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燕晴 石統帥

山東能源新礦集團是一家以煤炭、煤化工、物流貿易、現代服務業為主營產業的大型企業集團,為滿足企業對后備人力資源的需求,新礦集團與高等院校合作設立成人教育函授站,建立了包括專科、本科、研究生三個層次的繼續教育體系。此外,新礦集團還掛牌魯中能源技師學校和濟南新能源學校,拓展集團的職業教育生態。
基于此,作為培養煤炭行業人才的重要基地,如何讓學生教育與企業實踐和企業文化相結合,對于教育質量和思政課程體系建設有了新的要求,如何將企業文化與專業課程相融合,進而創新思政工作,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基于課程思政,企業文化融入職業教育的必要性
職業教育背景下的專業課教師更注重專業知識傳授和專業能力的培養,思政課老師注重思想政治理論方面的培養,思政課與專業課程協同育人價值引領不夠突出,需要進一步推動課程思政建設。
職業院校的人才培養方案中,各類專業課教學課時占總學時的2/3左右,由此決定了專業課教學環節必然成為“課程思政”建設的主陣地。將企業文化自然融入全部專業課課程建設及教學過程,正是在“培養什么樣的人”的維度對教育本質回歸的重要體現。企業文化的導入,為學校創造了更為接近真實的教學機會與實戰過程,這既滿足了職業教學中培養人才的內在需求,又是職業教師課程瓶頸的有效突破口,使專業課程和思政教育教學充分結合,同時符合了學員的專業技能訓練,滿足了公司的人才需求。
思政課堂中滲透企業文化的價值分析。在思政課堂中,學校利用并借鑒企業文化,將企業文化中的精神融入思政教育,一方面使學生對工作內容、崗位責任產生更深刻的認識,另一方面可以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念和道德標準,培養其良好的團隊協作精神和創新意識,達到思政、德育、技培教育三教合一,使學生畢業后能迅速適應企業的文化和理念,主動融入企業。
專業課程與企業文化相融合的思政工作創新實踐
充分發揮企業辦學優勢,堅持不斷推進企業專兼職教師隊伍建設。學校的部分上課教師是從新礦集團下屬單位調過來的擁有專業知識和技能的高技能人才,也有一些是從事企業管理業務內容的兼職教師。企業通過多種培訓方式,使學員認同企業的安全、生產、經營模式以及價值觀,明確企業的核心價值觀,把企業文化深入職工內心,引導其由內而外地認同企業文化。
企業從業人員作為專業課教師,能更好地深入企業文化,充分挖掘利用企業的優質文化資源,將企業的戰略發展目標融入學生的職業規劃教育,將企業的安全理念融入職業院校的價值觀教育,將企業的學習理念融入高職院校的思政教育,將企業文化注入學生的思想價值體系。在教學過程中,來自企業的專業課老師,可以使學員掌握企業的具體信息、情況和建設愿景,體現愛國主義情感、職業奉獻精神和工作責任心,拉近他們與企業的聯系,促進他們與企業發展工作的銜接,提高學生心系祖國經濟和服務社會的能力,促進專業課教學和思政工作的完善,實現思政工作的教育作用和專業課傳授知識的作用。
職業院校教務教研、學生管理、就業指導等相關部門應統籌安排企業文化進思政教育課堂。教務教研部門應該負責制定教學計劃和課程大綱,將企業文化納入思政教育課程體系中。在教材編寫方面,要注重引入企業文化的相關內容,將其與思政教育有機融合。
學生管理部門應該在學生日常管理、社團活動、社會實踐等方面融入企業文化元素。可以通過組織學生參觀企業、舉辦企業文化主題活動等形式,讓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企業的經營理念、管理制度和企業文化等方面的內容。
就業指導部門在就業前,組織學生進行企業文化培訓,幫助他們更好地適應企業環境。同時,就業指導部門還可以收集和整理企業文化案例,為學生提供實際的學習材料和實踐經驗。在就業后,就業指導部門還需要與企業保持密切聯系,了解企業文化的發展動態和變化趨勢,為學校的教學改革提供參考和依據。
在課程體系中,要適時更新教育內容,依據專業特點有針對性地融入企業文化,針對不同層次的職業學生,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職業教育規劃設計和就業指導課程,在培育學生“三觀”教育中融入企業經營理念、價值理論、行為準則、職業規范等內容,充分挖掘先進企業文化作為教育素材、案例,提高教育的滲透力。
企業文化導入思政課程的實踐效果與反思
優化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企業文化的導入,可以幫助職業院校更精準地了解市場需求和行業發展趨勢,從而調整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使培養出的學生更加符合市場需求。
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通過實踐教學活動和企業實習等途徑,學生可以親身參與企業的實際工作,鍛煉自己的專業技能和團隊協作能力。這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就業競爭力。
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專業素養。教師可以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和技能,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專業素養。這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和培養出更優秀的學生,有助于促進產教融合和創新成果轉化。
提升學校的知名度和美譽度。通過與企業合作和開展實踐教學活動等途徑,可以提高學校的知名度和美譽度。這有助于吸引更多的優質生源和優秀教師資源,促進學校的可持續發展。
將企業文化導入思政課程,在取得諸多實踐效益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必要的反思。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隨著社會的發展,從人才培養質量到人才內在素養,都成為國家、社會、企業重點關注的核心內容。在經濟社會高速發展的當下,職業學校要適應時代發展趨勢與產業發展,推進教學改革,引導學習者形成良好職業觀念,做好未來職業規劃。用自己的技術素質打動客戶,符合公司用人要求和國家有關培訓的規定。充分利用現代企業文化中的先進內容,有助于學習者了解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進一步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合格的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目前企業辦學的規模相對較小,校企合作是企業兼職教師進校授課的方式,因為要平衡在學校和企業的時間,上課時間會縮短很多。
部分職業院校引入的某些企業文化與思政教育所宣傳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相悖,導致學生的思維混亂、觀念模糊,會影響思政教育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