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首,寒冬臘月中,為了更加有針對性地貫徹落實中宣部、教育部聯合下發的《關于推進出版學科專業工作的實施意見》,武漢大學出版研究院的老師們集體調研了湖北崇文書局和湖北日報傳媒集團,感受到既有差別又有共同點的出版與報業傳媒共同體在這個飛速變化時代迷茫中的探索與困惑中的追求,感受到出版、報業人邁出的堅定步伐、取得的累累成果,既受教育也頗得啟發。
崇文書局雖然規模不大,但出版物種類繁多,既有古籍整理,也有現代學術著作,還有面向大眾的普及讀物,這種多樣化與全面性的出版策略滿足了不同讀者的需求。近年來,崇文書局積極擁抱新技術,推動數字化轉型,加強與各類媒體平臺合作,拓展閱讀渠道,因此被武漢大學出版研究院選為融合出版試點基地。調研中,崇文書局出版的《納蘭詞》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本書精心收錄了清代杰出詞人納蘭性德的詞作,展現了他飽讀詩書、文武兼修的才華。然而,盡管其藝術價值極高,但流通不暢,銷售量平平。幸運的是,董宇輝先生在直播中進行了詳盡而深入的解讀和分享,從而吸引了大量觀眾。直播結束后不久,《納蘭詞》的銷量迅速上升,短時間內賣出了近8000冊,成為一本備受矚目和熱銷的圖書。當我們與出版人分享這份喜悅時,也深刻體會到融媒體出版和直播帶貨對圖書銷售的巨大推動作用。
融合出版是利用多種媒體平臺(如互聯網、移動設備、社交媒體等)進行內容發布和推廣的新型出版形態。這一成功案例正是董宇輝通過直播等新媒體形式對《納蘭詞》進行了廣泛宣傳,從而帶動了該書銷售。這種利用新媒體平臺進行內容推廣的方式,不僅體現了融媒體出版的特點,更是對出版人掌握新媒體技術綜合素質和能力的考驗。
如果說崇文書局的調研之行讓我們深刻體驗到了融合出版的魅力,那么實地考察湖北日報傳媒集團則為我們揭示了報業融媒體出版的嶄新面貌。在湖北日報傳媒集團,我們參觀了全媒體指揮中心、先進的5G技術全媒體演播室、高效的全媒體采編系統,以及傳媒集團旗下的荊楚網、湖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極目新聞、《特別關注》、特別書局等媒體和書刊出版機構。親眼所見,才知數字化轉型的浪潮中,黨報集團如何充分地整合報、網、端、微、抖等多種傳播平臺和資源,端網速度、紙媒深度、全媒呈現,擴大了主流媒體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和公信力。
移動互聯網時代媒體融合發展的核心在于優質原創新聞內容的快速傳播和廣泛覆蓋,同時注重提升用戶體驗和互動性。例如,通過微博、微信公眾號、新聞客戶端、抖音、快手等自有和第三方平臺,將傳統的報紙內容轉化為數字化產品,并通過分眾傳播和差異化傳播以吸引更多讀者。這種轉型不僅拓寬了新聞傳播的渠道,也增強了與讀者的互動,使報業在融媒體時代煥發新生。
這次調研學習時間雖短,但收獲頗豐。在信息爆炸的時代背景下,無論是出版社、主流媒體集團,還是高校,都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和機遇。融合出版作為一種新興的出版形態,以其獨特的魅力和強大的生命力引領著出版業的發展潮流。傳統出版與新興媒體的融合已成為大勢所趨,我們必須緊跟科技革命的步伐,更新教育理念,不僅追求技術革新,更要實現理念的升華。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這個飛速變化的時代立足并取得更大的成就。
雖是嚴冬,暖意融融,春天的氣息已近在咫尺。
(作者單位: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武漢大學出版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