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銀 章世森
1929年11月,閩西山區霜色濃重,寒意襲人。一天,平日寧靜的山谷里突然傳來一陣急促的戰馬嘶鳴聲,一群戰士馬不停蹄地朝著一個叫蘇家坡的村子趕去。這是剛從上海返回閩西的陳毅奉黨中央指示,派專人把中央“九月來信”送到蛟洋給毛澤東,他同時附上一封自己的親筆信,促請毛澤東回到紅四軍前委領導崗位。
一段時間以來,紅四軍內部因為思想認識不統一,矛盾分歧日益激烈,戰斗力受到很大影響,在此前三次攻打梅縣失利后,部隊損失嚴重,無奈退出東江地區。此時,紅軍面臨被敵人包圍的嚴峻形勢,被迫撤回閩西。
看了中央“九月來信”和陳毅的親筆信后,毛澤東迅速從上杭蛟洋蘇家坡動身趕回長汀。11月28日,毛澤東主持召開紅四軍前委擴大會議。針對紅四軍黨內出現的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和問題,他提出:“這次會議除發出擴大閩西革命根據地、建立閩西政權的建議外,更重要的是進一步檢查了紅軍的一般情況,決定了紅軍的整頓和訓練問題,議論了十二月的工作,準備召開黨的第九次代表大會。”
毛澤東、朱德、陳毅等隨即展開調查研究工作,同時開始構思古田會議決議案。為避開敵人的攻擊,毛澤東同朱德、陳毅率紅軍主力撤離長汀前往連城新泉,轉向閩西革命根據地的腹地,與第四縱隊會合,開展訓練整頓。
新泉地處福建省連城縣南部,是貫通東西南北的重要交通樞紐,也是進入瑞金中央革命根據地的門戶,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1929年12月,紅四軍進駐新泉。前委、軍委機關設在新泉區蘇維埃政府主席張育才的“望云草室”。這是一座磚木結構的清代書院,內有一廳四室,在不大的廳堂里,兩張八仙桌拼成一張簡單的會議桌。毛澤東、朱德、陳毅等住進了這座古色古香的平房里。
在“望云草室”,毛澤東主持召開了紅四軍黨的第九次代表大會預備會,研究決定在這里進行軍事、政治整訓。政治整訓由毛澤東和陳毅主持,軍事整訓由朱德主持。
整訓一開始,毛澤東便深入基層進行調查研究。隆冬的閩西,寒風凜冽,他走遍各村,到紅軍戰士駐地,與指戰員親切交談,詳細了解戰士們的思想狀況和黨內存在的各種問題,同大家一起研究這些問題產生的根源和解決的辦法。
為了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毛澤東多次邀請各部隊負責同志和連隊干部、戰士代表到“望云草室”開碰頭會,廣泛聽取大家的意見。他采取調查和討論的方式向與會者提出各種問題:打罵士兵的制度行不行?流寇主義思想對不對?為什么不行?用什么方法來糾正?會議當中往往會出現不同意見,甚至展開激烈爭辯。這個時候,毛澤東就和大家一起熱烈討論,或耐心細致地解釋某個觀點,或實事求是地列舉身邊實例。
毛澤東不只在紅軍內部做調查,同時還走訪當地農民。一天下午,毛澤東頭戴斗笠,腳穿草鞋,冒著寒風,從新泉步行到官莊村搞調查。在報一公祠,他與十幾個農民拉家常,逐個詢問過去租種地主多少田地,每年交多少租稅,紅軍到來后生活上有些什么變化,紅軍有哪些做得不夠好的地方等等。毛澤東和藹可親,消除了農民們的拘謹感,大家暢所欲言。
經過十余天的軍內和農村調查,毛澤東收集到了豐富的材料。夜幕降臨,毛澤東臥室的燈光亮起,他伏在方桌上,在幽暗的煤油燈下,細心整理、分析和歸納從調查中得到的第一手資料。他時而凝眸聚思,時而揮筆疾書,一個我黨我軍建設的偉大綱領——《中國共產黨紅軍第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決議案》由此誕生了。“關于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黨的組織問題”“紅軍宣傳工作問題”“士兵政治訓練問題”……八大章節,若干小節,對存在的問題條分縷析,對錯誤的觀點深刻闡釋,對糾治的舉措詳盡羅列,讓人一目了然,豁然開朗。
與此同時,軍事整訓也進行得熱火朝天。在寬闊的新泉背頭山上,朱德親自帶兵出操,針對軍內存在的單純軍事觀點和一些干部抱有“我們的兵昨天入伍,今天就要打仗,簡直無所謂訓練”的錯誤認識,要求全軍嚴格開展各項軍事訓練。針對“軍事技術太差,作戰只靠勇敢”等問題,朱德主持制定紅軍的條例、條令等法規,組織編寫并親自講授課程。同時,他還通過上軍事課對地方武裝進行培訓,培養了一大批地方武裝干部,為以后地方開展革命工作,建立和鞏固地方政權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新泉整訓”是繼“三灣改編”后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工農紅軍建黨建軍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和軍事整訓,是一次新型民主整軍運動,為古田會議的勝利召開作了充分的思想和組織準備。古田會議所確定的著重從思想上建黨和從政治上建軍的原則,為后來的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道路思想的形成、發展和成功實踐奠定了基礎。
(摘自《黨史縱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