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軒
最近,“上班比丑穿搭”的話題頻頻引發熱議。過去比精致穿搭的年輕人,現在紛紛曬出上班時的“潦草”裝扮,一場“比誰穿得更丑”的PK正在互聯網上蔓延。
“辦公室真的沒有在意的人”,“丑衣服要留給上班穿”等高贊評論,引發了很多人的情感共鳴。
“上班比丑穿搭”為何火了?這背后是年輕人整頓職場的一次“出招”,還是他們為了尋求更加從容舒展的工作狀態?
“上班比丑穿搭”大概源于2023年9月初,有視頻博主在短視頻平臺稱,自己曾因上班穿得“惡心”被領導談話。今年春節后上班,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從衣柜里翻出丑衣服、舊衣服,打算都留著上班穿,并笑稱“早已不在乎世俗的眼光”。
穿搭風格被分成了很多類,比如知性風、休閑風、學院風等等。但是上班族穿搭,似乎“一切皆有可能”,“萬物皆可搭配”??此聘盍训膶徝?,在上班這個場景中實現了和諧統一,有網友對此總結為“每穿一件衣服,都有著不顧下一件衣服死活的美感”。
那么,當下年輕人的上班穿搭真的很丑嗎?實際上,去掉一部分強蹭流量、博人眼球的夸張式“比丑”穿搭,網友曬出的“上班比丑穿搭”照片,大多都在正常著裝的范疇,它可能只是穿搭得不夠精致,組合得有點草率,看起來有點“普”也有點“土”。
一般而言,打工人穿搭的單品比較固定:冬天是羽絨服、沖鋒衣,夏天是搭配T恤、防曬衣、牛仔褲;款式就選最基礎的,顏色都選深色系的,耐臟效果一流。并由此衍生出經典的“海淀風穿搭”,即黑色長款羽絨服、輕薄型羽絨服、沖鋒衣,被并稱為“海淀三大件”。
都說愛美是人類的天性,但為何如今的年輕人,卻變得越來越不愛在工作場合打扮了?主要原因有兩個“不”。
一是不需要。除了禮儀、主持、空乘等部分需要維持外在形象的職業以外,職場中大部分的工作其實對著裝打扮的要求并不高?!巴闲?T恤”的“懶漢穿搭”在互聯網及科技行業中早已流行。
一些單位創設出相對自由和寬松的工作環境,鼓勵打工人更加注重內在的自我提升,而非外在的精致扮相。正如一位網友說的那樣:“穿得舒適隨意才能把精力都放在工作上,年輕人雖穿得不好看,但干活不含糊?!?/p>
二是不值得。精致打扮需要有時間、有金錢和有心情,但對于不少年輕人而言,時間、金錢和心情,樣樣都是“稀缺貨”。有報告顯示,我國主要城市的平均單程通勤時間為36分鐘,上海、重慶等大城市的平均單程通勤時間達到40分鐘。年輕人每天從起床開始就像上了發條,哪有時間精致打扮?有網友的評論一針見血:“畫個美美的妝并沒有獎金,相反,要是遲到了,很有可能會被扣掉全勤獎?!?/p>
另外,打扮自己需要化妝品、服飾、箱包等物資。不少年輕人發出靈魂一問:“‘憑薪而論,我的打扮真的丑嗎?”還有人調侃:“都說相由‘薪生,我穿得丑,但我問‘薪無愧。”
更為關鍵的是,“上班比丑穿搭”折射出了多元的審美觀念,營造了勞動者自由的“舒適區”,其本身的幽默感能夠帶給打工人“會心一笑”,有助于調節工作壓力,緩解工作焦慮,是一種積極的情緒勞動。
因此,所謂的“比丑”,表面上是在調侃穿搭,實際上是當下年輕人對工作和生活的一種“自定義”態度?!俺蟠┐睢备嗟氖且环N自嘲與自愈,是“同為天涯打工人”的觀念認同和情感宣泄。
在電影《熱辣滾燙》中,女主人公有一句臺詞:“現在,就不在乎別人的看法啦?,F在,看心情。”對于年輕人在工作場合不愿意精致打扮的現象,我們也應有更為開放、豁達的心情。
包容穿衣自由。在不觸及公序良俗底線的基礎上,我們應充分尊重每一個人對穿搭的自由選擇。換言之,在工作場合、職業特性允許的范圍內,在不影響他人、不影響工作的前提下,上班穿什么、怎么搭配是個人的事情,不用過分在意他人的眼光和評價,更不可讓著裝成為工作和生活的煩惱。
尊重職業“設定”。在特定的工作場合及特定的職業屬性中,大方得體的穿搭能夠塑造專業、可靠的職業形象。年輕人可以根據不同工作場合的“設定”,以愉悅的心情切換穿搭風格。
關注職場生態?!吧习啾瘸蟠┐睢闭凵涞氖悄贻p人對職場生態的反擊,這也提醒用人單位需要多傾聽年輕人的訴求,營造既能體現企業文化又能尊重員工個性的工作環境,這也是吸引和留住年輕人才、提升團隊凝聚力的關鍵。
泰戈爾說:“你可以從外表的美來評論一朵花或一只蝴蝶,但你不能這樣來評論一個人?!鄙畋旧砭褪且粋€巨大的秀場,一個人豐富的內核,往往比精致的穿搭更具魅力,也更有吸引力。
(摘自《浙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