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施甸縣教育體育局
作為一種近些年來興起的數字化教學資源,微課打破了教學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讓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進行學習。在初中階段的語文學習中,每本教材里都會有關于名著導讀的欄目,為學生們介紹古今中外各具特色的經典著作,拓展他們的知識面。在名著導讀的教學中,如果能充分發揮微課的作用,就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了解這些著作背后的故事,以及深刻的內涵。
由于部分語文教師不怎么看重課外名著閱讀,所以教授書上的名著導讀時,往往只是按照材料一板一眼地向學生敘述一遍,就算完成了任務,也不會要求學生一定要去閱讀全本的書籍。像這樣缺乏積極性的灌輸式教學,很難提起學生對名著的閱讀興趣。閱讀本來就是語文學習中非常重要的一環,能夠極好地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文化修養[1]。語文書中推薦的閱讀書籍都是非常經典非常優秀的著作,如果學生能夠認真把這些書讀進去,一定能有更多的思考和感悟,還能為寫作積累更多的素材。
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已經越來越成熟,而微課是近些年才逐漸被更多人熟知的多媒體課程教學資源。將微課應用于名著導讀的課堂教學中,有一個非常大的優勢就是能夠豐富教學資源。以教材為例,書上通常會為學生介紹作者的生平和故事創作背景,然后提出閱讀建議并給出精彩片段,最后提出一些探究性的問題留給學生們思考。由于篇幅的限制,語文書中不可能把這些寫的太詳細,但有了微課的幫助,就可以在課堂上結合作者的紀錄片或者更多的文章節選,為學生展示名著背后更多的故事。
微課不僅可以應用于課堂之上,還能在課后由學生自主進行名著導讀學習。比如這堂課要講高爾基的《童年》,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前自己先觀看有關這本書的教學微課,并通過網絡搜索更多自己感興趣的相關資料,或提前閱讀部分章節。到了課堂上教師再進行啟發性的提問,引導學生理解文章內涵。這樣的教學模式比起單純聽教師在課堂上介紹文章,更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
傳統的名著導讀教學手段比較單一,很容易導致課堂教學流程單調、缺乏趣味性。有了微課的幫助,教師可以更好地計劃課程安排,給學生更多思考、溝通,表達看法的時間,從而實現更優的教學目標。
比如七年級下冊語文書中的名著導讀是法布爾的《昆蟲記》,這本生物學著作被人們稱作譜寫昆蟲生命的詩篇[2]。在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先利用微課播放關于昆蟲的紀錄片片段,吸引學生們對這一類生物的興趣。課本中給的精彩片段描寫的是塔蘭圖拉毒蛛的捕獵,那么教師還可以利用微課為學生展示這種蜘蛛的模樣,介紹它的生活特性,再結合文章內容進行具體描述。這樣不僅能夠降低教學的難度,還能更好地引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他們對昆蟲產生更強烈的興趣。這樣的教學方法能夠更好地吸引學生去閱讀完整的書籍,豐富自己的見聞。
在初中語文的名著導讀教學中,微課可以通過真實的、情景化的描述,為學生展示更豐富的教學資源,也更利于教師進行問題情境創設,將學生帶入故事獨特的背景之中,更好地品味其中的內涵。
比如九年級下冊的名著導讀介紹的是夏洛蒂·勃朗特著名的小說《簡·愛》。這是一部帶有自傳色彩的作品,故事出版于19世紀中期,雖然具有濃烈的浪漫主義情懷,但其實是一部現實主義小說[3]。利用微課,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更多在19世紀那個不平等的環境下,孤女簡·愛是如何反抗社會的壓迫,勇敢去追尋自己的幸福,并由此引發學生的思考,結合我們生活的背景和社會中仍然存在的不平等現象,讓學生學會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問題。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在課堂上播放由《簡·愛》改編的同名電影,從影片入手也許能更好地激發學生對這個故事的興趣,吸引他們去閱讀原著。
隨著新課改的推行,教師對學生的自主學習精神越來越重視,而微課正是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非常好的手段。利用微課,學生可以在課余時間對書中推薦的名著有更詳細的了解,每個人對閱讀的喜好都不同,而微課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判斷出自己喜歡的名著類型,促使后續閱讀活動的展開。
喜歡充滿智慧和想象的故事的同學,可以閱讀《伊索寓言》;喜歡近代故事的可以選擇魯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或老舍先生的代表作《駱駝祥子》;喜歡外國文學的同學也可以嘗試一下凡爾納充滿科學與幻想的《海底兩萬里》。在閱讀過程中,學生需要自己進行思考,利用微課學生可以更好地發揮主觀能動性,在與作者的精神交流中學會更多的感悟,提高自身自主學習的能力。
綜上所述,名著導讀是初中語文教學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而微課的應用可以幫助教師優化教學設計方案,更好地吸引學生閱讀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擴展自身閱讀量對學生來說都是非常有利的,教師應該在課堂實踐中不斷改善微課的應用方式,讓微課能更好地服務于語文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