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賽喃
摘 要: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深化全民國防教育”,旨在深化新時代全民國防教育工作,進一步推進全民國防教育走深走實,提升全民國防意識。高校中的兵器博物館是高校國防教育的重要基地和載體,文章以兵器博物館豐富獨特的紅色資源為依托,深入挖掘高校內兵器博物館的國防教育要素,充分發揮兵器博物館的國防教育功能,主要研究紅色場館在高等院校中對大學生國防教育的突出作用,了解紅色場館在高等院校國防教育中的現狀,做出紅色文化融入國防教育生成路徑的研究。
關鍵詞:紅色場館 兵工類 高校國防教育 兵器博物館
中圖分類號:F061.3;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4)04-208-02
從全國發展形勢看,黨的二十大報告將國家安全提升到了嶄新的高度,提出要“實施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重大工程”等新要求和新政策,這為兵工類高校做強國防軍工特色、提升國防科技研究能力釋放出豐富的發展機遇。各大兵工類高校緊跟新時代國防教育大潮,探索兵工類高校國防教育的規律屬性,開拓創新模式路徑研究,發揮學校在兵工學科方面的優勢特色,營造崇軍尚武濃厚氛圍,助推高校國防教育邁上新臺階。高校國防教育事關國之大事,必須要抓實抓緊。
一、紅色場館在高校國防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強國必先強軍,軍強方能國安。高校大學生是國家的棟梁之才,提升大學生的國防意識,關心、熱愛、建設和保衛國防理應當成為高等院校的思想共識和全校師生們的自覺行動。高校國防教育具有多種途徑,其中紅色場館是重要的途徑之一,紅色場館具有豐富的內涵,它不僅見證了戰斗歷史故事,同時還承載著優良傳統、蘊含著紅色基因、寄托民族情感,是我們黨光輝歷史的最佳見證,是兵工類高校最寶貴的國防教育資源。
紅色場館在高校加強大學生國防教育中,不僅僅是具有“增強兵工類高校學生國防觀念,提高兵工類高校學生國防意識”的重要功能,而且對新時代高校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起到非常關鍵的引領作用。特別是在高手如云、競爭激烈的新時代,在校大學生必須要具備有堅強的意志和強烈的民族精神才能使自己立于不敗之地,在眾多優秀的大學生中脫穎而出。所以,紅色場館在高校國防教育中具有其他教育途徑所無法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以兵工類高校兵器博物館加強高校國防教育為例,調查發現,在兵工類高校中,紅色場館之兵器博物館增強了高校國防教育的實效性,為新時代高校國防教育提供了新的范式和途徑,體現出紅色場館在高校國防教育中不僅是宣傳紅色文化的重要場域,同時更加貼近國家所提倡的強軍思想,在兵工類高校國防教育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紅色場館在兵工類高校國防教育中的現狀
2022年9月國家印發了題為《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全民國防教育工作的意見》的政策文件,這對深入普及全民國防教育、增強國防觀念意識、加強國防技能具有非常重要和深遠的影響。因此,國防教育再一次成為了各大高校積極探討的問題。目前,國內高校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國防教育的系列指示批示精神,重視依托紅色場館進行大學生國防教育,特別是具有鮮明國防特色的兵工類高校,充分利用學校兵器博物館科普設施,提高學生科技創新素養,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大國情懷,為國家輸送更多優質人才。
在新時代高校國防教育中,兵工類高校大力推進國防教育工作,切實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四史”學習教育的系列指示要求,充分利用紅色場館的資源特色,在日常宣傳教育中培養融入國防教育,凝聚高?!傲⒌聵淙恕钡母救蝿?,持續挖掘并弘揚兵工精神,賡續兵工精神紅色基因,秉承“用好紅色資源,傳承好紅色基因,把紅色江山世世代代傳下去”,做好“三全育人”,發揮協同育人的“大合唱”。
紅色場館在兵工類高校國防教育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功能,其中以兵器博物館為例:高校兵器博物館為充分發揮國防教育的功能,它讓更多的兵器成為科普展品,不斷提升改造博物館館內展教設施,擴大免費開放的受眾面,針對高校和社會層面,設計更多、更有針對性、更有意義的國防教育活動,聚焦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努力將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愛國報國的實際行動。兵器博物館的建設,也為全民國防教育的綜合示范基地和實踐基地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三、紅色文化融入兵工類高校國防教育生成路徑的研究
(一)紅色文化融入兵工類高校國防教育存在的問題
高校國防教育的普及和國防意識的增強與國家富強、民族復興密切相關。作為以“立德樹人”為培養目標的高校,為國家和社會輸送高質量綜合性人才是歷史賦予的重任。然而當前我國高校存在著對于紅色文化融入國防教育重視程度不足的問題。例如像紅色場館這樣的紅色文化資源,從重視程度、保障措施、教育方法等方面存在著問題,以及國防教育的課程表層化、紅色元素挖掘不深等。由此出現紅色文化與高校的國防教育融合出現不對稱的情況。能否做好兵工類高校的國防教育、高校大學生愛國主義深厚情感與報國強軍的擔當是否深入人心,這些問題都具有著深遠的意義。
(二)紅色文化融入兵工類高校國防教育的路徑
1.抓好兵工類高校國防教育,作出頂層設計和規劃部署,努力使《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全民國防教育工作的意見》具有較強的指導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有句話說的好:“認識到位,行動才會自覺,實踐才有方向。居安思危,思則有備,備則無患?!本S護國家安全與每個人的切身利益密切相關,作為兵工類高校更應該發揮學校的國防特色優勢,積極推進全民國防教育工作。兵工類高校要始終著眼于國家和民族發展的戰略發展全局,著重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創新型與復合型人才,突出提高大學生國防素養的戰略地位,將紅色文化融入兵工類高校國防教育中,使國防教育內容能更加具體納入學校人才培養體系。
2.抓好兵工類高校國防教育,善于整合資源,以兵器博物館為核心做好紅色文化產業鏈。建好用好國防教育基地,強化國防教育和紅色教育功能。依托兵工類高校的兵器博物館,可以創辦國防教育訓練基地,通過對接大中小學生國防教育一體化,從多角度做好大中小學國防教育一體化建設。其中依托以兵工類高校兵器博物館牽頭,組建各聯盟各成員單位定期圍繞國防教育這個共同目標,切實相互了解,增強認同,開展合作與交流;搭建出信息資源共推共建、技術交流協同發展、優勢互補的跨地域紅色文化產業鏈;相互了解,學習領悟紅色歷史和國防特色,實現融合發展;成員單位強化內生動力,履行歷史責任,項目化協同推進“大中小學國防教育一體化聯盟”建設工作,持續挖掘并弘揚兵工精神,將兵工精神與人、物高度結合,做到有人、有情、有事,爭取為社會主義教育事業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3.抓好高校國防教育,開展黨史、軍史學習教育。自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以“四史”為貫通展現的中國共產黨的探索史、奮斗史、創業史和發展史,通過學習和聆聽兵器背后的紅色黨史故事,可以進一步理清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歷史脈絡,領悟我們黨帶領人民艱苦奮斗不斷取得成就的初心和使命,加強大學生國家安全觀教育,提高全民國防意識,增強全民愛國強軍的國防觀念。在紅色場館中邊走、邊看、邊學、邊感,利用紅色場館的重要優勢,通過“以文化人、以文育人”開展國防教育,深入學習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全國各族人民拿起武器奮勇殺敵的光輝史實,學習中國歷史上軍事武器的杰出成就,體會屬于我國兵器發展史的無尚榮耀。我國偉大而又光榮的軍史,不僅給我國黨史增光添彩,更為同學們充分理解和領會百年黨史做出了有力的詮釋,以此來引導同學們深刻認識歷史和人民選擇中國共產黨、選擇馬克思主義、選擇社會主義道路、選擇改革開放的歷史必然性,凝聚起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的強大力量。因此,加強黨史軍史和光榮傳統教育可以增強高校國防教育的實效性。
4.抓好兵工類高校國防教育,構建多元化活動方式?!蛾P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全民國防教育工作的意見》緊扣我國新時代發展的定位,精準把握新時代對我國高等院校國防教育提出新的精神,圍繞新要求開展新時代高等院校國防教育,給兵工類高校在國防教育上指明了方向。所以兵工類高校應該準確定位,利用自身紅色文化的優勢,擴展服務范圍,提升育人能效,弘揚兵工氣節,努力成為一個多功能國防教育基地,即具備:集科普教育功能、國防教育功能、愛國主義教育功能、人才培養功能、科學研究功能、學術交流功能等。高校應以開展全民國防教育主題實踐活動作為抓手,結合全民國防教育日、“八一”建軍節、新生開學等重要節日和時間節點,充分發揮兵器博物館的國防教育功能,組織開展大學生主題教育實踐活動。通過開展豐富且具有時代意義的校園文化活動,引導大學生更好地了解國情民情,強化責任擔當。讓革命文物能夠真正地動起來、充分將紅色場館活起來、國防教育資源發揮起來,讓同學們在紅色場館中感受和學習的過程中能夠“看得見、摸得著、聽得懂、學得會”,充分增強國防教育的實效性。同時,在兵工類院校中,可以借助兵器博物館的獨特優勢,培養專業解說員團隊,讓有信仰的人講信仰,讓懂國防的人教國防。在激發同學們講解熱情的同時,不僅可以使同學們得到鍛煉,提升對兵器發展史的整體認知,同時能豐富國防教育的形式,有效發揮作為學校展示窗口的積極作用。
5.抓好兵工類高校國防教育,將國防教育融入“大思政課”建設,構建“思政+國防教育”一體化協同育人發展新格局。高校大學生是國防教育的重要教育對象,應當充分利用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來加強學生愛國主義情懷,在教育灌輸和潛移默化中,引導學生樹立國家意識、增進愛國情感。國防教育是一門“大思政課”,它縱向貫穿于學生學習成長成才的每個階段的同時,又橫向融入學校的教材編寫、教育教學、課程設置以及文化氛圍之中,并有機嵌套于國家的各類文化產品創作之內。構建“思政+國防教育”一體化,高校既要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也要做好“三全育人”,發揮協同育人的“大合唱”,以教育引導、學習實踐養成、歷史文化熏陶、制度規范等為主要形式,呈現出一套系統完整的教育結構。通過一體化建設,將國防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過程里面,以“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開展黨史軍史和革命傳統教育”的方向進行專題的研究,引導同學們自覺維護國家安全,增強國防意識。在開展大學生國防教育的過程中,可以邀請退役大學生士兵以“愛我國防”為主題,結合自身在部隊的所感、所想講解我國偉大的部隊光榮傳統。在這種國防教育中,只有通過充分發揮青年人的作用,才能更好地推動國家實現強軍目標,將對榜樣的崇拜轉化成馳騁疆場的實際行動。
6.抓好兵工類高校國防教育,突破傳統傳輸模式,加大宣傳展示力度。國防教育對于當今的大學生來說,歷史悠久,如果單純靠傳統的照本宣科,學生會覺得枯燥乏味不喜歡,教育效果不明顯。如果將課本上的歷史事件做成VR素材,采用VR技術,使學生以第一視角去參與戰斗過程,猶如身臨其境,體驗感較強,學生們會更加喜愛這種教育模式,學習效果較好。同時,兵工類高??梢越梃b和轉發社會主流媒體的相關宣傳內容,并通過微視頻、微動漫、圖解等新媒體產品將主題教育普及化、形象化,利用多媒體與大數據等技術,讓群體學生都能參與到國防教育工作中,讓數字化充斥在國家棟梁培養的全過程中。采用現代化的教學模式與方法,以學生為中心,全面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能夠主動的去汲取知識,這樣才能夠充分發揮國防教育效果,使學生真正的掌握知識和能力,增強國防教育的實效性。
四、總結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正面臨著復雜的環境之中。在這樣的背景下,國防教育融合紅色場館文化將承擔著重要的歷史使命。在兵工類高校中,以紅色場館為依托,通過國防教育主題活動,結合我國軍隊英雄和楷模在戰斗中的重大歷史故事,更加具體地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和國防教育,讓高校大學生了解我國軍隊的歷史故事,增強大學生國家安全觀。
“國防教育,國之大事?!弊鳛楸ゎ惛咝摮浞滞诰蚣t色軍工文化中所蘊含的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讓軍工辦學特色更加凸顯,使紅色場館品牌更加閃亮,不斷激發廣大青年學生愛國報國的情感,傳承紅色場館文化,培養軍工特質人才,利用得天獨厚的優勢,切實加強大學生國防教育,提高國防意識,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傳承紅色基因血脈,培養一代又一代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3年度沈陽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研究課題“紅色場館在高校國防教育的重要功能研究——以兵器博物館為例”(課題號:SYSK2023-01-091)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 紅色場館在高校國防教育的重要功能研究——以新四軍紀念館為例[J].2022社會發展理論研討會論文集(三),2022.11.24.
[2] 楊明,杜凱.紅色文化融入高校國防教育的路徑探析[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22.10.1.
[3] 沈先陳.紅色文化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通研究[J].南京郵電大學,2022.
(作者單位:沈陽理工大學 遼寧沈陽 110000)(責編: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