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茂星


【摘要】? 目的? 觀察分析早期護理干預對預防老年下肢骨折手術患者靜脈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 選取2021年4月- 2023年5月醫院收治的112例老年下肢骨折手術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組間性別、年齡均衡可比的原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6例。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實施早期護理。比較兩組患者的凝血功能、生活質量、并發癥發生率。結果? 護理干預前,兩組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原時間(prothrombin time,PT)、凝血酶時間(thrombin time、TT)、纖維蛋白原(fibrinogen,FIB)、D-二聚體(D-dimer、D-D)水平、生活質量綜合評定量表(GQOLI-74)各項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干預后,兩組患者APTT、PT、TT、FIB水平、GQOLI-74各項評分均升高,D-D水平均下降,但觀察組患者APTT、PT、TT、FIB、D-D水平、GQOLI-74各項評分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施早期護理后,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1.79%)低于對照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14.2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早期護理干預可降低老年下肢骨折手術患者靜脈血栓的形成,提升生活質量,降低并發癥的發生。
【關鍵詞】? 早期護理干預;老年下肢骨折手術;靜脈血栓
中圖分類號? R473.6?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671-0223(2024)09--03
骨折手術的侵入性較大,為促進骨組織的愈合,術后需要臥床休息,長期臥床會降低人體的新陳代謝,血液流動的速度也會減慢,容易引起靜脈血栓的發生[1]。因此靜脈血栓是骨折術后較為普遍的并發癥,老年下肢骨折患者的發生率會更高,由于老年人身體素質下降,再加上慢性疾病的影響,會增加靜脈血栓的發生率[2]。靜脈血栓不僅會延長患者骨折的康復時間,還可能加重病情,所以靜脈血栓的預防是必要的[3]。早期護理干預是促進術后患者康復的一種護理模式,該護理模式鼓勵患者早期活動,改善血液循環,促進代謝,對靜脈血栓有很好的預防作用[4]。本文通過臨床觀察,探討早期護理干預對預防老年下肢骨折手術患者靜脈血栓的效果,結果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21年4月- 2023年5月醫院收治的112例老年下肢骨折手術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符合下肢骨折診斷。排除標準:①凝血功能障礙;②臟器衰竭;③嚴重血管疾病。按照組間性別、年齡均衡可比的原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6例。觀察組男性36例,女性20例;年齡54~82歲,平均年齡68.23±2.69歲。對照組男性35例,女性21例;年齡53~81歲,平均年齡68.85±2.72歲。兩組患者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護理方法
1.2.1? 對照組? 實施常規護理。護理內容包括給術后患者提供飲食干預與服藥指導,多巡視病房,觀察病情。
1.2.2? 觀察組? 實施早期護理干預,內容包括:
(1)入院評估:患者入住后,護理人員要對患者營養狀況、骨質疏松等情況進行了解,針對患者的個人情況做靜脈血栓評估,高風險者要重點護理,制定預防性護理方案。患者入院檢查完善后,護理人員針對檢查結果做再次的評估,適當調整預防方案。
(2)健康宣教:講解靜脈血栓的疾病知識,讓患者和家屬對靜脈血栓的預防有一定認知,提高對靜脈血栓預防的依從性。
(3)心理干預:護理人員在患者手術之前,幫助患者熟悉手術流程,增加與患者的交流。情緒悲觀的患者,護理人員要主動開導患者,分析其情緒的原因,并實施針對性的心理指導。講述一些治療成功的病例,增加信心。
(4)合理飲食:術后讓患者吃清淡的食物,減少脂肪的攝入,可以多進食新鮮的果蔬,促進新陳代謝。少量多次飲水,每日飲水量應在2L左右。
(5)體位管理:術后可以適當調整患者的體位,將下肢稍抬高,每隔2h給患者翻一次身。鼓勵患者早期運動,活動肢體。結合患者骨折的部位選擇相應的功能鍛煉方法。訓練的強度應從弱到強。
(6)物理康復治療:①舒展運動。患者進行下肢肌肉的舒展運動,以增加關節的靈活性和肌肉的伸展。這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環和預防下肢肌肉的萎縮和關節的僵硬。②高強度訓練:患者進行逐漸增加的高強度訓練,旨在提高下肢肌肉力量、平衡能力和身體穩定性。這些訓練可以包括舉重、平衡器械和協調練習等,以增強患者的運動功能和日常活動能力。
(7)功能訓練:康復護理團隊將進行功能訓練,包括平衡練習、走步訓練和日常生活技能改進。這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獨立性和日常生活質量,使其能夠更好地應對日常生活中的各種活動和挑戰。
1.3? 觀察指標
(1)凝血指標:包括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原時間(prothrombin time,PT)、凝血酶時間(thrombin time、TT)、纖維蛋白原(fibrinogen,FIB)、D-二聚體(D-dimer、D-D)。
(2)生活質量:使用生活質量綜合評定量表(GQOLI-74)評估生活質量,包括心理功能、社會功能、物質生活、軀體功能,分數均為1~5分,分數越高生活質量越好。
(3)并發癥發生率:并發癥包括靜脈血栓、壓瘡、便秘、感染等。
1.4? 數據分析處理方法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組間均數比較用t檢驗;計數資料計算百分率,組間率的比較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凝血指標比較
護理干預前,兩組患者APTT、PT、TT、FIB、D-D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干預后,兩組患者APTT、PT、TT、FIB水平均升高,D-D水平均下降,但觀察組患者APTT、PT、TT、FIB、D-D水平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GQOLI-74評分比較
護理干預前,兩組患者GQOLI-74各項評分比較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干預后,兩組患者GQOLI-74各項評分均升高,但觀察組患者GQOLI-74各項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實施早期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1.79%)低于對照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14.2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結論
隨著年齡增長,骨的脆性會變高,進而增加骨折的發生率,尤其是下肢骨折[5]。手術是治療下肢骨折的方式[6],但骨折手術具有很大的創傷性,手術操作會對血管造成損傷,再加上術后患者的運動量較少,容易引起靜脈血栓的形成[7]。靜脈血栓是骨折術后常見的并發癥,該癥狀的出現是由于血液流動緩慢,血液凝集成血栓堵塞血管[8]。靜脈血栓會隨著血液的流動脫落,如果脫落至肺動脈或主動脈,可引起患者死亡[9]。不僅如此,靜脈血栓對患者骨折的康復還有一定影響,血栓會引起下肢腫脹、疼痛,甚至會引起下肢壞死[10]。下肢骨折術后患者要提高對靜脈血栓預防的警惕性,常規護理對于靜脈血栓的預防效果不強,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早期護理干預在原理上屬于預防性護理,在術后早期制定護理措施,可有效預防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早期護理干預在下肢骨折術后患者中的應用,術后讓患者在早期下床活動,通過合適的體位和功能鍛煉,能夠刺激血液流動,防止血液凝集,再聯合飲食與心理的干預,全面預防靜脈血栓的形成。運動康復在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中也具有重要意義。適度的運動可以增加下肢的肌肉力量,改善運動功能,并預防血栓的再發。鍛煉可以促進血液循環,防止血液在下肢淤積,減少血栓形成的風險。常見的運動康復措施包括散步、踏步運動、足踝運動和肢體抬高等。早期護理還注重心理支持,幫助患者應對與下肢深靜脈血栓相關的心理壓力和焦慮。心理支持可以提供患者情感和認知的支持,幫助他們積極應對疾病,調整心態,增強康復的積極性。心理支持可以通過心理咨詢、心理教育和康復心理治療等方式實施。研究表明,早期護理在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中的應用能夠顯著改善生活質量和康復效果。通過綜合應用藥物治療、物理治療和運動康復等多種康復措施,可以提高患者的康復率,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心理支持也被證明是早期護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患者建立積極的心態和參與疾病管理過程起到積極的作用。
結果顯示,實施早期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APTT、PT、TT、FIB、D-D等凝血功能均優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心理功能、社會功能、物質生活、軀體功能等生活質量評分均優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表明該護理模式對凝血功能有一定改善效果,一定程度上降低靜脈血栓形成的風險,并發癥的發生率也得到降低,術后患者的生活質量未受到嚴重的影響,病情的恢復情況比較良好。
綜上所述,早期護理干預可預防老年下肢骨折手術患者靜脈血栓的形成,提升生活質量,具有一定臨床價值。
4? 參考文獻
[1] 李文娟,魏建寧.以預防性理論為導向的護理干預結合間歇充氣加壓療法對跟骨骨折術后患者下肢血液循環、足部功能及并發癥的影響[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23,8(12):144-146.
[2] 王藝,李庭,米萌,等.基于加速康復外科理念的護理干預對踝關節骨折擇期手術患者術前患肢消腫的應用效果[J].中華骨與關節外科雜志,2023,16(2):169-174.
[3] 周猛,劉偉,張建芳,等.血清miR-143-3p聯合Autar評分對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后深靜脈血栓形成評估價值研究[J].創傷與急危重病醫學,2023,11(1):23-27.
[4] 王桂娜,盧巧梅,肖美云,等.基于Caprini風險評估模型分級護理在預防老年股骨頸骨折術后靜脈血栓栓塞形成中的應用[J].福建醫藥雜志,2022,44(6):136-138.
[5] 楊冰玲,吳璐.Caprini血栓風險評估量表聯合早期護理路徑對預防脊柱骨折患者術后下肢血栓形成的應用[J].黑龍江醫藥科學,2022,45(6):194-195,198.
[6] 張蕾.分析協作護理干預模式對老年髖部骨折患者術后髖關節功能治療依從性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22,33(11):1371-1374.
[7] 陳瀟,李玲利,何凌霄,等.血栓彈力圖參數聯合D-二聚體、纖維蛋白原對老年髖部骨折患者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預測研究[J].四川醫學,2022,43(11):1091-1096.
[8] 費平,宋蕓蕓,陳莎莎.血栓彈力圖指導預防性護理在下肢骨折患者中應用對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預防效果研究[J].基層醫學論壇,2022,26(21):142-144.
[9] 岳夢甜,孟銀芝,劉靜.基于5E康復模式的護理干預對預防下肢骨折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應用效果分析[J].黑龍江醫學,2022,46(6):753-755.
[10] 潘玉琴,陶婷,吳曄.空氣壓力波治療儀聯合體感誘發電位監測預防脊柱骨折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應用效果[J].中國醫學物理學雜志,2021,38(12):1554-1559.
[2024-02-21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