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韻荻 李玥琪 王 林/文
在零工經濟背景下,靈活用工模式正處于快速增長期,其與傳統用工模式的差異,給績效管理帶來了新的挑戰。在人口老齡化加劇、人口流動性增強的大環境下,靈活用工模式在保障就業、縮減用人成本、避免人崗相對僵化等方面可以起到重要作用。相較于傳統用工模式,靈活用工模式在勞動關系、管理權限、工作內容、用工模式等方面均存在較大或一定程度的差異,靈活用工人員的績效考核管理,難以采用基于傳統用工模式的績效管理模式。現有文獻對靈活用工模式雖多有研究,但是對靈活用工人員的績效管理卻涉獵不多,對其中所存在問題及改進措施也缺乏探討。文章采用訪談分析方法,借助扎根理論,以A 企業靈活用工人員績效管理模式為例,識別、分析其中所存在的問題,并給出相應改進建議。
江西省A 企業于2009 年正式掛牌,為江西省政府出資設立的國有獨資有限責任公司,主要從事高速公路的投資與其他相關項目的建設與開發、受委托管理高速公路的日常運營與維護。A 企業在江西省內各路段下設多個站點,每個站點超過50%的員工屬于靈活用工人員,其中大部分為收費員,可調查對象豐富,且樣本具有一定代表性。本研究以江西省A 企業為研究對象,旨在分析零工經濟背景下,企業靈活用工人員的績效管理通常存在哪些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
研究采用訪談、編碼手段,借助扎根理論,采用質性研究方法,深入反映研究對象的內在關聯,進而形成解釋性結論,對A 企業靈活用工人員績效管理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建議。
訪談對象包括A 企業14 名員工,具體人員選擇遵循“信息飽和”原則,其中包括靈活用工人員10 名,以及他們的上級主管4 名。10 名靈活用工人員皆為企業通過第三方招聘的用工人員,皆為全職用工的高速收費人員;上級主管包括所選擇調查站點的副站長、稽核人員等績效考評相關者,本研究將受訪人員進行編號(P1-P14),受訪者的基本信息與訪談資料均作保密處理。
在正式訪談前,向訪談對象發出訪談邀請,闡述訪談目的,確定訪談時間與形式,所有訪談均在2023 年2—4 月通過線上方式進行。
使用半結構化訪談方法,訪談提綱主要圍繞績效計劃、績效評估、績效考核、績效反饋四個方面設計,所有訪談問題均保持開放,主持人向課題組每一位研究者提出訪談提綱上的問題,要求依據現場情況酌情安排深入訪談事宜。
最后依據扎根理論對訪談內容進行編碼,通過開放式編碼從訪談得到的原始資料提取初始范疇;對開放式編碼得到的范疇進行進一步歸納,提取得到主范疇;通過核心編碼對主范疇進行比較整合,進而提煉概括出更有統領性的核心范疇。研究過程中,采用NVIVO12.0 軟件處理和完成資料編碼過程。為驗證本研究的飽和性,在前11 名對象訪談結束、編碼完成以后,繼續訪談3 名人員,進行數據編碼,確認滿足飽和度原則。
通過對訪談數據進行逐句編碼,將訪談內容概念化,對于標記的節點進行歸納、提煉,獲得初始范疇。例如,對訪談原文“但是對我們來說,…,最終嘉獎類的可能少一些”貼標簽為“a22 績效結果主要用于考核而非嘉獎”,而后提取出初始范疇“A7 績效結果運用”。經過多次數據分析最終確定15 個初始范疇,開放式編碼的示例見表1。

表1 開放式編碼(部分)
對于主軸式編碼所得的初始范疇進行比較、整合,梳理得到初始范疇的內在聯系。例如“A1 績效激勵計劃了解度”“A2 工資結構了解度”歸類為“AA1 績效計劃了解度”。通過主軸式編碼,最終得到績效計劃了解度、績效指標設置、考核結果應用、考核結果準確度、員工申訴渠道、員工參與度等8 個主范疇,示例見表2。

表2 主軸式編碼(部分)

表3 核心編碼
為進一步探索A 企業靈活用工人員績效管理所存在的問題, 便于從績效管理角度提出改進意見,本研究在開放式編碼與主軸式編碼的基礎上,對相關內容進行核心范疇分析。將主軸式編碼得到的8 個主范疇比對分析、整合,提煉概括出本研究的4 個核心范疇,涵蓋了企業靈活用工人員績效管理所存在的問題。
扎根理論要求通過收集與分析數據,不斷補充、完善概念和范疇。當新的數據不能夠提供某個類屬的新性質,便可以認為數據已經達到理論飽和狀態。因此,在編碼完成后,繼續對3 名相關人員進行了訪談,結果見表4。編碼結果未顯示新范疇,認為分析得到的績效管理現存問題已達到飽和。

表4 飽和度檢驗(部分)
A 企業在制訂靈活用工人員績效目標時,沒有靈活用工人員參與討論,管理層主要是參考其他公司做法確定的績效考核指標。除此以外,靈活用工人員對績效計劃的了解也僅限于哪些行為不能做,也不了解自己的績效薪酬由哪些指標考核確定,反映出企業對績效計劃并未與相關靈活用工人員進行有效溝通。不了解績效目標,會導致靈活用工人員不知道自己在績效考核時為什么被扣分,他們能夠接收到的信息與公司實際要求不匹配,從而使得他們被迫接受工作,最終導致其工作表現存在局限。
在A 企業中,由于靈活用工人員的特殊性,公司對績效不滿意或不達標的靈活用工員工,會更傾向于解雇,而沒有選擇進行績效輔導或培訓。A 企業認為解雇的效益更高,用工成本較低。但據已有研究,解雇相對于培訓有更多的弊端,企業對員工的培訓能夠緩解雇用沖突、提高就業水平和雇用質量。同時,培訓與組織承諾存在復雜的關系,有效的培訓屬于高承諾人力資源政策的組成部分,而依賴于解雇員工的做法,只會降低企業的組織承諾度及員工工作滿意度,造成員工績效受損或企業人才流失的局面。
在A 企業,靈活用工人員若對自己的評分結果感到不滿意,向上級申訴常常會無功而返。靈活用工人員績效考評結果出現問題時,單純依靠他們自身是無法解決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問題不斷累計,一定程度上會進一步導致員工績效降低,員工工作熱情與對公司上層的滿意度下降,加深公司與員工的矛盾。
A 企業的績效結果主要用于扣錢與處罰,而在獎金、福利或是評優方面并沒有得到合理運用。在這樣的機制下,績效考核對員工帶來的壓力大于激勵效果,這些靈活用工人員對于企業的歸屬感極低,也容易喪失工作積極性,無法激發優秀員工的內在潛能。從長遠來看,這種機制不利于整個企業的發展。
員工充分參與績效指標的制定,能有效提升對組織績效考評的信任,強化員工的組織認同感。對靈活用工人員而言,充分參與績效指標制定,將一定程度消除對企業的不信任感,更加清楚工作中應在哪些方面做得更好、做得更好的標準是什么、對自己有什么益處,充分發揮其崗位工作能力。管理者應當從戰略目標出發,以企業實際運行情況為準制訂績效目標,及時對靈活用工人員開展培訓,吸納有益的意見。
A 企業應當根據兩方面情況建立即時有效的輔導體系:第一,在特殊情境前,為靈活用工人員組織適當的培訓,強化靈活用工人員的自主學習意識,“下問上答”地解決靈活用工人員日常工作所遇到的問題。第二,確保靈活用工人員在日常工作中可以快速便捷地聯系到管理人員,尋求所需的幫助。在問題產生的第一線,發生即解決,解決即學習。
量化績效考評指標是減小考評人員主觀誤差、提升考評信度的有效手段。A 企業中,靈活用工人員工作內容簡單,涉及維度單一,可根據其工作職責直接確定績效指標。對于工作內容更為復雜、涉及多個維度的績效指標確定,可采用平衡計分卡、關鍵績效指標法等方法。對于難以量化標準的工作內容,應當盡可能細致地劃分考評區間。
有效溝通是決定績效管理成敗的關鍵,只有強化有效溝通,使績效溝通深入人心,才能切實提升績效管理效能。績效考評結束,及時反饋考評結果可以作為一種監督過程。A企業對靈活用工人員的績效考評,考評人員單一,缺乏獨立的監管機制,因此,除設定量化考評指標外,還應建立獨立的監管體系。
在對收入較低、穩定性不強的靈活用工人員運用績效結果的過程中,應當采取“正向激勵為主,負向激勵為輔,正向激勵與負向激勵相結合”的策略。A 企業的績效管理體系中,片面的負向激勵給員工帶來更大的心理壓力,不利于員工充分發揮自身潛能、提升績效。結合企業實際與靈活用工人員特點,在績效結果運用上,企業應做好正負激勵的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