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妍嫻 劉志華
摘 要:公立醫院是我國醫療服務體系的核心構成內容,在改善醫療服務水平和提高醫療服務質量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面對醫療體制改革的不斷推進,公立醫院面臨著機遇和風險并存的新局面,內部控制的重要性更加凸顯。公立醫院要通過構建科學完善的內控評價指標體系,對內部控制的成效進行科學公正的評價,為內控機制的完善提供依據。
關鍵詞:公立醫院 內控評價 指標 體系構建
中圖分類號:F2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4)04-234-02
一、現代管理制度下公立醫院推進內控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的必要性
(一)響應醫改政策
新的醫療體制改文件中明確提出,公立醫院要建立科學完善的績效考核制度,積極推進分級診療模式,加強風險防范,構建切實可行的現代管理制度。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許多公立醫院內部控制水平有待提高,未能設立單獨的審計監督機構,也沒有建立科學規范的內控評價體系,使用的評價指標不夠全面,影響了內控評價的實際效果,無法為內控體系的優化提供依據。所以,為了達到醫療體制改革的要求,公立醫院要結合內部控制工作的特點建立與自身實際情況相匹配的評價指標體系,為內控評價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基礎[1]。
(二)完善內控評價機制
雖然財政部在內部控制基礎性評價方面出臺了一系列的制度,但是發布的指標體系主要以行政事業單位的特點為依據進行設計,與醫院的運營特點和發展需求存在較大的偏差。在《關于建設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的指導意見》中提出,公立醫院要從現代化視角對內部治理體系進行審視,提高自身管理水平,所以公立醫院需構建科學完善的內控評價指標體系,對內控評價機制進行優化,是公立醫院管理人員需要重點關注的課題。
二、現代管理制度背景下公立醫院內控評價指標體系的設計
(一)合理設計評價程序
為了保證內部控制評價工作的順利開展,公立醫院要對內部控制評價流程進行合理設置,成立專門的內部控制評價工作小組,組長由醫院院長或者副院長擔任,成員是各個科室負責人和有關專業人員,由管理層組織有關人員開展內部控制評價工作。內部控制評價工作小組在開展評價以前,要對醫院財務管理、業務管理、風險防控等的關鍵節點進行全面梳理,結合醫院工作特點和發展需求制定出科學完善的評價方案,并對評價工作開展中可能遇到的問題進行科學預測,組織有關人員討論分析制定出針對性的防范措施[2]。同時,為了保證內控評價工作的順利進行,要建立科學完善的評價監督機制,對內控評價過程的合理性和規范性進行動態監督,保證內控評價結果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二)合理設計內部控制有效性指標
科學完善的內控評價指標體系是保證內部控制評價工作有效性和全面性的核心因素,公立醫院要結合自身業務特點和發展需求進行指標的設置,從內部控制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溝通、審計監督五個方面進行指標設置。
1.內控環境。內部控制環境方面的評價指標應當包含五個方面的內容,分別是治理結構、人力資源、醫院文化、社會職責、戰略方針。一是治理結構方面。公立醫院主要的管理組織結構包括黨政領導班子、專業委員會、內設部門負責人,負責對各個部門和不同主體的利益關系進行協調,對醫院經營管理活動進行決策,因此,治理結構的合理性對于內部控制工作實施的效果具有直接影響。二是人力資源。公立醫院在運行過程中,醫護人員是各項工作的執行主體,人力資源建設會直接影響內控的執行效果,所以,可以設置選拔機制的合理性、職工滿意度、培訓體系的科學性等指標。三是醫院文化。醫院文化可以增強醫院的凝聚力,提高職工的向心力,激發職工的工作積極性,為內部控制工作的實施提供良好的氛圍,提高醫院的品牌形象,可以設置職工歸屬感、管理體系的完善性等指標[3]。四是社會職責。公立醫院在經營管理過程中,不但要關注經濟價值的創造,還要認真履行應當承擔的社會責任,具體來說,公立醫院應當維護患者和職工的合法權益。可以設置職工權益保護、醫療安全體系、公益活動等評價指標。五是戰略規劃。醫院在發展過程中,需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制定出科學完善的戰略規劃和發展目標,在內控評價指標體系建設中也要考慮這一方面的內容,可以通過戰略規劃的長遠性和政策方針變動頻率等指標進行評價。
2.風險評估。公立醫院在發展過程中會遇到各種不可控因素,給醫院帶來資金、醫療、貪腐、經營建設等不同類型的風險問題,其中,資金風險指的是公立醫院因管理人員的預算管理水平較差使得資金配置不夠合理,在使用過程中出現資金鏈斷裂或者資金閑置等問題,使得醫院日常運行所需的醫療耗材供應不足,影響醫院的正常運行;醫療風險指的是公立醫院因為醫務人員操作失誤等原因造成醫療事故,使得醫患關系過于緊張,需要賠付患者一定額度的資金,盡管這一問題出現的概率較低,但是也要設置合理的指標進行評估;貪腐風險指的是工作人員職業道德不高,利用醫院財務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漏洞,為自身謀取利益,給醫院帶來經濟損失[4];經營建設風險指的是管理層為了提高醫院的醫療服務質量開展項目投資,但是由于決策流程不夠規范等問題給醫院帶來經濟損失。醫院要結合以上風險問題的實際情況制定出科學有效的指標進行評估。
3.控制活動。控制活動方面的指標應當包括項目決策、項目規劃、款項收支等方面。一是項目決策。公立醫院項目投資所需的資金額度較大,也面臨著許多的風險,容易受到外部環境或者技術因素的影響,假如出現偏差,就可能會給醫院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在進行內控評價時可以設置決策規范性、項目合理性等指標。二是項目設計規劃。項目設計規劃的質量對于經濟價值的創造具有決定性影響,因此,可以通過項目規劃合理性指標對項目設計規劃的質量進行評估,避免影響項目的順利進行。三是款項收支管理。醫院要結合經營需求進行物資采購,并且要對采購過程進行監督,可以設置付款方式、采購策略等指標。
4.信息溝通。數據傳遞的路徑與反舞弊制度的執行效果對于信息溝通的質量和效率具有決定性影響,公立醫院可以利用時效性、準確性等指標對信息溝通效果進行評價。同時,醫院內部在信息傳遞過程中可能會出現數據虛報、資產挪用或者占用等問題,所以要設置舉報渠道指標。
5.監督評價。公立醫院需要通過日常監督和專項監督對內控加強管理,其中,日常監督主要是對內控制度的日常執行情況進行監控,識別內控體系中存在的不足,可以利用業務檢查頻率這一指標進行評價;專項監督是對某些項目的開展情況進行管理,可以利用監督是否具有針對性這一指標進行評價。
(三)明確內部控制評價指標設計原則
內部控制評價指標體系的設計是公立醫院構建內控評價機制的核心環節,所以,公立醫院在進行指標設計的過程中,要保證編制出的內控評價指標能夠真實全面地反映醫院的日常運營和財務管理狀況。首先,公立醫院要堅持定性指標和定量指標相結合的原則,通過定量指標的合理設置,保證內部控制評價結果的客觀性,避免受到評價人員主觀行為的影響;而通過定量指標的科學設計,能夠解決部分指標無法有效量化的問題,保證內控評價體系的全面性,為評價結果的有效性提供保障[4]。其次,公立醫院在進行內控評價指標體系的設計時,要堅持層次性、重要性、全面性的原則,保證醫院設置的指標能夠覆蓋到內部控制的各個環節當中。在對重要程度較高事項或者風險出現概率較高環節進行指標設計時,要選擇具有較為重要和較強關聯性的指標,從而保證評價指標的全面性和有效性。最后,公立醫院內部控制評價指標體系的設計應當遵循可操作性原則,對內控有效性評價工作需要的成本投入進行有效控制,配備具有較強專業水平和綜合能力的內控評價工作人員,從而降低評價操作失誤的概率。
(四)對各項指標權重進行合理賦值
公立醫院在設置完成內控評價指標以后,要對不同類型的指標進行權重賦值,科學地對內控有效性評價進行量化處理,從而幫助醫院管理人員結合評價結果了解內控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和問題。針對公立醫院內目標值無法有效定量處理且指標層次劃分較為復雜的指標來說,可以通過層次分析法對內部控制評價指標進行權重賦予;針對公立醫院內量化難度較高且過于模糊的指標,可以通過模糊綜合評價法進行指標權重賦予,將定性評價指標轉化成為定量評價,獲得更加清晰全面的內控評價結果,然后通過業績評價標準對定量指標進行細化和賦值。
三、現代管理制度背景下公立醫院內控評價指標有效落實的措施
(一)國家及時出臺有效的指引文件
在現代管理制度背景下,公立醫院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和發展需求構建內控評價指標體系,為內控機制的完善提供依據,幫助管理人員對公立醫院內部整體的運行情況進行全面梳理,及時識別內部控制方面存在的問題,組織有關人員制定出針對性的整改措施。同時,內部控制評價指標體系并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要結合國家政策方針和外部環境變化進行動態調整,因此,國家應及時出臺有效的指引文件,幫助和指導公立醫院完善內控評價指標體系,從而保證指標體系的可行性和科學性,為公立醫院管理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礎。
(二)推進醫院內控信息化建設
隨著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快速發展,公立醫院也要順應時代發展趨勢積極進行內控體系的信息化建設,結合自身實際情況搭建內部控制信息化管理系統,為各個部門和不同層級的信息溝通提供便利,幫助醫院拓展業務范圍,為醫院的健康穩定發展提供內生動力。在具體工作中,公立醫院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在內部建立起良性健康的信息化環境,提高所有職工對財務信息化工作的重視,增加在信息化系統建設方面資金、人力、物力的投入,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對信息化系統的軟硬件進行更新,在各個部門的系統之間建立數據傳遞接口,對系統數據的口徑和標準進行統一,從而加強各個部門的信息溝通,實現業務和財務的深入融合,便于各個部門職工結合自身工作及時反饋評價指標體系中存在的問題,為內控體系的建設提供助力,為評價指標體系的完善奠定基礎。
(三)加強內部監督,及時了解評價指標應用情況
公立醫院要加強對內部監督工作的重視,對內部控制評價工作的執行情況進行動態監督,全面了解評價指標實際的應用效果,為指標體系和內控體系的完善提供依據。公立醫院要積極拓展監控路徑,接受社會公眾的監督,特別是要認真收取患者提出的意見,及時了解社會公眾對醫院服務質量的評價,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合理利用內部評價機構和外部評價力量,對醫院管理人員內控工作的執行效果進行評價,從而保證結果的有效性和科學性。公立醫院可以采取日常監督和專項監督相結合的方式,提高內控評價監督的效果,其中,日常監督主要是對內控制度的日常落實效果進行評價,結合發現的問題進行針對性的整改;專項監督指的是對內控工作某些項目的執行情況進行重點監控。通過兩者的結合,可以對評價指標的應用效果進行判斷,為內控指標體系的完善提供依據。
四、結語
評價指標體系是內部控制體系的核心內容,是對內控有效性進行評價的主要依據,在內控機制的完善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公立醫院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進行評價流程的設計、指標設計原則的確認、指標權重的分配,積極搭建內控信息化管理平臺,并對評價結果充分應用,從而幫助醫院對內部控制體系逐步完善,為公立醫院全面高質量發展提供助力。
參考文獻:
[1] 亓瑩,楊正云,巫媛瑩.基于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的公立醫院內控評價指標體系構建[J].現代醫院,2022(10):1486-1488.
[2] 謝珮,朱平華,龐婷,等.現代醫院管理制度下公立醫院決策機制評價指標構建研究[J].中國醫院,2022(04):19-21.
[3] 傅玉,王友俊,孫飛.信息化背景下公立醫院財務稽核系統的構建[J].經濟研究導刊,2021(26):193-195.
[4] 歐陽明,宋應諾,李紫薇,等.歐洲標準評估框架對我國公立醫院構建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的啟示[J].中國醫院管理,2021(10):93-96.
(作者單位: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醫院 內蒙古呼和浩特 010050)
[作者簡介:陸妍嫻(1984—),女,漢族,浙江東陽人,高級會計師,本科,研究方向:公立醫院內部審計;通訊作者:劉志華。]
(責編:趙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