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峰云
編者按
“雙減”落地校園,不斷將教學改革、課程改革、作業改革推向深入。要切實推進教育減負提質,關鍵問題之一是作業設計。作業作為教育教學的重要環節、課堂學習的必要補充,不僅承擔著鞏固知識、形成能力的作用,還推動了教學活動順利開展,通過評價促進學生核心素養提升。本期我們聚焦“雙減”之作業設計,為大家帶來一些地市、學校“提高作業設計水平”的理念依據和優秀案例,分享作業設計的要求、技巧與策略,讓小作業發揮大能量,助力學生成長!
為深入貫徹落實“雙減”政策,加強義務教育階段作業評價研究工作,三門峽市陜州區西張村鎮張村小學按照“一年起步,兩年見效,三年鋪開”的發展規劃,精準施策,深入推進作業改革。
一、精準剖析現狀,強力推進作業改革
(一)學生現狀
學校針對當前學生的學習狀況和作業情況進行了充分調查和論證。調查結果顯示:一是部分學生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積極性不高。他們完成家庭作業多是為了應付教師與家長的檢查,缺乏內在學習動力。還有不少學生由于學習基礎差,學習越來越困難,產生嚴重的厭學心理。二是部分學生學習習慣不好,做家庭作業時不專心、拖拉。三是農村留守兒童和單親家庭的孩子多,他們缺少父母的關愛,缺乏家長的有效監管,部分學生作業完成質量不高。
(二)作業現狀
作業量過大。部分教師每天布置作業時,搞題海戰術、疲勞戰,加重了學生的負擔,影響學生次日聽課的效果。一些學生養成抄襲、不交作業的習慣,導致成績下滑,學困生人數不減反增。
作業形式單一。部分教師布置作業拘泥于教材與課堂,機械重復的練習較多,禁錮了學生的思維。學生的興趣與創新性得不到開發,甚至產生厭學心理。
作業區分度不夠。部分教師沒有注重學生的個體性差異,沒能準確把握學情,只是布置同樣的作業,很容易造成優生更優、學困生更困難的局面。
針對學生作業現狀,學校結合“雙減”政策,強力推進作業改革,構建符合素質教育要求和本校學生實際的作業體系,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提高作業的實效性,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
二、準確把握政策,聚焦“雙減”落地
學校結合“雙減”政策、作業改革和幸福教育理念,認真落實作業減數量提質量、減時長增實效要求,消除家長“雙減”后的顧慮。各科教師結合本班學情和學科特點,科學、合理地設計分層作業:一是準確把握學情,根據學情把學生分為A、B、C三類;二是精心設計教案,把教學目標分層,課堂訓練分層,當堂檢測分層;三是作業科學分層,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讓“雙減”落地有聲。
三、落實“雙減”政策,提升作業效能
(一)優化作業設計,賦能“雙減”提質
學校推行分年級、分學科作業統籌的管理機制,以優化作業設計為研究突破口,將其納入教研體系。學校從常規作業、特色作業、創新作業和實踐作業四個方面科學、合理地設計作業清單,讓每一個孩子的潛能得到充分發揮。
常規作業。語文、數學、英語教師根據學科特點,從知識點、重難點和易錯點入手,緊扣課本,精心設計分層作業。
特色作業。語文教研組制訂“5個1”:學生課前1分鐘演講,每天閱讀1篇文章,每周1篇讀書筆記,每月1篇心得體會,每期評選1名“讀書小明星”。數學教研組推出“學生課前1分鐘口算訓練,每天5道口算題,單元經典題型匯總集訓及實踐性作業”的特色作業。英語教研組推出“學生課前1分鐘英文演講,每天20分鐘英文聽力訓練,制作英語特色單詞卡”的特色作業。
創新作業。語文教研組:低年級學生搜集我國傳統節日相關知識,中年級學生開展“錯別字大掃除”活動,高年級學生設計公益廣告。數學教研組:低年級學生閱讀數學小故事,會講數學小故事;中年級學生寫數學日記;高年級學生辦數學小報,制作學具和設計數學小問題。英語教研組:低年級學生看英語動畫片,中年級學生改編英語對話,高年級學生設計演講性作業。
實踐作業。研學活動:學校組織學生去“中國剪紙第一村”南溝村,開啟研學之旅。感恩活動:教師鼓勵學生幫忙做家務,為父母捶背、端水等,讓學生學會感恩。宣講活動:學生走進社區,宣講保護環境等主題的內容及安全常識。送溫暖活動:學生走進老年康復中心,為孤寡老人打掃房間,送去溫暖。獻愛心活動:學生走進社會福利院,捐贈衣物,傳遞愛心。
(二)“雙減”落地有聲,作業精彩紛呈
為貫徹落實“雙減”政策,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學校創辦了“特色作業文化墻”,并分為南北兩大展區。北面是語文、數學和英語三大板塊,展示了一幅幅精美的思維導圖;南面是社團作品,陳列著一張張富有想象力的剪紙作品。
通過文化墻,教師不僅為學生搭建了自我展示的平臺,傳播了藝術設計的魅力,讓學生身在其中、感在其中、悟在其中,還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鑒賞能力,彰顯了學科獨特的魅力,培養了學生的文化素養。
(三)教師評價有實效,學生學習更高效
針對農村一些學校小班額的實際情況,教師對學生作業做到全批全改,發現問題及時輔導,鼓勵學生及時糾錯。教師在作業評價中要盡量不打“×”,避免學生產生挫敗感。例如,教師可在學生出錯的地方使用“\”,當學生訂正后再改為“√”。
在評價作業時,教師采用分層評價的方法。學生作業評價分等級和整潔兩個層面,等級是優、良、中,整潔是甲、乙、丙。另外,教師還巧用評語評價,通過語言激勵打動學生的心,激活學生的情,讓學生變得自信、優秀。
(四)積分獎勵機制,激發學生動力
為了調動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學校創設班級“四評對四表”的積分卡獎勵制度和積分兌換商城。學校精選商品種類,如文具類有文具袋、作圖工具、油畫棒、卡紙等,文體類有乒乓球、羽毛球、跳繩等。積分卡不只聚焦學科作業,更延伸到實踐活動中。教師對積極完成各項作業的學生給予相應獎勵,獎品是一張10積分卡片,學生積累5張就可以到積分商城兌換相應的商品。
(五)溫馨課后服務,彰顯教育溫度
2022年秋季,學校按照“雙減”政策,實施“5+2”課后服務工作全覆蓋,將課后服務分為作業輔導和社團活動。這不僅緩解了學生的學習壓力,豐富了學生的校園生活,補齊了農村家庭教育短板,還提升了學校區域影響力和家長滿意度,落實了素質教育。
四、作業賦能增效,助推師生成長
作業改革典型案例。學校數學教師劉東輝撰寫的《聚焦“雙減”政策,優化作業改革》,從“更新教育觀念,提高課堂質量;精選作業內容,創新作業形式;巧練經典題型,切實提質減負;積極參與數學實踐,加深知識理解應用;動手制作學具,深化知識運用;創新作業批改,養成良好習慣”六個方面闡述了自己在數學作業改革方面的做法,被三門峽市陜州區教體局推薦為省級作業改革典型案例。
作業改革初見成效。從實施作業改革以來,學生數學成績初見成效。在2021年秋季,四年級學生中獲得優秀數學成績的為10人,經過一年努力,在秋季五年級期末診測中優秀人數增加到21人。
作業改革碩果累累。教師編寫的《張村小學學生必會古詩詞》裝訂成冊182套,學生制作的單元思維導圖和手抄報裝訂成冊25套,讀書推薦卡、書簽、賀卡52張,數學學具108件,數學經典題型裝訂成冊9套,英語特色單詞卡116張,剪紙作品120張,特色文化墻5期。
三門峽市陜州區西張村鎮張村小學作為省級農村作業改革實驗校區,將繼續穩步有序地推進作業改革,落實減負增效,努力探索有特色、有實效、有溫度的作業改革之路。讓“雙減”扎實落地,讓生命美好生長,讓每一個師生在學校這片沃土上奠基精彩人生,成就最好的自己。
(責編 韓玉兵 侯心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