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莉
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英語教師應堅持以生為本,把握學生實際情況,不斷創新教學設計、調整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一、根據需求,設定目標
合適的教學目標能對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發揮積極的引領作用,提高學生的課堂專注度和教學效率。教師應積極踐行生本教育 理念,了解學生英語學習的內在需求,按照實事求是的原則設定教學目標,給予學生明確的指引。以“Summer holiday plans”教學為例,教師可以結合課文內容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讓學生掌握制定假期計劃的方法,并結合課程標準為學生設定學習目標,同時參考“story time”板塊的內容進行分析,幫助學生掌握“Where will you do something?”“How long will you stay there?”這兩個句子和由“will”構成的一般將來時。之后,教師可關注學生的個性化需求,通過不同方式給予精準指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二、引導預習,培養習慣
教師應結合學生的語言思維習慣設計預習導學案,幫助學生厘清重難點,引導學生進行自主閱讀和習題訓練,以檢驗學生的預習效果。以“Whose dress is this?”教學為例,教師可從不同角度設計預習導學案,將其與教學目標相結合,要求學生提前預習trousers、 gloves、 dress、 party等重點單詞,并按照“Whose ... is this? / Whose ... are these?”句型進行對話練習。教師可以指導學生自主閱讀,同時設置一些簡單的填空題,通過習題檢測學生的預習效果。
三、創設情境,引導表達
教師要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開拓學生的英語思維,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使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在探究活動中積累豐富的學習經驗,進而提高口語能力。例如講解“Can I help you?”這一句型,課件內容為一個人落水后大喊“help”,當學生對這個單詞產生疑問時,教師可以告訴學生這個單詞的意思是救助、拯救。隨后,教師為學生播放一個人要去餐館,結果迷路了,向警察問路的視頻,要求學生運用“Can I help you?”這一句型進行對話交流,使學生將英語課堂學習與實踐活動聯系在一起,鍛煉其口語表達能力。
四、互動教學,激活思維
師生互動? 情感交互性是語言學科的共同特點,要想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科素養,就要啟發學生的情感。教師應準確把握學生的語言思維特征,抓住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充分進行課堂互動,點燃學生的英語學習熱情,讓學生在積極的師生互動中實現語言思維的發展。例如教學“I like dogs”,教師可以提前設計師生互動環節,詢問學生“Do you like dogs?”,以此拉近師生間的距離,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
生生互動? 例如教學“How much?”,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組織學生開展小組互動交流。在小組討論時,教師可以觀察、分析學生的互動過程,準確把握教學介入的時機,營造愉悅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五、游戲融入,豐富體驗
學生的英語基礎參差不齊,要想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教師就要堅持生本教育理念,增強英語課堂的趣味性。游戲教學法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升學生的語言學習自信心。教師要構建學習與游戲的連接點,引入有趣的教學方式,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例如教學“Colour”一課,教師可以提前分析教學內容,制作英語轉盤,在轉盤停止轉動后要求學生迅速說出指針停留位置顏色的英文單詞,并說出一種與該顏色相關的物品。如指針停留在紅色區域,學生就要迅速說出:“Red, I have a red hat!”通過這種方法可以拉近英語課堂與現實生活的距離,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生本教育理念為小學英語教師創新英語課堂提供了新的指導思想。教師應遵循新課改的要求,兼顧學生的情感體驗、身心規律、學習特點,在全面了解學生的基礎上安排教學內容,突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使學生在寓教于樂的環境中提高英語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