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克岳
關鍵詞:通用化,系列化,模塊化,產品布局,“三化”設計
0 引言
產品是企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一般而言,企業開發/生產、銷售的產品越多,企業的經營狀況和發展形勢就越好。
隨著工業化進程和市場經濟不斷深入,產品得以快速豐富和發展,滿足廣大消費者對產品實用化、多樣化和個性化需求的同時,很多企業陷入“多品種、小批量、長周期”發展困境,直接影響企業做大、做強和可持續發展。
新時代、新征程,有必要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積極探索破解企業發展瓶頸的方法和途徑,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1 “三化”概念及其內涵
1.1 “三化”概念
“三化”是減少產品品種、精簡產品規格、簡化產品設計,提高產品使用率和集成度,引領產品有序、高效發展的產品標準化形式或方法。
1.2 “三化”內涵
“三化”是產品通用化、系列化、模塊化的簡稱。其中:
通用化是減少產品品種,提高產品使用率,使產品具有互換性和兼容性的一種產品標準化形式或方法。
系列化是精簡產品規格,提高產品使用率,使產品性能適當分檔、分級的一種產品標準化形式或方法。
模塊化是簡化產品設計,提高產品試制/生產效率,使產品具有可集成性的一種產品標準化形式或方法。
1.3 “三化”概念、內涵的理解
1.3.1 通用化、系列化、模塊化三者的關系
通用化是系列化、模塊化的基礎,系列化是通用化的細化和模塊化的基礎,模塊化是通用化和系列化的延伸,三者之間的關系詳見表1。
1.3.2 “三化”與標準化的關系
“三化”屬于標準化范疇,也是產品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三化”和標準化的關系詳見表2。
1.3.3 產品“三化”設計與產品設計的關系
產品“三化”設計是產品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產品設計的設計要求和設計方法,產品“三化”設計與產品設計的關系見表3。
1.3.4 “三化”產品案例
為了便于對產品“三化”的認識和理解,特以使用范圍廣泛的華為手機“三化”情況示例(詳見表4)加以說明。
2 “三化”發展歷程和重大作用
2. 1 “三化”發展歷程
隨著工業化進程和市場經濟深入推進,產品完全自由市場發展模式雖然使產品得到了不斷豐富和發展,滿足了用戶對產品多樣化、個性化需求,但同時也出現了產品雜亂無章、產品開發和使用成本高,產品競爭力不強等問題,為了扭轉這種局面,各國開始探索新的產品發展模式[1]。
18世紀80年代,為了限制兵器產品品種的自由發展,美國提出了“統一產品形制”要求,率先開啟了產品“通用化”工作。
20世紀初,為了限制同種產品規格的無序發展,德國率先提出了“以少數幾種形狀產品代替多種形狀,以最小努力獲取最高效率的產業合理化運動”;20世紀20年代,美國隨后提出了“以簡化產品式樣為中心的合理化運動”,德美先后開啟了產品“系列化”工作。
20世紀70 年代,為了提高雷達新產品的互通性、可靠性和研制效率,美國提出了“通用電子模塊”要求,率先開啟了產品“模塊化”工作。
由于近代中國長期處于半封建、半殖民、列強瓜分、軍閥割據、抗戰和內戰狀態,工業基礎薄弱,英制、美制、蘇制、日制等裝備并存,產品品種和規格五花八門、雜亂無章。新中國成立后,對“三化”的認識和重視程度不斷提高,20世紀60年代提出了武器裝備通用化系列化工作理念,20世紀80年代,正式將“三化”納入軍用標準化工作范疇[2-3]。
綜上所述,西方國家“三化”工作起步較早,而且啟動時間前后跨度較大,其中通用化有240多年發展歷史,系列化有110多年發展歷史,模塊化有50多年發展歷史。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國內“三化”工作起步較晚,僅有40多年的發展歷史,但“三化”啟動時間基本同步。
2. 2 “三化”作用
直接作用:減少產品品種、精簡產品規格、簡化產品設計,提高產品使用率和集成度。
間接作用:調整供給側結構,優化產品布局和資源配置,引領產品有序、高效發展;推動企業產品發展模式由“多品種、小批量、長周期”向“少品種、大批量、短周期”轉型升級,市場開拓模式由“市場需求、產品開發”向“市場需求導向、‘三化設計、引領市場需求”轉型升級,推進企業“技術、質量、進度、成本、效益” 協調發展。
“三化”具體作用及分類詳見表5。
3 “三化”形勢分析
3.1 “三化”工作現狀
國內“三化”工作經過40多年的發展,人們對“三化”的認識和重視程度逐步提高,“三化”產品標準不斷豐富和完善,先后發布“三化”標準2460多個,其中:“三化”軍用標準1975個(包括通用規范標準1835個、系列型譜標準93個、模塊/組件標準47 個),“三化”民用標準485 個(包括:通用規范標準234個、系列型譜14個、模塊/組件規范247個),為產品有序、高效發展奠定了基礎。
和軍品相比,雖然民品“三化”標準較少,顧客要求也不明確,但民品企業(特別是汽車、計算機、手機等大型民品企業)出于企業自身發展的需要,自愿、自發開展“三化”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3.2 “三化”存在問題和加強“三化”工作的必要性
盡管國內“三化”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應該清醒地看到,當前國內“三化”工作形勢不容樂觀,具體表現在:“三化”工作重視程度不夠,“三化”責任主體不明確,“三化”考核不夠具體;“三化”認識不夠全面、深入,“三化”理念、意識不高;“三化”工作流于形式,“三化”工作自覺性和主動性不強;產品品種繁多、規格無序擴張、開發/生產周期長,企業陷入“多品種、小批量、長周期”發展困境等現象和問題仍然比較普遍,嚴重影響企業高質量發展。
因此,當前深入轉變思維方式、組織方式和工作方式,全面推進“三化”理論研究和實踐,破解企業發展瓶頸,為企業可持續發展增添新活力、打造新引擎,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4 “三化”工作內容和工作方法
4.1 “三化”布局
4.1.1 “三化”布局目的
優化產業鏈各層級產品分布,減少產品品種、精簡產品規格、簡化產品設計,提高產品的使用率和集成度,推動產品有序發展和高效發展。
4.1.2 “三化”布局內容
規劃哪些產品做成通用化產品,哪些產品做成系列化產品,哪些產品做成模塊產品。具體布局內涵詳見表5。
4.1.3 “三化”布局準則
(1)產品布局
產業鏈全部產品包括:1)主流產品;2)關鍵環節產品(核心/關鍵產品,實施自主可控的產品);3)價值高端產品(單臺套產值/利潤高的產品);4)其他產品。
(2)“三化”產品布局
為了充分利用資源,提高效率,“三化”布局主要針對主流產品進行布局。
(3)主流產品識別方法
根據產業鏈已有產品情況、需求分析和產品發展規律,識別和預測主流產品,主流產品一般是市場需求大的產品、重復使用或廣泛使用的產品。
4.1.4 “三化”布局思路和方法
(1)建立產業鏈產品體系
根據需求分析、產品發展規律和當前產業鏈各層級產品的分布情況,建立產業鏈產品體系。
產品實施分層、分級管理,根據產品層級,確定產業鏈產品體系框圖,如圖1所示。產業鏈上游產品包括:材料、元器件、零部件;產業鏈中游產品包括:模塊、整機;產業鏈下游產品包括:分系統、系統。
產業鏈產品體系為企業產品布局和確定“三化”對象奠定基礎。
(2)建立產品、主流產品分布清單
建立全產業鏈和企業的產品、主流產品分布情況清單,有助于了解全產業鏈和企業產品、主流產品分布情況,根據企業自身定位和專業技術基礎,謀劃“三化”對象,為優化產品布局(即“三化”布局)奠定基礎。產業鏈和企業的產品、主流產品分布清單詳見表6。
建立全產業鏈和企業的產品、主流產品分布情況清單,有助于了解全產業鏈產品、主流產品分布情況,根據企業自身定位和專業技術基礎,謀劃“三化”對象,為優化產品布局奠定基礎。
(3)開展“三化”布局
根據產品的市場需求、產品發展規律、企業專業技術優勢和中長期發展定位,謀劃產業鏈“三化”布局。
根據產品的功能確定產品的品種布局,根據產品的主要性能確定產品的規格布局,根據產品的組成獨立功能單元確定產品的模塊。“三化”布局與產品功能、性能的關系詳見表7,適宜“三化”布局的產品層級詳見表8。
(4)“三化”布局輸出
“三化”布局是后續選定“三化”對象的基礎,“三化”布局示意圖詳見圖2。
4.2 產品“三化”設計
4.2.1 產品“三化”設計目的
獲得通用化產品、系列化產品、模塊化產品,提高產品使用率和試制/生產效率。
4.2.2 產品“三化”設計準則
“三化”設計準則用來指導設計人員進行產品“三化”設計,以提高產品的“三化”設計水平,具體準則如下:“三化”設計應和產品設計(功能、性能、通用質量特性)有機融合,達到同策劃、同設計、同驗收,不存在獨立于產品設計之外的“三化”設計;“三化”設計對象包括產品及其組成產品,也就是說“三化”設計不僅包括新產品的“三化”設計,同時也包括新產品的組成產品的“三化”成果利用、新產品的組成產品的“三化”設計;“三化”設計應貫徹互換性原則,互換性既是“三化”的前提和基礎,也是“三化”的目的和歸宿;“三化”設計應貫徹繼承性原則,推進“三化”成果的廣泛應用,優先選用成熟的“三化”產品。
4.2.3 產品“三化”設計方法
(1)產品通用化設計方法
產品通用化設計內涵詳見表10。
產品通用化設計方法:對功能、性能相近的產品特性(包括:主要技術參數、體積、重量、外形、顏色、接口、通用質量特性等)進行歸并、優化和統一,使產品功能、性能相同,具有互換性、兼容性。
(2)產品系列化設計方法
產品系列化設計內涵詳見表11。
產品系列化設計方法:根據用戶需求和產品發展規律,按照一定規則對同類產品主要性能(如:技術參數、體積、重量、外形、顏色等)進行適當地分檔、分級和排列,使產品功能相同,性能呈階梯狀分布。
(3)產品模塊化設計方法
產品模塊化設計內涵詳見表12。
產品模塊化設計方法:根據產品復雜程度和功能分析,對產品組成單元按功能劃分、設計和生產,形成具有獨立功能、性能和接口的系列、通用組件,通過組件選擇和組合,實現快速構建新產品或批產的能力。
產品模塊化意味著提高了產品試制/生產的起點層級,至少可以節約元器件采購周期(1個月左右)、元器件篩選周期(0.5個月左右)、PCB電裝調試和板級篩選周期(0.5個月左右),可以縮短產品試制和批產周期(2個月左右)。
4.2.4 建立“三化”標準體系
建立“三化”標準體系,有利于適時全面動態掌握產業鏈“三化”產品標準制修訂情況,為產品通用化、系列化、模塊化提供標準支撐?!叭睒藴鼠w系主要包括產品通用規范、產品型譜標準、產品詳細規范、模塊/組件標準等?!叭睒藴鼠w系框圖詳見圖3。
5 結語
本文全面闡述了“三化”概念,豐富了“三化”內涵,梳理了“三化”發展歷程,總結了“三化”作用,提出了“三化”布局和產品“三化”設計內容、思路和方法。有利于減少產品品種、精簡產品規格、簡化產品設計,集中資源聚焦主流產品,引領產品有序和高效發展,為企業高質量發展增添新活力、打造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