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數字人文;數字人文視角;檔案數據化;國家記憶;記憶工程;記憶保護;記憶傳承
在檔案成為數據的第三大來源背景下[1],檔案數據化和數據檔案化正從兩個不同的角度積極參與國家經濟社會發(fā)展進程,在《“十四五”全國檔案事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中提出的“實施新時代新成就國家記憶工程”(以下簡稱:國家記憶工程)中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探討數字人文視角下的檔案數據化與國家記憶工程之間的密切關系,并深入分析檔案數據化在國家記憶工程中的作用和影響。盡管這是一個重要且具有意義的研究領域,但目前尚未有相關論文在知網等平臺上發(fā)表。因此,本論文旨在填補這一空白,為檔案學界和業(yè)界相關研究提供啟示和借鑒。通過本研究,期望能夠為檔案數據化與國家記憶保護和傳承的未來發(fā)展提供有益的展望和見解。
1 數字人文與檔案數據化
1.1 數字人文與檔案數據的關系及相互作用。數字人文與檔案數據是緊密相關且相互作用的領域。數字人文是將人文學科與計算機科學相結合,利用數字技術研究、展示和傳播人文學科的知識和文化,而檔案數據則是數字人文研究的重要數據來源和支持。
(1)檔案數據為數字人文研究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和信息。數字人文通過數字化處理和分析檔案數據,可以挖掘出隱藏在其中的寶貴信息,為人文學科的研究提供新的視角和方法。
(2)數字人文通過對檔案數據的分析和展示,提升了檔案數據的利用價值。傳統(tǒng)的檔案數據往往以紙質形式保存,難以管理和利用。而數字化技術使得檔案數據可以被高效地存儲、檢索和共享。數字人文借助計算機科學的手段,對檔案數據進行數字化處理和建模,使之變得更加便捷和可視化。人們可以通過數字人文項目、數據庫和平臺,輕松地獲取和利用檔案數據,推動人文學科的研究和傳播。
(3)數字人文和檔案數據的相互作用也促進了數字時代的文化傳承和創(chuàng)新。數字人文通過數字化技術的運用,將傳統(tǒng)的檔案數據與現代科技相結合,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人們可以通過網絡平臺訪問和研究世界各地的檔案數據,跨越時空的界限,實現文化的傳播和交流。同時,數字人文還開創(chuàng)了新的研究領域和方法,推動了人文學科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
總之,數字人文與檔案數據緊密相連,相互促進。檔案數據為數字人文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素材和支持,而數字人文通過對檔案數據的處理和展示,提高了其利用價值。數字人文的發(fā)展也推動了檔案數據的數字化和共享,促進了文化的傳承和創(chuàng)新。這種相互作用不僅拓寬了人文學科的研究領域,也為人們更好地了解和傳承人類文化做出了貢獻。
1.2 檔案數據化的定義和基本原理。關于檔案數據化,學界和業(yè)界尚無定論。數量上體量不大,截至本文成稿,剔除引用之后有14個。
定義一:檔案數據化是指檔案在數據處理后更加接近其原貌,這是一種符合時代發(fā)展的新觀念。(陳慧[2])此定義強調檔案數據化與原始檔案的相似度,尤其關注檔案數據化的時代背景和發(fā)展趨勢。
定義二:檔案數據化是指將紙質檔案數字化副本、音像檔案中的內容識別成計算機可編輯、處理、分析、檢索的文字或其他信息。(祝成[3])此定義強調將紙質檔案和音像檔案轉換為計算機可處理的形式,使其具備可編輯、處理、分析和檢索的能力。
定義三:城建檔案數據化主要是指結合信息、通信、物聯(lián)等技術,打造更加安全、系統(tǒng)的檔案管理模式。(魏秀田[4])此定義強調城建檔案數據化與信息、通信和物聯(lián)技術的結合,旨在實現更安全、系統(tǒng)化的檔案管理。
定義四:基于原料型數據視角的“檔案數據化”通常是指將檔案內容轉換成為方便計算機處理的信息形式。(趙生輝、胡瑩[5])此定義強調基于原料型數據視角的檔案數據化,其目的是將檔案內容轉換為計算機易于處理的信息形式。
定義五:基于數值型數據視角的“檔案數據化”通常是指強化檔案統(tǒng)計工作,致力于用數值全面描述機構檔案管理體系的狀態(tài)特征及其變化趨勢。(趙生輝、胡瑩[6])此定義強調基于數值型數據視角的檔案數據化,其目的是通過數值化描述檔案管理體系的狀態(tài)特征和變化趨勢。
定義六:檔案數據化是指“將圖片(檔案數字化副本)轉化為電腦可以任意檢索的數據,讓它可以和其他的大數據一樣,進入到大數據系統(tǒng),可以任意地檢索、主動地推送、深度地挖掘”。(金波、周楓、楊鵬[7])此定義強調檔案數據化的目標是將圖片轉化為可檢索的數據,并使其能夠與大數據系統(tǒng)進行集成和深度挖掘。
定義七:檔案數據化是指將檔案存入計算機數據庫系統(tǒng)中,且重點在于可以利用數據庫管理系統(tǒng)對這些數據進行管理和分析,而不僅僅是利用計算機來進行簡單的存儲。(戴秀文[8])此定義強調通過將檔案存入數據庫系統(tǒng),并利用數據庫管理系統(tǒng)實現對檔案數據的管理和分析。
定義八:所謂檔案數據化,是指將檔案信息資源轉化為能夠為計算機等智能設備所識別的機器語言的過程。(趙春莊[9])此定義強調將檔案信息轉化為機器語言,以便于計算機等智能設備的識別和處理。
定義九:檔案數據化是指將檔案信息轉化為準確的小數據得出的結論更為科學和真實。(楊來青[10])此定義強調檔案數據化能夠通過轉化為準確的小數據來得出更科學和真實的結論。
定義十:增量檔案數據化是指新產生的檔案均以電子數據的形式存在,滿足大數據環(huán)境下的數據特征。(畢敏[11 ])此定義強調增量檔案數據化,即新產生的檔案以電子數據形式存在,以適應大數據環(huán)境的數據特征。
定義十一:檔案數據化的數字化是指將模擬數據轉換為用“0”和“1”表示的二進制碼。(曾蘇[12])此定義強調將模擬數據轉換為二進制碼,實現檔案數據的數字化。
定義十二:所謂檔案數據化,是指應用計算機技術、掃描技術、OCR技術、數據庫技術、多媒體技術、存儲技術等產生的新型信息形態(tài)。(李冬[13])此定義強調檔案數據化是基于計算機技術、掃描技術、OCR技術、數據庫技術、多媒體技術和存儲技術等的新型信息形態(tài)。
定義十三:檔案數據化是指將傳統(tǒng)檔案室的資料轉化成計算機可以識別和處理的數字化信息,將這些信息整理和組織后,存儲在計算機的存儲設備里。(邵景輝[14]、 駱衛(wèi)華[15])此定義強調將傳統(tǒng)檔案室的資料轉化為計算機可識別和處理的數字化信息,并進行整理、組織和存儲。
根據以上歸類分析,可以看出對檔案數據化的認識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強調檔案數據化與原始檔案的相似度和時代發(fā)展的關系;(2)將紙質檔案和音像檔案轉換為計算機可處理的形式,實現編輯、處理、分析和檢索的能力;(3)結合信息、通信、物聯(lián)等技術,打造更安全、系統(tǒng)化的檔案管理模式;(4)基于不同的數據視角,目標和方法會有所不同,如原料型數據視角和數值型數據視角;(5)檔案數據化的目標包括與大數據系統(tǒng)集成、深度挖掘,以及利用數據庫管理系統(tǒng)進行管理和分析;(6)檔案數據化還可以通過將檔案信息轉化為機器語言來實現智能設備的識別和處理;(7)強調檔案數據化能夠得出更科學、真實的結論;(8)對于增量檔案數據化,強調新產生的檔案以電子數據形式存在,適應大數據環(huán)境;(9)檔案數據化還涉及數字化過程,將模擬數據轉換為二進制碼;(10)檔案數據化是基于計算機技術、掃描技術、OCR技術、數據庫技術、多媒體技術和存儲技術等的新型信息形態(tài)。
需要說明,以上分析僅基于上述整理結果提供的定義進行分類和評析,并不涉及作者本人觀點。對于檔案數據化的具體應用和技術實現方法,會因組織、行業(yè)或國家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基于上述歸納分析,個人認為:檔案數據化是指將傳統(tǒng)紙質檔案轉化為電子格式的過程,通過數字技術和數據庫管理實現對檔案信息的獲取、存儲和利用。但不同于“存量檔案數字化”[16],亦區(qū)別于“增量檔案電子化”[17]。
據此,檔案數據化的基本原理是將紙質檔案經過掃描、圖像處理和OCR技術等手段轉換為數字化的文件,并通過數據庫管理系統(tǒng)對這些數字化的文件進行分類、組織和存儲。在數字化的過程中,還可以利用元數據和標引等方式對檔案信息進行描述和索引,方便后續(xù)的檢索和利用。
1.3 檔案數據化的優(yōu)勢。檔案數據化有利于高效、便捷、可持久保存,能夠方便地進行備份和共享,提高檔案利用效率。(1)數字化儲存。將傳統(tǒng)的紙質檔案轉化為電子文件,并采用數字儲存技術進行保存和管理。這樣可以提高檔案的可靠性和可持續(xù)性,減少了紙質檔案的物理空間占用和損壞的風險。(2)信息共享與協(xié)作。檔案數據化可以提升檔案信息共享能力,促進不同部門、機構之間的信息協(xié)作和溝通。這樣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避免重復勞動,并促進信息資源的合理利用。(3)快速檢索與訪問。數字化檔案可以根據特定的檢索條件快速進行搜索和查詢,大大提高了檔案的查閱效率與速度。人們可以通過電子設備隨時隨地訪問檔案,方便了工作中對檔案信息的獲取。(4)安全保密性。數字化檔案能夠采取各種安全措施,如加密、權限管理等,確保檔案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只有具有相應權限的人員才能訪問和編輯檔案,有效防止了信息泄露的風險。(5)長期保存與保護。采用數字化技術可以有效延長檔案信息的保存時間,預防信息丟失和損壞。同時,數字化檔案能夠進行備份和恢復,確保檔案信息的長期可用性和完整性。(6)數據分析與利用。通過對數字化檔案進行數據分析,可以獲得更多的信息洞察和價值。這樣可以為決策者提供更準確的數據支持,優(yōu)化工作流程,并進行深度挖掘和利用檔案資源。
值得注意的是,檔案數據化需要遵循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和標準,確保檔案的合規(guī)性和可信度。此外,在檔案數據化過程中,還需要注意信息安全、隱私保護和數據備份等方面的工作,以保證檔案信息的安全和可靠。
總之,檔案數據化是將傳統(tǒng)紙質檔案轉化為電子格式的過程,具有高效、便捷、可持久保存等特點。通過檔案數據化的手段,可以提高檔案工作的效率和質量,方便檔案的檢索和利用,并實現檔案的備份和共享,促進檔案管理的現代化和信息化發(fā)展。
1.4 檔案數據化的意義。檔案數據化具有管理高效、安全可靠、挖掘共享、節(jié)約環(huán)保等方面的積極意義。檔案數據化可以提高檔案的管理效率和便捷性。通過數據備份和災備措施,可以防止檔案丟失、損壞或被篡改,確保檔案信息的完整性和可信度。通過應用數據分析技術,可以深入挖掘檔案中的有價值信息,發(fā)現潛在關聯(lián)和規(guī)律,為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同時,數字化檔案也方便了跨部門、跨機構之間的信息共享與合作。紙質檔案需要大量的空間存放,而數字化檔案可以節(jié)約空間資源。
總之,檔案數據化的意義在于提高管理效率、確保檔案安全、促進信息共享與分析,并對資源節(jié)約和環(huán)境保護產生積極影響。
2 國家記憶工程的內涵和目標
《“十四五”全國檔案事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提出“實施新時代新成就國家記憶工程”,這是構筑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集體記憶的重要舉措。新時代新成就國家記憶工程的實施,是記錄黨和人民奮斗史的宏大敘事,也是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的溫情敘事;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縮影,也是凝聚人民力量、增強國家認同的源泉。[18]2.1 國家記憶工程的定義和重要性。國家記憶工程是指保護和傳承國家歷史文化遺產的一項重要工作。它通過收集、整理、保存和傳播各類歷史文獻資料,力圖弘揚民族精神和國家意識。國家記憶工程的實施涉及廣泛的領域,包括歷史檔案、口述歷史、歷史文化遺產等各個方面。國家記憶工程不僅是對歷史事件和人物進行深入研究和記錄,也包括對各種文化符號的挖掘和保存。通過建立完備的檔案系統(tǒng)和資源庫,對各類歷史文獻資料進行整理和分類,使其更好地為學術研究、社會教育和公眾服務提供支持。
國家記憶工程有助于維護國家的歷史連續(xù)性和文化認同感。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獨特的歷史和文化背景,而國家記憶工程則將這些珍貴的歷史文化資源加以保護和傳承。通過對國家歷史文化遺產的整理和研究,可以加深人們對國家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國家認同感。
2.2 國家記憶工程的目標和內容。國家記憶工程的目標是建立完備的國家記憶體系,保存國家的記憶資料,并通過相關活動和項目展示國家的歷史文化。國家記憶工程的核心任務包括數字資源體系建設、口述史料采集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三個方面。
國家記憶工程以建立完備的檔案體系為基礎,對歷史檔案進行整理、保護和數字化處理。這些檔案包括政府機關、企事業(yè)單位、個人家庭等各個層面的歷史文件和記錄,對于研究和了解國家歷史具有重要價值。國家記憶工程注重口述歷史的采集和保存,通過與知識分子、革命家、傳承人、農民工等親歷者的訪談,記錄他們的親身經歷和見證,使這些寶貴的記憶資料得以永久保存。國家記憶工程還著重保護和傳承歷史文化遺產。包括對歷史文物的保護與修復、對傳統(tǒng)文化的研究與傳承,以及對民間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收集和保護等。這些措施旨在保護和弘揚國家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促進文化多樣性的發(fā)展。
總之,國家記憶工程是保護和傳承國家歷史文化遺產的一項重要工作,其目標是建立完備的國家記憶體系。通過國家記憶工程的推進,可以加深人們對國家歷史的認知,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國家認同感,推動國家的歷史文化傳承和發(fā)展。
3 檔案數據化與國家記憶工程的關系
3.1 檔案數據化對國家記憶工程的推進作用。檔案數據化為國家記憶工程的推進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持和保障。通過將歷史檔案數字化,可以使大量的歷史文獻資料得以高效收集、整理和保存。檔案數據化的優(yōu)勢在于它能夠提高檔案管理的效率,促進歷史資料的檢索和利用。
3.2 國家記憶工程對檔案數據化的要求和影響。國家記憶工程對檔案數據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數據安全、完整性和長期保存等方面。國家記憶工程需要保證檔案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并采取相應的安全措施,以確保數據的長期保存和傳承。比如,為滿足國家記憶工程的需要,檔案數據化需要建立完備的數據安全機制。保護檔案數據的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防止數據被非法篡改或泄露。同時,檔案數據化還要確保數據的完整性,即保證數字化之后的檔案能夠完整地保留原始信息,不發(fā)生數據丟失或損壞的情況。
國家記憶工程對檔案數據化的影響。國家記憶工程的推進也推動了檔案數據化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新的技術手段和方法不斷涌現,為檔案數據化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總而言之,檔案數據化為國家記憶工程的推進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國家記憶工程也促進了檔案數據化技術創(chuàng)新應用和轉型升級。檔案數據化的發(fā)展有助于提高國家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效果,促進國家記憶工程的順利進行。
4 檔案數據化與國家記憶工程的應用與管理
4.1 檔案數據化在國家記憶工程中的應用。檔案數據化在國家記憶工程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其中包括對歷史檔案的數字化處理,通過掃描、拍攝等技術手段將紙質檔案轉化為數字形式,實現了檔案信息的全面記錄和保存。此外,還包括建立歷史文獻的在線展覽平臺,通過互聯(lián)網等數字化媒介,將歷史文獻呈現給廣大公眾,提供便捷的查閱和學習途徑。同時,也可以建設具有完善分類系統(tǒng)和搜索功能的數據庫,方便研究者對歷史文獻進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4.2 檔案數據化與國家記憶工程的管理與保護措施。檔案數據化是國家記憶工程中的基礎工程,需要在數據的積累、管理、安全和使用等方面進行系統(tǒng)化設計。
(1)數據積累方面。數據積累是指對檔案數據進行持續(xù)收集和歸納的過程。為了有效地進行數據積累,需要進行目標、來源、收集、整理和質量等要素的控制。在確定收集目標方面,明確需要收集的數據類型和內容,并根據需求設定相應的收集目標。例如,可以確定需要收集的檔案種類、數量以及相關屬性等。在數據來源方面,確定數據的來源渠道,包括檔案館、檔案機構、單位內部等。這些來源應該具備可靠性和可追溯性,以確保數據的真實性和準確性。在收集方法方面,根據不同的檔案類型和特點,選擇合適的收集方法。例如,可以采用田野調查、文獻分析、口述歷史等方式進行數據收集。在數據整理與歸納方面,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整理和歸納,建立相應的分類體系和標準。這有助于后續(xù)的數據管理和利用工作。在數據質量控制方面,數據積累過程中,需要進行數據質量控制,包括數據的完整性、準確性和一致性等方面。可以通過建立數據審核機制和質量評估標準來確保數據的質量。只有通過以上措施,才可以有效地進行檔案數據的積累工作,為后續(xù)的數據管理和使用提供可靠的基礎。
(2)在數據管理方面。需要建立完善的檔案數據管理體系[19]和流程,包括數據采集、整理、存儲和更新等環(huán)節(jié)的規(guī)范化操作。此外,還需要進行數據備份和災難恢復,確保數據不會因為意外事件導致丟失或損壞。
(3)在數據安全方面。國家需要采取相應的措施來保護檔案數據的安全性。[20]這包括建立安全的存儲系統(tǒng)和網絡環(huán)境,限制非授權人員訪問檔案數據,以防止數據泄露和篡改。同時,也需要對數據進行加密和驗證,確保數據的完整性和準確性。
(4)在合法使用方面。需要建立相關的法律和政策,明確檔案數據的使用范圍和權限,防止數據被濫用或非法使用。同時,也需要加強監(jiān)督和審查,確保檔案數據的合法性[21]和規(guī)范性。
綜上所述,檔案數據化在國家記憶工程中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通過合理的管理與保護措施,能夠更好地支持和推進國家記憶工程的進行,為國家歷史文化的傳承和發(fā)展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持和保障。這也是檔案數據化與國家記憶工程緊密相關的原因所在。
5 結語
檔案數據化與國家記憶工程之間存在著緊密的互動關系和相互促進作用。檔案數據化不僅為國家記憶工程的推進和保護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持和手段,也為國家記憶資源的數字化、智能化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未來的發(fā)展中,應當加強檔案數據化技術的研究與應用,不斷提升檔案資源的數字化水平,同時不斷完善國家記憶工程的建設。更重要的是,我們需要進一步推動檔案數據化與國家記憶工程的深度融合,以實現更高效的信息管理和更廣泛的文化傳承。通過這樣的努力,我們將為社會的進步和文化的傳承做出更為卓越的貢獻。讓我們攜手共同努力,為數字人文視角下的檔案數據化與國家記憶保護和傳承不斷探索前進。
(作者單位: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 張新芳,副研究館員 來稿日期:2023-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