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雯琪?孫宏亮
摘要:醫學人文課程教學對于來華留學生具有重要意義,可以培養醫學職業精神,推動國際文化交流與合作,建構人類健康共同體。在線教學法具有一系列優勢,如教學理念實現“以學生為中心”、教學資源供給豐富、教學時間可以“同步”與“異步”以及教學互動的多元化和開放化等,但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如在線學習氛圍淡薄、語言交流不暢、教學設備受限和教學效果參差不齊等。因此,本文從更新教學理念、豐富教學內容、完善多元教學手段和改革教學評價體系出發,提出來華留學生醫學人文課程線上教學對策。
關鍵詞:來華留學生;醫學人文課程;線上教學
隨著互聯網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深入應用,線上教學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其便捷性、可及性等優點加速推動了高等教育模式變革,但是受到網絡、時區、設備等主客觀因素影響,來華留學生在線教育的效果也出現了一些不確定性[1]。作為培養醫學人文精神重要載體的醫學人文課程,如何依托互聯網在線教育,更好地實現醫學人文教育功能,已經成為各高等醫學院校亟需思考的問題。
一、醫學人文課程教學對來華留學生的意義
(一)培養醫學職業精神
醫學人文學科是醫學專業精英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當代衛生事業的發展和變革對醫學人文教育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對來華留學生的學習也產生了重要影響。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對自然環境、精神、文化等方面以及醫學模式有了新的認識和理解。在目前的醫療市場環境下,單純注重醫學技能培訓的傳統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新時代的衛生觀念,只有不斷提高來華留學生的醫學人文素養,才能使醫學人才的職業道德素養得到全面提高[2]。當前,人們對醫療服務的需求已經從最初的單純治療升級為希望接受更人性化的治療,不僅需要治療身體上的問題,更希望被關注、被尊重,在精神上得到滿足。因此,來華留學生既要具備較強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又要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以給予病人關懷,更好地滿足病人的合理需求。
(二)推動國際文化交流與合作
留學生是國家交流的重要載體,對于國家形象和文化傳播發揮著重要影響。來華留學生在中國的學習生活經歷以及由此產生的對中國的情感,受到學校的軟硬件的共同影響,尤其是文化活動和社會實踐,可以讓他們對中國有深厚的情感鏈接,對中國形象形成美好的記憶,從而推動國際文化交流并深化文明互鑒[3]。因此,高校可以通過開設醫學人文課程,將中國文化融入來華留學生課程學習,以中國文化為載體進行跨文化交流,營造濃厚的中國文化校園氛圍,引導來華留學生講好中國故事,幫助中國提升文化軟實力[4]。
(三)建構人類健康共同體
留學生是建構人類健康共同體的紐帶。我國高度重視國際衛生合作,在全球公共衛生問題上,人類的健康問題已經命運與共,要讓來華留學生深切地了解到中國作為一個大國的責任與擔當。在醫學人文課程的教育下,留學生更能清晰地認識到無論哪一個國家哪一個民族,對于健康的追求是一致的,也在他們心中埋下人類健康共同體的種子。
二、在線教學的特點
(一)在線教育的優勢
1.教學理念實現“以學生為中心”
網絡教學老師要為學生提供相應的教學資源,減輕醫學生課堂上記大量筆記的問題,同時也為醫學生課前預習和課后總結提供便捷條件。作為一個臨床醫學專業的學生,深知每個學期都會比其他專業掌握更多知識,網絡教學可以讓教師的教學更加直觀,縮短學生的預習時間和自己搜集資料時間,利用社交軟件及時解答問題,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2.教學資源供給豐富
如今的互聯網資源非常豐富,可以選擇的平臺也非常多,有很多平臺都是現場直播和錄像,并且具備回放功能,如果學生不能參加,就可以在課堂中播放,讓學生的學習更有彈性。一些學生具有較強的自學能力和活躍的思維能力,能夠獲得更多的海外學術資源。留學生可以利用網上的教學資源,獲取不同院校、不同國家的醫學教育內容,這對于提升學生的知識和理解都有很大的幫助。
3.教學時間可以“同步”與“異步”
網上學習的時間更為靈活,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安排學習時間。相比于面授學習,在線學習可以觀看直播課,并與教師探討醫學類學術問題,即使是有時差的留學生也可以觀看錄播課,甚至可以反復觀看來鞏固所學知識。同時,線上教學避免了因突發事件導致無法正常上課的情況。在線上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查閱資料并下載,節約了課后時間,并增加了對知識的掌握。醫學生學習的內容多且不易理解,在線教學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鞏固機會,提高了醫學生的學習效率。與此同時,學生還可以多次重復觀看課堂回放,結合教材知識,更好地掌握和深入理解所學內容。主動學習無論是在時間上,還是在理解的深度上,都要比被動學習要好得多,在線學習實現了學習個性化。
4.教學互動多元化、開放化
在網絡教學中,學生提問沒有網絡上的社會壓力,便于學生的提問和交流。許多同學在日常生活中不善于與人交流,遇到問題也不能及時地向老師咨詢。而網上學習可以把人們分開,這樣就不會有太大的社會壓力,并且由于有合適的任務驅動,害羞的學生也能勇于通過彈幕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和提出困惑,使得線上課堂效果比線下參與有明顯的提高。
(二)在線教學存在的問題
1.在線學習氛圍淡薄
網絡教學在某種程度上制約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留學生來自不同國家,他們的基礎和學習態度也不盡相同。對于學習態度較差的同學來說,在線學習會導致他們嚴重分心,甚至產生惰性。同時,教師缺乏對學生的全面了解,無法從學生的視角來設計課程,導致學生與教師之間發生時空分離的現象。此外,長時間盯著電腦或者手機屏幕會產生視覺上的疲勞,導致教學效果降低。
2.語言交流不暢
面對面交流的減少難以鍛煉留學生的語言能力,不利于醫學生今后提升醫患溝通能力和語言交流能力,導致工作經驗匱乏。語言技能是提升留學生的素質和開發潛能的重要手段,是駕馭生活、改造生活、追求事業成功的寶貴財富,也是走向成功的唯一途徑。教師與來華留學生交流不暢,對語言含義理解的不同,還可能產生誤區,導致學習效率降低。
3.教學設備受限
網絡教育受到終端設備和網絡的極大影響。邊遠地區的學生缺少計算機、移動電話和網絡,無法正常上網,影響了他們的學習效率[6]。因此,在線教學離不開一定的經濟和技術支持,這給一些地區的學生造成了一定的負擔,也為在線教育的成功開展加大了難度。此外,一些教師沒有深度探索線上教學平臺的功能、作用和方法,對于掌握新興技術手段可能存在抵觸心理,進而降低教學效果。
4.教學效果參差不齊
由于網絡環境等不確定因素,導致渾水摸魚的學生與真正遇到困難的學生混雜在一起。目前,從網絡環境中可以獲取大量資源及信息,但是這些信息有些是無用甚至錯誤的。有時學生也會過度自主,忽略了教師教授的課程,僅僅觀看網上視頻課,導致學生浪費更長的時間來學習課上內容。線上作業也很容易出現敷衍、抄襲、遲交和不交等情況,影響學習效果。
教師的及時指導對于留學生的學習非常重要,師生時間不同步也會影響學習效率,就算是看錄播課也可能會錯過最佳的提問時間,而網絡相對單向的知識輸出方式,會使需要及時反饋來鞏固知識的同學無法立刻實現,導致學習效率大打折扣。
三、來華留學生醫學人文課程線上教學對策探析
(一)更新教學理念
在新的教育觀念下,課堂教學結構從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轉變。“線上學習”的重點在于:第一,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教師,也是提升學習效率的利器;第二,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方式和良好的學習習慣,使他們終身受益;第三,注重自我教育的培養,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分析問題的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技巧,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通過引導學生在知識的汪洋大海中暢游,讓學生真正地了解和掌握知識。教師應當注意轉變教育觀念,以“以教學為本”為核心。互聯互通、萬物互聯、網絡化,教育教學觀念不斷向前發展,互聯網大學、泛在學習等觀念與模式被提出與實踐,未來的課堂與未來教育教學模式也在不斷設想、設計和探討。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當始終圍繞著教育的本源和核心,做好知識的有效傳遞,促進師生的共同學習和成長[7]。
(二)豐富教學內容
首先,在課堂前,教師可以通過文字、圖片、網站鏈接等方法,讓學生在預習過程中有足夠的時間進行閱讀和思考。教師在進行網上授課時只需要讓學生根據故事講出自己的感受,歸納出其中的人文內涵,避免占用大量課堂時間。從不同的故事和實例出發,可以讓學生更接近實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恰當地使用“形象”教學,就是將一些抽象的、復雜的、晦澀的名詞用現實中熟悉的東西來比喻,使抽象的概念具象化。形象地比喻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再次,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教學平臺進行答疑,事先設定好的匿名答題方式,讓學生同時看到所有的答案,卻又不能確定是哪位考生,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學生也可以發表自己的觀點,深化自己的思想,更好地理解問題與答案的關系。最后,教師可以借助平臺“隨機點名”功能,隨機點選某個學生進行簡單問答,這樣比讓學生自主提問和回答問題更加直接,也不會出現無人回應的情況。這些授課方式都可以使得學生思緒緊跟教師,進行充分地思考,融入課堂,進而提高教學效果[8]。
(三)完善多元教學手段
第一,辯論。學生的任務是批判性地評估一個命題,然后捍衛與該命題相關的立場。辯論作業則是讓學生推進自己的立場和提出論點,并用證據支持自己的論點。
第二,角色扮演。學生從一個或多個場景中選擇并扮演一個角色,使用課程概念來解決概述的挑戰。例如,學生可以扮演顧問的角色,在醫患溝通中制定策略或者模擬參與現實生活中的事件。角色扮演任務可能會在數周內進行,并開展多次討論。
第三,反思練習。雖然學生和教師之間的許多反思是私密的,但與同學分享反思可以讓學生獲得他們可能錯過的見解,并為同學提供支持。研究表明,當學生有機會反思所獲得的知識時,他們會更加有效地保留和整合信息。無論學生是參與實時互動還是觀看錄像,教師都可以要求他們寫一篇簡短的反思,幫助學生鞏固新知識,并考慮下一步該怎么做。
(四)改革教學評價體系
教學評估是檢驗教師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業成績的重要途徑。傳統考試方法過于簡單,只靠一次期末考試來判斷學生的學業成果,缺少客觀性,無法全面地反映學生的學業狀況和知識掌握情況。在網絡教學中,教師雖然不能實時地監測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狀況,但在每次上課之前,教師都會精心設計與課程內容相關聯的問題,并在授課過程中穿插提問,通過提問、回答、互動的方式,以課堂效果來評價學習效果。教師可以通過對學生提問的反饋,監測學生的學習狀況,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并據此進一步改進教學[9]。線上和線下的測試形式相結合以及網絡技術的迅速發展,豐富了考試的方法。考試采用線上(互聯網)和線下(課堂和筆試)相結合的形式[10],其中,在線使用問卷進行簽到、隨堂測試、作業提交、課堂教學反饋等;線下采用上傳作業照片的方式考核。
參考文獻
[1]許云帆,薄紅,郭勁松,等.來華醫學留學生在線直播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衛生職業教育,2021,39(23):74-76.
[2]馮巍巍,黃桂柳,黃贊松.培養創新型醫科研究生應重視醫學人文教育[J].中國醫藥科學,2016,6(15):50-54.
[3]羊雋芳,康清瑛,劉建超.來華留學生成為中外人文交流的重要使者[J].神州學人,2021(10):40-43.
[4]王博昊,孫宏亮.文化自信視角下來華留學生醫學人文教育的思考[J].衛生職業教育,2021,39(03):8-10.
[5]劉昆,劉建飛.推動構建人類健康命運共同體[J].中國領導科學,2020(02):25-29.
[6]吳艷棋,朱敏.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下醫學生在線教學的應用研究[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20(11):38-39.
[7]王俊,李輝,戴茹萍,等.臨床醫學線上教學實踐與思考[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22,14(01):76-81.
[8]林凱莉,雷雪萍.高校預防醫學線上線下混合教學的挑戰與對策[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22,14(13):175-179.
[9]官妍,汪長中,邵菁,等.疫情條件下開展醫學免疫學線上教學的思考與實踐[J].中國免疫學雜志,2020,36(18):2193-2195,2199.
[10]賀勇,聶鑫,梁珊珊,等.“線上+線下”形成性考核促進醫學檢驗教學質量提升初探與實踐[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9,40(11):1399-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