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 應 陳 銘 張 唯 丁 勇△
(1.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重慶醫院,重慶 400700;2.西南大學醫院,重慶 400700)
變應性鼻炎又稱為過敏性鼻炎,是指人體在接觸過敏原(如花粉、粉塵、動物毛、皮屑等)后引起的鼻黏膜炎性反應性疾病,臨床主要表現有鼻塞、流清涕、打噴嚏、鼻癢等,同時還會伴隨其他眼部癥狀如球結膜充血、眼球發癢、灼熱感等,甚至還會影響睡眠、日常生活,這些癥狀常反復發生,一種或多種癥狀共存[1]。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環境的改變,我國變應性鼻炎患病率從2005 年的11.1%上升至17.6%[2],全球患病率為10%~20%[3]。臨床上治療變應性鼻炎方法較多,其中研究雷火灸治療變應性鼻炎或小青龍湯加減治療變應性鼻炎較多,取得較好療效。為探尋更好的治療AR 的方法,筆者采用雷火灸聯合口服溫肺化飲湯(小青龍湯加減方)治療變應性鼻炎取得較好療效?,F報告如下。
1.1 病例選擇 1)診斷標準:西醫診斷參照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會、耳鼻喉科學分會制定的診斷標準[4]。中醫診斷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5]肺虛感寒型標準。2)納入標準:符合過敏性鼻炎的中西醫診斷標準者;年齡13~80歲;自愿參加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者;經重慶市北碚區中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者,批準文號:BBQZYYEC-2020-0608。3)排除標準:對中藥或艾灸過敏者;有萎縮性鼻炎、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關節炎等免疫性疾病者;伴有嚴重胃腸、心、肝、腎功能不全或有全身感染或傳染性疾病者;合并精神疾患及嚴重器質性疾病,如腫瘤、血液病、甲亢者;妊娠與哺乳期婦女者;其他器質性鼻部疾病,鼻部皮膚破損、鼻疔、鼻出血等者;正在參與其他臨床試驗研究者。4)剔除、脫落患者標準:納入后發現屬于排除標準者;未按實驗方案規定進行者;自動退出本研究者為脫落病例。
1.2 臨床資料 選取2020 年8 月至2023 年2 月筆者所在醫院耳鼻喉科門診就診的肺虛感寒型變應性鼻炎患者150 例,隨機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各75 例。治療組男性26 例,女性49 例;年齡15~68 歲,平均(41.28±12.77)歲。對照組男性31 例,女性44 例;年齡17~77歲,平均(42.45±14.14)歲。兩組性別、年齡等臨床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
1.3 治療方法 1)對照組給予溫肺化飲方(小青龍湯加減)方藥[6]:麻黃10 g,干姜10 g,細辛4 g,姜半夏15 g,桂枝10 g,白芍10 g,蒼耳子15 g,辛夷15 g,五味子15 g,黃芪30 g,白術15 g,防風15 g。每日1劑,水煎服,每次口服100 mL,每日3次。2)治療組在對照組給予自擬溫肺化飲湯方藥基礎上加雷火灸迎香穴、足三里。自擬溫肺化飲湯方藥(小青龍湯加減)同對照組。雷火灸灸迎香穴、足三里:室溫保持在20~25 ℃,患者坐位,保持全身放松狀態;將雷火灸條點燃(趙氏雷火灸條,由重慶市渝中區趙氏雷火灸傳統醫藥研究所提供,每支25 g,批號18051008),右手持握灸條,距離左側迎香穴3 cm左右回旋灸,時間5 min?;颊吒杏X燙時可適當增加距離。同法治療右側迎香穴及雙側足三里。兩組均5 d為1個療程,共4個療程,半年后隨訪。
1.4 觀察指標 1)臨床癥狀積分: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參照《變應性鼻炎診斷和治療指南》將主癥鼻癢、噴嚏、流涕及鼻塞與體征鼻甲腫大按輕重程度分為1 分、2 分及3 分。2)鼻-結膜炎相關生活質量問卷(RQLQ)評分[7]:治療前后,從日常生活、睡眠、非鼻眼癥狀、實際問題、鼻眼部癥狀、情感6 項評價患者生活質量,總得分168分。得分越高,生活質量越差。
1.5 療效標準 顯效:鼻塞、打噴嚏、鼻癢等癥狀積分、體征積分、生活質量評分積分數值降低≥65%。有效:鼻塞、打噴嚏、鼻癢等癥狀積分、體征積分、生活質量評分積分數值降低≥25%,<65%。無效:鼻塞、打噴嚏、鼻癢等癥狀積分、體征積分、生活質量評分積分數值降低<25%??傆行轱@效、有效之和[8]。
1.6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26.0 統計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重復測量資料采用方差分析。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見表1。治療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2.2 兩組治療前后鼻部癥狀評分、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見表2。兩組治療后鼻部癥狀評分、生活質量評分與治療前比較,均顯著改善(均P<0.05),且治療組治療后及隨訪時的鼻部癥狀評分、生活質量評分改善均優于對照組(均P<0.05)。
表2 兩組治療前后鼻部癥狀評分、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鼻部癥狀評分、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 <0.05;與對照組治療后同時間比較,△P <0.05。
組 別治療組(n=75)對照組(n=75)生活質量評分57.35±19.54 13.45±12.85*△9.03±13.02*△62.29±25.46 36.37±24.86*32.44±24.02*時間治療前治療后隨訪評分治療前治療后隨訪評分鼻部癥狀評分10.33±0.95 4.60±0.89*△4.15±1.09*△10.55±1.671 6.71±1.54*6.41±1.73*
2.3 兩組治療前后鼻部體征評分分布比較 見表3。兩組治療后鼻部體征評分分布與治療前比較,均顯著改善(均P<0.05),且治療組治療后及隨訪時改善均優于對照組(均P<0.05)。

表3 兩組治療前后鼻部體征評分分布比較(n)
過敏性鼻炎又稱變態反應性鼻炎,雖非臨床危急重癥,但因其多發、患者基數大、治療后易復發、難以根治而成為臨床較為棘手的病種。現代西醫醫學主要治療方法有避免接觸過敏原、局部或口服藥物治療(糖皮質激素、抗組胺、肥大細胞穩定劑、抗白三烯藥、鼻減充血劑)、免疫抑制治療、手術。但臨床研究[9]發現,常規西藥療法只能短期控制患者臨床癥狀,且一旦停止用藥后有較高的復發率,而長期用藥又會增加藥物不良反應,長期過敏性鼻炎的患者往往會出現軀體健康狀況不良情況,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10]。
變態性鼻炎屬于中醫學“鼻鼽”范疇,中醫學認為,其發病與脾、肺、腎3 個臟器密切相關,肺氣虛寒、脾氣虛弱、腎陽不足等為其常見證型,治療原則以補益肺脾、升陽通竅為主[11-12]。臨床發現應用中醫藥治療變應性鼻炎較之單用西醫治療,具有療效顯著、簡便、多途徑等優點[13]。中醫外治法雷火灸是通過艾條燃燒后的灼熱感來刺激人體的穴位,具有提升陽氣、通暢經氣的作用,在過敏性鼻炎的治療上更具有獨特的療效,不但能改善臨床癥狀,而且可減少復發。
本研究結合中醫藥與雷火灸的優勢,采用中藥內服與雷火灸外治相結合的方式治療鼻鼽,遵從“治病求本,辨證施治”,效果明顯。本研究中溫肺化飲湯根據臨床經驗,由小青龍湯、玉屏風散、蒼耳子散化裁而來。方中麻黃、桂枝、干姜、細辛、半夏溫肺散寒、化飲,蒼耳子、辛夷通鼻竅,黃芪、白術固護衛氣、健脾益氣?,F代藥理學研究表明蒼耳子有效成分可鎮咳消炎[14],黃芪提取物可調節免疫[15],麻黃堿可鎮咳平喘[16],桂枝煎劑可抗過敏[17]等。雷火灸是一種艾灸新療法,與傳統艾條相比,雷火灸艾條的直徑更大,其不僅含有艾絨,還有干姜、乳香、沉香、木香等中藥。雷火灸艾條灼燒時溫度最高可達240 ℃,其平均溫度比普通艾條高142 ℃。與普通艾條相比,雷火灸艾條具有藥物成分更豐富、熱輻射更大、溫度更高、穿透力更強等優點,且覆蓋面更大、目標點定位精度更高、更容易控制,還能減少霧霾灸,增強通竅效果[18]。迎香穴屬手陽明大腸經,灸該穴具有通利鼻竅之功效。足三里屬足陽明胃經,為強壯穴,灸該穴具有溫中陽,健肺脾,提高機體抗病能力之功效。
綜上所述,雷火灸聯合口服溫肺化飲湯來治療肺虛感寒型變應性鼻炎是一種全新的內外治法、局部與全身治療的臨床應用,在中醫學的臨床思想指導下,該方法不但簡單易行,并且能調整機體的抗病能力,降低易感性,減少變應性鼻炎的發病頻率,應用后療效確切,患者滿意,適合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