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薊州區第一中學 劉紅艷
生態文明建設匹夫有責。作為生物教師,要在教學中讓學生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從而形成生態保護意識。《普通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提出的學科核心素養主要表現在生命觀念、理性思維、科學研究、社會責任四個具體方面。針對生物學科社會責任這一核心素養來說,其中有一點是讓學生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形成生態保護意識。如何在生物學教學中讓學生利用生物學知識形成生態意識,如何讓學生積極、自主、自然地利用生物學知識解決這些現實問題呢?下面淺談一下筆者的認識。
教材是教學的根基與依據。生物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實驗教材,還要重視實驗教學與環境的聯系,特別是教材中隱含的一些生態知識,生物教師應該對它們進行發現和深挖,在生物課堂上把教授知識和生態保護統一起來,在平常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高中生物教學的教材中有很多可以作為生態教育的素材。例如:在教學生物入侵時,教師給學生講述有關紫莖澤蘭和水葫蘆的知識,讓學生討論它們帶來的危害以及如何治理。教師還講述美國白蛾現象,讓學生討論后師生共同總結生物入侵所帶來的危害:生物多樣性銳減、破壞生態平衡、加速物種的滅絕、給人們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等。這樣既培養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又讓學生深刻認識到了生物入侵的危害,同時也激發了學生保護環境的強烈責任感。
再如:在教學《基因突變》一課時,當講到物理、化學致癌因子時,教師引導學生討論總結出自身或者朋友、同學在生活中的不良生活習慣,這也引起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學生總結出熬夜、吸煙、過度玩電子產品、吃燒烤腌制品等的不良習慣,教師從而總結告誡學生珍愛生命,對此做好宣傳,并對同學、朋友、家人進行規勸,利用自己的力量,讓身邊人都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充滿正能量,這也是培養學生形成生態意識的一種途徑。
教師結合現在單克隆抗體制成生物導彈的知識,講述當前的CAR-T 細胞治療技術,這也培養了學生的責任擔當和家國情懷。在講生態工程一章內容時,教師播放東北防護林圖片、塞罕壩蛻變圖片、濕地生態系統美麗的黑頸鶴圖片、可可西里惹人憐愛的藏羚羊圖片,同時講授濕地生態系統恢復工程、礦區廢棄地的生態恢復工程等,讓學生喜歡綠水青山,認識到綠水青山可以凈化空氣、防風固沙、陶冶性情等,可以為我們造福,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人類不能做自己的掘墓人。
特別值得提出的是,教師在課堂授課時,有意識地把生態環境保護的相關內容和生物教學結合在一起,讓學生知道有很多志愿者正在前仆后繼地為保護環境付出,為了天藍水清正在不斷努力。教師讓學生查閱資料了解基因工程:該工程可以培育出分解石油的工程菌,分解塑料的工程菌,還可以通過生物科學技術把植物的纖維素轉化為可供人們使用的清潔能源,形成桑基魚塘、生態農業,還有新能源的開發和利用等,讓學生看到科技的光芒,看到環保的希望。同時,教師要告訴學生我國目前面臨的生態問題以及取得的成就和面臨的困難,激發了學生強烈的學習欲望,激發了學生保護家園建設綠水青山的強烈社會責任感。
教師要培養學生從意識上重視環境保護的重要性,要從學生身邊的點點滴滴出發,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到生態保護是實實在在的,是和我們生活緊密相連的。不同的地區生態條件各不相同,教師應該適時地安排課后觀察實踐,讓學生在觀察實踐中對自己所處的環境進行分析,通過網絡、新聞等媒介了解自己身邊以及當今的一些生態問題,根據所學知識設疑、分析、解釋、解答,并研討、總結。這種途徑讓學生對生態問題高度關注,上網搜集資料和想辦法答疑的過程能不斷深化學生的生態保護意識。學生觀察和研究的最好場所便是與學生密切相關的生活環境,通過對朋友、同伴等他人生活習慣的觀察,判斷哪些行為是對環境的破壞,哪些行為值得宣揚和提倡,通過這種形式完成對生態保護意識的強化,讓環境保護意識滲透在日常生活中。
天津市薊州區青山綠水,風景宜人,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假期時間游覽盤山、八仙山、九龍山、梨木臺等風景區,觀察總結風景區的植被種類,體會青山的巍峨,走進農家院,看看農民的笑臉,體會綠水青山給農民帶來的收益和幸福,撰寫游覽后的感想,激發學生愛家鄉、愛綠水青山的強烈感情。
教師可以讓學生欣賞大薊州的翠屏湖。看到波光粼粼的湖面和清澈的水,學生指出水是人類的生命之源,地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唯一家園,地球如果缺少水資源,人類的生產生活以及生命就會受到威脅。可是,現在水資源的污染越來越嚴重,我們的淡水資源在日益銳減,一些地方已經出現淡水資源枯竭的情況,水資源危機已經成為全球關注的生態問題。
教師在講授“自由水和結合水”一課時,引導學生討論如何保護水資源,如何從我做起,如何合理使用農業化肥,生活污水如何治理,怎樣減少水華和赤潮,怎樣通過基因工程來培育抗蟲植物、抗除草劑植物、固氮植物等,減少農藥抗除草劑和化肥的使用,減少對水資源的污染。
教師可以給學生指出一些現象,如全球變暖、極地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汽車尾氣、生物多樣性銳減等問題,讓學生加強環保意識,拒絕把野生動物當成美食,也讓學生意識到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
此外,教師還可以與學生一起討論并總結PM2.5對人體的危害。PM2.5是指當量直徑小于2.5微米的顆粒,能夠長時間懸浮在空中,攜帶有毒物質,可以進入人體。直徑在10—50 微米之間的顆粒,會被鼻腔的粘膜吸附;PM50 能夠抵達鼻腔;PM10 直徑小,因此可以到達口腔;PM2.5 直徑更小,可以到達人的肺部,進入肺泡其攜帶的有害物質甚至能夠進入人的內循環,其危害可想而知。教師還可以講述生物圈二號的實施和失敗,讓學生深化生態意識,意識到地球是人們賴以生存的唯一家園,人們必須保護地球、愛護地球。
教師平時有意識地宣傳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論述,深刻分析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好的生態環境就是最健康的公共資源,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教師在教學中教育學生時刻把保護生態環境當作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當作關系永續發展的長遠利益,當作功在當代、利在千秋、造福子孫的大事。我們的山更青水更藍,人民就業生財機會就越多,好的生態環境越來越成為重要的“天然資本”,綠水青山會源源不斷帶來金山銀山。
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是高中生物教學中一項系統且艱巨的任務。作為高中生物教師,我們要充分利用自身的優勢,結合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結合區域環境特點,理論聯系實際,努力挖掘教材,不斷引導教育學生,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始終貫穿環保教育和環保意識,同時加強課程思政教育,使學生高度關注環境問題,努力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教育學生愛護好我們的山和水。綠水青山終將轉化為金山銀山,也為子孫后代造福。在這一基礎上,增強學生環保意識,推動我國環保事業的發展。
在生物教學中,我們要讓每個學生認識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性,充分感受到家鄉山美水美,充分利用所學的生物學知識,養成保護環境、珍愛生命、維護生態平衡的良好習慣,積極參與創建綠色家園活動、倡導綠色出行,建設好我們的綠水青山,保護好我們賴以生存的唯一家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