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晶晶
(西安思源學院,西安 710038)
近年,高校畢業生規模逐漸擴大,高校作為培養大學生的主要場所,在畢業生就業選擇中承擔著重要職責。高校如何完善就業管理體系,引導學生做好職業選擇,特別是關于高校畢業生返鄉就業或創業的決策逐漸受到社會關注[1]。鄉村振興戰略的不斷實施,為返鄉就業創業的人員提供了良好契機。鄉村振興的關鍵環節就是人才振興,作為新時代青年,大學生是最好的社會建設者和接班人[2],他們接受過高等教育,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較高的綜合素質及較快接觸新鮮事物的能力,他們回鄉就業或創業能夠為鄉村發展注入活力,帶動鄉村居民走向致富的道路。
為了解大學生回鄉就業創業的意愿,自行設計調查問卷,以期根據調查結果總結出促進大學生回鄉就業創業的對策。問卷包含以下內容:①受訪者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別、年級、是否是獨生子女及戶口類型等。②大學生回鄉就業創業的選擇,包括是否了解創新創業政策、是否考慮回鄉就業創業、回鄉就業創業考慮的因素、最想從事哪些行業、期望薪資、積極的影響因素及阻礙回鄉就業創業的影響因素等。③對鄉村發展現狀的感知,包括對鄉村政策的感知程度、對家鄉創業孵化器的了解程度。通過問卷星平臺錄入問卷信息,通過線上社交平臺發放調查問卷,對某高校大一至大四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共發放調查問卷156份,回收有效問卷139份,問卷有效回收率為89.1%。
將問卷調查結果導入到SPSS 18.0軟件中,對問卷結果進行實證分析。受訪者基本信息指標為定性指標,為方便進行統計分析,對其進行賦值。詳見表1。

表1 受訪者基本信息Tab.1 Basic information of interviewees n=139
如表2所示,對大學生回鄉就業創業的期望薪資及希望從事的行業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發現,大學生回鄉就業創業考慮最多的就是薪資,一半左右的學生想回鄉從事電商和自媒體行業,且期望薪資集中在4000元~10 000元/月。

表2 大學生回鄉就業創業意愿的關聯因素描述性統計Tab.2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f correlation factors of college students’ willingness to return home for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n=139
推拉理論認為,個體勞動力的遷移決策并非都是理性的,流出地與流入地的客觀推拉因素對個體勞動力遷移決策的影響遠不如個體對這些因素的感知或看法的影響大[3]。如表3所示,運用獨立樣本t檢驗對性別、戶口類型及是否為獨生子女這些基本信息在大學生回鄉就業創業意愿方面產生的影響進行差異性分析。結果顯示,性別會顯著影響大學生回鄉就業創業的意愿,且男生回鄉就業創業的意愿低于女生,原因可能在于女生相對比較戀家,更傾向于選擇離家較近的地方工作。從戶口類型來看,具有農業戶口的大學生更傾向于回鄉就業創業。從是否為獨生子女因素來看,獨生子女回鄉就業創業的意愿較低。

表3 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Tab.3 Independent sample t test results n=139
進一步運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判斷年級對大學生回鄉就業創業意愿的影響(詳見表4),發現年級會顯著影響大學生回鄉就業創業的意愿,其中大一、大二學生回鄉就業創業的意愿高于大三、大四學生,原因可能在于大三、大四學生的思想更加成熟,就業時會充分考慮自身優劣勢,對大城市的高薪有更強烈的向往。

表4 不同年級的單因素方差分析Tab.4 One-way ANOVA of different grades n=139
進一步運用Pearson相關性分析影響大學生回鄉就業創業意愿的因素(詳見表5),發現大學生對家鄉政策的了解程度及對家鄉創業孵化器的認知程度均會對其回鄉就業創業意愿產生影響,且對家鄉的政策或創業孵化器越了解越能從政策中了解到相關的福利,自身也更想回到家鄉工作。

表5 大學生回鄉就業創業意愿的相關性Tab.5 Correl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willingness to return home for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根據調查問卷及實證分析的結果可以得出,大學生回鄉就業創業的意愿相對較強。隨著短視頻平臺的快速發展,大學生想借此從事電商和自媒體行業。性別等基本信息可顯著影響大學生回鄉就業創業的意愿。大學生對家鄉的就業創業政策及創業孵化器了解得越多越想回鄉就業創業。
國家對鄉村發展的重視及互聯網的高速發展給大學生回鄉就業創業帶來了光明的前景。為引導高校大學生更好地回鄉就業創業,①相關政府部門應制定適合大學生發展的政策,并利用互聯網及社交平臺的優勢對相關政策進行宣傳,建立微信群和更為便捷的信息服務平臺[4],打破信息壁壘,根據學生的就業意愿整合地區資源,讓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意識到家鄉對人才的重視。②高校應根據國家出臺的相關政策不斷完善就業教育體系,及時轉變學生的就業觀念,培養學生的鄉土情懷,如設置“課堂理論+社會企業實踐+鄉村鍛煉”相結合的就業指導課程,幫助大學生更好地認識農林牧漁等傳統產業,讓學生將所學專業知識更好地應用于傳統產業中,賦能傳統產業的發展。考慮到大多數大學生想從事電商和自媒體行業這一現狀,高校應引導學生將家鄉的傳統產業與電商和自媒體相結合,并為學生提供專業指導教師,進一步加大對鄉村的宣傳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