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湘江

在不久前的荷蘭議會選舉中,由海爾特·維爾德斯領導的極右翼自由黨獲得壓倒性勝利,贏得大約四分之一選票,大大領先其他參選政黨。
極右翼自由黨作為荷蘭議會選舉的最大贏家,不僅一躍成為眾議院第一大黨,而且獲得了組閣機會。在社會和政治日益撕裂的荷蘭,極右翼政黨首次成為眾議院第一大黨,荷蘭政壇出現首位極右翼首相成為可能。這對荷蘭整個國家意味著什么?
極右翼崛起有前兆
移民和民生問題是推動荷蘭極右翼迅速崛起的兩大因素。近年來,國際地緣政治緊張局勢滋生或加劇難民危機,許多歐盟國家面臨嚴峻的難民問題,荷蘭就是其中之一。
不斷涌入的難民,給荷蘭社會帶來就業、住房和宗教文化等諸多方面的問題,引起很多選民的不滿和擔憂。當地民調顯示,在此次議會選舉期間,80%投票給自由黨的荷蘭選民認為移民問題是他們最為關心的議題。
經濟上,歐盟國家在烏克蘭危機發生后,不得不承擔能源危機和通脹高企等不利后果,經濟增長、社會民生和出口等領域遭遇困難。2023年以來,荷蘭國內生產總值連續3個季度出現負增長,經濟持續衰退。荷蘭民眾的購買力不斷下滑,低收入群體生活陷入困頓,對現有執政體制的不滿日益滋生。
正是在這一大背景下,荷蘭極右翼自由黨異軍突起。該黨領導人維爾德斯是荷蘭極右翼代表人物,留著標志性的金色“大背頭”發型,素以反移民、反伊斯蘭教等極端言論而聞名。
2006年2月,維爾德斯組建自由黨,強調反對移民和驅逐非法移民的政治主張。自由黨隨即在同一年的眾議院選舉中拿下9席,一舉成為議會第五大黨。2010年,自由黨又在眾議院選舉中獲得24席,成為議會第三大黨。此后到2023年大選之前,自由黨一直在眾議院中保持著第二或第三大黨的地位。但是,由于奉行反對外來移民、主張去伊斯蘭化等政治主張,同時主張荷蘭退出歐盟,自由黨與荷蘭其他主要政黨有著很大政見分歧。雖然自由黨近年來在議會中占有很多席位,但一直處于反對黨地位,被其他大多數政黨排除在執政聯盟之外。
組閣進程艱難
在此次的荷蘭議會選舉中,自由黨出乎意料躍居議會第一大黨,成為難以再被忽視的政治力量。
根據荷蘭選舉委員會2023年12月1日公布的選舉正式結果,自由黨獲得眾議院150個席位中的37個,綠色左派聯盟和工黨組成的政黨聯盟以25個席位排名第二,目前在荷蘭看守政府中擔任執政黨之一的自由民主人民黨獲得24個席位排名第三,2023年8月成立的新社會契約黨以20個席位排名第四。其他政黨所獲席位均不超過10席,其中,六六民主黨、農民黨和社會黨分別獲得9席、7席和5席。
荷蘭議會選舉結束后,通常由獲得最多席位的政黨牽頭與其他政黨協商組建政黨聯盟。該聯盟如能占據眾議院絕對多數席位,即至少76席,便可組閣成功,成立新一屆政府。
荷蘭歷屆內閣由多個政黨聯合組成,由于各黨在議會中占有的席位相對分散,因而給組閣談判帶來很大困難,相關談判進程往往耗時良久。例如,組成現任看守政府的四個政黨就是在2021年大選后,歷經271天的組閣談判,才最終達成組建聯合政府的協議。
盡管自由黨贏得選舉,但由于與其他主要政黨之間存在巨大的政見分歧,其組閣進程很難一帆風順。
未來風向已明了
選舉結果公布后,維爾德斯隨即發表講話,宣稱自己將會成為“所有荷蘭人的首相”。他委任荷蘭前內務部長羅納德·普拉斯特克擔任他的組閣協調人,負責與其他政黨溝通組閣意向。
維爾德斯表示,他希望能與自由民主人民黨、新社會契約黨和農民黨組成中右翼執政聯盟。這四個黨的政治立場相對接近,如果能夠組建政黨聯盟,將會在眾議院中占據88個席位,議席數足以組建聯合政府。
名義上,自由黨堅持舉行荷蘭脫離歐盟的公投、停止接收難民、停止為烏克蘭提供援助等政治主張;維爾德斯本人堅定支持以色列,主張將荷蘭大使館從特拉維夫遷往耶路撒冷,并關閉荷蘭設立在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所在地拉馬拉的外交機構。但在勝選后,維爾德斯表達了軟化部分激進立場的意愿,特別是在反對移民和反伊斯蘭教等方面,強調不會違反荷蘭法律中保護宗教自由的內容。不過,自由黨與其他傳統建制派政黨還是存在很大分歧。正因如此,自由黨的組閣意愿遲遲未能得到其他主要大黨的積極回應。
自由民主人民黨領導人迪蘭·耶希爾格茲表示,該黨不會反對自由黨參與組建中右翼執政聯盟,也不會在自由黨領導的政府中任職。在選舉前,耶希爾格茲表示,不認為自由黨會成為第一大黨;但現在,她表示要面對“新的現實”,并認為組閣的主動權現在掌握在維爾德斯手中。
對于能否與自由黨合作組閣,新社會契約黨的立場顯得模棱兩可。該黨領導人彼得·奧姆齊赫特表示,由于自由黨競選綱領有悖于荷蘭憲法中保護宗教自由的內容,他領導的黨現在還無法與其協商組閣事宜。
歐盟前氣候行動專員弗蘭斯·蒂默曼斯領導的綠色左派聯盟和工黨組成的政黨聯盟在選舉中的得票率僅次于自由黨,但蒂默曼斯已經完全排除與自由黨合作的可能性。
因此,自由黨雖然擁有優先組閣權,但并不一定能夠組閣成功,維爾德斯也不一定就能出任新首相。如果各方組閣最終失敗,則有可能重新舉行選舉。據荷蘭媒體報道,如果自由黨無法成功組建一個占據眾議院多數席位的執政聯盟,那么有可能出現一個少數派政府。
當然,如果自由黨與其他政黨的協商最終失敗,其他中小政黨有可能像過去一樣,組建一個把自由黨排除在外的執政聯盟。但是,由于這次自由黨的勝選優勢過大,其背后代表的荷蘭民意很難再被忽視,一個將議會第一大黨排除在外的政府顯然難以服眾,即便勉強組建成功也很難有效施政。荷蘭一家民意調查機構所做的調查顯示,支持自由民主人民黨、新社會契約黨和農民黨的大多數選民都希望這幾個黨與自由黨組建聯合政府,其中大多數選民接受維爾德斯出任首相。
隨著時間的推移,荷蘭各大政黨有可能在反復的談判和磨合之后達成妥協,一個有自由黨參與,甚至由維爾德斯出任首相的新一屆荷蘭政府有較大概率出現。不管結果怎樣,可以預見的是,新一屆荷蘭政府的右傾化將難以避免,未來荷蘭在移民、氣候變化和歐洲一體化等議題上將趨于保守。
(摘編自《環球》)