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項新研究發現,當植物因為缺水或被截枝而面臨壓力時,它們會發出有點像包裝用的氣泡膜被戳破時的聲音。這些聲音的音量與人們正常談話時的音量相仿,但植物“發聲”的音高太高,所以我們聽不見這些聲音。但科學家推測,其他植物和哺乳動物能聽見它們,并且會做出反應。

在這項新研究中,科學家用麥克風記錄分別處于無壓力和壓力狀態下的西紅柿及煙草植物“發聲”情況,然后用機器學習算法來區分未受到壓力的植物、缺水植物和被截枝植物的“發聲”差異。他們發現,受到壓力的植物比未受到壓力的植物發出的聲音更多,且受到壓力植物發出的聲音有點像“砰”或“咔嗒”聲,單株受到壓力植物每小時以看似隨機的間隔發聲30~50次,而未受到壓力的植物發聲次數要少得多。

科學家還發現,缺水的植物在出現可見的缺水跡象之前就開始發聲,在缺水5天后聲音頻率最高,而在植物干透后聲音頻率下降。植物的聲音類型隨受到壓力的情況不同而不同。此外,對玉米、小麥、葡萄和仙人掌等多種植物的研究發現,它們在受到壓力時也會發聲。不過,因為西紅柿及煙草容易在實驗室中培育,所以這類研究大多聚焦于它們。
科學家說,這些研究結果對農業有重要意義,比如可通過植物聲音來確保農作物不缺水。至于植物發聲的機制,科學家仍不清楚,但他們推測這與植物維管體系中氣泡的形成和破裂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