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 年5 月,我在完成碩士學位論文答辯后隨即攻讀中國古代文學批評史專業博士學位,于2005 年初擬好“明末清初杜詩學研究”論文提綱后,一邊閱讀杜詩文獻,一邊著手部分章節的寫作。然而,在按照論文提綱動筆時,常常苦惱于提綱中的諸多問題前后不相關聯,“東一榔頭,西一棒槌”,缺乏邏輯性和體系性。6 月上旬,在系里遇到周先生,在向先生問候之后,先生問起我博士論文寫的什么題目,進展如何,我忙呈上已修改到第四稿的論文提綱,請先生過目。很快,便收到了先生的書面意見:
重喜:
博士論文提綱匆匆讀過,今提出下述一些看法,供你參考。
一、我覺得,這份提綱中的內容,可以寫成兩本書,上、下編偏于理論闡發,附錄著重文獻考辨,二者不必兼容。目前集中精力寫好論文為要,應先著眼于寫好上、下編的內容,附錄中的內容放在以后再考慮。
二、是否可以考慮將下編中涉及的許多問題歸在幾大流派中一起寫。如詩史論、詩史互證論的內容,就可放在虞山學派中寫。這樣寫,有血有肉,容易得到他人認可。如將相關內容分成幾個問題寫,容易重復,且會讓人在讀該部分時易生不深不透之感。
三、下編中提的問題太多,有些老問題難出新意,如李杜優劣論等,如無新見,自不必寫。年譜考等內容,放在文獻部分寫;校讎論、音韻論等均應入文獻中去探討。
四、“杜詩對清初詩歌創作之影響”可以放在上編中,內容相近故也。博士論文應渾然一體,不要把想到的東西都加進去,使人覺得很夾雜,反而會給人留下思惟不庸的感覺。
五、掌握文獻,強調竭澤而漁,此自是正論,但杜詩以后,文獻實在太多,千家注杜,良莠雜陳,故亦不必拘泥。先泛讀一遍,將一些浮泛之作棄在一旁,而把精力集中放在幾種有代表性的著作上,如此已夠。論述之時,從一些次要的著作中挑出若干內容加入進去,他人也已感到你對全局已有把握。如能對同類著作有一通論式的評述,則更見功力。但力量不必平均分配,必須突出重點。只要寫好若干重點著作,論好一些重要問題,即已夠水平。
周勛初 2005.6.12
明末清初是繼宋代之后杜詩學發展的第二個學術高峰期,也是集古代杜詩學大成的總結性階段,存世的全集、選本、詩話、評點等各類文獻有一百多種,其中不乏像錢謙益箋注《杜工部集》、朱鶴齡《杜工部詩集輯注》、仇兆鰲《杜詩詳注》、浦起龍《讀杜心解》這樣的杜詩學名著。過去的兩年中,我多次到南圖、國圖、上圖、浙圖等地訪書,收獲很豐的同時也帶來了陷于百余種杜集的“泥潭”中難以自拔的苦惱。現代學術論文以問題為中心的規范,自己當然是知道的,也將19 世紀艾克頓(Lord Acton)的名言“研究的對象是問題而不是斷代(study problems not periods)”視為論文寫作的座右銘。但在擬定論文提綱之際,之前閱讀大量文獻帶出來的諸多問題,一時間紛至沓來,一下子擁塞在腦子里,不知該如何取舍。當時呈送給周先生的論文提綱分為上、下兩編和附錄,附錄是計劃對這一時期百余種杜集文獻所作的敘錄。上編包括明末清初杜詩學興盛的原因、地域派別的形成和對域外杜詩學的影響三個論題。下編又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討論一些具體問題,包括校讎論、詩史論、李杜優劣論、杜詩章法論、杜詩對清初詩歌創作的影響、以文為詩論、年譜考、無一字無來處說、集大成說、杜詩音韻論十個論題;第二部分討論詮釋方法,包括以意逆志、詩史互證、內注引古、外注解意、以杜證杜、以八股文法解杜六個論題。
周先生的回信,從論文的結構方面給我提出了四條具體的修改意見,而從最后這段話來看,先生對我的論文提綱應該是不太滿意吧。我向來以不打擾先生為敬,只得自己私下對先生提的這些意見苦思冥想。
經過半年時間的“參話頭”,大腦才逐漸有些開竅:試想,自己購買了那么多當代學者出版的杜詩專著,收集了那么多當今期刊發表的杜詩論文,但這其中真正解決了多少問題?有學術價值的又有幾篇呢?明末清初杜詩學著作亦可謂汗牛充棟,洋洋大觀,然而以今例古,恐怕這其中也是良莠雜陳,不可一概而論吧!重視文獻,固然是學術研究之基礎,但要把每一部線裝古籍都認定為“善本”,認為其中許多問題值得研究,也大可不必,這樣反而會造成魚龍混雜的局面,使自己真假莫辨,不由自主。在如此領悟一番后,對先生所說的什么是“浮泛之作”,什么是“代表性的著作”,方才有了自己真切的理解。先生實際告訴我的是如何由博返約地積累學識處理文獻的方法,尤其不能為龐雜不齊的文獻所惑,一會兒向東,一會兒往西。于是,在接下來閱讀文獻的過程中,逐漸將那些人云亦云、迂腐疏略之作摒棄一旁;之后,那些真正具有創造性、啟示性的著作的學術氣息才變得濃郁起來;同時,自己的思路也從雜亂無章開始變得條理清晰起來;隨之,明末清初杜詩學所涉及的四個主要論題也就自然而然地顯現在新的論文提綱里。至此,方知先生目光通徹,淺學如我終難逃先生的如來法眼。
作者:劉重喜,文學博士,南京大學文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詩學和杜甫研究。著有《明末清初杜詩學研究》等。
編輯:杜碧媛 dubiyu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