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陸地上最長的山脈——安第斯山脈間,水流從約5500米或更高的海拔處奔涌而下,在懸崖峭壁上翻滾,猛烈撞擊著沿途的巨石,最終匯入奧里諾科河、亞馬孫河和拉普拉塔河的洪流。如果你踏入這些急流,瞬間就會被沖走。然而,有一種鴨子——湍鴨卻能在翻滾的急流中逆流而上。


鴨如其名,湍鴨可以無所畏懼地跳入南美洲安第斯山脈間湍急的水流。在整個安第斯山脈,哪里有富含水生昆蟲的冰冷水域、突出水面的巨石(以提供休息場所和覓食區),以及帶有孔洞或裂縫的懸崖,哪里就是湍鴨的理想棲息地。
湍鴨是鴨族中的沖浪迷,它們在急流中前行就像安裝了馬達一樣毫不費力。別看它們個頭不大,卻長有一雙厚厚的有彈性的大腳,游泳時能夠有力地劃水;它們的身子呈流線型,尾巴又長又硬像尾舵一樣,簡直就是為沖浪而生的。

雖然體形嬌小的湍鴨看似弱不禁風,但其實是了不起的運動健將——它們能夠以各種技巧在水中搏擊浪花,也能沿著水中的石壁向上攀爬,還能輕松跳到一塊比自己高兩倍的滑溜溜的巨石上。在石壁上攀爬時,湍鴨會將自己長而硬的尾羽緊緊壓在巖石上,就像啄木鳥啄木時用尾羽作為支柱一樣。


通常情況下,湍鴨會在水邊陡峭的崖壁上筑巢孵卵,它們的巢穴位于崖壁的天然裂縫中或環斑翠鳥的舊巢穴中。為了避免被洪流淹到,它們會選擇在距離水面有一定高度的地方筑巢,有的甚至離水面有20米高。
在湍鴨媽媽孵卵期間,暖心的湍鴨爸爸會在巢穴下面的水域巡邏,時刻守衛著湍鴨媽媽和它們的地盤。一旦覺察到危險,湍鴨爸爸就會向湍鴨媽媽發出響亮、刺耳的警示聲,其聲量足以穿透轟隆隆的流水聲。


湍流就是湍鴨的世界。小湍鴨孵化后不久,就會在媽媽的帶領下跳入湍急的水流,隨即開始水中的冒險之旅。好在小湍鴨是天生的游泳健將,它們能輕松地在急流中前行、翻滾,還會攀爬滑溜溜的巖石。雖然略顯經驗不足,但它們已經是非常出色的“沖浪鴨”了。有時,它們會被浪花和泡沫吞沒,完全消失不見,但不一會兒,它們又會在下游幾米處重新出現。這些灰白相間的小家伙的生命力和耐力簡直令人驚嘆!
與大多數鴨子不同的是,在湍鴨媽媽帶娃期間,暖心的湍鴨爸爸仍舊會時常伴其左右,并在遭遇危險時積極保護它的一家。湍鴨還是為數不多要劃分地盤的鴨子,因為在冰涼清澈的流動水域食物并不多,所以每一對湍鴨都會找到一片滿意的水域,并盡全力保護自己的地盤,而這所有努力都是為了保證有足夠的食物養家糊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