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愛兄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有了顯著的提升,對于人才的培養也有了新的要求。針對小學階段的學生,教師應該重點結合其學習特點展開啟蒙教學,重點關注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在日常授課的過程中注意興趣的引導,引導學生感受學習的樂趣。基于此,本文重點探析了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現狀,找出這個階段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策略,以期為今后的教學提供參考。
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發育的關鍵期,對于數學學習的認知比較陌生,對接觸到的學習內容沒有過多的興趣,缺乏持久性的學習。尤其是小學的數學教學,很多學生嚴重缺乏學習的自主性,不能夠充分開動腦筋鍛煉思維,嚴重阻礙了日后的數學學習與能力培養。在長期的數學教學中我們可以發現,教師需要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培養作為重點內容,在教學過程中充分促進學生的能力發展,為日后的綜合能力培養打下堅實基礎。
以學生為主體,講究學以致用
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師要打破傳統的教育理念,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教師只有在課堂中以學生為主體開展教學,才能培養學生的綜合發展能力。特別是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大部分教師認為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認知不多,一直忽略學生的主體地位,嚴重影響了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培養與發展。因此,要想全面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就必須結合新課標教學要求,有效增強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引導學生感受學習的樂趣。
例如,在進行人教版教材四年級上冊《大數的認識》這一章節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學生所學知識內容簡化新的知識,幫助學生掌握“萬”“十萬”等單位以后,再組織學生進行數字單位之間的探索。這樣,學生就可以加深后期的學習印象,并將其應用在生活中。
鼓勵學生思考,掌握正確的思維方式
小學階段的數學學習是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關鍵階段,教師應該重點結合對應的課程內容教學,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特別是在教學幾何時,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空間想象能力,這樣才能夠確保學生充分掌握相關學習重點,為后期的學習與發展奠基。
例如,在人教版教材六年級下冊《圓柱與圓錐》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結合實驗教學幫助學生理解圓柱與圓錐的關系。而后,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對實驗的觀察說出自己的思考,培養學生正確的思維方式,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另外,在實驗活動過程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積極地利用實驗道具,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有效拓展學生的數學思維。
注重思考,引導學生積極表達
無論是哪一門學科的教學都需要培養學生積極思考的習慣和流暢的表達能力。學生只有敢于表達自己的思想,才能夠在日后的學習與發展過程中取得進步。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自身發展能力的限制,很多時候不能夠清晰地表達自身的想法,所以小學的數學教師應該更加積極地引導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有效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基于此,小學數學的教學工作應該進行全面的改革,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應該突出課堂的主體是學生,充分引導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這有助于教師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思路。
創新課堂教學,開展自主實踐
小學數學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實踐能力。教師只有結合相關的知識內容幫助學生養成學以致用的能力,才能夠充分確保日后的教學工作順利地開展。但是大量的教學實踐表明,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師更加關注課本知識內容的講解,不能夠將理論與實踐進行有機結合,不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去鞏固所學的知識內容,嚴重阻礙了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因此,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該堅持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教學理念,對學生的實踐參與更加關注。如此,就可以充分有效地確保學生結合相關的知識點建立起學習體系。與此同時,教師還應該創新課堂教學模式,時刻關注學生的能力發展,積極響應國家的號召,為國家培養出更多的優秀人才。
例如,在教學幾何圖形的章節時,教師可以結合身邊的環境讓學生尋找圖形,使其進一步掌握不同圖形的特點,這樣就可以有效地鞏固學生的知識,充分確保學生在實踐中獲得學習的樂趣。
日常教學凸顯知識架構,為學生自主學習做鋪墊
小學的數學教學重點就是搭建相關的知識架構。在日常的學習過程中,教師應該重點關注學生對知識內在聯系的掌握,通過不斷地總結歸納,最終搭建整個智慧學習的大框架,積極幫助學生找到自主學習的好方法。只有這樣,才能夠充分確保學生在紛繁復雜的知識點中了解知識的架構,進而為后期的學習與發展提供重要的理論參考。
例如,當教學人教版教材《平均數與條形統計圖》一課時,教師應該由易到難地為學生展示相關的知識點,讓學生充分地了解整個知識架構,同時結合自身的思維能力構建相關的知識體系,為以后的學習和發展奠定基礎。教師還能夠將這樣的學習方式推廣到各年級各章節的學習過程中,積極引導學生根據相關的知識內容建立起邏輯思維體系,充分地實現自主學習,從而全面提升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
積累學習方法,助力自主學習
一直以來,課堂教學并不單純是為了傳授知識,更多的是將學習的方法傳遞給學生。這樣教師就可以充分地幫助學生掌握對應的知識架構,為學生后期的學習與發展提供重要的能力保障。因此,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應該關注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養成,并結合每節課的知識內容創新教學方式,幫助學生掌握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為學生以后的發展和學習提供重要的支持。
以小學乘法口訣的教學為例,教師在日常的授課過程中應該更加關注學生的知識理解。教師應該在課堂上為學生進行充分的演示,將乘法口訣的內在含義拆分傳授給學生。隨著數字逐漸增大,教師逐漸簡化相關的口訣規律,積極引導學生展開獨立思考,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學生后期自主學習能力的養成提供重要的幫助。
優化教學組織結構,為學生提供學習空間
在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將教學的精力放在學生的興趣培養及能力提升上。因此,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應該優化教學模式,并結合教育改革的方針,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學習空間,這樣就可以充分地確保學生積極參與學習,并實現自身能力最大化的發展。教師可以利用組織活動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后根據對應的活動展開集體討論。這樣一來,就能夠讓學生充分了解并掌握有內在聯系的知識內容,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提升班級整體的學習積極性。而且在后期的討論過程中,學生可以結合自身的想法暢所欲言,教師也可以及時地發現學生在學習中的一些問題。這樣的課堂探討模式不僅能為日后的課堂教學提供重要的素材積累,也能夠增強學生的主體地位,實現課堂教學的新發展。
綜上所述,我國的教育發展如今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但是在教學的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導致學生的全面發展受到不小的阻礙。對此,教師應該充分提升專業素質,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尤其針對小學的數學教學,教師應該優先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幫助學生掌握學習主動權,為后期的學習與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本欄責編 桑 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