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美玲 趙蕊 于毅濤 劉葵 高勇 李盛林 李愛玄
關鍵詞:車用汽油,車用柴油,國家標準,產品質量,解決方案
0 前言
車用汽油[1]和車用柴油[2]作為重要工業產品和日常消費品,其質量與人民群眾的生活息息相關,汽車的普及加劇了人們對車用汽油和車用柴油的需求, 同時也帶來了因其產品質量所引起的排放污染日益嚴重的問題,為實現燃油車輛的清潔排放,國家加快了國內車用汽油和車用柴油質量標準的升級換代,制訂了更加嚴格的車用汽油、車用柴油質量標準技術要求。
GB 17930-2016《車用汽油》、GB 19147-2016《車用柴油》于2016年12月23日發布實施,為現行有效標準。標準要求自2019年1月1日起,車用汽油執行標準中國VIA階段的技術要求、車用柴油執行標準中國VI階段的技術要求。2023年1月1日起,車用汽油執行標準中國VIB階段的技術要求。
1 產品標準現狀
1.1 現行標準情況
按照GB 17930-2016規定,車用汽油VIB按研究法辛烷值分為89號、92號、95號和98號4個牌號。
按照GB 19147-2016規定,車用柴油VI按凝點分為5號、0號、-10號、-20號、-35和-50號6個牌號。
1.2 國Ⅴ、國Ⅵ車用汽油標準變化情況
車用汽油主要技術指標變化情況見表1、表2。
1.3 車用柴油標準變化情況
國Ⅴ、國Ⅵ車用柴油主要技術指標變化情況見表3。
2 行業基本情況
目前,我國成品油市場銷售的車用汽油、車用柴油主要來源于國內三大石油公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國石化”)、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國石油”)、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簡稱“中國海油”)。近年來,民營大煉化的崛起,使得成品油的來源更加多樣化。據相關資料顯示,在煉油領域,預計2025年除三大石油公司外其他企業煉油能力將達到30%。在批發倉儲領域中,中石油、中石化占據市場份額的2/3左右,成品油準入門檻已經放開,多元化競爭的市場格局將逐步形成。在零售領域,2020年我國加油站為10.66萬座,民營加油站占據半壁江山(48%),外資加油站約為3000座。預計“十四五”期間,民營加油站和外資加油站將增加一萬座[3]。
近年來,我國成品油市場經營主體呈現多元化的趨勢。2001年后,我國原油進口、成品油煉制、批發和零售環節主要通過配額、核準和市場準入來管理,對民營和外資均已放開。市場放開使得成品油市場自我調節能力逐步增強,為成品油行業全面市場化提供了一定的基礎,多元化發展格局必然是成品油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在煉油環節,我國已由三足鼎立的“三桶油”逐步發展成為主營煉廠、地方煉廠和新興煉化多元競爭的新格局。在批發倉儲環節,成品油批發和倉儲經營資格審批放開后,經營主體無需向商務部門申領經營許可,參與主體將更加多元化,市場變化也會及時反映在成品油批發價格上。在零售環節,成品油市場的放開使得零售環節的競爭更加白熱化。以中石油和中石化為主的成品油零售市場,將快速向多元化競爭格局發展。
3 主要質量問題及原因分析
筆者以日常工作為基礎,列舉日常檢驗中車用汽油、車用柴油某些不合格項目及個別檢驗實測值(見表4),對成品用質量進行闡述并分析原因。
3.1 車用汽油甲醇含量不合格
車用汽油中加入甲醇可以提高汽油的辛烷值。甲醇對汽車發動機具有較高腐蝕性,會對未經特殊改裝的普通汽油機車輛供油系統和發動機造成損壞。另外,甲醇具有親水性,長時間會和汽油里的水分結合,導致油箱底部有水,除了腐蝕汽車部件外,還會導致給油中斷,車輛突然熄火等,長時間使用會導致車輛使用壽命縮短;甲醇對人體的傷害非常大,甲醇對人體神經系統的毒性非常大,會造成患者頭暈、頭疼、眩暈、耳鳴、視力減退等。
GB 17930-2016《車用汽油》標準中規定不得人為加入甲醇,并規定車用汽油中甲醇含量不大于0.3%(質量分數)。日常工作中發現,車用汽油樣品甲醇含量不合格,有些受檢企業甲醇含量(質量分數)為5.39%,超出標準值16.97倍。
甲醇含量超標的原因是汽油中人為添加了甲醇以提高辛烷值。
3.2 車用汽油氧含量不合格
車用汽油中的氧含量主要取決于汽油中的各種醇醚類有機含氧化合物的含量,絕大多數汽油樣品氧含量的數值是由甲醇和甲基叔丁基醚貢獻的。車用汽油中加入醇類、醚類和其他含氧化合物可以提高辛烷值,同時提供氧,還可以降低尾氣中CO的含量,減少排放,但如果含氧化合物過多導致過分貧油燃燒的話,反而會增加排放,使駕駛性變差。因此車用汽油中的含氧化合物應根據發動機燃燒的要求與環保的要求限量使用。
GB 17930-2016《車用汽油》標準中規定氧含量不大于2.7%(質量分數)。日常工作中發現,車用汽油樣品氧含量也存在不合格的情況,其氧含量(質量分數)為3.51%,超出標準值0.81個單位。
造成氧含量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車用汽油中添加了過量的甲醇含氧化合物。
3.3 車用汽油抗爆性:研究法辛烷值(RON)不合格
車用汽油研究法辛烷值(RON)是指以較低的混合氣溫度和較低的發動機轉速的中等苛刻條件為其特征的實驗室標準發動機測得的辛烷值,代表發動機常有加速情況下低速運轉時汽油的抗爆性。
研究法辛烷值是劃分車用汽油的牌號依據,同時也是汽車發動機選擇油品的依據。一定壓縮比的汽油發動機必須使用具有一定辛烷值的汽油,才能保證氣缸內油品正常燃燒而不至于產生爆震現象,以獲得最大功率。否則會引起發動機功率急劇下降,并造成發動機過熱,運轉不穩,發生“敲缸”現象,嚴重時使發動機部件嚴重受損。
研究法辛烷值(RON)是衡量車用汽油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是車用汽油牌號的劃分依據,代表車用汽油的抗爆性能。GB 17930-2016《車用汽油》規定89號、92號、95號車用汽油研究法辛烷值(RON)不小于89、92和95。
造成研究法辛烷值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放置過久導致汽油中貢獻辛烷值的組分揮發,或者在95號車用汽油中摻雜了一部分92號車用汽油。
3.4 車用柴油閃點(閉口)不合格
閃點是衡量油品在貯存、運輸和使用過程中安全程度的指標,閃點越低,燃料越易燃,引發火災的危險性也越大。因此,國家標準規定車用柴油的閃點(閉口)不能低于60℃。
GB 19147-2016《車用柴油》規定:閃點(閉口)不低于60℃。日常工作中發現,車用柴油樣品閃點(閉口)不合格。有的加油站閃點(閉口)僅為37℃,比國家標準值低23℃。
車用柴油閃點(閉口)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一些油品生產企業的質量控制不夠嚴格,另一方面是經銷企業在油品的運輸過程中,沒有做到專車專用,用同一輛罐車先后裝載汽、柴油,罐底殘留的汽油與柴油混合后導致柴油閃點降低。
3.5 車用柴油餾程不合格
餾程是石油產品的主要理化指標之一。主要用來判定油品輕、重餾分組成的多少,控制產品質量和使用性能等。對柴油機工作過程的動力性、經濟性、排污特性以及噪聲和振動等方面都有顯著的影響。研究表明,50%回收溫度表示柴油中輕餾分的含量;90%回收溫度、95%回收溫度表示柴油中重餾分的含量,此溫度高,重餾分多,噴射霧化不良,蒸發慢,燃燒不完全,高溫下發生熱分解而產生積碳,式排氣帶黑煙,增加耗油量,同時使機械磨損增大。
GB 19147-2 016《車用柴油》規定:餾程:50%回收溫度不高于300℃;90%回收溫度不高于355℃;95%回收溫度不高于365℃。日常工作中發現,有的加油站銷售的車用柴油樣品餾程:90%回收溫度和95%回收溫度不合格。
造成車用柴油90%回收溫度、95%回收溫度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柴油中重餾組分含量偏高而導致回收溫度增大。
3.6 車用柴油潤滑性(60℃)不合格
潤滑性是柴油的關鍵質量指標之一。柴油潤滑性不好,就無法為柴油發動機油泵提供可靠潤滑,將導致發動機精密部件過度磨損,柴油霧化不良,發動機功率不足或怠速不穩等問題,造成使用壽命減低,嚴重時可引起油泵漏油。隨著環保法規的日益嚴格,對柴油硫含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深度加氫脫硫是目前柴油脫硫的主要手段,但深度脫硫的同時也會脫除柴油中原有的天然極性抗磨組分,導致柴油的潤滑性降低[4]。另一方面柴油調和時,通常會在線加注一定量的十六烷值改進劑和抗磨劑,以使產品滿足一定的性能要求,但是十六烷值改進劑和抗磨劑之間有一定的對抗性,大量的十六烷值改進劑會降低柴油的潤滑性。
GB 19147-2016《車用柴油》規定:0號車用柴油(Ⅵ)潤滑性(60℃)不大于460 μm。日常工作中發現,有的加油站銷售的0號車用柴油(Ⅵ)樣品潤滑性(60℃)不合格,其檢測結果為500 μm,比國家標準高出40個單位。
造成車用柴油產品潤滑性(60℃)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產品中十六烷值改進劑含量過高從而導致潤滑性下降。
4 發現的其它問題
4.1 外掛招牌名稱與登記信息不一致
日常工作中發現,有的加油站被以租賃或聯合經營的形式經營現象突出,有些甚至是連鎖品牌,加油站站容站貌與營業執照登記信息不一致,存在誤導消費者的現象。
4.2 加油站備用樣品長期留置
日常工作中發現,部分加油站仍然保留著以往抽樣機構抽樣留下的備用樣品,導致備用樣品長期留置加油站而未合理處置,給加油站安全造成一定隱患。
4.3 加油站計量工作不完善
日常工作中發現,部分加油站沒有安裝油液監測系統或不能提供油罐容積表,平時庫存油量盤點緊靠人工粗略估計,加油站計量工作不規范,給監督抽查工作帶來一定困難。
5 建議
(1)消費者加注使用車用汽油、車用柴油產品時應通過正規渠道購買,不能一味追求低價,對產品質量持懷疑態度時應及時到檢驗檢測機構進行產品質量檢測;同時注意索取和保留有效的購貨憑證、發票,以此作為為后期維權的依據。
(2)企業在經營中要從合法渠道購進合格的車用汽油、車用產品,自覺履行進貨查驗職責,加強日常抽查送檢工作,切實做到不合格產品不進貨、不合格產品不銷售,保證產品質量。同時,要與政府相關部門加強配合,通力協作,認真做好抽檢工作。避免不合格產品流入市場損害消費者利益。
(3)在車用汽油、車用柴油流通領域,針對不合格的受檢企業,各地相關部門應持續加強對其監管工作的力度,定期對銷售企業進行檢查。對不合格產品及以低質量指標冒充高質量指標的違法行為采取相應的措施,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避免誤導消費。
(4)在車用汽油、車用柴油生產領域,建議持續加大監管力度,從源頭杜絕不合格的車用汽油、車用柴油產品流入市場。
(5)應增強對車用汽油、車用柴油生產、銷售企業的服務工作,通過培訓、檢驗技術交流互動平臺等多種形式讓企業了解國家政策、法規、強制性標準要求。引導車用汽油、車用柴油產品生產、銷售單位積極關注標準動態,督促其規范經營,加強進貨驗收管理,提高企業質量意識。
(6)加強成品油流通領域標準法規和體系的建設和完善,保證成品油市場持續穩定發展;同時,進一步規范成品油終端零售企業的經營銷售行為進而推進成品油質量向更高一級邁進。
6 結語
車用汽油、車用柴油產品質量關系到人民群眾的人身健康和財產安全,需要引起社會各界及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國家各層面應持續加強此類產品的監管力度,從而全面推動我國成品油產品質量保障工作。同時,督促企業建立全面的、有效的質量管理體系,牢固樹立產品質量安全意識,嚴格把好質量關,保證向社會提供合格、高質量的成品油產品[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