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常春
周末陽光正好,我們來到東安縣聚德生態(tài)文化園踏青賞花,感受初春的氣息,暢享美好的春光。
園里的廣場匯集了許多人,原來是在聽兩個資深美女引吭高歌。那宛如夜鶯般的歌聲,給市民帶來了無限的幻想空間。美女精湛的唱功,絲毫不輸職業(yè)歌手。給美女伴奏的是一位近七十歲的老帥哥,他嫻熟地彈著電子琴,修長的手指在琴鍵上輕快地跳躍,如行云流水一般,美妙的樂曲從指間流出,讓人迷戀,令人陶醉。
離開廣場,我們在綠道上漫步,兩旁一棵棵落光葉子的樹木,正在給自己穿上綠瑩瑩的衣裳,鳥兒端坐在枝頭“嘰嘰喳喳”吟唱,小草也悄悄地探出了尖尖的小腦袋,嫩嫩的、綠綠的,在春風的吹拂下,輕輕地擺動著它那柔嫩的身軀,好像是在歡迎我們的到來。
走著走著,就聞到梅花那芬芳淡雅的清香。我們的左前方有一排梅樹,樹上掛滿了粉紅色的花朵,就像一大片從天上飄落下來的云霞,好看極了,幾個市民正在梅花前拍照留影。
“春兒,你最喜愛梅花,你也拍幾張照吧。”愛人對我說。拍完照后,我仔細地觀賞這粉紅色的梅花,它的花蕊為黃色,一根一根的、細細的,就像一個小孩子柔潤的發(fā)絲,每一根花蕊的上面有一個芝麻大小的黑點點,就像一頂小帽子,別有一番趣味。梅花綻開有早有遲,在同一棵梅樹上,就能看到花開的各種形態(tài)。有的還是個花骨朵兒,遲遲不肯開放;有的含苞待放,粉紅的花苞圓圓滾滾的,鮮嫩可愛;有的剛剛綻開了兩三片花瓣,羞澀地挺立在枝條上,幾只小蜜蜂竟然不怕我,當著我的面鉆進了花瓣,貪婪地吮吸著花粉;有的早就亮出自己最美的身姿,散發(fā)出迷人的光彩,小蝴蝶在那盛開的粉紅柔嫩的花瓣上翩翩起舞。我小心翼翼地撫摸花瓣,薄薄的、滑滑的、軟軟的,湊近一嗅,頓感梅香沁人肺腑、催人欲醉。
“風雨送春歸……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突然耳邊傳來洪亮的聲音,不知是誰在聲情并茂地朗誦毛主席寫的詞《卜算子·詠梅》。我循聲而去,發(fā)現(xiàn)另一條綠道上一位老人站在幾棵綻放的梅花樹之間,正在對他面前的小男孩說:“小亮,我剛才朗誦的詠梅詩是毛澤東爺爺寫的,塑造了梅花傲霜斗雪、堅韌不拔、樂觀自信的形象,鼓勵人們要有威武不屈、艱苦奮斗的優(yōu)秀品質(zhì)和革命到底的樂觀主義精神。”小男孩點了點頭,“爺爺,我明白了,我一定好好學習梅花的精神,長大做個高潔謙虛、堅強勇敢的人。”看到這里,我不禁對老人肅然起敬,也對他這種教育下一代的方法拍手稱贊,我也相信“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在不久的將來,小男孩一定會成為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
沿著中軸線走廊,來到武林廣場,我看到年輕人對著手機跳舞,在拍抖音;中老年人有的在跳健身操、廣場舞,有的在打太極拳。
親子樂園和兒童樂園都很熱鬧,有的小孩與大人對決羽毛球,一點不落下風;有的小孩在踩滑板和騎單車玩;有的小孩在沙堆里玩泥沙;有的小孩在放風箏,他們奔跑著,跳躍著,蔚藍的天空成了一片風箏的海洋,空中回蕩著孩子們快樂的笑聲。
走到“仁義孝忠誠和禮廉”八德地磚路段時,我有幸看到一支六位美女組合的中老年舞龍隊正在為市民現(xiàn)場表演,只見一條金龍上下翻飛,靈動輕巧,贏得陣陣歡呼聲與掌聲。領隊說:“我們舞龍,不僅是為了鍛煉身體,也是為了傳承非遺文化和弘揚龍的精神。”
路過水磨坊,我第一次看到放在這里的一架水車在河水的沖擊下緩緩地轉(zhuǎn)動起來,“咕嚕咕嚕”,聲音太好聽了。我馬上打開手機,啟動了相機錄像功能。這時一個小男孩來到了水車旁邊的石頭上高興地大叫著,腳已靠近河水。一個男士跑過來把小男孩拉離河水,并蹲下抱緊小男孩;隨后一個小女孩來到了他們的身邊,先是右手拿著一根半長樹枝放在水車上指了一下,就把樹枝放到水里玩,然后右手抓住男士的上衣,左手拿著小樹枝在水車的葉片上晃動,才一會兒就把樹枝放了下來。一家三口靠在一起,目不轉(zhuǎn)睛地看著水車旋轉(zhuǎn),好一幅溫馨感人的畫面,都被我一一攝入鏡頭里。
在陽光草坪區(qū),有人在那里搭起了帳篷,玩累了就到里面休息;還有一些市民帶著孩子在草地上嬉戲,其樂融融。
走到臨水觀光區(qū),河岸邊成排的柳樹剛剛吐出嫩芽,葉子小小的,綠綠的,就像是春姑娘的長發(fā),悠悠地在風中飄蕩。大人三五成群地坐在附近的石頭上曬太陽,聊家常;小孩在河邊跳過來跳過去,頑皮地把石子丟進河水里,濺起一圈圈漣漪。
不經(jīng)意間,夕陽的余暉散落在文化園的每個角落,我們在意猶未盡之中結束了今天的行程。
選自《永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