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小林 李婷 趙品暉 王鵬



摘 ?要:在提升線上課程教學質量方面,探究學生對線上教學的滿意度影響因素是實現高質量教學的核心問題之一。文章選取山東建筑大學714名本科生作為研究對象,利用路徑分析和中介效應分析探究大學生的學習狀態、學業情緒等個人特性與線上課程教學滿意度之間影響機制。研究發現,學習狀態與線上課程教學滿意度之間存在顯著正向關系;積極學業情緒可以正向影響線上課程教學滿意度,消極學業情緒與線上課程教學滿意度之間則呈現負相關。在中介效應分析方面,積極學業情緒在學習狀態維度、教學環境維度與線上課程教學滿意度之間起中介作用,但并未通過消極學業情緒明顯影響線上課程教學滿意度。
關鍵詞:線上課程教學;滿意度;個人特性;學業情緒;中介效應
中圖分類號:G645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4)02-0191-04
在智慧教育時代,線上課程教學作為線下教學模式的重要輔助,憑借其豐富的信息化資源、多元化信息互動方式,為提升教學質量創造了有利條件。面向大學生開展大規模的線上教學,從成熟的線下轉變成“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是對教學質量和信息化建設的重大考驗。越來越多的學者關注線上學習效果研究[1],學生的學業情緒[2-3]等個人特性因素對線上教學效果的影響機制被廣泛討論。
本研究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開展研究:1. 線上課程教學期間學生心理狀態、學業情緒狀態;2. 線上課程教學的滿意度情況以及個人特性的影響特征;3. 學生對線上課程教學的意見和建議。
一、線上課程教學滿意度影響因素分析
(一)影響因素分析
線上課程教學滿意度用于表征網絡學習者在線上學習模式下的學習狀態[4-5]。線上課程教學滿意度的影響因素可以歸納為內部和外部兩方面的因素。內部因素為學習者自身特征,包括線上學習學業情緒、自我效能感、學習價值認知等。外部因素包括教師教學特征、網絡平臺技術等,教師教學特征一般指教師教學能力、教學互動方式等,網絡平臺技術方面即網絡環境穩定性、技術可用性等。以上這些因素均可能對學生線上課程教學滿意度產生一定的影響。在既有的研究中,將學業情緒與線上課程教學滿意度直接關聯的研究成果相對較少,本研究將對其進行深入探討。考慮到學生的學習狀態對線上課程教學體驗的影響較大,探明這一因素有助于獲得較為客觀的學生線上課程教學滿意度評價結果。
(二)分析框架
根據線上課程教學滿意度影響因素理論梳理和關聯性分析,將所有可能相關因素根據特性劃分為三個維度,分別為學習狀態維度、學業情緒維度、教學環境維度,其中學業情緒維度在研究框架內作為關聯中介。本研究以山東建筑大學本科生為研究對象,以積極學業情緒、消極學業情緒構成的學業情緒維度為中介變量,以學習狀態維度、教學環境維度為解釋變量,重點研究大學生的學習狀態維度、學業情緒維度在各因素中如何相互影響作用于線上課程教學滿意度,分析框架如圖1所示。
二、研究設計和數據分析
(一)數據來源
本研究分析的數據主要來自山東建筑大學交通工程學院于2022年4月19日至4月26日期間開展的“學業情緒與線上課程教學滿意度”的調查,面向線上課程教學的本科生發放線上教學情況調查問卷(問卷采用不記名方式),共有741名學生參與此次調查,獲得有效樣本718份,有效率96.9%。參與本次調查的學生中,以大一到大三年級的學生為主,占比分別為30.2%、29.7%、39.7%。
(二)變量說明
1. 學生學習狀態維度。學習狀態維度包括學業水平、線上課程教學經驗,以及對線上課程教學能力的自我認知。線上學習能力量表基于杰西卡·李(JessicaLi)等人編制的線上學習自我效能感量表[6],并結合線上教學的實際情況予以適當修改,用于測量學生對自身線上學習能力上的評價。量表共設置5個題目,采用李克特5點計分法(1=完全不符合,5=完全符合),考查學生線上學習專注度、線上知識理解度、線上學習適應能力、學業承受能力以及主動學習意愿。經測量,該量表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807,KMO值為0.854,巴特利檢驗P值為0.000<0.001,表明該量表具備較好的信效度。線上學習自我效能感是本研究的自變量。
2. 學生學業情緒維度。以AR Artino,DB Mccoach等編制的網絡學習滿意度問卷[7]為基礎,測試線上學習參與者在學習過程中可能產生的積極學業情緒和消極學業情緒。量表共設置11個題目,采用李克特5點計分法(1=完全不符合,5=完全符合)。經測量,該量表題項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871,KMO值為0.757,巴特利檢驗P值為0.000<0.001,表明該量表具備較好的信效度。線上學業情緒將作為中介變量,分析各因素與線上滿意度之間的中介效應。
3. 線上教學環境維度。從教師教學能力、網絡平臺技術、師生教學互動探究外部教學環境的滿意度。測試題分別調查教師PPT課件資源、教學能力熟練度、教學反饋和授課狀態等,信息平臺環境的穩定性、簡易性和終端完備度,以及教學互動的合理性、有效性和參與度。量表共設置10個題目,采用李克特5點計分法(1=完全不符合,5=完全符合)。經測量,該量表題項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901,KMO值為0.911,巴特利檢驗P值為0.921,表明該量表具備較好的信效度。線上課程教學滿意度因素是本研究的自變量。
4. 線上課程教學滿意度。線上課程教學滿意度作為本研究的因變量,滿意度得分為1—5等五個等級,與量表題目等級保持一致。分值越大,說明學生對線上課程的教學滿意度水平越高。
三、研究結果
(一)學業情緒的差異分析
本研究通過ANOVA方差分析(如表1所示)研究學業水平、線上學習經驗對于積極學業情緒、消極學業情緒共2項情緒類型的差異性,從表1可以看出:
在所有類別中,對于學業情緒而言,學業水平和線上學習經驗具有統計學意義。整體而言,積極學業情緒的得分高于消極學業情緒。隨著學生的學業水平、學習經驗增多,其積極學業情緒得分呈現增加趨勢,消極學業情緒基本呈現先降低后增加的趨勢,側面反映出當學生處于學習水平較低、經驗較少的狀態時消極學業情緒較高,隨著經驗學習水平增加,線上課程教學要求更高,更容易誘發學生產生更多的消極學業情緒。
(二)線上課程教學滿意度的差異分析
本次調查從教師教學能力、網絡平臺技術、師生教學互動三個維度評價線上課程教學滿意度,如表2所示。研究得知,線上課程教學總體滿意度平均得分為3.884,明顯高于理論上的中性值3,說明學生對于網絡學習的整體滿意度水平較高。在三個教學維度中,教師教學能力的滿意度評價結果達到了3.948,說明學生對教師的線上教學能力高度認可。
利用ANOVA方差分析(如表3所示)研究學生的學業水平、線上學習經驗對于線上學業滿意度的差異性。結果顯示,不同學業水平(F=7.695,p=0.000)、線上學習經驗(F=12.385,p=0.000)對于線上課程教學滿意度均呈現出0.01水平顯著性,二者的組別平均值得分對比結果均呈現明顯的差異性。
(三)相關性分析
表4為學習狀態維度、學業情緒維度、教學環境維度三個維度內部各因素與線上課程教學滿意度之間的相關關系。
線上課程教學滿意度和消極學業情緒、積極學業情緒之間的相關系數值分別為-0.134**、0.684**,均呈現出0.01水平的顯著性。分析結果說明,積極學業情緒能夠更好地引導線上學習體驗,也與線上課程教學滿意度的相關程度最強,需要在學生學習過程中重點關注,而消極學業情緒與線上課程教學滿意度之間有著顯著的負相關關系,可能會削弱學生網絡學習狀態。
學業水平、線上學習經驗、教師教學能力、網絡平臺技術、師生教學互動各因素均與線上課程教學滿意度呈現顯著正相關??梢?,線上教學質量的提升不僅需要關注學生自身的線上學習狀態,還需要打造優質的教學網絡環境、提升交互程度,從而對線上課程教學滿意度產生積極效應。
四、線上課程教學滿意度模型構建
本研究考察學業情緒作為中介變量時,分析其對學習狀態維度、教學環境維度與線上課程教學滿意度之間是否具有中介效應。
(一)路徑分析
采用路徑分析方法。積極學業情緒對于線上課程教學滿意度影響路徑呈現出0.01水平的顯著性(z=25.130,p=0.000<0.01),標準化路徑系數值為0.684>0,說明積極學業情緒會對線上課程教學滿意度產生顯著的正向影響關系。消極學業情緒對于線上課程教學滿意度影響的標準化路徑系數值為-0.134<0,并且此路徑呈現出0.01水平的顯著性(z=-3.614,p=0.000<0.01),說明消極學業情緒會對線上課程教學滿意度產生顯著的負向影響關系。在所有路徑分析中,學業水平、線上學習教學經驗與消極學業情緒的回歸關系不顯著(見表5)。
(二)中介效應分析
本研究采用Bootstrap自助法檢驗積極學業情緒、消極學業情緒對線上課程教學滿意度的中介效應。由于消極學業情緒和學業水平、線上學習經驗均沒有顯著影響,主要從積極學業情緒展開中介效應研究。檢驗結果表明,積極學業情緒在線上課程教學滿意度和不同維度影響因素之間起顯著的中介作用,而在部分因素(學業水平、線上學業經驗)和學習滿意度之間,消極學業情緒的中介作用不明顯,中介效應分析結果如表6所示。
結合以上結論,線上學習經驗與線上課程教學滿意度之間存在四條路徑的中介效應:線上學習經驗→積極學業情緒→線上課程教學滿意度;線上學習經驗→積極學業情緒→網絡平臺技術→線上課程教學滿意度;線上學習經驗→積極學業情緒→教師教學能力→線上課程教學滿意度;線上學習經驗→積極學業情緒→師生教學互動→線上課程教學滿意度路徑均達到顯著水平,學業水平與線上課程教學滿意度也存在四條路徑的中介效應。
本研究結果表明,積極學業情緒在線上學習經驗、學業情緒、線上學習能力與線上課程教學滿意度以及各維度滿意度之間起中介作用,但自變量并未通過消極學業情緒影響學習滿意度。
五、結論與建議
本研究探討了大學生線上課程教學滿意度影響因素,實證檢驗了學習狀態維度(學業水平、線上學習經驗、線上學習能力)、學業情緒維度(積極學業情緒、消極學業情緒)等大學生個人特性與線上課程教學滿意度之間的影響機制,重點分析了學業情緒的中介作用。
(一)學生學習狀態、學業情緒和線上課程教學滿意度的基本特點
通過對山東建筑大學718名大學生調查顯示,學生表現出更高水平的積極學業情緒狀態,相比而言,學業水平更高和線上學習經驗更豐富的學生積極學業情緒得分更高,這一結論具有統計學意義。隨著線上學習逐漸常態化,調查結果發現大學生近期心理感受更多的是平靜、淡然,少部分同學仍然存在煩躁(8.77%)、焦慮(4.32%)、抵觸(4.04%)的感受,側面說明了學生負面消極學業情緒也相對降低。
大學生對線上課程教學滿意度整體水平較高,平均得分為3.884,明顯高于理論上的中性值3。教學維度中三個影響因素的滿意度也均超過了理論中性值,其中對線上教師的教學能力滿意度的評價得分達到了3.948,這反映出教師的教學能力對學生線上滿意度的正向作用。學生的學業水平、線上學習經驗與線上課程教學滿意度相關性顯著,差異性較為明顯。隨著網上學習趨于成熟后,可以消除學生自身學習經驗帶來的線上學習效果的差異性。
進一步分析學業情緒維度對線上課程教學滿意度的相關性,線上課程教學滿意度與積極學業情緒正相關、與消極學業情緒負相關。積極學業情緒能夠引導學生更好地感受線上學習,消極學習情緒可能削弱線上學習成效。這也提示教育管理者和教學者,在線上教學提升策略中,可以從積極引導學生正面積極情緒、抑制疏導消極情緒方面入手,進而達到較為滿意的線上教學效果。
(二)學業情緒在學習狀態維度和線上課程教學滿意度之間的中介作用
研究結果表明,積極學業情緒在學習狀態維度、教學環境維度與線上課程教學滿意度之間起中介作用,但并未通過消極學業情緒明顯影響線上課程教學滿意度。通過分析中介效應中積極學業情緒作用,可以說明高質量的教學環境能夠引發大學生在線上學習中更多的積極情緒,進而使學習者對線上課程教學滿意度的水平更高,也能進一步激發其參與線上學習的意愿。對于學業水平較高、線上學習經驗更豐富的學習者,也更能產生積極學業情緒,以更好的狀態投入線上學習。
本研究消極學業情緒對線上課程教學滿意度的中介效應不顯著,可能是學生目前已經能夠以更淡然的狀態面對線上學習模式,相對而言,其體驗到的消極學業情緒處于中等偏下水平。此外,學生對自己的線上學習狀態比較認可,學業水平、線上學習經驗、線上學習能力的評分分別為3.237、3.652、3.043,均高于理論上的中性值3,可能削弱了消極情緒影響。這與部分學者研究成果一致[8],也需要在未來研究中進一步深入探討。
因此,在線上學習過程中,需要關注學生的不同學業情緒狀態對線上課程教學滿意度的影響。積極的學業情緒在線上課程教學滿意度狀態研究中具有顯著的中介作用,可以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更積極正向的情緒,幫助學生更好地投入線上學習。
綜上所述,積極響應落實國家的互聯網教學發展規則,需要每一位教育者更加積極地應對線上教學模式,對于在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痛點,需要從學生學習狀態、學業情緒、教學環境等多個方面進行改進,全方位優化線上教學環境。值得注意的是,學校管理者和教師在推行新型教學方式過程中,需要格外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態和情緒特征,引導學生以更加積極的狀態投入課程學習,這對提升教學質量而言意義重大。
參考文獻:
[1] 徐曉青,趙蔚,劉紅霞. 大學生在線學習滿意度影響因素研究[J]. 中國遠程教育,2017,(05):43-50+79-80.
[2] 龔少英,韓雨絲,王麗霞,等. 任務價值和學業情緒與網絡學習滿意度的關系研究[J]. 電化教育研究,2016(03):72-77.
[3] Frenzel AC, Thrash TM, Pekrun R, et al. Achievement emotions in Germany and China:A cross-cultural validation of the academic emotions questionnaire-mathematics[J]. Journal of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2007(03):38.
[4] Wang Y S. Assessment of learner satisfaction with asynchronous electronic learning systems[J]. Information & Management,2004,41(01):75-86.
[5] Gote J A . Defining consumer satisfaction,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 Review[J]. Grid Inc, 2000.
[6] Jessica Li,王辭曉,吳峰. 成人在線學習自我效能感量表編制及測量[J]. 遠程教育雜志,2015,33(06):47-53.
[7] Artino A R,Mccoach D B. Development and Initial Validation of the Online Learning Value and Self-Efficacy Scale[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Computing Research,2008,38(03):279-303.
[8] Eom S,Wen J,Ashill N. The determinants of students perceived learning outcomes and satisfaction in university online education: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J]. Decision Sciences Journal of Innovative Education,2006,4(02):215-235.
(薦稿人:時柏營,山東建筑大學副教授)
(責任編輯:石子靜)
基金項目:中國交通教育研究會教育科學研究課題《基于“教”與“學”一體化數字評估技術的教學設計合理性分析及持續改進方法研究 》(課題編號:JT2022YB225);山東建筑大學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專業課思政教學的精準融入和高效融入研究”(項目編號:XJG2022019)。
作者簡介:盧小林(1988—),女,博士,山東建筑大學交通工程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交通信息分析、課程思政與教學改革:李婷(1988—),女,博士,山東建筑大學交通工程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課程思政與教學改革;趙品暉(1985—),男,博士,山東建筑大學交通工程學院副院長,副教授,研究方向為瀝青材料、高等教育管理;王鵬(1984—),女,博士,山東建筑大學交通工程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瀝青路面材料、大學生課程教學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