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vian

約翰·D.麥克阿瑟海灘州立公園,這片沒有被開發過的原始海灘是海龜的主要筑巢地之一。
2億年前,海龜的家還在陸地上,直到恐龍時代來臨,海龜為了生存游向大海。但是,陸地卻給它們留下了刻在基因里的印記——每一只海龜的生命,都是從細密的沙子中開始的。
經常看紀錄片的人,一定記得這樣的鏡頭:成百上千只小海龜從沙灘中鉆出來,顫顫巍巍地向大海爬去,沿路被各種海鳥當作美味佳肴,甚至連螃蟹都會過來分一杯羹。只有部分小海龜可以最終爬入大海,在經過各種魚類的又一輪洗劫之后,它們才能開始波瀾壯闊的一生。每到這時,解說總會感嘆一句“這真是生命的奇跡”。為了親眼見證這場生命奇跡,我來到了美國佛羅里達——世界上最大的海龜產卵場之一。
狹長的沙灘幾乎貫穿佛州東海岸,蔚藍的天空與大海,高聳的棕櫚樹與隨處可見的海鳥,讓佛羅里達成了美國人最喜歡的度假地之一。獨特的地形和地理位置讓這個狹長的州多種氣候并存,既能看到雪景又能感受熱帶颶風,迎風坡一派溫暖潮濕的雨林景象,背風坡則是干燥的戈壁。如此的氣候讓佛羅里達成了動植物的天堂,在這里僅僅是入侵物種就超過了500種,來自世界各地的生物都能在這里愉快地安家落戶。

志愿者們放歸被救助的海龜。

公園步道旁各種熱帶植物讓人仿佛置身雨林,穿過這片綠色屏障就是豁然開朗的白色沙灘。
當地人對各種動物都青睞有加,最受歡迎的就是海龜了。路上隨處可見繪制著海龜卡通形象的道旗,人行步道旁的海龜雕塑比比皆是,而各種紀念品商店中海龜形象的禮品也很受歡迎。我選擇春夏之交來到這里,也是因為這個時候是海龜產卵季,看到海龜的概率很高。
從邁阿密出發沿著海灘北上,不久就可以來到約翰·D.麥克阿瑟海灘州立公園,這片沒有開發過的原始海灘,也是海龜的主要筑巢地之一,潟湖和紅樹林給很多動植物提供了庇護所。步道旁各種熱帶植物讓人仿佛置身雨林,但穿過這片綠色的屏障等待人們的就是豁然開朗的海天一色,白色的浪花卷向沙灘,海鷗、蒼鷺等海鳥時不時從空中翱翔而過。穿過潟湖上狹長的過道來到沙灘,已經可以看到很多地方都被警戒線圈了起來,這是海龜已經產過卵的地方。
這里最常見到的是棱皮龜、綠海龜和蠵龜,運氣好的話還能看到稀有的玳瑁和肯氏麗龜(兩者都屬于瀕危物種)。雖然通常夏天才是海龜大規模產卵的季節,但是在初春,工作人員就已經開始在海灘上巡視了,因為棱皮龜的產卵季會早一些。棱皮龜是世界上最大的龜類,因為殼上有七條凸起的脊而得名。棱皮龜是我最喜歡的海龜,因為它身上有著太多的不同:雖然體型龐大,但得益于水滴形的身材和巨大的鰭狀肢使它成為世界上游泳速度最快的爬行動物,沒錯,世界上游泳速度最快的爬行動物居然是這種海龜。它們在海中游泳的最快速度可以達到每小時35公里,足以讓鱷魚、蜥蜴之類的爬行動物汗顏。海洋專業的研究者告訴我,現在大多數棱皮龜應該已經產完卵了,不過也不用失望,在這里還是很有可能看到它們的。棱皮龜是最常被救助的對象,因為它們巨大的鰭狀肢雖然游泳方便,但是非常不適宜在路上爬行,所以它們經常在沙灘上擱淺,有時候甚至需要出動吊車幫助它們回到大海。
一般海龜會選擇在晚上產卵,所以志愿者建議我們先去試試坐皮劃艇出海,在近海就有可能看到海龜。穿上防護服,我們跟著向導坐上小艇,雖然碧海藍天的景色著實迷人,但我卻無心欣賞這片美景,眼睛一直盯著水下,尋找海龜的蹤影。正當我盯得暈頭轉向就要放棄的時候,向導指著不遠處的海面喊道:“有海龜!”我們頓時來了精神,抑制著激動的心情,輕手輕腳地劃向那里,果然一只海龜慢悠悠地在那里晃著。看它巨大的腦袋和慢悠悠的速度就知道這是一只蠵龜。
蠵龜又叫紅海龜,在我國它還有一個外號“蠢漢龜”,巨大的頭和粗壯的脖子讓它顯得不太聰明,慢悠悠的游泳速度讓它的背甲成了“一方小天地”,藤壺和海藻等寄生物將背甲占得嚴嚴實實。不過別看蠵龜游得慢慢悠悠,但它們的活動范圍卻非常廣,在佛羅里達產卵的蠵龜會順著海岸線覓食,北到加拿大,南到巴西。而太平洋蠵龜的生命歷程更是波瀾壯闊,它們會用2年左右的時間橫穿太平洋,完成超過1.4萬公里的“回家之旅”,在被稱為“水中荒漠”的太平洋中心地區,它們可能會絕食一年以上,真正告訴了人們什么叫“駑馬十駕,功在不舍”。眼前這只蠵龜慢慢地潛入海底,也許在不久后的某個夜晚,它就會爬上沙灘繁衍后代,然后繼續踏上新的征程。
回到岸上,感覺老天爺非常照顧遠道而來的我,因為在不遠處的沙灘上,我發現了正在曬背的綠海龜。綠海龜是最常見的海龜之一,其實它們的背甲并不是綠色的,而是棕紅色。被稱為綠海龜是因為它們成年后以海草為食,導致它們的脂肪是綠色的。如果說蠵龜是“蠢漢龜”,那么綠海龜就是名副其實的“懶漢龜”,與棱皮龜、蠵龜長達上萬公里的遷徙之旅相比,綠海龜的活動范圍非常小,幾乎每個種群都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晃蕩。餓了就去近海海床啃點海草,累了就在珊瑚樹上睡上一覺,睡醒了爬到沙灘上曬曬日光浴,它們是唯一一種會爬到沙灘上曬背的海龜,可以說“龜生”是相當安逸了。

小海龜一旦孵化出來,會迅速朝大海爬行,這是它們的關鍵生存階段,需要盡快到達海洋以躲避捕食者。

海龜產卵會盡量選擇距離海邊稍遠的沙灘,避免巢穴被海浪沖壞。
作為海龜的主要產卵地,能留在約翰·D.麥克阿瑟海灘州立公園看海龜筑巢肯定是最佳選擇,無奈公園作為保護區禁止露營。于是我們只好隨著志愿者來到旁邊的一處海灘駐扎,看看能不能有好運氣看到海龜筑巢產卵,另一方面也體驗一下志愿者的工作。
觀察海龜筑巢產卵絕對不是輕松的事情,因為擔心會對海龜造成驚嚇,志愿者三令五申地告訴我們千萬不要開閃光燈,把手機的聲音都關掉,萬一看到海龜也不要發出驚呼。雖然是志愿者,態度卻比上班還要認真,可想而知他們是真心喜愛海龜,也是真心想保護好它們。佛羅里達不愧是生物的天堂,晚上的蚊子著實厲害,志愿者們隔一會就會在身上噴幾下驅蟲劑。還好我早有準備,拿出了從國內帶來的花露水,沒想到花露水的大名已經傳到了大洋彼岸,幾名志愿者都知道。通過“花露水外交”,我們和志愿者逐漸熟悉了起來。
莉莉是這幾名志愿者的“小領導”,她大學畢業后就回到佛羅里達。父母開了一家小旅行社,她除了幫助父母管理一下社交媒體,剩下的時間都投入到海龜保護上來。她說小時候看到一只棱皮龜被游艇割傷,哭了好幾天,之后就下決心保護這些可愛的生物。談到這里,她表情有些悲傷,因為在做志愿者期間,她看到了很多很多海龜受到傷害。除了被漁網割傷被船撞傷等意外事故,白色垃圾對海龜的影響也很大,比如棱皮龜主要以水母為食,所以經常會誤食海上漂浮的廢棄塑料袋,而由于它們口腔的特殊構造,一旦吞下去就很難取出。

蠵龜又叫紅海龜,它總是慢悠悠的,巨大的頭和粗壯的脖子讓它顯得不太聰明。

棱皮龜是世界上龜鱉類中體形最大的一種,重達100公斤,體背有7行縱棱,因而得名。

綠海龜是最常見的海龜之一,它們被稱為綠海龜是因為成年后以海草為食,導致脂肪呈綠色。
在我們小聲交談的時候,忽然有人小聲驚呼了一下然后趕緊捂住自己的嘴巴,順著他指的方向,我們終于等到了期待已久的畫面。一只海龜慢吞吞地爬上沙灘,雖然沒有燈光只能看到個大概,但是莉莉馬上認出來這是一只蠵龜,因為蠵龜的鰭狀肢短粗有力,所以在沙灘上爬行比綠海龜和棱皮龜都要便捷,所以它們筑巢也會選擇距離海邊稍微遠一點的沙灘,避免巢穴被海浪沖刷破壞。這只蠵龜爬了一會兒,開始扒開沙子,從遠處看感覺都要把自己埋起來了,然后就是長時間地靜止,天地間好像只剩下了海浪翻涌的聲響。我已經感覺不到時間到底過了多久,直到這只蠵龜緩緩地爬向大海,我們才緩過神來。我們連一口大氣都不敢出,壓抑著內心的激動感受這寂靜中澎湃的力量,這的確是生命的力量。
之后志愿者們小心翼翼地來到蠵龜產卵的地方,扒開沙子開始撿海龜卵,當時著實把我嚇了一跳,差點以為自己誤入了犯罪團伙。莉莉告訴我,海龜孵化的性別是受氣溫影響的,一般在33度為雌性,28度為雄性,只有30度的氣溫才能做到比例平衡。由于全球氣候變暖,海龜的雌性個體比例大大增加,已經到了破壞種群的地步,所以志愿者會將一部分卵送到保育所進行人工孵化以控制比例,然后進行放歸。其實當地對海龜的保護工作做了很多努力,比如禁止使用一些海龜無法掙脫的漁網,嚴禁偷盜食用海龜卵,還會經常舉辦海龜保護的相關講座。但是人類活動還是會對海龜產生威脅,比如氣候問題,比如海灘旁高樓大廈的燈光會讓小海龜迷失方向,無法進入海洋。
我們跟隨志愿者將這些卵送到了保育基地,雖然只是跟隨,但在我看來也許參與這樣的志愿活動比單純地欣賞海龜似乎更有意義。
幾個月后,一些小海龜應該就會爬出沙灘,經過千難萬阻回到大海,開始屬于這種古老生物新的旅程。而對于我來說,可能一生也不會忘記,在一個漆黑的夜晚,我與海龜共同傾聽海浪的聲音,感受著從很久很久之前就延續下來的生命奇跡。
(責編:昭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