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涌
近年來,微課堂教學因其高效的學習效果和良好的教學成果受到廣大教師的關注和歡迎。微課堂利用信息技術提升教學效率,打破時空限制、突破地域限制、拓寬學習途徑,可使學生更快地進入課堂,進而在提高學習效率和培養合作能力方面發揮積極作用。然而,微課堂也存在一些問題,如何讓微課堂更加有效地實施,是每個教師都必須面對的問題。筆者將結合當前教學實踐、教育理論及網絡課程建設,分析“雙減”背景下的微課堂教學面臨的主要挑戰,積極探索符合新時代教育發展需求的教學方法,以更好地適應學生的學習進展和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
一、微課堂中存在的教學問題
1.教師對微課堂的認識不夠深入,缺乏相關的教學經驗
微課堂的興起,為教師提供了更多提升自身素養的機會。然而,目前教師在微團隊建設、教學理念及資源利用方面仍存在認知差距。一方面,部分教師未能充分認識到微課堂對教學變革的意義,也沒有積極利用微團隊進行有效組織和實施。
另一方面,有些教師認為微課堂具有一定的難度和挑戰性,因此,他們通常會選擇傳統授課方式進行教學。
2.課堂內容沒有得到充分的呈現
微課堂教學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它將多種教學要素通過不同的形式有機地整合到一起,旨在讓學生能夠迅速、準確理解和掌握新知識點。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卻發現微課堂教學中存在許多問題。例如部分教師在設計微課堂教學時僅僅考慮到“教”而忽略了“學”;或者在學習內容呈現上顯得過于冗長、拖沓。
此外,部分教師沒有合理安排每個教學環節。一節微課堂中呈現的只有一到兩個獨立的知識點,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微課堂教學時要充分考慮到各知識點之間的密切關系,以確保整個微課堂能夠有效地運作起來。
二、提升微課堂教學的策略
1.多學科整合,突破教學難點
在傳統課堂中,教師通常以課本為核心,過分專注于講解教材中的知識點,從而忽視了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實際現象。以二年級上冊語文第一課《小蝌蚪找媽媽》為例,小蝌蚪在尋找媽媽的過程中,身體經歷了明顯的變化:先是長出后肢,然后長出前肢,接著尾巴消失,最終長成了小青蛙。教師在教授《小蝌蚪找媽媽》這一課時,可以融入科學知識,引導學生通過觀察來理解課程內容。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僅能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還能幫助他們更有效地記憶課文知識點。
2.豐富教學內容,增強知識的趣味性
“雙減”背景下,學校和教師需要摒棄傳統的教學模式,優化課堂教學資源的供給。微課堂與傳統課堂的主要區別在于,微課堂以微視頻的形式呈現一節課,因此其感官沖擊力更強,更易于被學生接受。相比之下,傳統課堂教學往往顯得較為沉悶,缺乏趣味性和挑戰性。因此,微課堂成為教師豐富教學內容、提升課堂質量的有效工具。
3.錄制微作業錯題,以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學生自行錄制錯題講解,有助于鞏固和強化易錯知識點。同時,這種方式對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思考能力的提升起到了良好的訓練作用。它不僅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探索精神,還能促使他們更深入地理解所學知識,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思考和實際運用。此外,這種方法還能提高學習效率,促進學生的自我發展和成長。
三、結束語
在“雙減”政策下,優秀的課堂教學和有效的作業管理為學生成長賦能。隨著微課堂在教學領域的興起,教師面臨著新的考驗,這要求教師在資源整合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方面都要有所提升。因此,教師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來研究和改進課堂教學方法。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摒棄惰性,努力以更優質的課堂表現促進學生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