文藝電影的感性、空靈和無限想象的敘事基調相契合。又如2020年在中國重映的《菊次郎的夏天》,與《念念》的海報設計相比,其沒有使用過多的矛盾空間處理手法,而是采用更加簡單、純粹的形式,藍天白云、荷葉叢、夏日的草地、主人公正男以及陪伴他的4個大人所構成的空間將電影中的時間、人物、地點等信息直白地傳達出來。此時此刻,畫面的敘事邏輯簡單,觀者無需離場反思與評價便能了解故事的邏輯走向,輕松愜意的空間場景也與電影溫情的基調相映襯。

圖3 《念念》海報
敘事是一種運用各種手段講故事的方法。當敘事思維導入設計時,設計的構成元素就成為敘事的載體,牽動著觀者的感受、反思與想象。黃海的作品之所以受到較多關注,不僅在于其海報創造的商業效益,還在于他的海報敘述了電影隱含的文化內核,是設計師思想和情感的產物。他以視覺符號的巧妙處理向觀者傳達思想,使作品在達到商業宣傳效果的基礎上又無形地為電影提高藝術品位。同時,在圖像時代,圖像的作用遠非單一的視覺效果,其憑借直覺性、符號的象征性及深層文化自覺所形成的無意識性共同完成敘事。黃海的實踐反映出他對傳統文化和美學的獨特見解,其所取得的成就也預示著民族文化向世界的進一步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