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娟
2024年1月9日,由經濟科學出版社組織舉辦的“經濟改革開放史研討會暨《中國經濟改革簡史(1978—2023)》出版座談會”在北京召開。著名經濟學家張卓元、劉偉,全國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說史學會會長顧海良,中宣部原副秘書長郭義強,著名經濟史學家董志凱,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所黨委書記王利民,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所長張曉晶,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劉守英,新華書店總店總經理朱濤等知名專家學者應邀出席,中國財經出版傳媒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許正明參加會議并致辭。
《中國經濟改革簡史(1978—2023)》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武力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賀耀敏教授等知名專家組織編寫,由經濟科學出版社出版發行,入選中央宣傳部2023年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
張卓元先生在會上評價指出,這本書最突出的特色,是能夠牢牢立足于國情實際來研究經濟改革的重大決策及其對生產力發展的影響,能夠緊密結合中國經濟發展來闡述我們的改革探索,能夠緊密聯系世界經濟發展來論述我們的開放實踐。全書展現了中國經濟在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方面取得的進步,例證豐富,數據翔實,有著較高的史料價值。
顧海良先生評價說,這本書不僅陳述了45年經濟改革的事實,而且加入了很多經驗的總結、理論的概括,將這45年間中國經濟改革的史實、經驗、理論很好地結合起來。該書回答了中國經濟改革進程中“何時、何地、何人、何事、何思”五個問題,是一部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經濟史著作。
劉偉先生指出,這本書作為一部簡史,以簡潔清晰的筆調完整呈現了中國經濟改革歷程,以史論結合的方式闡述了對中國經濟改革的思考,書中展現了偉大的改革成就,同時也沒有回避重大問題,既能為讀者提供準確全面的史料參考,又能啟發讀者對改革歷程進行深入的思考,給人以深沉厚重的歷史體驗。
郭義強先生也給予高度評價,這本書秉持存史、資政、育人的宗旨,科學謀篇,合理布局,展現了中國經濟改革的歷史脈絡。該書資料豐富,史論結合,專業而不枯燥,學術而不艱澀,權威而又不居高臨下。作為一份獻給改革開放45周年的禮物,該書有價值、有品位、有溫度,對總結歷史經驗、凝聚擴大共識、進一步深化新時代經濟改革具有積極作用。
董志凱女士指出,這本書將45年的經濟改革分為六個歷史時期,以中央決策為主線,從宏觀、中觀、微觀三個層面闡述各時期的經濟改革,簡明扼要地展現了改革的歷史全貌,也準確地把握了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變遷中的內在邏輯,凸顯了“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一經濟改革的核心,給人以啟發。該書對于深入學習黨史、國史、經濟史和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具有不可多得的價值。
王利民先生評價道,這本書是第一本關于45年經濟改革史的專著,忠實記錄了45年來的成就,史料全面準確,立論客觀公允,在一些關鍵節點和重要觀點的概括上能夠凝聚最大共識。特別是對新時代改革開放的敘述,很好地處理了全面與重點、繼承與創新、當下與未來等關系。全書史論結合,論從史出,文字渾然一體,讀來津津有味,具備主題出版物的擔當,既是一本教科書,更是一本理想的大眾理論讀物。
張曉晶先生認為,這本書系統總結了中國經濟改革的歷史經驗,其中“政府與市場如鳥之兩翼”的概括尤為深刻,它揭示了過去45年經濟發展奇跡背后“有為政府與有效市場相結合”的制度優勢,也為當前經濟改革指出了一個重要的著力點,就是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推動形成新型地方競爭,激發地方政府改革活力,為經濟發展打造新的引擎。
劉守英先生指出,這本書完整記錄了中國經濟改革歷史,展現了中國為了發展生產力、造福最廣大人民而進行的改革探索,總結了各個階段改革的特點與規律,為經濟學研究提供了真實、完整、豐富的歷史背景,也為進一步深化改革提供了歷史借鑒。
朱濤先生祝賀《中國經濟改革簡史(1978—2023)》的順利出版,并表示新華書店將著力做好本書的發行推廣工作。
許正明董事長在致辭中指出,記錄好、呈現好時代風云變幻,展示改革開放45年輝煌成就,為時代畫像、為時代立傳,唱響中國經濟光明論,是策劃這部主題圖書的初衷。下一步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圍繞服務經濟建設和中國式現代化,持續推動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財經學術精品力作的出版,積極為國家文化軟實力提升和文化強國建設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