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萌萌 李 格 姜 珊
(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保定醫院,河北 保定 071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以持續的呼吸道癥狀和氣流受限為特征,患者的肺功能明顯下降,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再住院、死亡的主因[1]。現階段COPD 的發病率呈逐年升高趨勢,并隨年齡的增長而逐漸增加,據報道我國每年約100萬人死于該病[2]。西醫臨床尚缺乏特異性藥物治療AECOPD,以抗感染、化痰、平喘等為主,但效果有限,無法滿足個體化治療需求,且不能獲得標本兼治的效果[3]。中醫治療AECOPD 能起到整體調節的作用,彌補西醫的不足,縮短病程、減少副作用等,提高治療效果[4]。中醫認為AECOPD 主要基于患者長期慢性咳喘,遷延不愈,致肺臟虛損、痰濕阻肺,易被風寒等外邪所侵襲,誘導急性發作,臨證中風寒襲肺證較為常見[5]。依據中醫辨證原則以宣肺散寒、止咳平喘為治法。寧嗽化痰湯出自《證治準繩·類方》卷二,功用宣肺散寒、化痰止咳。本研究觀察了寧嗽化痰湯治療AECOPD(風寒襲肺證)患者的療效。現報告如下。
1.1 病例選擇 AECOPD 診斷及肺功能分級參照專家共識[6];風寒襲肺證診斷以相關中醫指南[7]進行擬定。納入標準:入院確診為AECOPD;辨證是風寒襲肺證;年齡40~70歲;初次接受治療;急性發作48 h以內;簽定受試同意書。排除標準:既往酒精濫用史者;既往肺/胸部手術史者;已合并有肺結核/肺間質性疾病等疾病者;已處于呼吸/心力衰竭等階段者;存在精神障礙會影響治療及相關檢查者;合并有嚴重代謝性疾病者;對受試用藥過敏者。
1.2 臨床資料 將2020 年6 月至2022 年12 月就治于我院的68 例AECOPD 風寒襲肺證患者,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均34 例),治療中無脫落病例。治療組中男性21 例,女性13 例;平均年齡(63.64±7.01)歲;COPD 病程2.5~8 年,平均(4.44±0.59)年;急性病程7~30 h,平均(17.93±3.01)h;肺功能分級[6]為Ⅱ級11 例,Ⅲ級23 例;不良嗜好史為抽煙25 例,酗酒13 例。對照組男性19 例,女性15 例;平均年齡(64.01±7.03)歲;COPD 病程3~7.5 年,平均(4.13±0.56)年;急性病程8~31 h,平均(18.04±3.04)h;肺功能分級為Ⅱ級13 例,Ⅲ級21 例;不良嗜好史為抽煙27 例,酗酒15 例。兩組AECOPD 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依據指南[6]采取常規治療方法,比如入院后進行經驗性抗感染、營養支持、擴張支氣管、化痰止咳、解痙平喘等。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寧嗽化痰湯治療,組方:麻黃9 g,葛根12 g,桔梗9 g,枳殼9 g,法半夏12 g,陳皮9 g,前胡10 g,茯苓15 g,紫蘇12 g,杏仁10 g,桑白皮12 g,生姜9 g,甘草9 g。每日1 劑,藥材由本院統一提供,每劑煎煮取汁300 mL,分上午、下午服用,每次150 mL。兩組連續觀察10 d。
1.4 觀察指標 1)綜合癥狀評分。患者行自我評估測試問卷(CAT)[8]調查,對8 項相關指標進行6 級評分,對應計0、1、2、3、4、5 分,滿分40 分,調查結果按照輕、中等嚴重、非常嚴重對應分數是0~10分、11~20分、21~30 分、31~40 分。2)風寒襲肺證評分[9]。對咳嗽、喘息、痰白、惡寒、發熱、鼻塞癥狀進行4級(無、輕、中、重)評價,對應記0、1、2、4分,滿分24分,得分越高癥狀越嚴重。3)動脈血氣分析。采用血氣分析儀進行血氧分壓(PaO2)、二氧化碳分壓(PaCO2)的測定。4)血清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內皮素-1(ET-1)、核轉錄因子-κB(NF-κB)水平。采集晨起空腹靜脈血3 mL,離心提取血清,予酶聯免疫吸附法測定。
1.5 療效標準 臨床控制:患者治療10 d 后癥狀完全消除,風寒襲肺證減分率≥95%。顯效:患者治療10 d后癥狀基本消除,風寒襲肺證減分率≥70%,<95%。改善:患者治療10 d后癥狀明顯患者,風寒襲肺證減分率≥30%,<70%。未愈:患者治療10 d 后癥狀未見顯著好轉,風寒襲肺證減分率<30%。風寒襲肺證減分率=(治療前總評分-治療后總評分)÷治療前總評分×100%[9]。
1.6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20.0 統計軟件。計量數據以(±s)表示,相比均采取t檢驗處理;計數資料以“n、%”表示,相比采取χ2檢驗處理。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前后CAT評分、風寒襲肺證評分比較 見表1。治療后,兩組CAT 與風寒襲肺證評分顯著下降,且治療組下降更加顯著(P<0.05)。
表1 兩組治療前后CAT評分、風寒襲肺證評分比較(分,±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CAT評分、風寒襲肺證評分比較(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 <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 <0.05。下同。
組 別治療組(n=34)對照組(n=34)時間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CAT 30.93±5.03 9.94±1.75*△30.48±4.94 13.44±3.36*風寒襲肺證15.39±3.43 6.40±0.83*△15.64±3.46 9.33±1.68*
2.2 兩組治療前后動脈血氣指標比較 見表2。治療后,兩組PaO2顯著增加,PaCO2明顯減少,同時治療組改善更加顯著(P<0.05)。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動脈血氣指標比較(mmHg,±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動脈血氣指標比較(mmHg,±s)
組 別治療組(n=34)對照組(n=34)時間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PaO2 59.04±7.89 81.03±10.04*△59.12±7.93 72.46±9.14*PaCO2 64.33±8.29 44.30±6.39*△64.19±8.22 51.01±7.04*
2.3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VEGF、ET-1、NF-κB 水平比較 見表3。治療后,兩組血清VEGF、ET-1、NF-κB水平明顯下調,且治療組下調更明顯(P<0.05)。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VEGF、ET-1、NF-κB水平比較(±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VEGF、ET-1、NF-κB水平比較(±s)
組 別治療組(n=34)對照組(n=34)時間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VEGF(ng/L)251.93±27.04 150.04±17.34*△252.11±27.09 175.94±19.63*ET-1(pg/mL)93.44±10.04 52.04±7.18*△94.61±10.09 75.30±9.41*NF-κB(ng/L)430.93±44.85 229.64±24.04*△431.12±44.98 304.31±33.03*
2.4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見表4。治療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表4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AECOPD 患者以咳嗽、咯痰、胸悶、氣短等為主要癥狀表現,若不及時行有效干預治療,會引發全身多個器官損傷,嚴重時可演變成呼吸衰竭等[10]。目前AECOPD 的西醫常規治療措施能一定程度地緩解患者的癥狀,改善肺功能,減少支氣管的炎癥反應,但總體效果不夠理想,且易復發[11]。AECOPD 屬于中醫學“肺脹”范疇,其病變首先在肺,繼則影響脾、腎,致使肺氣郁滯、脾失健運,肺虛不能化津,脾虛不能轉輸,則痰濁愈益潴留,導致喘咳持續難已[12]。同時肺虛衛外不固,更易遭受外邪侵襲,若復感風寒,肺氣閉郁,肺衛宣降失司,肺氣上逆,發于咳嗽、喘逆等癥[13]。故宣肺散寒、止咳平喘是AECOPD風寒襲肺證患者的重要治法。
寧嗽化痰湯中麻黃、葛根、紫蘇、生姜宣肺散寒;桔梗、杏仁、前胡、桑白皮降氣宣肺,化痰止咳;法半夏、茯苓燥濕化痰;枳殼、陳皮理氣寬中;甘草調和諸藥;全方相伍,共奏宣肺散寒、止咳平喘之功。本觀察結果顯示,連續治療10 d 后,兩組CAT 與風寒襲肺證評分顯著下降,同時治療組下降更加顯著,兩組PaO2顯著增加、PaCO2明顯減少,且治療組改善更加顯著;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4.12%,顯著高于對照組。以上結果表明寧嗽化痰湯治療AECOPD(風寒襲肺證)療效明顯,有助于患者的病情控制,促進中醫證候與血氣指標的改善。
AECOPD 不可避免會引起氣道重塑,炎癥反應是導致氣道重塑和血管重構的關鍵機制之一[14]。炎癥細胞因子及其所致炎癥反應可激活肺血管內皮細胞、血管平滑肌細胞、巨噬細胞等炎癥細胞,繼而引起VEGF、ET-1 等大量分泌[15]。VEGF 能激活血管平滑肌細胞內的活性氧,促進NF-κB 轉錄,使血管平滑肌細胞遷移,參與肺血管重構;NF-κB 也可誘導氣道炎癥反應,促進細胞因子、黏附因子及趨化因子的表達,參與肺部炎癥反應,加重患者炎癥反應[16]。ET-1屬內源性血管因子,肺內ET-1 水平增加可引起血管收縮;ET-1 亦能促使平滑肌細胞增殖,以致管腔變窄,管壁增厚,最終引起肺血管重構[17]。本組治療結果顯示,連續治療10 d 后,兩組患者血清VEGF、ET-1、NF-κB水平明顯下調,同時治療組下調更明顯。以上結果表明寧嗽化痰湯治療AECOPD 患者能明顯抑制炎癥反應,改善肺血管重構。
綜上,寧嗽化痰湯對AECOPD(風寒襲肺證)患者的療效明顯,有助于患者的癥狀、中醫證候、血氣指標的好轉,以及改善血管重塑及抑制炎癥反應,有一定的借鑒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