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中,高校發揮著獨特作用。廉政主題文藝作品是廉潔文化的藝術載體,融入高校育人可以豐富廉政教育的內容與形式,實現立德樹人的育人目標并培育學生廉潔的人格品質。廉政主題文藝作品具有教育導向、規范約束及情感激勵作用。文章基于廉政主題文藝作品在高校育人中的價值和引領作用,提出兩者多渠道、全方位的融入路徑,發揮高校在廉潔文化建設中的獨特作用。
[關鍵詞] 廉政教育;文藝作品;高校育人
加強廉潔文化建設是我們黨一以貫之的鮮明立場,對于我國建設廉潔政黨、廉潔政府乃至廉潔社會具有關鍵作用。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高校的育人職責之一就是培養具有廉政觀念的高素質人才。廉政主題文藝作品是廉政教育的重要載體,具有天然的育人價值,有助于推進高校興廉育、育廉人。
一、廉政主題文藝作品在高校育人中的價值
習近平指出,對于文藝來講,思想和價值觀念是靈魂,一切表現形式都是表達一定思想和價值觀念的載體。廉政主題文藝作品的核心與靈魂在于廉政文化,觀眾在賞析廉政主題文藝作品過程中與廉政文化產生情感共鳴,進而激發對廉潔自律的認同和追求。
(一)豐富高校廉政教育的內容與形式
高校傳統廉政教育以宣講法律法規和上思政課為主。將廉政主題文藝作品融入廉政教育過程中,可以豐富高校廉政教育的內容與形式。
廉政主題文藝作品內容之所以豐富,是因為創作者基于公權力機關和個人典型進行創作,選材豐富。廉政作品的創作形式多樣,涵蓋小說、詩歌、戲劇、繪畫、雕塑、舞蹈等,并運用包括傳統媒介和數字技術的創作工具。相較于傳統廉政教育,廉政主題文藝作品具有豐富多樣的內容和形式。作品以廉政形象為抓手,以廉政情節為助力,為學生提供“全方位”和“沉浸式”的教育體驗,讓學生與新時代廉政文化理念產生共鳴。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培育廉潔自律的理念,從而增強高校廉政教育的成效。
(二)有助于實現高校立德樹人的育人目標
立德樹人是高校的根本育人目標,高校承擔著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奮斗終身的有用人才”的使命。
廉政文化是廉政傳統和清廉風范的集中體現,廉政主題文藝作品有助于弘揚廉潔理念,傳承廉潔文化,推動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將廉政主題文藝作品融入高校育人,可以加強高校廉政教育的價值引領作用,推動高校不斷培養出具備艱苦樸素、勤儉節約、遵紀守法及廉潔奉公品質的新時代社會主義建設者,幫助高校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育人目標。
(三)有助于培育學生廉潔的人格品質
“文藝育人”的關鍵在于塑造典型形象,基于典型形象的規范與引導,學生逐漸形成自己的審美理想。
廉政文化在中國歷史上占據重要地位,無論是作為中國古代社會道德準則的“仁義禮智信”,還是為確保黨的純潔性和先進性而提出的“兩個務必”,都是廉政文化的體現。歷史上有無數廉政的典型案例,包括以毛澤東、周恩來及焦裕祿等為代表人物的紅色廉政文化典型。通過賞析紅色廉政作品,可以培養學生樂于吃苦、不懼艱難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勇于戰斗、無堅不摧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以及團結奮斗、軍民同心的集體主義精神。總體而言,廉政主題文藝作品中的典型形象有助于學生理解倡清廉和反腐敗的重要性,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權力觀與事業觀,并培養廉潔的品格。
二、廉政主題文藝作品在高校育人中的作用
文藝是鑄造靈魂的工程,承擔著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職責。廉政主題文藝作品具有教育導向、規范約束及情感激勵等育人作用。
(一)教育導向作用
舉精神旗幟,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園,都離不開文藝。新時代廉政文化弘揚時代精神,引領全社會不斷培育、踐行和發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反腐倡廉的社會風尚,具有教育導向作用。
廉政主題文藝作品是以廉政典型事件和形象為基礎,融入價值觀念、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而創作的,這些作品兼具文學價值和藝術美感。學生通過閱讀文學作品學習廉政文化理論,并通過參與相關的藝術活動來實踐廉政文化,最終學生能夠將清正廉明、遵紀守法、艱苦奮斗的廉政理念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總體而言,學生通過接觸和學習優秀廉政作品,實現自我調節、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以體現廉政主題文藝作品的德育導向。
(二)規范約束作用
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旨在營造一種有利于黨風建設和反腐斗爭的文化氛圍。在此過程中,法律法規對于確保公權力機關的純潔性及規范個體行為具有重要意義。
廉政主題文藝作品通常以反腐倡廉的典型案例為藍本,通過藝術形式展示廉政的價值及腐敗的危害,兼具現實感和教育意義,體現出規范約束作用。利用廉政主題文藝作品進行德育,一方面讓學生認識到腐敗會受到法律法規、道德規范和社會輿論的制裁,從而引導他們規范言行;另一方面警醒學生,以防他們在學習、工作及生活中出現“微腐敗”行為,有助于預防“小腐變大腐”的潛在風險。
(三)情感激勵作用
“以先進文化塑造靈魂,以優秀作品鼓舞斗志。”文藝育人的理論基礎是美育。美育即美的教育,涵蓋形式美、內容美和思想美等多方面。文藝作品是開展美育的重要載體,廉政主題文藝作品也具備美育特征。與傳統廉政教育中的法律法規及思政課程不同,廉政主題文藝作品兼具審美和教育價值。學生通過賞析廉政作品,能與廉政典型產生“心碰心,情連情”的情感共鳴,激發道德情操,形成“廉者美,貪者惡”的價值觀念。這促使學生堅守抵制誘惑、公正行事及誠實守信的處世原則,體現廉政主題文藝作品的情感激勵作用。
三、廉政主題文藝作品融入高校育人的路徑
(一)廉政主題文藝作品多渠道融入高校育人
文藝鑄魂是習近平文藝觀的落腳點,文藝作品有助于提升高校育人質量。廉政主題文藝作品融入高校育人實踐,需要發揮家庭、學校、社會三者協同育人的作用。
1.發揮學校育人主陣地作用
高校廉政教育的目標是培育學生的廉潔品格。品格養成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為了讓廉政主題文藝作品更好地融入學校教育,可以從課程、管理及環境三個維度探討。
在課程中育人:思政教師應當開展廉政主題文藝作品在育人方面的研究,深入挖掘作品的思政教育價值,打造具有廉政特色的思政課程。同時,學科教師也要形成廉政教育的觀念,認識到廉潔是必備的職業道德素養,在教學過程中積極挖掘與行業相關的廉政主題文藝作品,有意識地將克己奉公、廉潔自律和勤儉節約等廉潔元素滲透到學科教育中。
在管理中育人:高校管理涉及行政、教學、科研、學籍、學生管理等方面。通過廉政文化的引導,可以弘揚遵規守紀和勤儉節約的風氣,與高校的育人目標一致。廉政主題文藝作品融入高校管理,有助于增加學校管理活動的美感和趣味。
在環境中育人:高校應配備用于展示廉政文化的物理設施,如廉政文化長廊和展覽館等,來宣傳和弘揚廉政文化。此外,高校還可以組織各種廉政文化活動,包括廉政主題作品創作、廉政主題作品宣講和廉政主題知識競賽等。這些設施和活動有助于形成廉潔的校園氛圍,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廉政教育。
2.發揮家庭育人輔助作用
家長是學生第一任教師,家庭教育是學生的第一輪教育。中國傳統文化提倡“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其中“齊家”強調家庭治理和家風建設的重要性。家風建設與廉潔文化建設之間有內在的統一性。《素書》中的“恭儉謙約”倡導廉潔自律的生活態度,《易傳》中的“敬以直內,義以方外”則強調為人處世要有敬畏之心和正直之行。這些都體現了廉潔文化的核心價值觀,即通過家風建設來培養廉潔自律的社會成員。
高校廉政教育要發揮家庭育人的輔助作用,如開設家風廉政專欄,一方面可以宣傳名人的廉潔家風故事,例如毛澤東及其家人的樸素家風,發揮榜樣的激勵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利用數字媒介打造線上專欄,向全校征集新時代家風廉政故事,以增強學生的教育體驗感。
3.發揮社會育人資源庫作用
高校廉政教育資源以法律法規、思政教材及傳統案例為主,教育內容枯燥乏味。傳統廉政案例多聚焦于大禹、岳飛、包拯等歷史人物,以及毛澤東、周恩來、焦裕祿等無產階級革命家,教學資源單一。
社會中的廉政資源數不勝數,特別是廉政教育基地對高校廉政教育至關重要。高校應充分利用社會廉政資源,形成“高校—基地”機制,通過豐富翔實的廉政素材提高高校廉政教育質量。如江西新余羅坊會議紀念館,自建館起不斷推進紅色文化與廉政教育融合,推動廉政文化建設。引入社會資源不僅可以豐富高校教育資源,還可以推動社會資源的教育轉化。
(二)廉政主題文藝作品全方位融入高校育人
1.廉政主題文藝作品與課堂育人
高校傳統廉政教育多以宣講法律法規、上思政課為主,這些教育內容對學生缺乏吸引力,導致教育效果不佳。將文藝作品融入課堂,可以創新教育方式。教師利用廉政主題文藝作品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深入探索廉政文化精神,實現知識內化。豐富多樣的廉政主題文藝作品能夠滿足不同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幫助他們在自愿自發的狀態下汲取廉政文化。
2.廉政主題文藝作品與實踐育人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社會實踐一流課程”是高等教育改革倡導的“五大金課”之一,凸顯了實踐對教育的重要性。
為推進廉政教育實踐,高校應建立“高校—基地”機制,帶領學生進入廉政基地,參與活動以及賞析作品。例如,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舉辦的“永遠的七一”系列廉政主題展覽,為高校提供優質的廉政教育資源。另外,可以成立社團和組織校園活動推動廉政教育實踐。以江西農業大學為例,該校成立了校級社團“青年廉潔社”,在深入學生群體宣傳廉潔文化并協助學生踐行廉政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
3.廉政主題文藝作品與數字化育人
高校開展數字化育人是時代趨勢,在廉政教育方面,數字化育人可以從教育內容和教育形式兩方面著手。
在教育內容方面,高校應注重內外兼修。一方面追蹤社會最新廉政文化熱點,確保教育的時效性與前瞻性;另一方面積極展示和推廣學校在廉政育人實踐中的優秀作品,擴大社會影響力,增強校園廉政文化建設成效。在教育形式上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建設線上廉政文化教育平臺,利用微博、微信、抖音等社交媒體進行宣傳推廣;其次,與當地廉政教育基地合作,共建線上資源庫,實現“小窗口看大世界”;最后,注重教育交互,建立線上論壇和社區,為師生提供互動交流的平臺。通過這些措施,將廉政教育與數字技術深度融合,可以更好地發揮高校的育人作用。
參考文獻
[1]十九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9.
[2]齊衛平. 論廉潔文化建設的三重意義[J]. 江西社會科學,2022,42 (4):5-12,206.
[3]李丹. 傳承與創新:紅色廉政文化的當代價值及實現路徑[J]. 思想教育研究,2019(10):134-137.
[4]潘濟華. “高校—基地”協同育人教育模式在大學生廉政教育中的運用[J]. 高教論壇,2017(11):15-18.
[5]龐桂甲. 習近平關于文藝育人的重要命題[J]. 思想教育研究,2019(4):59-62.
[基金項目]2018年度江西省高校黨建研究項目“廉政主題文藝作品在高校育人中的價值和引領作用研究”的研究成果(項目編號:18DJYB089)。
[作者簡介]萬如夢(1999—" ),女,江西南昌人,江西農業大學職業師范學院,研究方向為教育技術學;邱波(1983—" ),男,江西南昌人,江西農業大學職業師范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廉政文化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