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超
摘要:隨著數字通信技術的迅猛發展和消防通信保障任務的多元化延伸,消防通信保障工作正從單純的指揮命令傳遞型轉變為綜合信息匯聚、處理和分發型。消防通信保障工作的要求、任務和標準發生了全面和深刻的變化。本文旨在分析當前消防通信保障工作面臨的變化和矛盾,探討如何通過頂層制度設計強化消防通信保障能力以全面提升。
關鍵詞:消防通信保障;制度體系建設;保障能力提升
一、引言
消防救援隊伍轉制改隸后,其工作職能全面擴展,承擔了“全災種”的災害處置類型,對于服務災害處置指揮決策體系的通信保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標準和要求。從當前工作實踐來看,消防通信保障工作的內容已由過去單一的指揮命令傳遞,發展為“災害現場態勢數字化感知與指揮調度指令信息綜合傳遞”,以及“遠程調度指揮與災害現場實時數據綜合智能研判”兩個方向迅猛發展。新的保障模式和手段模糊了“前方”和“后方”的概念,實現了“足不出戶,知天下、治天下”,從而大幅提升了消防災害指揮的效能和水平。但這也給消防通信保障工作提出了許多新的課題、新的要求,使得消防通信保障工作出現了許多新的問題和挑戰。
二、消防通信保障工作的新變化
(一)消防通信保障任務由單一的災害現場命令傳遞向綜合信息匯聚、分發轉變
過去,消防通信保障的主要任務是保障滅火戰斗三級通信網絡的順暢運行(一級管區覆蓋網、二級火場指揮網、三級滅火戰斗網),以實現現場指揮員作戰指令的快速傳遞。這時,通信保障工作的設備相對單一,通信距離相對較近,保障內容以語音通信為主,通信保障任務相對較簡單。而當前,消防通信保障工作正在向綜合信息匯聚、分發轉變,形成了兩個重要的業務工作分支。其一是保障現場作戰指令的快速上傳、下達的通信保障工作。其二是保障現場指揮部、后方指揮部各級指揮員獲取前方災情信息,并傳遞各級指揮中心的指揮決策命令的通信保障工作。與過去相比,上報信息傳遞的終點由現場指揮部,延伸至各級作戰指揮中心,下發信息的終點由區域指揮中心,延伸至作戰班組。這樣一來,由于通信鏈路的“拉長”,使得通信保障的技術手段、保障模式、保障要求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通信保障工作的難度成倍提升。
(二)消防通信保障設備的種類由“簡單”向“綜合”轉變
隨著數字通信技術的迅猛發展,消防通信保障的設備和手段得到了全面的提升。過去,消防通信保障的設備主要由模擬常規手持臺、車載臺、中繼臺組成,由于過去民用無線電通信相對較少,電磁環境相對較好,這些模擬常規通信設備能夠達到3到5公里的區域通信覆蓋,加之消防處置的災害類型相對單一,基本能夠滿足消防通信保障需要。當前,隨著各類通信技術的迭代升級,尤其是以5G為代表的數字通信技術迅猛發展,消防通信設備種類日漸豐富,形成了以無人飛行類、測繪感知類、水下潛航類、自組網通信類、衛星通信類為主的消防通信保障裝備體系。這些新裝備的出現,提升了當前消防通信保障的能力,極大豐富了消防應急通信保障的技術手段。但由于新設備功能先進、技術復雜度高,需要操作人員掌握更多的專業理論知識和設備操作技能,對操作人員的專業素養要求較高,這使得相關人才的培養難度有了成倍地提升。
(三)消防通信保障區域由“點型”向“點型”“面型”“封閉型”轉變
過去,消防處置主要涉及火災撲救和交通事故救援,主要處理地上的普通民用建筑。通信保障范圍通常在3公里以內,主要以語音通信為主,基本采用“點型”通信保障模式。如今,消防救援隊伍的職責發生了巨大變化,包括處理“高、低、大、化,林、震、洪、交”八類災害事故。因此,通信保障范圍發生了變化。除了傳統的“點”型通信保障外,現在還需要涉及以“洪澇、地震、森林火災”為代表的區域型通信保障需求,以及以“地下空間、大跨度金屬廠房”為代表的封閉型通信保障需求。通信保障工作范圍從幾平方公里擴展到十幾平方公里、幾十平方公里;無線電通信環境也從地上敞開的環境轉變為地下、金屬封閉空間的接力通信環境,這使得通信設備網絡覆蓋的難度成倍增加。
三、當前消防通信保障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滅火救援現場通信體系與基層隊站日常訓練、現場作戰脫節的問題
當前滅火救援現場通信三級網絡架構是基于模擬常規通信技術體制構建的,由于模擬通信技術本身的限制,該通信體系架構在頻點設置、信道劃分、信號中繼等方面有的只作了簡單規定,有的則未加說明。特別是在頻點設置方面,消防救援隊伍沒有統一的數字常規無線通信頻段和頻點規劃,這使得消防員將先進的數字常規通信設備當作普通的模擬設備使用,出現了大型救援現場幾個消防站共用一個信道的情況,沒有發揮出數字通信設備的技術優點。
同時,由于消防滅火救援操法編制、訓練和單兵通信配備、使用工作分屬不同工作條線,沒有形成統一訓練要求,造成了基層隊站在日常訓練時通信保障訓練和災害處置操法訓練脫節,在災害處置過程中不會使用、不習慣使用、忘記使用、不規范使用通信設備的問題時有發生,這也成了災情處置過程中現場作戰力量指揮調度混亂的因素之一。
(二)消防區域指揮調度通信體系建設與使用脫節的問題
在實際工作中,消防區域調度指揮通信體系通常由部局、總隊、支隊信息通信部門牽頭建設。相關通信標準和規范用語也一般由信息通信部門制定。但在日常工作中,使用這個體系的最多的卻是各級作戰指揮中心,造成了使用脫節的問題。雖然在建設消防區域調度指揮通信體系時,指揮調度部門和信息通信部門會協商確定各類災害的通信保障流程和規范,但由于通信技術和手段以及災害處置流程的不斷迭代、更新,導致通信保障規范嚴重滯后于實際工作需要。同時,在實際作戰過程中,各級通信保障力量往往更關注災害現場的信息采集工作。加之在災害現場前期處置過程中各級調度的各類信息多、通信保障任務重,信息通信部門往往“顧不上”現場通信體系運行保障工作,造成作戰指揮部門只能采用“土辦法”上傳、下達各類作戰指令信息。這不僅信息傳遞效率差,還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現場通信秩序的混亂。
(三)各級應急通信保障隊伍人員配置頭重腳輕
從編制來看,消防局的應急通信保障大隊編制人數在40人以上,總隊級應急通信與車輛勤務大隊中應急通信保障人員的編制則在12到16人之間。支隊級應急通信與車輛勤務站中,應急通信保障人員的編制在5到8人之間。而大隊、消防站則沒有專職應急通信保障力量編制,相關工作由其他人員兼任,造成通信保障力量嚴重倒掛。在實際通信保障工作中,往往需要基層2到3名通信員采集上級部門一個調度人員所調度的各類信息。同時,在各類災害事故處置過程中,存在多單位、多部門調度的問題。由于各級、各單位指揮中心都急于掌握災害事故的現場最新情況,都向事故發生地應急通信保障力量調度現場情況,下達各類通信保障任務。這導致基層通信員需要向多個指揮中心和調度員匯報各類信息、領受各類任務的現象,使得基層通信保障人員面對各類任務要求時無所適從、疲于奔命。
四、新時代消防通信保障體系建設思路
(一)建立統一、規范的通信保障制度體系至關重要
通信保障工作具有“貫穿全局、聯通全域”的特點,因此每支應急通信保障隊伍都是全國通信保障體系的一個數據節點,而每一級指揮調度中心都是全國通信保障體系中數據匯聚的中心樞紐。鑒于此,在應急通信保障體系建設規劃方面需要強調頂層設計,突出標準先行,推動自上而下的整體規劃。同時,要健全人才培養制度,重點加強各級通信保障工作基礎理論學習和設備操作訓練,建立面向初、中、高級通信保障人才的培養和評定制度,注重留住通信技術人才和業務骨干。明確國家、省、區、市、站五級單位應急通信裝備配備標準,將應急通信裝備配備納入消防裝備配備范疇和各類消防站建設標準,實現全國統一的裝備配備體系。同時建立全國統一的數據對接標準,以國家、省、市三級指揮中心為樞紐,依據國家數據對接標準,匯聚全國各類數據信息,并將綜合信息研判結果反向推送至每一名消防員。
(二)要在省、市兩級建立應急通信保障專職站
在編制上要強化對基層應急通信保障力量的傾斜,解決應急通信保障隊伍當前存在的“頭重腳輕”問題。省級建立不少于30人,市級不少于45人的專職應急通信保障站,并配備具備相關專業知識、相關業務職稱的專職通信干部和消防員。要在大隊級安排專門編制,根據大隊所轄轄區大小和所轄隊站數量編配通信干部和專職應急通信保障班,真正將基層應急通信保障力量做大、做強。同時,省、市兩級應急通信保障站要根據工作任務劃分為:應急通信保障分隊、無人機“查打一體”分隊、前突數據采集分隊、綜合運維保障分隊,每個分隊要根據自身工作任務和任務特點編制專用的理論培訓教材、設備操作手冊,建立一整套標準、規范的災害現場應急通信保障流程,打造一支規范、高效、標準、暢通的應急通信保障隊伍,實現應急通信保障能力的提升。
(三)要將消防員基礎通信裝備應用訓練納入各類滅火救援實戰訓練
要建立合成操法編制體系,打破信息通信部門、作戰訓練部門、后勤保障部門工作界限,將處置、通信、保障、支援要素融入一個實戰操法中,使各類實戰操法更貼近災情現場實際處置環境設置,符合災害事故現場處置要求。培養消防員日常訓練時應用通信設備、組建通信網絡的訓練習慣,并實現通信設備和滅火救援裝備在日常操法訓練中的全面融合,以實現各類通信設備操作的“肌肉記憶”。此外,還需將消防員單兵通信裝備操作訓練、三級戰斗網絡組網訓練融入各類災害處置戰操法中,實現災害處置現場的“戰”與訓練演練現場的“訓”一致。建立綜合考核評價體系,不僅考核競賽科目完成速度,還要考核競賽科目完成時各類作戰要素的完整度,并將通信保障要素納入各類實戰操法考核評價體系,以建立多維度綜合考量實戰操法完成情況的考核評價標準。
(四)建立更加規范、高效的消防區域指揮調度通信體系
以災情處置指揮調度工作需求為導向,以成熟技術體制為基礎,構建各級消防區域指揮調度通信體系。建立消防區域指揮調度通信體系迭代升級制度,以新技術發展、新調度需求為契機,定期實現對原通信系統和通信流程的升級。考慮極端特殊情況,建立有、無公網環境下的系統冗余和數據通信接口備份,預置公網中斷情況下的區域網絡臨時覆蓋保障力量,確保在各類災害面前區域指揮調度通信網絡不失效。強化對指揮調度員業務理論培訓,使其熟練掌握消防區域指揮調度通信系統的網絡結構、通信流程、操作規范、工作標準,使其能夠快速、規范地傳遞各類指揮調度信息。強化指揮調度員與現場通信員的業務融合,使現場通信員全面了解掌握指揮調度員所需的信息采集內容和要求,使指揮調度員全面了解現場信息采集的方法和難點,在日常工作中實現高效的協同配合,提升信息采集效率和質量。
消防通信保障體系是連接消防指揮決策體系與作戰力量體系之間的“神經網絡”,是消防災害處置能力的“放大鏡”和“倍增器”,是災害事故是否能夠高效、快速處置的決定性因素之一。由于通信保障工作往往融入災情處置的全過程,作為單獨體系明確不利于整體工作的開展。因此在制度設置與工作流程設定中,需要強化通信保障工作與指揮、調度、訓練、編程工作的融通配合,真正建立起高效、暢通的通信保障體系,使消防救援隊伍能夠更好地應對“全災種”任務要求,進一步提升災害處置效能。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建立規范、高效的消防區域指揮調度通信體系對于災害處置至關重要。通過以災情處置指揮調度工作需求為導向,結合成熟技術體制,構建各級消防區域指揮調度通信體系,并定期實現迭代升級,可以極大提升消防救援隊伍應對不同災害任務的能力。同時,強化指揮調度員和現場通信員之間的業務融合,以及對指揮調度員的業務理論培訓,均能夠有效提高通信保障體系的效率和質量。通過這些舉措,將有助于進一步提升消防救援隊伍的災害處置效能,確保在各類災害面前起效。
參考文獻
[1]劉帥.災害事故現場消防通信保障對策研究[J].消防界:電子版, 2023,9(1):157-159.
[2]楊沛彬.如何提高消防救援應急通信保障能力[J].數碼世界,2020(4):21.
[3]譚炳文.淺談新形勢下消防通信保障如何進行新職能的轉化和作用發揮[J].中國新通信,2020,22(8):5-6.
[4]黃雅蕾.大型災害事故現場消防通信保障方法研究[J].中國新通信,2017, 19(1):33-34.
[5]曹紅奎.淺談災害事故現場消防通信保障策略[J].中國科技縱橫, 2020(24):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