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自行
當前,責任督學隊伍在保證中小學(幼兒園)依法、規范辦學方面發揮著巨大的作用,但是這支隊伍還存在一些如思維、業務、應對等能力不適應,人員、專業、年齡等結構不合理,工作重監督輕指導、重資料輕日常、重管理輕服務等方法不科學的問題,制約著責任督學職能的發揮。
針對以上問題,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在提升能力上實現三個結合
一是分類培訓與分層培訓相結合。在開展督學培訓中要有針對性,要按照督學督導學校類型的不同安排不同的培訓,同時,可以根據督學任職時限、業務熟悉程度等開展分層培訓,這樣才能提高培訓的效果。二是集中培訓與分散培訓相結合。在培訓時既要開展一些通識性的、政策性法規的集中培訓,也要根據實際情況開展分散培訓,比如可以分區域進行培訓,也可以兩三個督學責任區聯合起來進行培訓,還可以針對某個政策和文件開展定向式培訓,這樣就可以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提高培訓的效率。三是實地培訓與自修培訓相結合。實地觀摩是提升督學專業水平的重要途徑。所以在開展督學培訓中,可以采取實地督導的方式進行,通過創造性情景式的督導環境,讓督學通過實地督導,就督導發現的具體問題進行分析、研判和指導,不斷反思、提升,從而促進督學的成長。
二、在優化結構上實現三個過渡
一是由兼職向專職過渡。目前,督學隊伍主要是兼職為主、專職為輔,但是要實現學校高水平的督導,必須要有專門的督導專家,在督導中要慢慢實現從兼職向專職的過渡,逐步實現督學的專職化。二是由用力向借力過渡。目前督學隊伍的組成主要是系統內在職的管理干部或專家,這種人員組成往往會出現兼職督學精力不足、專職督學能力不濟的現象,制約了督導工作的開展。在督學隊伍人員組成中也可以采取以下方式借力:可以調整教育督導室的編制增加專職督導人員,也可以返聘優秀的退休人員,還可以購買第三方服務,更可以吸納一些社會監督員參與掛牌督導工作,充分發揮社會監督作用。三是由年老向年青過渡。現在的督學往往以中老年為主,中老年教師具有能力強、經驗足等特點,但也存在精力不足、學習能力弱等缺點。所以在督導隊伍結構上要逐步向年青群體過渡,可以在管理能力和業務水平比較強的在職校長、園長、教研員、名師和骨干教師隊伍中選拔。
三、在督導方式上實現三個改變
一是變區域督導為整合督導。目前督導的方式基本上是區域督導,即按照所在地域劃分若干督導片區。在區域督導時,可以根據督學的專業優勢組建不同的督導小組。比如將擅長隊伍建設、安全工作、教學管理等不同專業優勢的督學分別組建不同的團隊進行督導,這樣的督導效果更科學,也更能為督導對象接受。二是變監督檢查為服務指導。在日常督導中,各責任督學對學校的督導基本上是以監督檢查為主的,這種方式往往是事后的行為,對促進學校規范管理作用不是特別大。要對學校真正起到作用的,是要督學平時深入學校發現問題,針對發現的問題,和學校一起想辦法把問題遏制在萌芽狀態,才能實現責任督導的雙贏。三是變單向管理為平等交流。傳統的督導方式是一種單向管理行為,即督學責任區和責任督學下發通知和要求,各學校按照要求去落實,然后督學再來檢查工作落實情況。這種督導方式存在一定的不足和弊端。責任督學應改進工作方式方法,變單向管理為平等交流,變發現問題為解決問題,變事后整改為事前預防。
責任督學隊伍建設是教育督導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推進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重要保障。只有高度重視責任督學隊伍建設工作,努力打造一支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勇于擔當、敢于負責的督學隊伍,才能為促進教育事業健康發展提供有力保障,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